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FaSTR^(TM) 23plex DNA身份鉴定系统在华东汉族人群中的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包云 盛翔 +5 位作者 张家硕 李敏 李亚男 徐倩南 李成涛 陈丽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调查SiFaSTR^(TM)23plexDNA身份鉴定系统所包含的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及DYS391基因座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FaSTR^(TM)23plexDNA身份鉴定系统对2000名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测... 目的调查SiFaSTR^(TM)23plexDNA身份鉴定系统所包含的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及DYS391基因座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FaSTR^(TM)23plexDNA身份鉴定系统对2000名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上述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采用该试剂盒对支持亲子关系的3198例案例进行检测,观察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突变情况。结果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Ho为0.6175~0.9270,DP为0.7964~0.9869,PIC为0.5611~0.9123,CDP为0.999999999999999,CPE_(duo)为0.999997431701961,CPE_(trio)为0.999999999654865。DYS391基因座共检出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0.0040~0.7290,GD为0.4189。除D13S317和D10S1248外,其余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共观察到76次突变,其中一步突变75次(98.68%),三步突变1次(1.32%),突变率为0.2465×10^(-3)~2.7114×10^(-3),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平均突变率为0.8921×10^(-3)(95%置信区间为0.70×10^(-3)~1.10×10^(-3))。33例三联体突变事件中,父、母源性突变比例为2.09∶1。结论SiFaSTR^(TM)23plexDNA身份鉴定系统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且各STR基因座突变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DNA突变分析 短串联重复序列 汉族 华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个SNP遗传标记复合检验体系的建立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亚男 李敏 +7 位作者 姜磊 栾晓辉 梁娜 徐倩男 张家硕 唐铭池 边英男 陈丽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6-131,137,共7页
目的对43个SNP遗传标记的复合检验体系进行法医学应用评估。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验华东地区123名汉族无关个体在43个SNP位点的分型,并根据43个SNP复合检验体系的群体遗传学参数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123名个体在43个SNP位点上均符... 目的对43个SNP遗传标记的复合检验体系进行法医学应用评估。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验华东地区123名汉族无关个体在43个SNP位点的分型,并根据43个SNP复合检验体系的群体遗传学参数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123名个体在43个SNP位点上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除rs1355366、rs2270529、rs10776839和rs938283外,其余39个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均大于0.25,其中,24个位点的MAF值在0.4~0.5,3个位点的MAF值接近0.4。43个SNP位点的DP为0.290 1~0.654 4,CDP为1-9.8×10^(-11),PIC为0.170 8~0.500 0,Ho为0.155 7~0.593 5,PE_(trio)为0.085 4~0.250 0,PE_(duo)为0.014 6~0.125 0,CPE_(trio)为0.999 986,CPE_(duo)为0.992 436 1。结论本研究的43个SNP复合检验体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既可以作为传统STR遗传标记的有效补充和验证,也可以与其他商品化试剂盒配合使用,用于法医遗传学亲权鉴定及个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质谱分析法 单核苷酸多态性 汉族 华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l遗传标记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盛翔 包云 +5 位作者 张家硕 李敏 李亚男 徐倩男 张素华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0-427,共8页
法医DNA分型的遗传标记经历了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序列和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序列。随着测序技术的产生,出现了第三代遗传标记,因其基因座通常只有两个等位基因,故又被称为二等位... 法医DNA分型的遗传标记经历了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序列和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序列。随着测序技术的产生,出现了第三代遗传标记,因其基因座通常只有两个等位基因,故又被称为二等位基因遗传标记,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 Del)。由DNA片段插入或缺失形成的DNA长度多态性In Del遗传标记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数目众多,兼具STR和SNP遗传标记的优势,现已应用于遗传学、人类学等领域。本文主要对In Del遗传标记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遗传标记 综述 插入/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突出度测量方法的比较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檀思蕾 陈捷敏 +4 位作者 俞晓英 汪茂文 卓佩佩 周姝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比较Hertel突眼度计及CT测量两种眼球突出度测量方法的差异,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眼部无损伤及疾病的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在确定规范的CT影像工作站上测量眼球突出度绝对值,并比较双眼眼球突出度有无差异。选取47例单... 目的比较Hertel突眼度计及CT测量两种眼球突出度测量方法的差异,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眼部无损伤及疾病的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在确定规范的CT影像工作站上测量眼球突出度绝对值,并比较双眼眼球突出度有无差异。选取47例单侧眼眶骨折的伤者,根据两眼有无眼眶骨折,将其分为伤眼组及健眼组,分析Hertel突眼度计及CT测量两种方法测得同一眼眼球突出度绝对值的差异以及同一受检者双眼眼球突出度相对差值的差异。结果 CT法测量正常人双眼间眼球突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眼组CT法测得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为(16.66±5.41)mm,Hertel突眼度计测得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为(16.16±4.45)mm,两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眼组应用两种方法测量的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眼球突出度相对差值在伤眼和健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法与突眼度计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运用于法医学鉴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Hertel突眼度计 眼球突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功能评估方法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卓佩佩 高东 +3 位作者 冉聃 夏晴 檀思蕾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65-671,共7页
肌肉功能的准确评估有助于确切了解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损伤的恢复情况,尤其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所致肌肉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于肌肉功能评估的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方向,不断有新的方法被提出。肌力检测是... 肌肉功能的准确评估有助于确切了解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损伤的恢复情况,尤其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所致肌肉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于肌肉功能评估的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方向,不断有新的方法被提出。肌力检测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徒手肌力评定外,目前常用的肌肉功能评估方法还包括简单器械测量、等速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等,应用针极肌电图、运动单位数目估计、运动单位数目指数等技术评估肌肉功能也被多次报道,本文拟就上述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肌力 肌肉功能 神经电生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俊杰 姚艺 +6 位作者 夏崇建 赵雅頔 余思 高原 叶光华 喻林升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时序性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损伤形成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组DB小鼠及其相同周龄的正常对照组小鼠,建立损伤愈合模型,提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损伤样本,应用免... 目的观察糖尿病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时序性变化,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损伤形成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组DB小鼠及其相同周龄的正常对照组小鼠,建立损伤愈合模型,提取伤后不同时间点的损伤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创口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分别于伤后12 h和5 d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伤后6 h~1 d显著减少,伤后5~14 d显著增多。伤后5~10 d,糖尿病组创口每个高倍视野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大于30,而对照组创口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数量小于20。肌成纤维细胞出现于伤后3~14 d的对照组创口及伤后5~14 d的糖尿病组创口。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创口的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小鼠的损伤愈合相比,糖尿病小鼠的损伤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呈现不同的时序性变化。本研究数据可为严重糖尿病患者的损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糖尿病 伤口愈合 中性粒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扬 季心怡 +1 位作者 范琰琰 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FoxO1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F...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FoxO1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FoxO1弱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h创口周边区表皮及皮肤附件FoxO1表达增强,可见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表达FoxO1;伤后1~3d FoxO1以单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伤后5~10d FoxO1以新生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表达为主;伤后14d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表达FoxO1。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创伤各组创口皮肤的FoxO1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伤后12h和伤后7d为FoxO1的两个表达峰值。结论 FoxO1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推断创口形成时间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皮肤 创口愈合 叉头框蛋白O1 损伤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娟娟 黄俊杰 +5 位作者 张煜 卓嘉英 陈刚 杨舒涵 赵蕴琦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10 d和14 d达到峰值,术后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时序性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军鸽 王程宝 +2 位作者 李兴彪 范琰琰 冯相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水 16SrDNA 聚合酶链反应 硝酸消化法 浮游生物 硅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对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LG4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良鸣 龚群 +4 位作者 刘建锋 赵明权 陈冬冬 谢耀耀 朱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5-187,199,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iscs大同源物4(discs large homolog 4,DLG4)的蛋白表达,探讨海洛因依赖对突触后致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递增注射海洛因的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的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检测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iscs大同源物4(discs large homolog 4,DLG4)的蛋白表达,探讨海洛因依赖对突触后致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递增注射海洛因的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的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洛因依赖9、18和36 d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LG4蛋白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随海洛因依赖时间的延长,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LG4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海洛因依赖可影响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突触后致密结构,并随依赖时间的延长,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海洛因依赖 海马 杏仁核 额叶皮质 DLG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胸手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死亡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光华 冒理雄 +6 位作者 张峰 高原 范琰琰 喻林升 刘宁国 邹冬华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05-407,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5月11日,陈某为虢某实施隆胸手术,用注射器从双侧大腿臀部皮下抽吸脂肪颗粒,注射到双侧乳房皮下,在注射脂肪颗粒到左侧乳房皮下的过程中虢某突发呼吸困难,急送上级医院抢救。上级医院化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为42...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5月11日,陈某为虢某实施隆胸手术,用注射器从双侧大腿臀部皮下抽吸脂肪颗粒,注射到双侧乳房皮下,在注射脂肪颗粒到左侧乳房皮下的过程中虢某突发呼吸困难,急送上级医院抢救。上级医院化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为42.6 s(正常参考值16~1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50 s(正常参考值23~33 s),纤维蛋白原小于0.5 g/L(正常参考值2~4 g/L),D-二聚体(定量)大于20 μg/mL(正常参考值小于200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脂肪栓塞综合征 隆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侧脑室脉络丛肿瘤术后并发症死亡1例
12
作者 叶光华 张峰 +6 位作者 张忠 高原 范琰琰 喻林升 刘宁国 邹冬华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720-722,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熊某,女,某年1月26日出生,7月14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7月18日以“乳房发育1月,人软2d”住院。7月18日头部CT诊断意见:左侧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建议MRI检查;脑积水。7月20日头部MRI诊断意见:左侧侧脑室占位伴脑积水,建议... 1案例1.1简要案情熊某,女,某年1月26日出生,7月14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7月18日以“乳房发育1月,人软2d”住院。7月18日头部CT诊断意见:左侧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建议MRI检查;脑积水。7月20日头部MRI诊断意见:左侧侧脑室占位伴脑积水,建议MRI增强检查。7月24日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侧脑室后角,质软,边界尚清,血供丰富。7月26日头部CT诊断意见:左侧侧脑室占位术后;脑积水伴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脉络丛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馨 赵建新 +10 位作者 姚艺 黄俊杰 张峰 李兴彪 叶光华 范琰琰 黄定品 夏能志 邹冬华 刘宁国 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虚拟解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尸体解剖 死亡原因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建新 金馨 +3 位作者 黄俊杰 姚艺 喻林升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创口形成时间推断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45只C57BL/KsJ小鼠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切创组。切... 目的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创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创口形成时间推断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45只C57BL/KsJ小鼠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切创组。切创组建立皮肤切创模型,分别于伤后6h、12h、1d、3d、5d、7d、10d、14d提取皮肤创口样本;对照组提取未切创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样本中AChE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伤后6~12h,AChE主要表达于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伤后1~3d,大量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呈现AChE阳性染色;伤后5~14d,AChE阳性细胞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AChE的阳性细胞率于伤后6h开始增多,伤后1d达到峰值。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ChE阳性的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切创组AChE表达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于伤后1d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于伤后7d达到第2个峰值。结论皮肤创口愈合期间AChE时序性表达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提示其可能参与创口愈合的炎症反应和纤维性修复的调节。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检测AChE的表达,可以为创口形成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乙酰胆碱酯酶 伤口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荧光技术 印迹法 蛋白质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高腐尸体阴道拭子混合Y-STR分型侦破命案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群英 刘振平 +2 位作者 叶光华 范琰琰 韩军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冬季,在某市景区附近田间的水塘里发现一具女性高腐尸体,全身赤裸,双手腕及双小腿均被死结捆绑,躯干背部尼龙绳死结捆绑四块砖块,分析为强奸杀人案。经侦查,死者为杨某,23岁,与其男友李某一起租住在该市,二人关系和...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冬季,在某市景区附近田间的水塘里发现一具女性高腐尸体,全身赤裸,双手腕及双小腿均被死结捆绑,躯干背部尼龙绳死结捆绑四块砖块,分析为强奸杀人案。经侦查,死者为杨某,23岁,与其男友李某一起租住在该市,二人关系和睦,李某无作案时间。据李某交代,在杨某失踪的两天前两人有过性生活。因案发在田间,案发处无监控视频,尸体高度腐败,DNA检验成了破案的主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 尸体 阴道拭子 混合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在小鼠皮肤创伤后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艺 黄俊杰 +6 位作者 金馨 赵建新 夏崇建 童彦 高原 喻林升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皮肤创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IL-33在法医学实践中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锉刀在小鼠背部建造皮肤损伤模型,于伤后1h、3h、6h、12h、1d、3d、5d、7... 目的通过观察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皮肤创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IL-33在法医学实践中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直径为5mm的圆形锉刀在小鼠背部建造皮肤损伤模型,于伤后1h、3h、6h、12h、1d、3d、5d、7d、10d取损伤处组织,对照组在与创伤组小鼠相同部位取同等大小的皮肤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皮肤创伤后愈合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皮肤创伤样本IL-33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伤后3h,IL-33蛋白表达稍有下降,6h后IL-3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d达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皮肤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真皮中固有细胞有少量IL-33阳性表达,伤后3h,IL-33阳性细胞率开始增加,伤后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伤后1~3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伤后5~7d,IL-33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肌成纤维细胞。HE染色结果显示该皮肤损伤模型创口愈合过程符合炎症的病理学发展规律。结论IL-33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33 伤口愈合 皮肤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馨 赵建新 +3 位作者 姚艺 黄俊杰 范琰琰 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制作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分别取对照组和损伤后6h、12h、1d、3d、5d、7d、10d、14d的损伤处皮肤组织,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制作小鼠皮肤损伤模型,分别取对照组和损伤后6h、12h、1d、3d、5d、7d、10d、14d的损伤处皮肤组织,应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创口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NXA1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ANXA1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实验组伤后6~12h在创口周边区表皮及皮肤附件中ANXA1表达增强,在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伤后1~3d ANXA1阳性表达以单核细胞为主;伤后5~10d,ANXA1阳性表达以新生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14d仍有少量成纤维细胞表达ANXA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伤后6h与对照组相比,ANXA1表达明显升高,在1d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ANXA1可能参与了皮肤损伤修复的调控,在愈合过程中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推断创口形成时间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皮肤 膜联蛋白A1 损伤时间推断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梅毒感染合并硬脑膜下血肿死亡1例
18
作者 张峰 范琰琰 +3 位作者 叶光华 李兴彪 喻林升 张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27-728,共2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婴,2019年10月9日出生(其母为孕3产1孕40+4周),诊断为“母体梅毒感染新生儿”。10月10日梅毒检验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滴度1∶8)呈阳性。11月13日14:00左右,女婴吃...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婴,2019年10月9日出生(其母为孕3产1孕40+4周),诊断为“母体梅毒感染新生儿”。10月10日梅毒检验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滴度1∶8)呈阳性。11月13日14:00左右,女婴吃奶后在床上睡觉。约16:00时,家属发现女婴没有力气,面色发青,送医院经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先天性梅毒 硬脑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解剖结合尸体解剖判定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致死1例
19
作者 金馨 季心怡 +7 位作者 喻林升 李兴彪 叶光华 范琰琰 黄定品 夏能志 朱融和 万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1-444,共4页
1.1简要案情胡某,女,33岁,于孕32+4周时因早产在某医院行剖宫产术。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委托方委托对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为更好地了解患儿情况,于尸体解剖前行虚拟解剖。1.2病史摘要胡某因“胎儿... 1.1简要案情胡某,女,33岁,于孕32+4周时因早产在某医院行剖宫产术。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委托方委托对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为更好地了解患儿情况,于尸体解剖前行虚拟解剖。1.2病史摘要胡某因“胎儿水肿,胎儿心律失常”行剖宫产术产下一女婴。胎儿产后不哭,全身发绀,心率<100次/min,1分钟Apgar评分1分(心率1分),予气囊加压及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处理后,5分钟Apgar评分5分(心率2分,肤色2分,呼吸1分),予气管插管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血氧饱和度约为60%,心率约为250次/min。由于血氧饱和度一直较低,球囊加压给氧为30%~50%。上述措施抢救无效,患儿于出生后4 h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早产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 虚拟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醇中毒基础上干性溺死1例
20
作者 郅毅 叶光华 +2 位作者 陶陆阳 范琰琰 喻林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7-318,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李某,男,67岁,平素健康,但喜欢饮酒,而且经常喝醉。某年1月9日李某在家喝了一些白酒,当晚18:00参加同学女儿婚宴,又喝了酒,21:20离开酒店独自步行回家。第2天早上9:00许有市民发现某湖面有件大衣,后又在湖中发...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李某,男,67岁,平素健康,但喜欢饮酒,而且经常喝醉。某年1月9日李某在家喝了一些白酒,当晚18:00参加同学女儿婚宴,又喝了酒,21:20离开酒店独自步行回家。第2天早上9:00许有市民发现某湖面有件大衣,后又在湖中发现尸体,遂打110报警。民警赶到现场,调取酒店到湖边所有监控,证实李某离开酒店后手拿着一件黑色羽绒大衣,呈醉酒步态行走,路过该湖边时,不慎跌落湖中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急性乙醇中毒 干性溺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