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洪晓畅 龙歆雨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共6页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须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缺乏衔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创新发展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融合运用不足的现实困境,通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转变理念实现主体衔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与时俱进实现内容创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资源实现介体关联,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产生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曹腾辉 龙兴旺 +2 位作者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得了外泌体样纳米囊泡(rhizoma polygonati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RP-EVs),并对其表征和抗炎功能进行探究。结果:RP-EVs是主要带负电荷,平均粒径为166.5±3.3 nm的球状脂质囊泡。细胞摄取实验显示,RP-EVs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qPCR以及ELISA研究表明,RP-EVs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引起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P<0.0001)的升高。不仅如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DPPH清除实验证实,RP-EVs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P<0.05)。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利用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RP-EVs是通过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核因子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的入核转运(P<0.01)及磷酸化(P<0.001),进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经动物实验,将RP-EVs腹腔注射至小鼠体内48 h,主要定位于小鼠的肝和脾。最后,利用腹腔注射LPS构建小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qPCR以及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发现RP-EVs可以缓解LPS引起的小鼠血清和脾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总之,本论文首次分离获得了RP-EVs,并揭示了其抗炎功能和潜在的机制,将为中药来源的纳米囊泡的功能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核因子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研究
3
作者 罗标 赵彤 +2 位作者 李嘉莉 谢颖盈 章旭日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21,共13页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3版)》。截至2023年3月,记录于杭州湿地的鸟类共20目73科228属428种,其中,水鸟167种,海鸟30种。在428种鸟类中,有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0种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收录,有40种被附录II收录。有3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7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8种鸟类为易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12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7种鸟类为易危物种。在杭州湿地的428种鸟类中,候鸟物种数(263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118种);古北种鸟类比例(56.78%)明显高于东洋种鸟类比例(22.90%);繁殖鸟中的东洋种比例(50.30%)明显高于古北种比例(8.88%)。杭州湿地的鸟类物种数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调查的深入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等,对湿地的鸟类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区系 湿地 杭州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模型的构建技巧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东方 刘东红 +3 位作者 方芳 荆幸 陈绍锋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选取体重420~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 目的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选取体重420~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管及胸外侧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支,测量其外径和长度;大鼠生存状态;术后第7 d皮瓣存活情况。结果股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72±0.08)mm及(1.29±0.17)mm,胸外侧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59±0.18)mm及(1.04±0.12)mm,两者适合做端端吻合。术后有2只大鼠死亡,另有3只大鼠皮瓣完全坏死,皮瓣存活率达75%。由于股动脉的破坏,患肢术后会出现跛行,1周后,随着血供的代偿,大鼠的步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大鼠腹壁浅动脉游离皮瓣是超级显微外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操作练习的有效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腹壁浅动脉 胸外侧动脉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T3通过PI3K/Akt/mTOR和RhoA/ROCK/Cofilin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丽 王哲近 +4 位作者 潘邦伦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金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NT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以及病人的生存率有关,然而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揭示GCNT3在调控肝细胞癌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本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s,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和正常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1)。同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GCNT3蛋白的表达,发现有30%肝癌组织GCNT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随后,在肝癌细胞系HCCLM3和Huh7细胞中,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GCNT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GCNT3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GCNT3发挥相反作用。细胞周期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CNT3调控G_(0/)G_1期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周期G_1/S的转换。进一步探究发现,GCNT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以及GCNT3上调RhoA/ROCK/Cofilin通路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F-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成,从而参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总之,本研究通过对GCNT3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分析,初步证明,GCNT3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功能有关,证实了GCNT3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肝癌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 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CNT3) 肝癌(HCC) PI3K/AKT/MTOR RhoA/ROCK/Cofi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拭子法可用于无创检测线粒体tRNA^Thr15927G>A突变
6
作者 唐志宁 唐霄雯 +1 位作者 薛凌 管敏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索口腔黏膜拭子法在临床上检测母系遗传性线粒体tRNA^Thr15927G>A(m.15927G>A)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70例母系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病例进行测序筛选,获得3例携带m.15927G>A突变病例(突变组)和3例... 目的探索口腔黏膜拭子法在临床上检测母系遗传性线粒体tRNA^Thr15927G>A(m.15927G>A)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70例母系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病例进行测序筛选,获得3例携带m.15927G>A突变病例(突变组)和3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口腔黏膜样本和血液样本。提取样本全基因组DNA后进行DNA浓度和纯度分析,再对其PCR产物进行斑点印迹杂、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和DNA测序分析,以验证口腔黏膜拭子法检测m.15927G>A突变的可行性。结果突变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样本和血液样本提取的DN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手工法提取的口腔黏膜DNA纯度显著低于试剂盒法提取的血液及口腔黏膜DNA纯度(P<0.05)。斑点印迹杂交和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提示对照组均呈阳性结果,而突变组均呈阴性结果。DNA测序结果示突变组中均可检测到m.15927G>A突变。结论口腔黏膜拭子法是一种准确、灵敏的无创检测m.15927G>A突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拭子法 无创检测 线粒体突变 tRNA^Thr15927G>A突变 m.15927G>A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T-14225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还原活性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7
作者 马君梅 南海函 +9 位作者 胡志妍 陈依尔 崔燕华 陈星驰 李莉 苏颖 梅虹霞 缪项慧 张旭彤 林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8-288,共11页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进行染色,鉴定原代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凝胶电泳法检测11β-HSD1 mRNA在NSC上的表达。细胞随机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培养48 h)、溶剂对照组(0.1%DMSO孵育48 h)、DHC模型组(DHC 10.0μmol·L^-1处理48 h)、BVT对照组(BVT 10.0μmol·L^-1处理48 h)和BVT干预组(BVT 10μmol·L^-1处理1 h后再给予DHC10.0μmol·L^-1,继续处理48 h)。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NSC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毒性;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检测11β-HSD1酶的还原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的分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NSC的迁移能力。结果巢蛋白和Sox2免疫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细胞为NSC,核酸凝胶电泳条带图证明11β-HSD1 mRNA在NSC定性表达。LDH释放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对NSC均无毒性作用。UPLC-MS实验结果显示,BVT 10.0μmol·L^-1能显著降低11β-HSD1的还原活性(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改变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EdU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可抑制NSC增殖(P<0.01),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缓解DHC 10.0μmol·L^-1对NSC增殖的抑制(P<0.05)。GFAP和NeuN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表明,DHC 10.0μmol·L^-1和BVT 10.0μmol·L^-1均不影响NSC分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HC 10.0μmol·L^-1不影响NSC的迁移,但BVT 10.0μmol·L^-1预处理可显著促进NSC迁移(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浓度显著升高时,BVT可通过抑制NSC 11β-HSD1的还原活性促进NSC增殖和迁移,但对分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T-14225 神经干细胞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相关雄激素缺乏症的外周机制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治疗作用
8
作者 黄坚坚 陈星驰 +4 位作者 崔燕华 周江平 南海函 郝欣蕊 林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1-258,共8页
目的探讨阿片相关雄激素缺乏症(OPIAD)的外周机制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OPIAD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成年C57BL/6小鼠sc给予吗啡5 m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4 h后取外周血和睾丸组织。分离雄性成年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组织培养... 目的探讨阿片相关雄激素缺乏症(OPIAD)的外周机制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OPIAD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成年C57BL/6小鼠sc给予吗啡5 m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4 h后取外周血和睾丸组织。分离雄性成年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组织培养24 h后进行以下分组:(1)正常对照组和IGF1组(IGF1100μg·L^(-1),孵育12,24和48 h);(2)正常对照组与阿片μ受体激动剂DAMGO组(DAMGO 10μmol·L^(-1),孵育48 h);(3)正常对照组、IGF1组(IGF1100μg·L^(-1),孵育48 h)、DAMGO组(DAMGO 10μmol·L^(-1),孵育48 h)和IGF1+DAMGO组(同时加入DAMGO 10μmol·L^(-1)和IGF1100μg·L^(-1),孵育48 h);正常对照组、溶剂组(0.01%DMSO,孵育24 h)、IGF1组(IGF1100μg·L^(-1),孵育24 h)、鬼臼苦素(PPP)组(PPP 1μmol·L^(-1),孵育24 h)和PPP+IGF1组(PPP 1μmol·L^(-1)孵育2 h后,加入IGF1100μg·L^(-1)继续培养24 h)。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组织及曲细精管组织培养基中的睾酮含量,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组织及曲细精管组织培养基中IGF1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曲细精管组织中睾酮合成相关酶mRNA水平。结果小鼠实验中,吗啡组小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睾酮和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离体实验中:(1)IGF1孵育24和48 h组曲细精管培养基中睾酮含量均较相应时间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DAMGO组曲细精管培养基中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F1组曲细精管培养基中睾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DAMGO组降低(P<0.05);IGF1组和IGF1+DAMGO组曲细精管组织中胆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3)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DAMGO组3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3βHsd1)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DAMGO组相比,IGF1+DAMGO组培养基中睾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IGF1+DAMGO组曲细精管组织中Star和17βHsd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PPP+IGF1组曲细精管培养基中睾酮含量与IGF1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PPP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OPIAD存在阿片μ受体介导的外周机制。IGF1通过其受体促进睾酮的合成分泌,可纠正DAMGO引起的睾酮合成分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阿片相关雄激素缺乏症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