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扁平足与正常足生物力学差异的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立军 李宇婷 +5 位作者 王亭 余凤娇 卢行芳 郑蓉梅 郑祥武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3-767,共5页
运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影像学X线测量结合的足踝数字化无损测评系统,对比分析无症状扁平足者与正常足者在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上的生物力学差异。受试为青年学生,其中正常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无症状扁... 运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影像学X线测量结合的足踝数字化无损测评系统,对比分析无症状扁平足者与正常足者在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上的生物力学差异。受试为青年学生,其中正常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无症状扁平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利用Zebris足底压力测量仪对正常足组和无症状扁平足组进行直立状态和行走状态下的足底压力测试,并拍摄其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侧位X线片进行足弓形态测量,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比得出无症状扁平足与正常足足弓和足底压力方面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表明:双足直立时,无症状扁平足组与正常足组的足底压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足直立时,无症状扁平足组的足前负重比例增大;步行时,无症状扁平足组与正常足组足底压力的峰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症状扁平足组负重位与非负重位的足弓形态各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无症状扁平足组负重位与正常足组负重位的足弓形态有显著差异(P<0.05)。非负重状态和双足直立状态下,无症状扁平足表现出一定的隐匿性。单足直立和行走状态下,无症状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与正常足相比有明显差异。应用FA-DNTS测量评价足踝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扁平足 足底压力 数字X线 数字化测量 隐匿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Coflex固定下腰椎不同节段后的椎间盘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信雷 吴立军 +4 位作者 郑蓉梅 王继松 徐华梓 周洋 吴爱悯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1期938-942,共5页
目的 :模拟临床术式,经Coflex分别固定下腰椎L4,5、L5S1节段,分析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差异性。方法: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完整下腰椎、Coflex固定腰椎L4,5及L5S1节段)。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 目的 :模拟临床术式,经Coflex分别固定下腰椎L4,5、L5S1节段,分析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差异性。方法: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完整下腰椎、Coflex固定腰椎L4,5及L5S1节段)。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论,模拟下腰椎直立、前屈和后伸3种生理状态下,比较分析纤维环不同区域的应力大小、椎间隙背侧高度变化及髓核内压水平。结果:在直立和后伸工况下,Coflex分别植入L4,5、L5S1节段,均能减少其手术节段纤维环后区应力,限制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且降低髓核的应力水平。在后伸工况下,Coflex植入L4,5节段可降低L5S1节段的椎间盘应力水平,但Coflex植入L5S1节段不改变L4,5节段椎间盘应力大小。结论:Coflex固定L4,5、L5S1节段均能减少本手术节段椎间盘负载。另外,Coflex固定L4,5节段,起到降低L5S1节段椎间盘负载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应力 物理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孝琴 李建策 +2 位作者 王娜娜 杨运俊 吴立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 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函数图,测量受试者各感兴趣区(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V、r CBF、MTT、TTP参数值。结果表明,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均符合选入标准,纳入统计。不同流率组内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F、r CBV、MTT和TTP值左右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流率组间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各灌注参数比较显示:组各感兴趣区r CBF值,3 m L/s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r CBV值,3 m L/s组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MTT值,3 m L/s组较4、5 m L/s组明显延迟;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4、5 m L/s三组各感兴趣区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 L/s组与5 m L/s组,各感兴趣区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4 m L/s的注射流率时,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能产生较好的团注效果,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可降低对比剂局部外渗甚至血管壁破裂的风险;TTP值对注射流率影响脑灌注量的反应程度不及r CBV、r CBF、MT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 流率 造影剂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方3D融合预防胸腰椎骨折晚期矫正丢失:有限元分析与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立军 余凤娇 +1 位作者 何登伟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成角获得良好恢复,但是随着下地活动增多或内固定取出后,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为此,评价双侧关节突和棘突间植骨3D融合对预防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术后晚期矫正丢失... 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成角获得良好恢复,但是随着下地活动增多或内固定取出后,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为此,评价双侧关节突和棘突间植骨3D融合对预防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术后晚期矫正丢失的力学机制和临床效果。模拟患者术后内固定取出后状态,建立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组模型)和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对照组模型)的L1-L2节段的两种外科有限元模型,按照脊柱三柱理论,对模型施加压缩、前屈与后伸荷载。两种外科模型通过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模型的椎间盘竖向压缩位移和应变较对照组模型明显减小,双侧关节突植骨区应力负荷也较对照组模型减小,而且治疗组模型的后柱比对照组模型形成了更加强化的张力带。治疗组在术后晚期的临床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3D融合比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更能有效重建脊柱三维稳定性,能较好地获得骨性融合,防止术后晚期伤椎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有限元分析结合小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利于外科手术的设计、评价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晚期矫正丢失 后柱3D融合 有限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