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杰 李军 +1 位作者 黄志莲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901-902,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100mL。持续流量2mL/h,自控流量0.5mL/15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自控 舒芬太尼 静脉 镇痛 硬膜外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的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金乐潇 郑东月 +2 位作者 张旭彤 连庆泉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22-2925,共4页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 ECe50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乐潇 马剑锋 +2 位作者 李军 甘林光 李兴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1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2mg/kg,n=20)、A2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n=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1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2mg/kg,n=20)、A2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n=20)、C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n=20)。3组均在术后患者意识恢复、VAS评分达7分时给药,记录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1、A2组VAS评分在12、15、20、30min和1、4、8、12、24h均显著低于C组(P<0.05),A1组VAS评分在9、12、15、20、30min和1、4、8h均显著低于A2组(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哌替啶A1、A2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静脉镇痛,尤其给予2mg/kg氟比洛芬酯具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强且完全、持续时间长和副作用未增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氟比洛芬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门诊乳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若海 张旭彤 +3 位作者 陈碧红 苏尔瞻 连庆泉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应用于门诊乳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门诊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n=20)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F组,n=20)。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μg/mL、...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应用于门诊乳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门诊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n=20)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F组,n=20)。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μg/mL、瑞芬太尼或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行TCI。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两药效应室浓度平衡时(T2)、置入喉罩时(T3)、置入喉罩后2min(T4)、手术切皮时(T5)、肿块切除时(T6)、呼唤睁眼时(T7)及拔喉罩时(T8)的HR、B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观察喉罩置入条件,记录拔喉罩时间、手术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提供同样的意识消失时间、喉罩置入条件及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P>0.05),两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似(P>0.05)。但PR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PACU时间较PF组明显缩短(P<0.05),PR组喉罩拔除后即刻BIS值较P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较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更符合门诊手术麻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芬太尼靶控输注 非住院手术 乳腺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弯矫形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明品 苏尔瞻 +1 位作者 寿红艳 张信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87-289,共3页
选择脊柱侧弯手术病人30例,观察单纯全麻(Ⅰ组)、全麻十控制性降压(Ⅱ)及连硬复合全麻(Ⅲ)三种不同麻醉法时血浆皮质醇、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前、术始、术中刺激最强烈、拔管时及术后3h... 选择脊柱侧弯手术病人30例,观察单纯全麻(Ⅰ组)、全麻十控制性降压(Ⅱ)及连硬复合全麻(Ⅲ)三种不同麻醉法时血浆皮质醇、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前、术始、术中刺激最强烈、拔管时及术后3h抽中心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血糖的浓度。结果表明:Ⅰ、Ⅱ组皮质醇、血糖和Ⅲ组血糖均在术中、拔管时和术后3h明显升高,但Ⅲ组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且Ⅲ组皮质醇、血糖在上述时间点较Ⅰ、Ⅱ组明显偏低(P<0.01)。提示,Ⅲ组较Ⅰ、Ⅱ组较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此外,Ⅲ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镇痛时间延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侧弯 矫形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定镇痛术用于眼科手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快春 徐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 :观察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用于眼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1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40例。组 1为哌替啶 +氟哌利多组 ;组 2为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 ;组 3为曲马多 +咪唑安定组 ;组 4为对照组。观察并... 目的 :观察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用于眼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1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40例。组 1为哌替啶 +氟哌利多组 ;组 2为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 ;组 3为曲马多 +咪唑安定组 ;组 4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术中行警觉 /镇静评分 (OAA/S评分 ) ,并观察眼心反射、躁动呻吟、呼吸抑制及术后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 :除了组 4术中、术后的MAP、HR较术前升高外 ,其余 3组MAP、HR和SpO2 无明显变化。组 1、2、3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与组 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5 )。术中眼心反射、躁动呻吟的发生率组 4高于其他 3组(均P <0 0 1) ;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 ;术中遗忘的发生情况 ,组 4高于其他 3组 (与组 1、2相比P <0 0 5 ,与组 3相比P <0 0 1)。结论 :采用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的方法可以避免患者因疼痛而引起情绪紧张、焦虑 ,且生命体征平稳 ,有利于术后恢复 ,尤以组 3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镇痛术 眼科手术 安定镇痛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Notch通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4
7
作者 程建华 刘双 +2 位作者 韩钊 曹红 杨金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及姜黄素治疗...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及姜黄素治疗组(I/R+curcumin)。动物在模型成功后1 h连续腹腔注射姜黄素7 d后处死。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梗死侧SVZ BrdU及BrdU/DCX标记NSCs的数目及迁移趋势。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Notch通路的中间产物Notch细胞内域(NICD)的表达。结果:I/R+curcumin组的大鼠梗死侧SVZBrdU及BrdU/DCX标记的NSC较I/R组显著增多(P<0.05),同时其较I/R组更广泛地分布在往病灶迁移的路径上。I/R+curcumin组较I/R组的NICD生成也增多(P<0.05)。结论:姜黄素能促进缺血性大鼠脑SVZ NSC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57
8
作者 刘明娟 姚明 +5 位作者 黄兵 朱艳丽 倪华栋 过建国 肖纯 周煦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8-950,共3页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用SPSS11.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3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可用于疼痛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模拟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旭彤 黄志莲 +1 位作者 李兴旺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设定的检索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在267篇文献中筛出15篇有效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中术后4 h、24 h两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设定的检索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在267篇文献中筛出15篇有效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中术后4 h、24 h两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15篇文献研究的异质性检验显示试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 h、24 h的VAS评分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氟比洛芬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例数的合并效应量的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氟比洛芬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差异(P>0.05)。结论:现有的临床文献数据表明,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尚不能认为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纤维支气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1
10
作者 滕永杰 李军 +2 位作者 上官王宁 丁红香 连庆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及喉上神经阻滞的联合局部麻醉(Ⅱ组)。记录插管的时间(FNIT),入室后5min(基础值,T1)、气管导管过鼻腔(T2)、FOB过咽喉(T3)、FOB过声门进气管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4)、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5)时患者的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Ⅰ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及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HR增快;T2~T5时Ⅰ组及T2、T3时Ⅱ组患者MAP均增高;T2~T4时Ⅱ组SpO2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利多卡因的平均用量为4.86mg/kg,最大用量为7.64mg/kg。Ⅰ组患者对所接受的局部麻醉方法评价为(6.71±1.23)分,明显高于Ⅱ组(4.90±1.41)分(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雾化吸入 2%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申帮利 占恭豪 +6 位作者 许峰 卢圆圆 王益兵 梅虹霞 李军 曹红 连庆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显著提高(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C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较A组高(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利用高温射频热凝和臭氧溶核松解的不同作用,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臭氧 椎间盘突出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新生大鼠海马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梓浦 王佩芳 +4 位作者 李纯 林函 康定鑫 狄美琴 连庆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仔鼠脑海马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出生7 d的雄性SD新生大鼠分别急性暴露3.6%七氟烷和2.3%异氟烷6 h。TUNEL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片段的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神经元凋亡;透视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仔鼠脑海马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出生7 d的雄性SD新生大鼠分别急性暴露3.6%七氟烷和2.3%异氟烷6 h。TUNEL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片段的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神经元凋亡;透视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七氟烷和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TUNEL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凋亡数量2±2相比,七氟烷和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3±2和22±5,且异氟烷组与七氟烷组神经元凋亡数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视电镜见七氟烷和异氟烷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有残缺不全的细胞核、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胱天蛋白酶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异氟烷作用强于七氟烷(P<0.05)。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可致发育中神经元的凋亡;在等效浓度下异氟烷能引起更严重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氟烷 海马 细胞凋亡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ICAM-1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庄荣 林孟相 +1 位作者 宋秋英 李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含量。结果IR组细胞轮廓消失,大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碎裂。Cur组70%细胞边界基本清楚,核形状基本规则。Cur组海马CA1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时间点IR组(P<0.05)。Cur组海马ICAM-1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及SC组,其中在1d和3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F—κB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对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寿红艳 徐旭仲 +1 位作者 余微萍 何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68-1769,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术中体温下降对罗库溴铵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保温组,采取下半身充气式保温毯等措施保温,Ⅱ组为未保温组。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食管... 目的:观察老年人术中体温下降对罗库溴铵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保温组,采取下半身充气式保温毯等措施保温,Ⅱ组为未保温组。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食管温度。全麻诱导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术中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持续静注罗库溴铵并调控给药剂量,维持T1在10%左右。记录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50%、75%、90%恢复时间以及每30min罗库溴铵的维持用量。结果:(1)术毕体温Ⅰ组(36.05±0.67)℃,Ⅱ组(34.82±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2)肌松药用量随时间延长减少,组间比较Ⅱ组比Ⅰ组明显减少,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停药后T125%、50%、75%、90%恢复时间Ⅱ组均较Ⅰ组延长(P<0.05)。结论:老年病人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低体温影响罗库溴铵的体内清除过程,延长其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术中 低体温 罗库溴铵 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睿峰 倪育飞 +2 位作者 王建光 李军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凯纷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C组以生理盐水5mL缓慢...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凯纷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C组以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min。观察术后1、2、4、8、12、24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镇痛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小儿 超前镇痛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葱葱 陈果 +3 位作者 吴艳 连庆泉 李军 曹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观察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Cur)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DNP组、DNP+溶剂组(DNP+Sol组)和DNP+Cur 100 mg/kg组(DNP+Cu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 目的:观察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Cur)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DNP组、DNP+溶剂组(DNP+Sol组)和DNP+Cur 100 mg/kg组(DNP+Cu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5 mg/kg的方法制备DNP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1次腹腔注射相应的溶剂或Cur,持续2周。于造模前2 d、造模后14 d、腹腔给药后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痛阈(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非空腹尾静脉血糖值,取脊髓腰膨大及L4/L5背根神经节(DRG),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脊髓背角和DRG p-ERK1/2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P组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血糖值升高;脊髓背角及DRG p-ERK1/2均出现表达上调(P<0.05);脊髓背角AP-1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相比,DNP+Cur组在给药后7 dMWT回升、TWL延长;在给药后14 d脊髓背角及DRG p-ERK1/2、脊髓背角AP-1表达下调(P<0.05),但并不影响血糖水平。结论:Cur可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p-ERK1/2-AP-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痛 p-ERK1/2-AP-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及选择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开明 李军 +5 位作者 叶莉莎 高萍 张旭彤 徐坚 苏尔瞻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43-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0.02mg/kg及氯胺酮2mg/k...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0.02mg/kg及氯胺酮2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烷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入喉罩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二异丙酚 喉罩 小儿麻醉 七氟烷 E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卢园园 曹亲亲 +1 位作者 徐旭仲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6-838,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及脊麻-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3组(n=50)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min后A... 目的:比较硬膜外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及脊麻-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3组(n=50)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min后A组硬膜外给予0.04%布比卡因+1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15mL后,微泵15mL/h持续输注;B组硬膜外给予0.08%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7.5mL后,微泵7.5mL/h持续输注;C组硬膜外给予0.12%布比卡因+3μg/mL芬太尼混合液,首次剂量5mL后,微泵5mL/h持续输注。观察指标有分娩方式、产程、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3组间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缩宫素使用增加病例数C组高于A组、B组(P<0.05);产钳助产率C组高于A组(P<0.05);剖宫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4%~0.08%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产妇缩宫素使用率较少,器械助产少,是合适的硬膜外镇痛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R2A、NR2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瑞 徐春红 +1 位作者 李军 曹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血管阻断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30、100、300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四血管阻断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30、100、300mg·kg-1组(Cur30、100、300组),每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2h、6h、1d、3d、7d)又分5个亚组。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NR2A、NR2B蛋白在海马CA1区及CA3/DG区的表达。结果I/R组凋亡细胞多于SH组及Cur100组,Cur300组凋亡细胞多于Cur100组。姜黄素处理各组及SH组各时间点CA1区、CA3/DG区NR2A的表达均高于I/R组(P<0.05)。SH组及Cur100组CA1、CA3/DG区各时间点NR2B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姜黄素减少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增加NR2A、降低NR2B蛋白表达有关;100mg·kg-1姜黄素抗凋亡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NR2A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孟志艳 高萍 +3 位作者 李军 苏尔瞻 徐坚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83-2684,共2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小儿全麻后躁动者40例,患儿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全麻后加区域阻滞或骶管阻滞镇痛,出现躁动后给予芬太尼1μg/kg或丙泊酚1mg/kg静注,观察患儿入...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小儿全麻后躁动者40例,患儿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全麻后加区域阻滞或骶管阻滞镇痛,出现躁动后给予芬太尼1μg/kg或丙泊酚1mg/kg静注,观察患儿入麻醉恢复室时、出现躁动时、给药后1、5和30min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SpO2变化,记录麻醉停药至躁动出现时间、给药后的苏醒时间、治疗的有效率(%)及异常情况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给药后30min内均有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的表现,但无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发生。芬太尼组治疗有效率(80%)明显高于丙泊酚组(40%,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1μg/kg用于小儿全麻后躁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丙泊酚 芬太尼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