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 被引量:34
1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5 位作者 林焱 杨雷 毛方敏 黄其杉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等相关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47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Jefferson骨折7例,C1前弓骨折4例,寰枢椎脱位及本脱位15例,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C1、C2侧块在正位投照上的标准角右侧为(24.0±3.7)°,左侧为(23.8±1.8)°。安全角右侧为15.2°~30.3°,左侧为14.8°~32.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侧块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5.6±2.2)mm,左侧为(5.8±1.9)mm。侧位投照像上,标准角为(24.1±18)°,安全角为12.6°~26.8°。齿状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状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为(23.1±1.4)°。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未发现脱钉、弯钉及断钉。齿状突螺钉固定17例,除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外。余均获骨性愈合。C1、C2侧块螺钉固定治疗者中26例颈椎旋转活动比正常减少40°,伸屈正常。4例颈部强直感,未恢复原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固定 治疗 上颈椎骨折 上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可和 洪建军 +1 位作者 陈临炜 郭晓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目的对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温州医学院防腐正常成人骨盆标本15具,随机分成3组。自第5腰椎水平及双大腿中上2/3处将尸体横断。耻骨联合处切开,并将单侧骶棘韧带、... 目的对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温州医学院防腐正常成人骨盆标本15具,随机分成3组。自第5腰椎水平及双大腿中上2/3处将尸体横断。耻骨联合处切开,并将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Tile B1型骨盆骨折,依次分别采用5孔重建钢板和6.5 mm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在腰5椎体上方对其进行垂直轴向压缩生物力学测试,最大负荷达400 N,比较耻骨联合分离的位移程度。结果 3.5 mm 5孔重建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3.5 mm 5孔重建钢板加4枚皮质骨螺钉于耻骨联合上方固定组,耻骨联合位移为(0.944±0.983)mm,空心螺钉髓内固定组耻骨联合分离为(-0.03±0.378)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空心螺钉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优于5孔3.5 mm重建钢板。空心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空心螺钉 重建钢板 生物力学 稳定性 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三维运动测试实验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季伟 王向阳 +3 位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徐晖 盛孙仁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4-459,464,共7页
目的研制一套模拟人体脊柱在体运动的离体加载装置,进行脊柱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轴承原理,在加载盘上设计安装旋转锁定装置,加载时旋转于所需测试位置后用螺栓锁定状态,再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提供自动加载动力源,在脊柱标本上施... 目的研制一套模拟人体脊柱在体运动的离体加载装置,进行脊柱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轴承原理,在加载盘上设计安装旋转锁定装置,加载时旋转于所需测试位置后用螺栓锁定状态,再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提供自动加载动力源,在脊柱标本上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的纯力矩,模拟脊柱的在体运动,并用三维扫描仪对脊柱标本加载前后位置进行扫描测量。利用该加载装置对6具1岁龄猪颈椎(C2-C6)在6种加载状态下进行运动范围测量,并对该加载装置进行精度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套人体脊柱三维运动实验装置,6具猪颈椎标本经加载测量得到6个方向的中性区和活动范围数据,总测量误差值小于3.5%。结论该装置巧妙的设计较好地模拟了脊柱在体运动,可实现人体脊柱的快速加载,费用低、方法简单实用,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在脊柱的离体加载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脊柱 三维运动 模拟 加载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徐晖 李健 +3 位作者 程立明 高梁斌 张平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09,312,共4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结果:胸11下位终板和腰1上位终板手术前后总体应力变化不大。但两终板中间部分的应力在各种状态下术后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注入较小剂量(胸124.0ml)骨水泥,PVP不足以引起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相邻椎体骨折可能性增加。PVP中较小剂量的骨水泥注入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晓丽 吴蓓茸 郑彬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5-567,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在疼痛治疗领域发展迅速。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使临床诊疗、护理更加规范、有序,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护理路径 微创 手术中 应用 手术治疗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上颈椎损伤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5 位作者 王向阳 倪文飞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老年人上颈椎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60~86岁,平均70.3岁;新鲜齿状突骨折9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例,Hangman骨折...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老年人上颈椎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上颈椎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60~86岁,平均70.3岁;新鲜齿状突骨折9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例,Hangman骨折5例,Jefferson骨折4例,C2、3骨折脱位3例,难复性C1、2脱位2例。同期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60~84岁,平均68.8岁;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Hangman骨折3例,Jefferson骨折2例,C2、3骨折脱位5例,难复性C1、2脱位3例。结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4.5年,其中死亡(与上颈椎损伤无关)5例,失访7例,得到随访微创组18例,开放组15例。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明显优于开放组,而X线照射次数明显多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部分复位4例(齿状突骨折2例、Jefferson骨折2例),开放组部分复位3例(齿状突骨折1例、Jefferson骨折1例、难复性C1、2脱位1例),其余均达到满意复位。微创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分别为7.29±2.54分、14.37±1.40分及72.9%,开放组为6.88±2.13分、14.10±1.38分和71.2%,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开放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随访时微创组和开放组各有1例齿状突骨折纤维愈合,动力位X线片未显示骨折处移位,其余均获得骨折愈合或寰枢关节稳定。微创组螺钉尾过长置于C3椎体上缘2例,其余内固定位置满意。微创组并发症有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螺钉松动1例;开放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钛网螺钉脱落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上颈椎损伤安全、有效,较传统开放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损伤 老年人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剪切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冬冬 林胜磊 +5 位作者 赵浩增 沈中海 李耀 王向阳 徐华梓 池永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建立剪切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在体动物模型,探索剪切应力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加载组通过手术在动物L4/5节段植入自行研制的剪切应力加载装置,并加载50 N的剪切力4周;对照组只植入... 目的建立剪切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在体动物模型,探索剪切应力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加载组通过手术在动物L4/5节段植入自行研制的剪切应力加载装置,并加载50 N的剪切力4周;对照组只植入加载装置但不加载剪切力。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并对所有相关节段的椎间盘做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加载装置位于动物腰椎,手术过程和植入的加载装置对实验动物的日常活动与饮食均无影响。病理学检查发现加载组椎间盘的纤维环组织排列紊乱,正常髓核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新型装置的设计减少了对动物椎体的创伤,并且可以提供可靠的剪切应力;在体动物模型的建立揭示一定的剪切应力可导致动物椎间盘退变,对进一步研究载荷与椎间盘退变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应力 加载 椎间盘退变 影像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的经皮微创治疗策略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爱悯 池永龙 +5 位作者 徐华梓 王向阳 林焱 倪文飞 黄其杉 毛方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13例,按患者骨折的不同特点和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5组,组1为可复位、非ⅡC型骨折及部分骨...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13例,按患者骨折的不同特点和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5组,组1为可复位、非ⅡC型骨折及部分骨折面整齐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共65例;组2为移位重、陈旧性、ⅡC型骨折或伴有寰椎前弓、后弓骨折者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颈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共29例;组3为联合寰椎前后弓多发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6例;组4为移位重、ⅡC型骨折者患者,均无椎动脉高拱畸形采用经皮后路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4例:组5为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患者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共9例。记录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13例患者术后得到12~67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弯钉及断钉现象。组1患者中末次随访7例仍见骨折线,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组2中1例术后2个月发现螺钉切割,予以取出螺钉+后路开放手术.6例无植骨患者末次随访影像最示颈椎稳定,其余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组3患者均骨性愈合;组4患者1例术后发现轻度前移,予以二期开放后路C1/2植骨钛缆内固定,另1例术后CT示螺钉可疑损伤椎动脉;组5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症状基本缓解,3例中度缓解,1例轻度缓解。结论: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经皮微创上颈椎技术治疗.只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经皮 微创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33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可和 张敬东 +1 位作者 黄义星 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弹性髓内钉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3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采取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3例经平均9.5个月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弹性髓内钉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3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采取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3例经平均9.5个月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下地完全负重时间4~15周,平均7周。根据Flynn提出的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评分标准,本组33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没有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等。结论:适当合理地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安全、微创、愈合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儿童 弹性髓内钉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部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易先宏 陈红卫 潘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行生物力学测试。在持续加载负荷(0.2、0.4、0.6、0.8、1.0、1.2和1.4 kN)后测量骨折端分离移位程度以反映内植物的稳定性。每个标本重复加载5次,计算其平均值后绘制载荷-距离曲线,并计算刚度值。设定最初载荷为1.4 kN,加载速度10 N/s,每次加载600 N,当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时停止,维持10 s后压力逐渐减小至0 N。记录内固定失败时加载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内植物最大强度。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测试,内固定物均无断裂。在不同负荷下DHS组位移变化值与刚度值平均值分别为(3.92±2.21)mm和(215.28±58)N/mm;PFN组分别为(4.22±1.80)mm和(197.06±34.20)N/mm,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FN组为钉尾端发生新的骨折;DHS组均为钢板远端皮质螺钉处发生骨折,并无螺钉切出股骨头。PFN组内固定失败时平均载荷为(4 312±560)N,DHS组(3 954±520)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强度及轴向稳定性上并无本质性差别。临床上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治疗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对于难以解剖复位者要力争恢复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部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 生物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伟 程少文 +4 位作者 彭磊 林忠勤 张伟 陈庆玉 寇冬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分析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作者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26例.结果 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2个月,平均20.4个月.均骨折愈合,骨痂生长良好,邻近关节活动和... 目的 分析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作者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26例.结果 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2个月,平均20.4个月.均骨折愈合,骨痂生长良好,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术中1例发生两钉缠绕,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发生皮肤激惹反应,无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与传统的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技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住院周期短,易拔除,术后瘢痕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椎L4/5与L5/S1节段Coflex动态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信雷 吴立军 +5 位作者 郑蓉梅 王继松 徐华梓 周洋 吴爱悯 倪文飞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模拟临床手术,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下腰椎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23号"数据集平台上,选取下腰椎骶骨数字模型,运用CAX相关软件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 目的模拟临床手术,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下腰椎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23号"数据集平台上,选取下腰椎骶骨数字模型,运用CAX相关软件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健康者下腰椎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模型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模型);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论和下腰椎生理运动,采用直立、前屈和后伸3种生理载荷分别进行计算、验证和对照分析。结果建立了健康者下腰椎骶骨有限元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有限元对照模型、以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有限元试验模型。根据3组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各种生物力学指标,发现两种动态内固定方式的下腰椎具有相近的生物力学效果。结论本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设计为研究下腰椎L5/S1节段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提供了生物力学循证依据,对Coflex植入L5/S1节段这一新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Coflex装置 动态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脊柱运动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季伟 王向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脊柱节段间的相对运动与脊柱外科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脊椎的运动范围对于理解脊柱损伤、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脊柱植入物的生物力学均有重要意义。脊柱运动状态的测量经历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估算到... 脊柱节段间的相对运动与脊柱外科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脊椎的运动范围对于理解脊柱损伤、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脊柱植入物的生物力学均有重要意义。脊柱运动状态的测量经历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估算到精确计算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各种脊柱运动测量方法的主要成果及不足,为脊柱运动测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运动 运动范围 CT扫描 图像处理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胜 池永龙 +5 位作者 徐华梓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距离。回顾分析临床上颈椎的经皮穿刺和开放手术入路并发症。结果:皮肤切口的范围在C4~C5椎体水平。在C4~C5椎体水平穿刺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经皮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入路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皮穿刺上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是安全的。(2)由C4~C5椎体水平穿过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联合筋膜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为较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寰枢椎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固定矫正脊柱侧凸失误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洪如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241-243,共3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系统治疗脊柱侧凸5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了术中操作失误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椎弓根定位不准(5.3%)、螺钉过长、折弯。预防的关键是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选择... 采用自行研制的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系统治疗脊柱侧凸5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了术中操作失误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椎弓根定位不准(5.3%)、螺钉过长、折弯。预防的关键是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选择合适的螺钉。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断棒、脱钉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对上述并发症提出了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凸 椎弓根固定 并发症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路枕颈融合术斜坡置钉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伟 赵浩增 +4 位作者 王向阳 徐华梓 池永龙 林焱 黄其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枕颈融合术斜坡置钉的影像学参数。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颅颈区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中,排除:(1)〈20岁;(2)术后CT扫描;(3)枕颈部解剖异常,如先天性颅寰枕融合、颅底凹陷等;(4)肿瘤、外伤... 目的:探讨经前路枕颈融合术斜坡置钉的影像学参数。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颅颈区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中,排除:(1)〈20岁;(2)术后CT扫描;(3)枕颈部解剖异常,如先天性颅寰枕融合、颅底凹陷等;(4)肿瘤、外伤或感染患者。共有30例患者人选,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8岁。将30例患者的颅颈区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MXV工作站,进行多平面二维重建(MPR),重建好的图像保存于PACS系统并进行分析测量:在矢状位上确定颅底斜坡最佳进钉点A2再作水平线即为A线,斜坡最高点水平线即为C线.两线中点等距水平线即为B线,三线上分别有3个相距为3.5mm(即Zephir钢板螺钉孔直径)的进钉点,A线3个点作为最佳进钉点,B线3个点为候选进钉点,C线3个点为极限进钉点;在其矢状位图像上测量每个进钉点分别以水平角度(HA)、垂直角度(VA)以及极限向上倾斜角度(LA)进钉的安全角度和螺钉长度范围.并测量颅颈区内固定钢板或钛笼所需的折弯角度。结果:斜坡置钉相对安全的进钉范围呈一个不规则的梯形区域,在分别以A、B和C线的点为进钉点、以最佳进钉角度(VA)进钉时,平均钉道长度为(7.57±1.38)mm、(10.13±2.46)mm和(15.60±3.12)mm,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重建矢状位图像测量斜坡螺钉结果显示,29例患者在B线达到了VA,13例在C1和C2达到VA,12例在C3达到VA,其中1例在C1达到VA而在C2和C3处未达到,1例在C1和C2处达到但C3处未达到VA。矢状位图像测量中最佳进钉点、候补进钉点及极限进钉点的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为130.19°±8.00°、125.230±13.24。和85.72°±24.33°,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固定钢板或者钛笼所需的折弯角度为121.36°-140.18°(130.19°±8.000)。结论:经前路枕颈融合术在颅颈区斜坡置钉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并且存在一个安全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CT扫描 螺钉固定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虞志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60-62,共3页
报告经CT、MRI及手术证实的颈椎间盘突出症27例,着重讨论了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病的关系,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两者的共同病理基础。颈椎间盘突出不仅是单纯的髓核突出,晚期还可伴有骨赘增生、椎管狭窄、OPLL等改变。作者... 报告经CT、MRI及手术证实的颈椎间盘突出症27例,着重讨论了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病的关系,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两者的共同病理基础。颈椎间盘突出不仅是单纯的髓核突出,晚期还可伴有骨赘增生、椎管狭窄、OPLL等改变。作者认为,凡是与颈椎间盘突出有关的颈椎病变都应归入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冬冬 林胜磊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559,共4页
人类多种脊柱疾病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根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退变,但其确切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建立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生机制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自从20世纪三... 人类多种脊柱疾病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根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退变,但其确切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建立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生机制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自从20世纪三十年代,Lob在损伤兔椎间盘纤维环后观察到椎间盘产生与人类椎间关节病变相似的变化,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原理建立了多种兔椎间盘退变的模型。参考Lotz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已建立的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为:改变力学特性模型、破坏椎间盘组织模型和其他模型,综述如下。1改变力学特性模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理生理机制 椎间盘纤维环 力学特性 椎间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骏 金文姬 +1 位作者 洪汝康 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D-Pyd/肌酐(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后应用AL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微球制备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士 曾晗冰 +3 位作者 傅红兴 徐华梓 郑立程 李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66-33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了(91.07±4.22)%,突释率为(10.54±3.84)%,可缓释28d左右。结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引入添加剂可以制得包封率高、突释率低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乳酸 微球体 血清白蛋白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