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的可塑性与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任惠明 袁海 +3 位作者 王小同 康翰林 杨秀艳 程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引起高度重视[1],相应的措施及其机制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2]。以往认为一侧大脑半球的受损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通过对...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引起高度重视[1],相应的措施及其机制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2]。以往认为一侧大脑半球的受损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通过对侧代偿[3],之后发现卒中后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可以影响康复效果[4],但其证据并不充分。本文采用Meta分析探讨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变化与卒中后运动功能改善之间的联系,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康复 可塑性 神经功能缺损 大脑半球 运动功能改善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国庆 王小同 +2 位作者 邬伟 陈伟 宋秋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体外诱导青年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MSCs。10μg·L^-1 bFGF预诱导第5代的MSCs24h,换200μg·mL^-1人参总皂苷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诱导5~6h,...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体外诱导青年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MSCs。10μg·L^-1 bFGF预诱导第5代的MSCs24h,换200μg·mL^-1人参总皂苷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诱导5~6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间质干细胞形态达到均一,呈梭形。用人参总皂苷诱导30min到3h后,MSCs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形似神经元样细胞。诱导5~6h后,NSE、MAP-2和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6±4.7)%、(61±5.2)%、(10±2.4)%。对照组上述染色均呈阴性。结论:人参总皂苷在体外能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脾阴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园园 王修敏 +2 位作者 赵书志 吴斌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32-1334,共3页
阐述养脾阴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上提出脾阴虚是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脾阴虚肌肉失濡则强直少动,脾阴虚动风则颤抖动摇,养脾阴法应贯穿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始终。在实验上应从养脾阴止颤方的神经保护为切入点,可能有助于养... 阐述养脾阴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上提出脾阴虚是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脾阴虚肌肉失濡则强直少动,脾阴虚动风则颤抖动摇,养脾阴法应贯穿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始终。在实验上应从养脾阴止颤方的神经保护为切入点,可能有助于养脾阴法治疗PD机制的初步阐明。临床研究应重视中医养脾阴复方的应用,其可发挥多重靶标优势,提倡随机、双盲、对照、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脾阴法 帕金森病 思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秀艳 邵蒙蒙 +2 位作者 金露 袁海 王小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570,共5页
目的:观察氢气(H2)对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通过八臂迷宫训练的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低O2高CO2+生理盐水组(MS)、低O2高CO2+H2(MH),每组8只。NC组于常温常压条件下饲... 目的:观察氢气(H2)对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通过八臂迷宫训练的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低O2高CO2+生理盐水组(MS)、低O2高CO2+H2(MH),每组8只。NC组于常温常压条件下饲养,MS组和MH组置于O2浓度9%-11%和CO2浓度5%-6%的舱内饲养,每天8 h,每周6 d,持续4周,其余时间饲养条件与NC组相同。每天出舱后,M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H组腹腔注射饱和H2水,剂量均为5 mL/kg。4周后,八臂迷宫测试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微镜下观察3组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及神经元凋亡小体数量。结果:(1)与NC组比较,MS组和MH组工作记忆错误(WME)次数增加,海马8-OHdG和血清MDA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海马部位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尼氏体形状和数量均有改变,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与MS组相比,MH组WME次数减少,海马8-OHdG和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SOD活性增加,细胞结构较整齐,尼氏体丰富完整,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H2改善低O2高CO2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减少神经元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高碳酸血症 学习记忆功能 八臂迷宫 氧化性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国庆 周筱春 +2 位作者 王艳 王小同 唐闻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64-1667,共4页
目的:探讨浙南地区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特征;研究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高中一年级女中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约150人。入组时及经结合模式的心理辅导8个月后,采用《症... 目的:探讨浙南地区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特征;研究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高中一年级女中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约150人。入组时及经结合模式的心理辅导8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及比较。结果:女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方面,总发生率为22.82%。心理干预后,SCL-90总体得分及7个因子分、SDS及SAS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女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团体结合个别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模式,可显著改善女中学生学习期间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 调查报告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邬伟 杨景全 +3 位作者 张艳梅 王小同 王秀云 刘皖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隆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复制AD模型),假手术对照组(SOC组,除不切断双侧FF以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隆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复制AD模型),假手术对照组(SOC组,除不切断双侧FF以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在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每只大鼠接受1×106个BMSCs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胆碱能神经纤维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RT-PCR检测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在FF切断术后6周,其海马ChAT阳性神经纤维的积分光密度值(1249.71±143.25)明显低于SOC组(2059.58±166.69,P<0.05),BMSCs组(1807.02±133.85)与模型组相比,ChAT阳性纤维数量增多(P<0.05)。模型组基底前脑神经元NGFmRNA表达水平(0.45±0.08)与SOC组(1.14±0.12)比较明显降低(P<0.05),BMSCs组(0.78±0.09)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BMSCs移植治疗对AD模型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移植上调基底前脑神经元N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间质干细胞移植 胆碱O-乙酰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国庆 周云 +1 位作者 南燕 吴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71-357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6例儿童HLD患者的家族史、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HLD患儿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16例),神经系统症状6例,肾损害3例,肝损害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10例入...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6例儿童HLD患者的家族史、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HLD患儿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16例),神经系统症状6例,肾损害3例,肝损害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10例入院时即考虑为HLD,其中以肝脏损害首发症状6例,神经系统首发症状3例,以肝损害同时伴有溶血性贫血首发者1例,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者居多,少数误诊为肾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颅内感染等。结论:儿童HLD首发症状多样化,以肝脏损害较多见。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青少年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症状者、溶血性贫血合并肝损害应及时完善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柯将琼 王小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9-422,共4页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诊治水平 SSST 产褥期妇女 特殊类型 脑血管病 临床表现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开通玄府法的理论 治则治法与方药——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六)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国庆 黄汉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玄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玄府理论的创立,玄府的涵义、生理及病理。对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的相关问题,以玄府理论为指导,作了较为深入分析,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治疗强调... 玄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玄府理论的创立,玄府的涵义、生理及病理。对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的相关问题,以玄府理论为指导,作了较为深入分析,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治疗强调宣通玄府,开发郁结,援立小续命汤开通玄府、治风活血,三化汤畅气行血、通腑开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中风病 治则治法 小续命汤 三化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脑神主睡眠说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国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8-890,共3页
阐述脑神学说,着重分析北宋《圣济总录》"囟(脑)者物有所受命"及现代医学对中医脑主神明学说发展的影响。阐发脑神主睡眠说,其是指睡眠和觉醒由脑神的活动来主宰,失眠病位主要在脑,与五神相关,病机关键是脑神失所主,辨证施治... 阐述脑神学说,着重分析北宋《圣济总录》"囟(脑)者物有所受命"及现代医学对中医脑主神明学说发展的影响。阐发脑神主睡眠说,其是指睡眠和觉醒由脑神的活动来主宰,失眠病位主要在脑,与五神相关,病机关键是脑神失所主,辨证施治当从脑神为主的一种理论。并从理论、方药、临床和亚健康等方面进行瞻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 睡眠 失眠(不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脑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国庆 王小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426-429,共4页
1978年,Carney和Cunningham首次鉴定凝血酶受体(thrombin receptor,TR).1991年,Vu TK等克隆了第一个TR.1994年,Coughlin等依据TR由蛋白酶水解机制激活,首次命名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家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1978年,Carney和Cunningham首次鉴定凝血酶受体(thrombin receptor,TR).1991年,Vu TK等克隆了第一个TR.1994年,Coughlin等依据TR由蛋白酶水解机制激活,首次命名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家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1994年,Nystedt等克隆了另一个由蛋白酶水解机制激活的受体,该受体以胰蛋白酶为底物,被命名为PAR-2,故最早得到克隆的TR也被称作PAR-1.此后Hiroaki等、Xu等分别报道了另两种TR,也都属于PAR家族,分别称为PAR-3和PAR-4.目前发现的PAR成员共有4个,分别为:PAR-1、PAR-2、PAR-3和PAR-4,其中PAR-1,PAR-3和PAR-4都是TR,而PAR-2为胰酶受体.由于"PAR"已被用于表示其他基因,故根据国际遗传学标准化命名委员会的建议,将人的PAR家族的基因依次命名为:PAR1g、PAR2g、PAR3g和PAR4g[1].凝血酶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凝血酶有许多细胞外的效应,通过凝血酶影响的大多数细胞的功能是由PAR介导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受体 生物学功能及 脑损伤 双重作用 脑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仕明教授应用扶正法分期论治缺血中风病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643-1645,共3页
简述中风病分期论治,阐发中风病"本虚"的病机,详述周仕明教授应用扶正法分期论治缺血中风病的经验,并介绍分期治则治法和验方三参地芪汤及其加减。
关键词 名老中医经验 缺血中风 扶正法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医现代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国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525-1528,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现代化"人"是核心、中医现代化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是时代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康片对急性脑出血大鼠PAR-1表达及动态演变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郑国庆 王艳 王小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的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脑血康片(NXK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6h、24h、3d、7d组和脑血康片6h、24h、3d、7d组。用Ⅶ-S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的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脑血康片(NXK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6h、24h、3d、7d组和脑血康片6h、24h、3d、7d组。用Ⅶ-S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PAR-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PAR-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大脑PAR-1蛋白和PAR-1mRNA表达轻度阳性,模型组6h时PAR-1表达强度开始增强,24h PAR-1表达进一步增加,于3d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时明显下降。在6h、24h、3d及7d各时点,模型组、NXKT组PAR-1mRNA吸光度比值及PAR-1阳性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NXKT组PAR-1阳性细胞数、PAR-1mRNA吸光度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时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后PAR-1受到凝血酶的持续活化,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可能是通过PAR-1介导的;NXKT可抑制PAR-1活化,从而使行为学得到改善,这可能是NXKT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康片 凝血酶 蛋白酶激活的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雯雯 吴琛 +1 位作者 谢成龙 陈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80-278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6—2011年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MOD),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杂志及其他资料。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6—2011年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MOD),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杂志及其他资料。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①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变化有统计学意义[RR=1.29[1.21,1.36](95%CI),P<0.00001],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30(0.93,3.67)(95%CI),P=0.0010],血红蛋白及发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安全性分析:因所纳入的文献只有2篇提到安全性,故无法得出安全性分析。③敏感度分析:因所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故未做敏感性分析。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效,但由于纳入评价的文献质量不高,尚待更规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META分析 小儿厌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巧玲 商萍 +2 位作者 朱美丽 金露 王小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高CO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高CO2组,每组8只。低氧高CO2组置于常压低O2高CO2舱内,O2浓度9%~10%,CO2浓度5%~6%,每天8 h,每周6 d,共4周。4周后,分离右心室和左心室加室间隔,计算右心肥大指数,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肺动脉中IL-6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6蛋白浓度;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结果:低氧高CO2组与对照组相比:(1)右心肥大指数、WT%和WA%显著提高(P<0.01);(2)肺组织中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3)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小鼠的肺组织IL-6水平升高伴随肺血管壁肌层增厚和管腔狭窄,这可能与小鼠的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肺动脉高压 小鼠 低氧高碳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