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离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樟伟 葛文 +4 位作者 许崇永 陈梅魁 吴爱琴 周忠洁 方必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组技术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和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CoA和IAA患儿18例,均行心脏大血管薄层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以DSA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组技术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和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CoA和IAA患儿18例,均行心脏大血管薄层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与超声心动图(UCG)对比分析CoA和IAA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中CoA 13例(单纯型7例,复杂型6例,其中导管前型4例,导管后型2例),IAA 5例(A型3例,B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14例,房间隔缺损(ASD)7例,大动脉转位(TGA)2例,永存动脉干(PTA)1例,Taussig-Bing综合征(TBS)1例,主动脉瓣狭窄(AVS)1例,肺动脉瓣狭窄(PVS)2例。MSCT及重组技术对CoA及IAA诊断准确率为100%,伴发畸形ASD漏诊2例,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狭窄均未检出。UCG检出CoA 11例,误诊双主动脉弓1例,疑诊1例;检出IAA 3例,误诊右位主动脉弓1例,PDA漏诊1例;UCG对CoA及IAA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及60.0%。结论:MSCT及重组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CoA及IAA心外畸形较UCG有一定优势,结合UCG可以进一步提高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血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小蓉 徐飞荣 +3 位作者 王营营 姚庆东 程小杰 许崇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由于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受伤几率较低(3.7%~5.0%)[1],故十二指肠血肿临床少见,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儿童,疼痛部位、程度及发病时间常不确定,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误诊并导致严重并发症[2]。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由于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受伤几率较低(3.7%~5.0%)[1],故十二指肠血肿临床少见,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儿童,疼痛部位、程度及发病时间常不确定,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误诊并导致严重并发症[2]。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于十二指肠血肿的预后非常重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十二指肠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汤行录 陈翔 +6 位作者 陈伟 梁莉丹 张姿英 刘婵 凃丰霞 王小同 严志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期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慢性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MRI图像,并以同期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该13例患儿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结果在... 目的探讨慢性期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慢性核黄疸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头颅MRI图像,并以同期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该13例患儿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结果在MRI T2WI上,13例患儿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高信号,在T1WI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T2WI高信号是慢性核黄疸引起脑性瘫痪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判断脑性瘫瘫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核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代敏 方必东 严志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主要有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1,2]。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主要有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1,2]。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分类进行修改,2003年正式公布GTD组织学新分类,指出GTD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以及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非肿瘤性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胎盘部位结节等。由于GTD具有高度增生、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的潜能,因此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GTD最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明确GTD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判断、分期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盆腔动脉造影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其中,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对GTD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MRI诊断 临床价值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腹股沟斜疝4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2 位作者 虞志康 程建敏 黄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汤行录 丁志勇 +3 位作者 梁莉丹 严志汉 陈伟 陈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颅脑MRI图像,并以同期1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结果16例均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在... 目的探讨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颅脑MRI图像,并以同期1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儿头颅MRI作对照。结果16例均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16例早产所致脑性瘫痪患儿在MRI上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在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减少、侧脑室变大伴或不伴变形,胼胝体萎缩。上述特点符合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结论PVL是早产所致脑性瘫痪的MRI特征性表现,这有助于脑性瘫瘫病因和类型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出生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硬脑膜外转移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1 位作者 谢品楠 吴爱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T)硬脑膜外转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活检病理或临床、影像学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证实为NBT的CT表现特点,均行头颅平扫,其中1例行MRI平扫,2例加胸部CT扫描。结果...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T)硬脑膜外转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活检病理或临床、影像学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证实为NBT的CT表现特点,均行头颅平扫,其中1例行MRI平扫,2例加胸部CT扫描。结果:肿块位于内板下,常双侧多处发生,以稍高密度为主,部分呈等密度,局限时呈梭形,较广时呈新月形,邻近骨质呈花边状破坏,侵入皮下可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肿块向眶内扩展,蝶骨小翼及眼眶外壁破坏,眼球向外突出。结论:NBT硬脑膜外转移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硬脑膜外转移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谢病1例骨骼系统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桂艳 刘锟 +2 位作者 严志汉 张文娟 马炎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7-578,共2页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是一种较罕见的呈渐进性进展的代谢性疾病,现将我院经骨髓穿刺病理证实的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戈谢病 骨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MRI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晓雪 宋樟伟 +5 位作者 谢品楠 许崇永 葛文 王营营 方必东 陈梅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婴幼儿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颈髓MRI检查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10例中8例累及脑干(80%),其中脑桥被盖5例,延髓4例... 目的:探讨MRI对婴幼儿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颈髓MRI检查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10例中8例累及脑干(80%),其中脑桥被盖5例,延髓4例,中脑2例;累及小脑齿状核4例,颈髓2例(分别为C2-C4,C4-C7水平),小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各1例;病变在T1WI上为稍低或低信号,T2WI上为稍高或高信号,FLAIR上为稍高或高信号,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结论:婴幼儿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常累及脑桥被盖、延髓及小脑齿状核,MRI是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早期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