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苏苗赏 徐漫欢 +4 位作者 陈福将 李昌崇 张维溪 陈小芳 陈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盼蓝试验检测其活力,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其纯度。体外培养4h、3d及5d后,用FCM检测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RT-PCR法检测细胞中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结果:(1)光镜下观察分离的CD4+CD25-T细胞主要为小体积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致密。体外抗人CD3/CD28mAb刺激培养的CD4+CD25-T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质较丰富,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型,染色质较稀疏。(2)FCM检测CD4+CD25-T细胞纯度达91.5%~96%。台盼蓝试验检测分离前后活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3)FCM检测表明,B5d组为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55.99±1.42)%与A5d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5d组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1.99±0.83)%与A5d组的阳性率(1.29±0.04)%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ELISA测定表明,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B3d组为(1.60±0.09)μg/L、B5d组为(1.83±0.14)μg/L,分别与A3d组为(0.35±0.04)μg/L、A5d组为(0.33±0.08)μg/L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3d、D5d组与A3d、A5d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RT-PCR检测表明,FOXP3mRNA的表达:以β-actin的A值作为内参照,B3d组为(0.84±0.07)、B5d组为(1.85±0.24)分别与A3d组(0.05±0.02)、A5d组(0.04±0.02)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组与A组的各个组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GF-β1的水平与该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2,P<0.01)。结论: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活力及纯度较理想;LPS诱导的CD4+CD25-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可能与TGF-β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型 转化生长因子 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腰痹通胶囊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柳献云 吴颖 +2 位作者 王琦 陈晓城 王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425-427,共3页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腰痹通胶囊中川芎嗪含量的方法。方法:用乙醇提取,色谱柱:Symmetry C-18(1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醋酸钠缓冲液(20∶8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3um。结果:川芎嗪的线性范围为10-200...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腰痹通胶囊中川芎嗪含量的方法。方法:用乙醇提取,色谱柱:Symmetry C-18(1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醋酸钠缓冲液(20∶8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3um。结果:川芎嗪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1(r=0.9999),内精密度是RST=1.2%。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样品的含量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腰痹通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炎症患者宫颈分泌物发酵支原体和穿透支原体的检测
3
作者 曹淑彦 周丽萍 +2 位作者 姚群峰 王宇学 王忠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难培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的临床检测方法,同时了解其在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炎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80例)的宫颈管分泌物,接种于SP-4培养液培养。阳性培养物应... 目的探讨3种难培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的临床检测方法,同时了解其在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炎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80例)的宫颈管分泌物,接种于SP-4培养液培养。阳性培养物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DNA测序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280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分离到8株Mf(2.86%)、7株Mpe(2.50%),而280例正常女性未分离到相应菌株。nPCR检测结果与之相符,阳性菌株经测序确认。结论培养液分离培养法结合nPCR技术,准确、较快速,是进行艾滋病(AIDS)相关支原体分离鉴定较可靠实用的方法。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存在Mf、Mpe感染,在临床诊治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发酵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