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海蔚 杨锦红 余玲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60-3961,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性药变迁。方法:2003-2007年我院分离到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共210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性药变迁。方法:2003-2007年我院分离到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共210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仅7.14%,其次为哌拉西林,耐药率为35.2%,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5年耐药监测结果,从2004-2007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由2003年的38.5%、0和23.1%上升到2007年的75.8%、86.9%和92.9%,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脑膜败血黄杆菌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金黄杆菌属 耐药监测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状态抗凝剂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芳 陈小剑 徐晓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32-2433,共2页
目的:探讨真空管内3种不同状态的抗凝剂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用含3种不同状态抗凝剂的真空管采集静脉血,颠倒混匀后,分别于0、2、4、8、24h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3种不同状态的抗凝剂对血... 目的:探讨真空管内3种不同状态的抗凝剂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用含3种不同状态抗凝剂的真空管采集静脉血,颠倒混匀后,分别于0、2、4、8、24h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3种不同状态的抗凝剂对血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放置8h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细胞计数可用任何一种状态抗凝剂的真空管且在8h内计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血液化学分析 血样采集 血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籍轻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基因多态性
3
作者 郑美琴 吴颖 +2 位作者 李佩珍 李宝青 丁红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96-1099,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14例临床诊断的温州籍轻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分析,测定其PCR产物序列,找出引起该病的致病突变位点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对临床诊断的患者抽取静脉血,EDTA-K2抗凝,及时提取模板,设... 本研究旨在对14例临床诊断的温州籍轻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分析,测定其PCR产物序列,找出引起该病的致病突变位点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对临床诊断的患者抽取静脉血,EDTA-K2抗凝,及时提取模板,设计相关引物,进行PCR扩增后测序,最后经过序列比对和分析,找出引起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表明:14例标本的DNA扩增产物测序分析中发现4例在IVS-2-654位点发生了C→T的杂合突变;1例为CD41/42位-TTCT缺失;2个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是外显子1第59位的T/C多态性、IVS-2 nt 665,T/C多态性。结论:温州籍轻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现了两种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IVS-2-654 C→T的杂合突变和CD41/42位-TTCT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Β-珠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纤维支气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滕永杰 李军 +2 位作者 上官王宁 丁红香 连庆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及喉上神经阻滞的联合局部麻醉(Ⅱ组)。记录插管的时间(FNIT),入室后5min(基础值,T1)、气管导管过鼻腔(T2)、FOB过咽喉(T3)、FOB过声门进气管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4)、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5)时患者的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Ⅰ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及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HR增快;T2~T5时Ⅰ组及T2、T3时Ⅱ组患者MAP均增高;T2~T4时Ⅱ组SpO2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利多卡因的平均用量为4.86mg/kg,最大用量为7.64mg/kg。Ⅰ组患者对所接受的局部麻醉方法评价为(6.71±1.23)分,明显高于Ⅱ组(4.90±1.41)分(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雾化吸入 2%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体外诱导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洋 蒋伟燕 +1 位作者 杨锦红 李向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8-535,共8页
目的利用环丙沙星诱导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后,检测前后突变频率的变化,分析耐药率的变化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28株,采用低浓度环丙沙星体外诱导方法诱导其对环丙沙星耐药,用E-test检... 目的利用环丙沙星诱导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后,检测前后突变频率的变化,分析耐药率的变化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28株,采用低浓度环丙沙星体外诱导方法诱导其对环丙沙星耐药,用E-test检测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检测诱导前后突变频率,采用PCR方法检测gyrA、parC和oprD并测序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和mexXY-oprM诱导前后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诱导后有24株菌发生了环丙沙星耐药、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及头孢噻肟耐药率明显上升,其中有6株细菌转变为多重耐药菌,诱导后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诱导前(t=-2.57,P=0.01),有6株耐药菌发生了gyrA Thr83(ACC)→Ile(ATC)替换,诱导后有15株菌外排泵mexAB-oprMmRNA高表达,17株菌外排泵mexCD-oprJ高表达,5株菌外排泵mexXY-oprM高表达,6株菌株oprD低表达,且皆发生了多位点核苷酸突变。结论环丙沙星可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并产生oprD广泛有意突变和外排泵高表达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突变频率诱导前后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假单胞菌 铜绿 外排泵 突变 OP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P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舒旷怡 张颖 +4 位作者 杨锦红 任凭 杨爱平 余玲玲 李向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7-941,共5页
目的采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LPS)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刺激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探讨LBP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受LPS活化后其炎性和负炎性因子分泌的平衡情况。方法将THP-1细胞进行增殖和传代后... 目的采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LPS)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刺激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探讨LBP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受LPS活化后其炎性和负炎性因子分泌的平衡情况。方法将THP-1细胞进行增殖和传代后,经PMA刺激,转化为巨噬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LPS组(用不同浓度LPS单独刺激)、LBP组(用不同浓度LBP单独刺激)、LBP/LPS预孵育组(LBP和LPS以不同浓度比例混合,37℃孵育15min)、LBP/LPS不孵育组(先加一定浓度LPS,再以不同浓度比例加入LBP)。分别培养4、12、24h后,吸出上清液,发光法检测TNF-α,IL-10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P-1细胞为悬浮生长,用PMA诱导转化后变为巨噬细胞,变为贴壁生长。分别用1、10、100、1000ng/mlLPS单独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1ng/ml和其他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LBP刺激巨噬细胞,LBP浓度为1000ng/ml时,TNF-α和IL-6分泌达到最高。LBP/LPS不孵育组中,TNF-α和IL-6分泌曲线在LBP/LPS为10出现最高峰。LBP/LPS预孵育组的TNF-α和IL-6分泌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分泌高峰。LPS浓度为1000ng/ml时IL-10为8±0pg/ml,其余组IL-10均小于5pg/ml。经析因分析,LPS和LBP之间有交互关系(F=3.425,P<0.01),两者是否预孵育和培养时间有交互作用(F=4.240,P=0.026),LBP浓度和是否预孵育之间有交互作用(F=4.896,P<0.01)。LPS浓度和是否预孵育,LPS浓度和培养时间,LBP浓度和培养时间均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 LPS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物质,LPS在高浓度时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饱和现象。LBP本身在高浓度时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活性,低浓度的LBP能增强LP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高浓度LBP则起到负性调节作用。体外单核细胞经PMA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再用LPS刺激,IL-10无明显分泌,引起炎性和负炎性因子的严重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脂多糖结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温怀凯 余坚 +2 位作者 李小永 陶洪群 张信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血液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血液 肝炎抗原 乙型/血液 HBVDNA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ciaH/R基因重组表达及CiaH/R与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爱华 樊欢 +2 位作者 夏肖萍 李向阳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05-611,共7页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ciaH和ciaR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iaH和CiaR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iaH和ciaR基因,以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ciaH和ciaR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iaH和CiaR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iaH和ciaR基因,以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rCiaR表达量。制备rCiaH和rCiaR兔抗血清及其IgG。检测IgG胞外或胞内封闭肺炎链球菌菌株CiaH和CiaR后,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性的变化。结果:与报道序列比较,所克隆的ciaH和ciaR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100%和100%。所构建的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42a-ciaH和E.coli BL21DE3pET42a-ciaR能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CiaH和rCiaR,其产量分别高达细菌总蛋白的33%和45%。rCiaH、rCiaR抗血清及其IgG免疫双扩散效价分别为1∶4、1∶4和1∶1、1∶1。CiaH-IgG胞外或胞内封闭CiaH、CiaR-IgG胞内封闭CiaR后,青霉素及头孢噻肟敏感菌株可出现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但对耐药菌株耐药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肺炎链球菌ciaH/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为深入研究该TCS与耐药性关系奠定了基础。CiaH和CiaR均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肺炎/药物作用 基因 细菌 β内酰胺抗药性 二元信号传导系统 ciaH/ciaR基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1 位作者 温怀凯 郑兴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抗组蛋白抗体。结果:A nuA、抗组蛋白、抗Sm D1、抗dsD N 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2.0%、82.0%、44.0%,特异性分别为90.0%、85.0%、85.0%、100%,诊断效率分别为77.1%、48.6%、82.9%、60.0%。C3、C4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球蛋白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 nuA与SLE的活动性相关;A nuA在SLE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诊断抗组蛋白、抗dsD N A抗体阴性的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抗体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体测定 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SLE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αβ T细胞TCR β链CDR3多态性和长度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云良 杨介钻 +1 位作者 倪莉 姚新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2-498,共7页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提取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4个TCR 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BC基因为...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提取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4个TCR 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BC基因为下游引物(荧光标记),6例样品PCR产物的基因扫描分析表明,24个TCRBV家族的CDR3谱型分析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显示1个模糊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各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均超过8个条带.GeneScan分析证明,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的24个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为标准的高斯分布,各家族的CDR3表达频率相近,呈现不同的CDR3多态性和不同的CDR3长度.多数TCR BV家族产物为框架内重排(相邻2个PCR产物相差3个碱基),少数TCR BV家族表现为两个峰群的重排.该研究对正常人TCRβ链CDR3谱系的详细分析将为T细胞应答、TCR重组等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能监测到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和表达频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旭仲 余微萍 +1 位作者 金胜威 温怀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病人血浆中与应激有关的三种激素 (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生长素 )的影响。方法 :4 5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 (CEA)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 (CVA )组和传... 目的 :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病人血浆中与应激有关的三种激素 (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生长素 )的影响。方法 :4 5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 (CEA)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 (CVA )组和传统哌替啶肌注镇痛 (MA)组 ,每组 15例。在术后 5小时和术后第一天晨行镇痛VAS评分 ,并分别于麻醉前 ,术毕使用镇痛药前 ,术后 5小时和术后第一天晨 7时 4个时间点采静脉血 ,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生长素浓度。结果 :CEA组和CVA组术后 5小时和术后第一天VAS评分显著低于MA组 (P <0 .0 1) ,CEA组术后 5小时VAS评分又显著低于CVA组 (P <0 .0 1)。三组病人术毕时皮质醇和生长素浓度均显著升高 (P <0 .0 1)。CEA可以显著抑制应激有关激素水平的升高 ,CVA也有一定作用 ,而MA的作用最弱。结论 :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痛 ,并抑制子宫切除术术后存在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镇痛 皮质醇 血管紧张素Ⅱ 生长素 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组织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兴国 黄连生 +4 位作者 许晓华 杨军军 朱蕾 赵小英 徐根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方法:272例经骨髓活检术获取的组织块置于载玻片上轻轻滚动制成印片,W right-G iem sa染色,按有核细胞评判标准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结果: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和极度减少,明显增多和极度增多的4个... 目的:研究骨髓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方法:272例经骨髓活检术获取的组织块置于载玻片上轻轻滚动制成印片,W right-G iem sa染色,按有核细胞评判标准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结果: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和极度减少,明显增多和极度增多的4个级别,骨髓印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0.05),而印片与切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骨髓切片细胞量变化为标准,切片减少组中印片和涂片的符合率(84.4%和97.9%)较高;细胞量正常和增加组中印片的符合率(84.4%和93.2%)高于涂片(60%和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灵敏度、特异性、Y ouden index、阳性预示值和阳性似然比,印片优于涂片。以切片诊断为金标准,印片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造血减低阳性率为37.1%,假阳性率为7.3%,比涂片(阳性率66.9%、假阳性率29.8%)低,(P<0.01);诊断指标的性能印片优于涂片,其中印片诊断为脾功能亢进和骨髓增殖性疾病(除感染和少数骨髓增殖性疾病外)涂片为假阴性结论。结论:骨髓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优于骨髓涂片,印片和涂片简便快速联检可提高骨髓细胞学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方法 骨髓检查/方法 骨髓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抗干扰能力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晓晴 林莉 +1 位作者 苏士海 王晓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试验 设备和供应 抗干扰能力 溶血 脂浊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及化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荣欣 高宝辉 +2 位作者 倪莉 林颖 金栗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49例血液肿瘤和45例非造血系统肿瘤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并对其中25例急性白血病和31例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49例血液肿瘤和45例非造血系统肿瘤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并对其中25例急性白血病和31例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EP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液肿瘤和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的血清E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EPO显著高于非造血肿瘤患者(P<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P<0.001);而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B与血清EPO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内源性EPO水平是增高的,化疗后EPO水平的变化与骨髓红系造血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感染病原菌1538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彩霞 严春 +1 位作者 杨锦红 李向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8.63...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8.63%),其余依次为肠球菌属(10.60%)、真菌(8.45%)、克雷伯菌属(7.93%)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62.8%和61.9%。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最低的耐药率(<1%),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0%)。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6.1%),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接近100%,但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虽然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病原菌菌谱越来越广,真菌和非发酵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高度重视;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万铁 许冬武 +3 位作者 李方去 王卫 王青 潘雪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7-1658,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4min、再灌注45min...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4min、再灌注45min不同时相点,检测血浆及肝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浓度、内皮素(ET)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及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日本大耳白兔 保护作用 6-KETO-PGF1Α 血栓素B2(TXB2) 肝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素-1β(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美娟 倪莉 +2 位作者 余玲玲 温怀凯 陶洪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27-928,共2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DPC公司生产的Immulite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IL-6及TNF-α的含量。结果:AMI组治疗前IL-6、TNF-α水平分别为(49.5±13.4)pg/mL、(31.6&...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DPC公司生产的Immulite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IL-6及TNF-α的含量。结果:AMI组治疗前IL-6、TNF-α水平分别为(49.5±13.4)pg/mL、(31.6±9.4)pg/mL,治疗后IL-6、TNF-α水平分别为(18.0±5.7)pg/mL、(29.8±8.4)pg/mL;对照组IL-6、TNF-α水平分别为(5.6±1.6)pg/mL、(5.1±1.3)pg/mL。AMI组治疗前后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IL-6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TNF-α可能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共同参与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宣妙燕 蔡晓红 +4 位作者 俞晨艺 潘国权 李秀翠 曹顺顺 杨锦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IPAI)的临床和耐药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2月27例IPAI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体液标本,经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出27株铜绿假单胞菌(PA),检测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IPAI)的临床和耐药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2月27例IPAI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体液标本,经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出27株铜绿假单胞菌(PA),检测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27例IPAI患儿1岁以下占81.5%,发病以夏秋季为主(88.9%),临床诊断败血症21例(77.8%),伴有基础疾病24例(88.9%)。医院相关性IPAI和社区相关性IPAI分别占40.7%和59.3%。临床治愈及好转15例(55.6%),死亡12例(44.4%)。PA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2.6%,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不敏感率分别高达88.9%和89.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他啶等耐药率低,多重耐药率为7.4%。结论儿童IPAI好发于1岁以下,多数存在基础疾病;临床疾病以败血症最常见;PA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回顾性分析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苗赏 徐漫欢 +4 位作者 陈福将 李昌崇 张维溪 陈小芳 陈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mAb组(D),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台盼蓝试验检测其活力,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其纯度。体外培养4h、3d及5d后,用FCM检测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RT-PCR法检测细胞中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结果:(1)光镜下观察分离的CD4+CD25-T细胞主要为小体积细胞,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致密。体外抗人CD3/CD28mAb刺激培养的CD4+CD25-T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质较丰富,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型,染色质较稀疏。(2)FCM检测CD4+CD25-T细胞纯度达91.5%~96%。台盼蓝试验检测分离前后活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3)FCM检测表明,B5d组为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55.99±1.42)%与A5d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5d组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1.99±0.83)%与A5d组的阳性率(1.29±0.04)%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ELISA测定表明,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B3d组为(1.60±0.09)μg/L、B5d组为(1.83±0.14)μg/L,分别与A3d组为(0.35±0.04)μg/L、A5d组为(0.33±0.08)μg/L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3d、D5d组与A3d、A5d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RT-PCR检测表明,FOXP3mRNA的表达:以β-actin的A值作为内参照,B3d组为(0.84±0.07)、B5d组为(1.85±0.24)分别与A3d组(0.05±0.02)、A5d组(0.04±0.02)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组与A组的各个组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GF-β1的水平与该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2,P<0.01)。结论: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活力及纯度较理想;LPS诱导的CD4+CD25-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可能与TGF-β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型 转化生长因子 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明品 陈玲阳 +3 位作者 李兴旺 连庆泉 温怀凯 丁红香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和七氟醚组(Sev-S)。IR组、Sev-IR组参照Epp inger方法建立肺...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和七氟醚组(Sev-S)。IR组、Sev-IR组参照Epp inger方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IR组吸入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30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Sev-S组吸入1MAC七氟醚30 min后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0,120 min处死兔,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肺通透性指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后IR组和Sev-IR组的肺组织W/D、TNFα、IL-1β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肺通透性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S组(P<0.01),Sev-IR组减弱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IR组和Sev-IR组IL-10低于S组(P<0.01),而Sev-IR组IL-10的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七氟醚预先给药减弱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结论七氟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IL-1β释放,升高IL-10的水平,抑制PMN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