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筛查早期宫颈癌的意义——妇科门诊3700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涂权梅 邱海凡 +1 位作者 刘奕 胡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11-1612,共2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的情况,探讨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DNA杂交技术对3700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700例患者中,HPV感染者1071例,HPV感染率为28.95%,HPV感染1400人次。患者中高...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的情况,探讨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DNA杂交技术对3700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700例患者中,HPV感染者1071例,HPV感染率为28.95%,HPV感染1400人次。患者中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1124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0.29%;低危型HPV(6、11、42、43、44)151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10.79%;中国人群常见型HPV(53、66、P8304)125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93%。21种HPV基因亚型多重感染患者250例,占HPV感染者的23.34%。其中双重感染者占多重感染者的77.60%。结论 DNA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可一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DNA杂交技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洋 凌志强 +3 位作者 陈鲁 张平 胡越 赵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因宫颈癌就诊且有临床病理确诊的患者171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并进一步比较HPV多重感染、单一感染、无感染者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结果:17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者为122例(71.35%),其中单一感染者103例(60.2%)、多重感染者19例(11.1%);HPV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5例)、三重感染及四重感染各2例。单一感染主要是HPV16、18、58,多重感染主要是HPV16+58/52。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感染,均以含HPV16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年龄≥52岁宫颈癌患者中HPV多重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52岁患者,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上,HPV多重感染与单一感染或无感染者之间均无差异。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有关,但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子均无关系,可能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对HPV进行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脓肿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洁 陈小知 +1 位作者 孙静 屈王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 1997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 64例 ,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疼痛、发热畏寒及发现盆腔包块。...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 1997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 64例 ,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疼痛、发热畏寒及发现盆腔包块。患者血清CA12 5范围 10~ 816U/mL ,升高 (>3 5U/mL) 2 8例 ,阳性率 77 7% ,平均(10 1 9± 2 9 8)U/mL。超声检查缺乏特异性 ,检查准确率为 2 9 6% ,误诊率为 70 4% ,术前诊断准确率为 42 1% ,误诊率为 5 7 9%。结论 :盆腔脓肿术前误诊率较高 ,临床表现结合血清CA12 5等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盆腔脓肿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能使脓肿彻底引流及改善生育功能 ,抗生素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脓肿 误诊率 血清CA125 超声检查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开腹 结论 目的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4
作者 胡迎春 朱雪洁 +2 位作者 王溢 诸海燕 朱雪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41-3743,共3页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3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1次皮下注射抑那通3.75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3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1次皮下注射抑那通3.75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次,每月用22d,共用3~6个月;未用药组30例,术后未用药。6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GnRHa组36例,孕激素组20例,未用药组12例。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GnRHa组、孕激素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8.3%、10.7%)明显低于未用药组(40.0%)。其中68例不孕症患者,GnRHa组治疗后妊娠率(63.9%)明显高于孕激素组(20.0%)和未用药组(25.0%)。治疗后6个月和6~12个月内的累积妊娠率(23.5%、19.1%)明显高于治疗后12~24个月(1.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抑那通或安宫黄体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联合抑那通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联合检测三种血清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建琼 沈晓露 +2 位作者 朱雪琼 郑加永 徐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92-33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beta2-glycoproteinI antibody,抗β2-GP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antibody,LAC)联合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beta2-glycoproteinI antibody,抗β2-GP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antibody,LAC)联合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85例RSA患者为实验组,50例正常经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CL、抗β2-GP1抗体和LAC水平。结果:RSA组ACL阳性率为27.06%(23/85),而对照组为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21.18%(18/85),而对照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C阳性率为21.18%(18/85),而对照组为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的40例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患者中,ACL或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95.00%(38/40),和ACL或LA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抗β2-GPI抗体或LA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L、抗β2-GPI抗体和LAC均与RSA有关。(2)ACL和抗β2-GPI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SA患者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 狼疮抗凝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小冬 陈育梅 +2 位作者 朱雪琼 段萍 吕杰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顺铂(DDP)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探讨DDP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ST-8方法检测DDP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顺铂(DDP)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探讨DDP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ST-8方法检测DDP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结果 DDP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但0.01~1.00μg/ml的DDP作用24h和0.01~0.10μg/ml的DDP作用48h对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不明显(P>0.05)。5.00μg/ml的DDP作用24h时,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1μg/ml的DDP作用SiHa细胞24h时,使SiHa细胞产生明显的S期阻滞,S期细胞比率为(53.17±7.50)%,与对照组、DDP5.00μg/m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而5.00μg/mlDDP作用24h时,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和坏死率分别为(5.88±1.64)%和(5.18±1.26)%,与对照组、DDP1μg/m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但对小剂量DDP存在一定的耐药,其耐药机制可能与S期阻滞有关;高剂量DDP抗宫颈癌细胞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致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顺铂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合并淋球菌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秋穗 陈文兵 +2 位作者 王繁 胡越 张丽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病原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感染和复发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82例CA患者(试验组)和100例无CA的体检者(对照组)进行NG、UU检测,并对尖锐湿疣患者随访半年,统计其单纯感染及合并...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病原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感染和复发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82例CA患者(试验组)和100例无CA的体检者(对照组)进行NG、UU检测,并对尖锐湿疣患者随访半年,统计其单纯感染及合并感染的复发率。结果182例CA患者中,有74例检出NG和(或)UU,检出率为40.7%。100例对照者中,有11例检出NG和(或)UU,检出率为1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NG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9.9%和33.5%,与对照组NG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0%和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8例CA合并NG感染者中,有7例复发(38.9%);61例CA合并UU感染者中,有23例复发(37.7%);84例单纯CA患者有12例复发(14.3%),复发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常合并NG、UU感染,且尖锐湿疣患者中合并NG、UU感染者较单纯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升高。因此在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必要同时进行NG、UU检测和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淋球菌 解脲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琼 管玉涛 +1 位作者 郑伟 吕杰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各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轻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峰值和做功值的改善值大于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中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I、CI-Q-SF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峰值的改善值优于重度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轻度组为88.46%,高于中度组(62.50%)和重度组(52.6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是一项简便、有效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女性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小鼠宫内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丽萍 陈韶 +2 位作者 杨介钻 周洁 徐肖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 建立解脲脲原体(Uu)小鼠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将4、1 和9 型Uu(2×104 cfu/m l)接种于妊娠第12.5、13.5、14.5 天孕鼠阴道内(34 只),以最后一次攻击后的48h 内分娩为早... 目的 建立解脲脲原体(Uu)小鼠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将4、1 和9 型Uu(2×104 cfu/m l)接种于妊娠第12.5、13.5、14.5 天孕鼠阴道内(34 只),以最后一次攻击后的48h 内分娩为早产。以腹腔内接种4型Uu(6 只)和阴道内注入灭菌盐水(9 只)为对照组。结果 经阴道内接种Uu4型的43.7% (7/16)孕鼠在48h 内早产,显著高于1 型Uu(8.3% ,1/12,P< 0.05)和9型Uu(0% ,0/6,P< 0.05)以及对照组(0% ,0/15,P< 0.01);接种4、1 和9型Uu 后,早产和不早产孕鼠子宫角Uu 的检出率分别为97% 、46% 和25% ;接种4 型Uu 后,早产幼鼠的心、肺Uu 检出率为46% (25/54),而注射灭菌盐水、1和9 型Uu 的非早产幼鼠中Uu 的检出率均为0% (0/45,0/55,0/45,P< 0.01)。三种血清型Uu 感染后早产或不早产幼鼠脑组织中Uu 的检测均为0% (0/59)。结论 小鼠Uu4 型和1型阴道内接种可导致部分孕鼠宫内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对人类Uu 早产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宫内感染 动物模型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灌注IFN联合PF治疗卵巢癌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萍 朱春丹 陈秀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癌 腹水 并发症 干扰素 顺铂 腹腔灌注 5-氟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明 刘弈 段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76-977,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8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多,占51.6%,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占17.02%,恶性肿瘤占6.8%。不...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8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多,占51.6%,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占17.02%,恶性肿瘤占6.8%。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孕次、产次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恶性疾病患者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血E2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血E2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血E2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阴道出血 恶性肿瘤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对血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玉涛 邱海凡 蔡莲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16-3218,共3页
目的: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对血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以期寻找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化方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期限为1年。征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 目的: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对血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以期寻找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化方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期限为1年。征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的45~60岁围绝经期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实验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隔1d或隔2d服用一次利维爱片1.25mg。监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FSH、E2及MMP-9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无一例研究对象发生明显不良反应。1年前后自身比较,实验组TG降低,apoA1及E2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CHO和MMP-9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G、CHO、LDL、apoA1、FSH、E2及MMP-9有显著差异(P<0.05),而HDL及apoB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利维爱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成分及MMP-9水平,有利于降低围绝经期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利维爱 血脂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小冬 吕杰强 +3 位作者 朱雪琼 黄秋穗 段萍 陈文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43-3746,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体外抗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PDTC处理后采用WST-8方法检测SiHa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Ⅴ-FITC/PI双标法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凝胶迁移...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体外抗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PDTC处理后采用WST-8方法检测SiHa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Annexin Ⅴ-FITC/PI双标法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SiHa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PDTC能有效抑制SiHa细胞增殖和诱导SiHa细胞凋亡;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各组间早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0μmol/LPDTC晚期凋亡率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PDTC可抑制SiHa细胞核内NF-κB活性,其抑制强度与作用24h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直线正相关(r=0.931,P=0.035),与作用48h早期凋亡率呈曲线正相关(r=1.000,P=0.011)。结论:PDTC抑制SiHa细胞增殖与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而致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凋亡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NF-Κ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LP综合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迎春 廖晓琼 +2 位作者 王繁 朱雪琼 吕杰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120-2121,2125,共3页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HELLP综合征患者35例,按照确诊至分娩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27例,确诊后48h内终止妊娠;Ⅱ组8例,确诊后48h后终止妊娠,对两组孕妇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等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HELLP综合征患者35例,按照确诊至分娩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27例,确诊后48h内终止妊娠;Ⅱ组8例,确诊后48h后终止妊娠,对两组孕妇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孕妇的DIC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及病死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儿的安全,建议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应在确诊后48h内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分娩方式 分娩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羊水量异常产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珊珊 胡迎春 +3 位作者 朱雪洁 王玉环 邹双微 朱雪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0-571,共2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在产妇胎盘、胎膜中的分布及表达,探讨水通道蛋白1在异常羊水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羊水量正常,30例羊水过少,21例羊水过多产妇胎盘、胎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的分布及表...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在产妇胎盘、胎膜中的分布及表达,探讨水通道蛋白1在异常羊水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羊水量正常,30例羊水过少,21例羊水过多产妇胎盘、胎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水通道蛋白1在羊水过少产妇羊膜组织上的表达较羊水量正常组明显下调,在羊水过多产妇羊膜组织上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而水通道蛋白1在3组的胎盘和绒毛膜上的分布及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水通道蛋白1在胎盘、胎膜组织表达,其在羊膜上的表达与羊水量异常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蛋白类 羊水 胎盘 胎膜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羊水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子宫内膜移植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MR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刚 许乙凯 段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并行MR观察。方法采用子宫内膜分离组织包埋法在12只兔子宫内膜制备VX2肿瘤模型,3周后行MR检查,观察肿瘤及其转移性腹膜后淋巴结,并与正常组兔腹膜后淋巴结在大小和信号强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肿瘤原位移植...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并行MR观察。方法采用子宫内膜分离组织包埋法在12只兔子宫内膜制备VX2肿瘤模型,3周后行MR检查,观察肿瘤及其转移性腹膜后淋巴结,并与正常组兔腹膜后淋巴结在大小和信号强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3周时肿瘤浸润子宫浆膜并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MR检查显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大于正常组淋巴结,但两者在信号强度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高,其转移模式与人子宫内膜肿瘤转移方式类似,为研究新型MR淋巴造影对比剂提供了较理想的大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移植 淋巴转移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Annexin Ⅰ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毅 吕杰强 +3 位作者 吴洁丽 蒋珊珊 高宝辉 朱雪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42-2944,共3页
目的:探讨Annexin Ⅰ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7年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标本50例,以及距离包膜2cm以外的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5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Annexin Ⅰ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7年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标本50例,以及距离包膜2cm以外的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5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其瘤旁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Annexin Ⅰ的蛋白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2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其瘤旁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Annexin Ⅰ的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不管是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正常子宫肌层Annexin Ⅰ高表达,子宫平滑肌瘤组织Annexin Ⅰ低表达,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Annexin Ⅰ表达下调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子宫平滑肌瘤发病机制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膜联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Ⅰ.解脲脲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及药物不全流产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丽萍 方周溪 +4 位作者 泮新花 包其郁 朱雪琼 喻林升 赵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与自然流产和药物不全流产的关系,探讨Uu与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分别对45例自然流产和27例药物不全流产(试验组)和31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母亲宫颈分泌物及胚胎组织进行Uu检...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与自然流产和药物不全流产的关系,探讨Uu与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分别对45例自然流产和27例药物不全流产(试验组)和31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母亲宫颈分泌物及胚胎组织进行Uu检测,分别对部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超薄切片,并与其培养物负染电镜检查相比较。结果试验组流产组织中Uu检出率分别为53.3%和63%,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经超薄切片观察,试验组流产组织的绒毛膜下滋养层细胞周围见大量的Uu颗粒及空泡内增殖的子细胞,并与其流产组织中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的颗粒相似。而对照组胚胎流产组织中无此颗粒。结论绒毛膜下滋养层Uu增殖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Uu是引起宫内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宫内感染 自然流产 药物不全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白介素-1β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一喆 郑佳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β(IL-1β)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孕妇血清MMP-9、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水平,并进...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β(IL-1β)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孕妇血清MMP-9、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水平,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30/56,53.6%)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11/3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MMP-9、IL-1β、CRP、WBC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P<0.05)。血清MMP-9较CRP、WBC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故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且其敏感性更高,但特异性较低;血清IL-1β较CRP、WBC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故亦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也高,3者特异性接近。结论联合检测孕妇血清MMP-9、IL-1β、CRP、WBC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介素-1Β 绒毛膜羊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奕 吕杰强 +1 位作者 陈一喆 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51-3254,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7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32例。...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7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检测Claudin-4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ladudin-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都随着卵巢肿瘤由正常-良性-交界性-癌的发展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Claudin-4和MMP-2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LAUDIN-4 MMP-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