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伟鹤 黄宪平 +4 位作者 章岳峰 王胜利 赵曙光 刘勇 毛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通过80例临床病例观察分析,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6年6月—2012年8月共收治80例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通过80例临床病例观察分析,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6年6月—2012年8月共收治80例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生脉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术后并发症 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科先天性畸形166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6-7,共2页
随着优生学和围产医学的崛起,小儿先天性畸形引起人们愈来愈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对胎儿、新生儿的畸形常有报道,但有关小儿外科的尚少。为此,我们将1988年4月至1992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病例作一回顾。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畸形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 被引量:42
3
作者 徐华梓 倪文飞 +5 位作者 黄其杉 池永龙 王向阳 欧阳元明 林焱 毛方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切口、270°减压、椎体间植骨、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患者共14例,男8例,女6...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切口、270°减压、椎体间植骨、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患者共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6~50岁。T123例,L17例,L23例,L31例。Denis分型:爆裂型8例,屈曲分离型4例,骨折脱位型2例;载荷分享评分为8~9分,平均8.6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例,C级5例,D级3例,E级1例。术后随访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4.8~7.5cm,平均5.6cm;手术时间2.8~5.2h,平均3.8h;1例术中出血达4700ml,其余病例出血量900~1800ml,平均1250ml。术中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4例患者X线检查显示后凸角矫正15°~28°,平均21.6°,CT显示椎管减压彻底,钛网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年以上12例,失访2例。3例Frankel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1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5例C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1例至D级;3例D级患者恢复正常。随访12例患者植骨界面均见骨性融合,未发生内固定器或植骨材料松脱、移位及断裂。结论:经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手术可以从单一入路同时完成椎管彻底减压、前中柱重建,恢复脊柱三柱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脱位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对饥饿环境下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江立波 张小磊 +5 位作者 徐华梓 吴瑞凯 杨光永 吴畏 胡旭琪 郑旭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探讨饥饿条件下椎间盘髓核细胞是否发生自噬及自噬对髓核细胞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对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加DMEM培养基组、3-MA加EBSS培养基组和EBSS饥... 目的:探讨饥饿条件下椎间盘髓核细胞是否发生自噬及自噬对髓核细胞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对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加DMEM培养基组、3-MA加EBSS培养基组和EBSS饥饿组,接着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各组细胞的自噬差异,最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及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培养出SD大鼠髓核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BSS培养基诱导的髓核细胞出现自噬囊泡,但是3-MA抑制后细胞自噬泡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LC3-II/LC3-I和Beclin-1/β-actin在EBSS处理组明显大于3-MA+EBSS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而3-MA+EBSS处理组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EBSS处理组(P<0.05)。结论:饥饿可以诱导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生自噬,并且3-MA能抑制自噬发生。自噬对饥饿环境下的髓核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自噬 细胞凋亡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自噬发生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雷 林康 +4 位作者 高伟阳 何智灵 高自勉 李浙峰 李俊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饥饿诱导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自噬的发生。方法: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用EBSS(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代替培养液,分别饥饿0 h、1 h、2 h、3 h,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qRT-PCR)方... 目的:探讨饥饿诱导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自噬的发生。方法: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用EBSS(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代替培养液,分别饥饿0 h、1 h、2 h、3 h,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chain 3,LC-3)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LC3和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在饥饿1 h开始增加,2 h达到高峰,3 h逐渐下降,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到饥饿2 h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出现自噬囊泡。结论:饥饿可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发生自噬,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增生性 成纤维细胞 自噬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杨小敏 徐晓武 +1 位作者 卢荷莲 张天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AS)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S后,观察其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AS)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S后,观察其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AM、观察AS引起巨噬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50~800μg/mlAS作用细胞24小时后,NO分泌量增加,杀瘤活性加强,且呈量-效依赖关系;400μg/mlAS作用细胞24小时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增粗、增长;滑面内质网、溶酶体增多;50~800μg/mlAS作用细胞4小时后,细胞内Ca2+的浓度升高,并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S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可能是AS激活巨噬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巨噬细胞 如肝癌细胞 一氧化氮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工作站上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何家维 严志汉 +4 位作者 虞志康 池永龙 倪文飞 麻元兴 万梦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 目的:研究在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工作站上进行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A、B两位医师分别采用传统的标尺和角度测量仪在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X线胶片上测量Cobb角(简称传统法),同时在PACS工作站上行Cobb角测量(简称PACS法),间隔3周后,采用同样方法重复测量一次。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测量的主弯及上、下端椎),由8位医师对同一患者进行重复测量。测量的结果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应用传统法和PACS法测量的最小差值分别是1°和0,最大差值分别是24°和20°,平均为(6.73±4.56)°和(5.70±3.83)°。同一观测者采用传统法或PACS法重复测量时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测量方法不同观测者间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设定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测量,传统法和PACS法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法一样,PACS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测量过程更简单,误差减小,在一定条件下重复测量可无统计学差异,PACS法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放射摄影术 测量 PACS COBB角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水型重复肾和重复输尿管畸形的CT诊断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建敏 陈肖鸣 +4 位作者 虞志康 李仲荣 许崇永 吴爱琴 孔秋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积水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 2 3例重复肾临床、静脉尿路造影 (IVU )资料及CT表现特点。结果  2 3例重复肾 2 1例位于上肾段 ,位于下极及内侧部各 1例。依重复肾积水相... 目的 探讨积水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 2 3例重复肾临床、静脉尿路造影 (IVU )资料及CT表现特点。结果  2 3例重复肾 2 1例位于上肾段 ,位于下极及内侧部各 1例。依重复肾积水相对重复输尿管积水扩张程度不同可分两种CT表现类型即积水型和巨输尿管型。主要CT表现 :巨输尿管型之重复输尿管常呈肠管状扩张而相连的重复肾萎缩甚小 ;积水型呈重复肾不同程度囊状扩张 ,重复输尿管小囊影与圆点状显影的下肾段引流输尿管致密影相贴呈“印戒征”。伴发输尿管囊肿 8例 ,输尿管异位开口 11例。结论 积水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CT表现典型 ,可不依赖重复肾功能做出诊断 ,CT是诊断此病的合适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肾重复畸形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泡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晓武 杨小敏 +2 位作者 金洲祥 李利义 朱少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假手术(sham组)、SAP组、槲皮素低剂量(50 mg/kg)组及槲皮素高剂量(100 mg/...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假手术(sham组)、SAP组、槲皮素低剂量(50 mg/kg)组及槲皮素高剂量(100 mg/kg)组。逆行性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槲皮素组在胰腺炎模型基础上予槲皮素干预,sham组和SA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收集PMN。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AP组PMN固缩,核染色质凝聚;与sham组比较,SAP组PMN凋亡指数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增强,caspase-3活性减弱(P<0.01);而槲皮素处理后PMN凋亡指数升高,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caspase-3活性增强(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而且,槲皮素能减轻SAP引起的肺损伤。结论:SAP时存在肺泡PMN凋亡延迟,槲皮素通过上调PMN Bax蛋白表达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诱导PMN凋亡。槲皮素减轻SAP引起的肺损伤可能与其诱导PMN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性性细胞 细胞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4 位作者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倪文飞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和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3例胸腰椎疾病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胸腰椎结核28例(均伴有腰椎冷脓肿或死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6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和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3例胸腰椎疾病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胸腰椎结核28例(均伴有腰椎冷脓肿或死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6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胸椎间盘突出症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5例,D级8例,E级42例。采用胸腔镜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35例,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28例。病灶清除重建植骨术24例,病灶清除植骨钉板内固定39例。结果:切口长度5~7cm,平均5.8cm。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0ml。术后神经功能A级4例,B级1例,C级2例,D级10例,E级46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脑脊液漏1例,股外侧皮神经或肋间神经损害7例,经治疗均治愈。42例获半年~2年,平均1.1年随访,无植骨脱出或内固定失效,植骨均获愈合,畸形得到矫正,结核无复发,1例转移性肿瘤复发。结论: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腰腰椎前路手术克服了常规开胸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同时也克服了标准“锁孔”胸腔镜技术操作口过小、完全镜下操作、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等缺点,是并发症较少、便于推广的较安全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头灯 小切口 胸腰椎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斌 徐鲁白 +4 位作者 蔡景理 王继生 胡海 许家镕 吴伟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902-290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APP)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APP)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沟直疝6例。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5±12.6)(46~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2~6)d。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切口无感染,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好。结论:TAPP是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 被引量:22
12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水小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1例,T82例,T91例,T111例,L11例;骨巨细胞...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1例,T82例,T91例,T111例,L11例;骨巨细胞瘤1例,椎体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3例。均应用改良弧形骨刀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同时采用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前方重建,并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min;失血量1100~3000ml,平均1400ml。随访6个月~3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8分,术后平均2分,平均下降6分;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1例胃癌转移瘤患者术后14个月因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胸腰椎肿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NCI-N87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中林 蒋平 +2 位作者 谭映霞 于永洋 潘忠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浓度>3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在0.5~2.0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在0.1mg/mL,对肿瘤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2蛋白则随之下降。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NCI-N87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Annexin-V/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_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建时 卢明东 +3 位作者 杜晓群 李丕宏 黄和 郑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维生素B6,B组单用钙镁合剂,C组联用钙镁合剂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 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维生素B6,B组单用钙镁合剂,C组联用钙镁合剂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化疗4~6个周期后3组不同药物干预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A组25/41(60.97%),B组23/37(62.16%),C组17/50(34.00%),C组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25)。结论: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铂化合物 神经毒性 钙镁合剂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术中结石滑入胆总管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立军 蔡景理 +1 位作者 金洲祥 王向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关键词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 LC术 CHOLECYSTECTOMY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诊治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初环 林洁 +4 位作者 冯霞飞 谢强丽 曹艳君 刘庆华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60-3661,共2页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确诊,应予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急诊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对17例该病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并发症 急性 主动脉弓替换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手术死亡率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IL-8和肠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华 陈肖鸣 +4 位作者 陈聪德 王万铁 李仲荣 王卫 王方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白介素8和肠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在体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红花注...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白介素8和肠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在体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红花注射液组(SI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0、1、2、3h检测兔血清白介素8的浓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肠组织标本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表达的改变,作对比分析。结果:IR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S组(均P<0.01);SI组稍有上升变化,且明显低于IR组上升程度;细胞间黏附因子1蛋白在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表达,尤其在黏膜下层中表达显著,S组兔肠表达较弱,IR组肠血管上皮细胞上ICAM-1蛋白表达增强,SI组ICAM-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结论:红花在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抑制白细胞介素8和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表达,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浸润,减轻炎性渗出,抑制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减轻小肠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8 胞间黏附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颈外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海 许家镕 +5 位作者 周斌 徐鲁白 王继生 邓超频 所广军 朱江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总结非颈部径路施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方法根据内镜位置将手术径路分成3种类型:①胸前壁径路33例(A组);②双乳间径路28例(B组);③腋乳径路17例(C组)。术前医师向病人介绍3种径路术后缀痕的大小和位置,由病人选择其中... 目的总结非颈部径路施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方法根据内镜位置将手术径路分成3种类型:①胸前壁径路33例(A组);②双乳间径路28例(B组);③腋乳径路17例(C组)。术前医师向病人介绍3种径路术后缀痕的大小和位置,由病人选择其中1个径路。结果78例手术全部成功。总手术时间A组(61.3±19.1)min明显短于B组(81.9±2.3)min(q=5.243,P〈0.05)和C组(83.3±16.6)min(q=4.936,P〈0.05)。皮下空间建立时间A组(39.9±14.1)min明显短于B组(51.2±17.7)min(q=3.264,P〈0.05)和C组(53.9±21.7)min(q=3.565,P〈0.05)。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时间各组间无差异(F=0.11,P=0.896)。术后声嘶5例,5—15d恢复正常;其中饮水呛咳1例10d症状缓解。无甲状旁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人对术后美容效果感到满意。78例随访1-9个月,平均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3种颈外径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间主要取决于创造手术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径路的选择与病人年龄和性别有关。提供个性化的手术径路是决定病人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程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内镜 颈外径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晗冰 李万里 +1 位作者 徐华梓 李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62-2565,共4页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mg、PEG用量为0.2mL、PLGA用量为200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W、复乳搅拌速度为1000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体 血清白蛋白 乳酸盐类 聚合物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中林 蒋平 +1 位作者 于永洋 俞耀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开放和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39例开放和1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病灶的局部切除、甲状腺腺叶全切、双侧次全切以及中央区颈淋巴结...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开放和内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39例开放和1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病灶的局部切除、甲状腺腺叶全切、双侧次全切以及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等。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声音嘶哑、低沉,饮水呛咳等喉返、喉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手足抽搐等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出血、血肿发生。颈部开放切口的超声刀甲状腺手术时间40~120min,术中出血5~30mL,内镜甲状腺手术时间70~180min,术中出血5~20mL。结论:无论是在开放式还是在内镜甲状腺手术,超声刀都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良好的组织切割能力。较传统电刀而言,使用超声刀可显著缩短甲状腺手术时间,减少线结的异物残留。掌握正确的超声刀使用方法与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刀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