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呈宣 李永奖 +3 位作者 彭茂秀 林光锚 王涛 张力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7,共2页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单枚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治疗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LUMBAR 腰椎融合术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敏 蔡春元 +4 位作者 杨国敬 王伟良 林瑞新 张力成 汤呈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 目的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以及股骨内上髁中点(E)5个测试点,测量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各测试点长度的变化。结果比较各测试点的长度变化发现,其中收肌结节(A)、股骨止点的近点(B)这两点长度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均不超过3mm。其中对AO和BO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PFL重建时应尽量以其股骨端止点的上缘(即近点)为中心建立隧道,根据需要可适当向收肌结节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股骨隧道 重建 移植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移植与骨水泥增强对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的有限元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立军 杨国敬 +1 位作者 张力成 余斌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9-88,共10页
目的研究松质骨粒移植增强和骨水泥增强对椎体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影响,探讨椎体重建前后的荷载传导机制。方法选取正常男性青壮年脊柱L1~L2节段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构建正常的和骨折复位后疏松的功能脊柱单元三... 目的研究松质骨粒移植增强和骨水泥增强对椎体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影响,探讨椎体重建前后的荷载传导机制。方法选取正常男性青壮年脊柱L1~L2节段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构建正常的和骨折复位后疏松的功能脊柱单元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L2椎体中心注入骨水泥,模拟经皮骨移植(Optimesh)在L2椎体中心置入松质骨粒,按照脊柱三柱理论施加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荷载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骨质疏松模型相比,松质骨粒移植增强或骨水泥增强后相邻节段椎体应力应变的变化甚微;治疗节段增强区域的应力应变明显改变。另外,骨质疏松、松质骨粒移植增强、骨水泥增强对脊柱三柱轴向压缩位移和椎间盘平均内压没有影响。结论松质骨粒移植增强和骨水泥增强均能恢复骨折椎体的总体刚度和强度,有利于椎体功能重建;但从椎体与增强材料间的力学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观点看,松质骨粒移植增强优于骨水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脊柱单元 骨质疏松 骨移植增强 后凸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力学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在老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国敬 吴安生 +5 位作者 赵敏 刘敏 王伟良 蔡春元 林瑞新 张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52-3755,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将氨甲环酸1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h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h时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老年患者TKA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短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漏斗技术”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胸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良乐 汤呈宣 +4 位作者 杨国敬 张力成 鲁成林 张东升 潘可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9-93,104,共6页
目的研究用"漏斗技术"植入椎弓根螺钉对固定胸段脊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胸节段脊柱(T6~T10)标本14具。将这些标本分为两组,每组7具,分别用"漏斗技术"和Magerl技术作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完整和固定的... 目的研究用"漏斗技术"植入椎弓根螺钉对固定胸段脊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成人胸节段脊柱(T6~T10)标本14具。将这些标本分为两组,每组7具,分别用"漏斗技术"和Magerl技术作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完整和固定的脊柱标本分别测量各种体位下的位移刚度、包括纵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轴向旋转,并测量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强度。结果与完整脊柱段相比,两种技术内固定均使脊柱标本的位移刚度明显增加(P<0.05),但这两种技术间无显著差异。用"漏斗技术"固定的螺钉拔出强度明显低于Magerl法固定(P<0.05)。结论由于"漏斗技术"咬除了椎弓根后侧部分骨质,可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该技术对固定脊柱的刚度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螺钉的锚固强度。因此,我们建议将其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生物力学 漏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肌腱和腓侧副韧带股骨止点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春元 赵章伟 +1 位作者 杨国敬 杨新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为临床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男女各30例膝关节标本,对膝关节后外侧角仔细解剖分离,测量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附丽部中心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两者中心点的距离以及附丽部的面积。结... 目的为临床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男女各30例膝关节标本,对膝关节后外侧角仔细解剖分离,测量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附丽部中心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两者中心点的距离以及附丽部的面积。结果腓侧副韧带附着面积为(47.25±14.69)mm2,其中男性为(50.22±9.72)mm2,大于女性的(44.29±12.33)mm2;腘肌腱附着面积为(56.18±13.88)mm2,其中男性为(60.57±12.44)mm2,大于女性的(51.79±13.68)mm2。腓侧副韧带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9±2.73)mm,后方(3.53±2.12)mm,腘肌腱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47±3.34)mm,后方(3.86±2.09)mm。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两者股骨附丽部中心的距离平均为(10.12±3.06)mm,男性为(11.32±3.69)mm,女性为(8.92±3.25)mm。结论两者附丽部的面积和中心距离存在性别差异(P<0.05),本实验的解剖数据可以为临床重建术中定位骨隧道提供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腓侧副韧带 腘肌腱 股骨止点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经皮骨移植增强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斌峰 杨国敬 +3 位作者 吴立军 蔡春元 王继松 张力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松质骨粒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增强后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一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的骨质疏松有限...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松质骨粒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增强后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一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分别置入松质骨粒和PMMA,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松质骨粒和PMMA均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表明两种材料均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松质骨粒的增强对恢复治疗节段内部的应力水平要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质疏松 增强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章伟 蔡春元 +1 位作者 杨国敬 张力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胫腓侧的附着部中心与相应股骨侧的5个测试点用铜丝连接,测量膝关节在0°~90°屈曲过程中铜丝长度的变化。结果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部的远点和前点与其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且两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的前点与PFL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不差过3 mm;腘肌腱股骨侧5个测试点与胫骨侧腘肌肌腱移行处点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 mm。结论在腓骨侧骨隧道选择附着部中心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时,股骨侧骨隧道宜定位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附着部前缘(即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角 重建 股骨隧道 移植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双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敏 林瑞新 +5 位作者 杨国敬 张力成 蔡春元 张东升 汤呈宣 王伟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双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分别在双束股骨附丽部上选前、后、中、近、远十个测试点,用细软钢丝将各点与胫...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双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分别在双束股骨附丽部上选前、后、中、近、远十个测试点,用细软钢丝将各点与胫骨附丽部中点相连,用百分表测量膝关节0°~120°活动范围内各钢丝关节内长度的变化。结果比较各点的钢丝在关节内长度变化发现,其中前外侧束的近点、后点和后内侧束的近点这3点长度的最大值均不超过2mm。且对前外侧束的近点、后点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中,前外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部上缘的中点(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后内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部上缘(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建立股骨骨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重建 等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长华 蔡春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246-4247,共2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常见,Hohl统计占所有骨折1%,占老年骨折8%。治疗不当会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等。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对19例胫骨平台骨折实施手术治疗.临床...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常见,Hohl统计占所有骨折1%,占老年骨折8%。治疗不当会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等。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对19例胫骨平台骨折实施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技术 手术中 应用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 关节不稳定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琪 张力成 +3 位作者 杨国敬 雷亚宁 汤呈宣 蔡春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和坐股韧带为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髋关节标本,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9部,测量每部平均厚度,观测坐股韧带的起止、走行、分支及组织学切片。结果:髋后方关节囊...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和坐股韧带为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髋关节标本,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9部,测量每部平均厚度,观测坐股韧带的起止、走行、分支及组织学切片。结果:髋后方关节囊的厚度具有不均一性;坐股韧带与关节囊紧密愈合,主干从坐骨处发出走行在Ⅱ、Ⅲ区之间,汇入分支后主要在ⅡE部和ⅠB部内走行,并逐渐向股骨侧(ⅠC部)偏移,在髂股韧带深面汇入止于大转子根部的偏前方。结论:对髋后方关节囊及坐股韧带的了解能有助于手术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囊 坐股韧带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瑞新 张力成 +2 位作者 杨国敬 蔡春元 张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74-775,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rthrocare 2000射频汽化仪对126例膝关节疾病进行关节镜手术,其中半月板损伤72例,滑膜炎20例,骨性关节炎15例,髌骨半脱位8例,滑膜皱襞综合征6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5例。结... 目的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rthrocare 2000射频汽化仪对126例膝关节疾病进行关节镜手术,其中半月板损伤72例,滑膜炎20例,骨性关节炎15例,髌骨半脱位8例,滑膜皱襞综合征6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5例。结果126例术后3个月均获随访,无一例切口或关节感染。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优82例,良35例,可9例,差0例。优良率92.9%。结论使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能使手术简便且精确,有效地止血,创伤小,同时能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射频汽化仪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2期908-90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户外活动的康复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户外活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10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根据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户外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目的探讨早期户外活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10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根据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户外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d、1周、2周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蛋白(BGP)值、同时比较疼痛程度及切口愈合程度。结果术前1d和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ALP、BGP、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及切口愈合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户外活动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