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苏微微 易兴阳 +2 位作者 池丽芬 林静 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9-33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配对方法,对5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11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入院当天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200mg,每晚顿服,连续服用7~1...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配对方法,对5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11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入院当天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200mg,每晚顿服,连续服用7~10d,复测血小板聚集率,并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果:入院时复发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初发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7~10d后复发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治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活化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如月 易兴阳 +1 位作者 邵敏洁 张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被引量:13
3
作者 虞希祥 张顺开 +3 位作者 易兴阳 胡哲 李阳 黄林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 ,15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I级 8例、II级 6例、IV级 1例 ,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 ,15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I级 8例、II级 6例、IV级 1例 ,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T扫描诊断。结果 GDC栓塞手术成功13例 ,占 86 .7% (13/ 15 ) ;13例随访 3~ 2 5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 ,其中 2例 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复发 ,全部病例头颅正侧位片显示GDC形态、位置无改变 ;栓塞手术失败的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和 4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为有效方法 ,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其与90天时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易兴阳 刘勇 +5 位作者 林静 陈洪 王淳 成文 池丽芬 袁成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服氯吡格雷,随访90d。原发终点为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CR发生的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2.36,95%CI:1.24-4.98,P=0.00)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CR组总缺血性血管事件(12.3%vs 4.8%)和脑梗死复发率高于CS组(8.4%vs 1.9%);mRS评分0-2分比例低于CS组(67.5%vs 79.8%,P〈0.01)。CR(RR=2.88,95%CI:1.28-6.92,P=0.00)、糖尿病(RR=1.59,95%CI:1.02-3.48,P=0.00)、高血压(RR=1.86,95%CI:1.16-4.69,P=0.00)是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用氯吡格雷脑梗死患者CR发生率高,CR与缺血性血管事件、脑梗死复发和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血小板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和磷酸二酯酶4D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敏洁 易兴阳 池丽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 目的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ALOX5AP基因中的SG13S89(rs4769874)、SG13S114(rs10507391)和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rs966221)的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SG13S89基因AG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4.1%vs 1.3%,P<0.05;2.0%vs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后,SG13S89的AG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有较高的脑卒中风险(OR=4.24,95%CI:1.17~15.32,P=0.027)。SG13S89等位基因分布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13S89的AG基因型与女性人群发生脑卒中相关(P=0.022),但A等位基因在女性脑卒中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4769874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可增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可能是该基因与血管炎性反应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梗死的机制相关。但未发现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83突变与脑卒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类 4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卒中 脑梗死 基因频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范道丰 易兴阳 +1 位作者 刘凌云 池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氏细胞仪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LA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单...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氏细胞仪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LA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单纯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患者PL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明显高于单纯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组中PLA与单纯性脑梗死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了主要作用,且高血压及糖尿病有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CODE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观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包绍智 颜志钦 +2 位作者 陈光勇 易兴阳 张顺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321-3322,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它所引起的VCI,由于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如何早期筛查出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腔隙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它所引起的VCI,由于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如何早期筛查出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应用Petersen诊断标准来界定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早期筛查 应用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早期干预 脑卒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小卒中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傅铖 黄双双 张顺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及一些血液学指标,结合临床探讨小卒中出现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1-12月至我院就诊的发病3 d内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 目的:通过比较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及一些血液学指标,结合临床探讨小卒中出现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1-12月至我院就诊的发病3 d内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每项≤1分,其中意识评分必须为0分且评分总分≤3分的小卒中患者。比较42例进展性小卒中及72例非进展性小卒中患者头颅CTA检查结果及部分血液学指标,以分析小卒中进展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卒中部位、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能与小卒中进展无明显相关,而血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进展性小卒中组高于非进展性小卒中组。结论:小卒中进展可能与颅内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与脑梗死发病时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卒中 进展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酶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