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苏微微 易兴阳 +2 位作者 池丽芬 林静 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9-33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配对方法,对5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11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入院当天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200mg,每晚顿服,连续服用7~1...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配对方法,对5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11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入院当天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200mg,每晚顿服,连续服用7~10d,复测血小板聚集率,并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果:入院时复发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初发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7~10d后复发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治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活化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虞希祥 张鸣华 +5 位作者 慈晓 王春妹 林晓杰 司同国 黄林芬 冯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 ,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 ,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 ,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 ,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其中 17例明确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8例肺动脉造影全部为肺动脉主干或 2个以上分支栓塞 ,介入治疗后 3例肺动脉开通率 80 %~ 90 % ,11例为 90 %~ 95 % ,4例完全开通。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全部在 90 %以上 ,13例肺动脉楔压下降至 2 5mmHg以下 ,5例下降至 2 5~ 30mmHg :血氧饱和度立即改善 ,10例恢复至 90 %~ 95 % ,8例为 95 %~10 0 % ,6例PaO2 为 90~ 95mmHg ,12例 >95mmHg。 13例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完全消失 ,5例明显减轻。并发消化道出血 1例。结论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介人治疗 肺血管 放射学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性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虞希祥 曹华妹 +5 位作者 陈伟 李阳 黄林芬 彭文献 林正理 郭晓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用聚乙稀醇颗粒 (PVA)彻底栓塞子宫肌瘤病理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 ,用直径为 2 5 0~ 35 5 μm的PVA 10 0~ 2 5 0mg将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栓塞。结果  30例栓塞成功率 96... 目的 研究用聚乙稀醇颗粒 (PVA)彻底栓塞子宫肌瘤病理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 ,用直径为 2 5 0~ 35 5 μm的PVA 10 0~ 2 5 0mg将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栓塞。结果  30例栓塞成功率 96 .7% ,随访 3~ 12个月。术后第 1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2 6 /2 7例 ;贫血好转 2 0 /2 1例 ;下腹部坠痛不适减轻 15 /17例 ;肿块消失 1/3例 ;肿瘤压迫症状全部消失。术后 3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40 %以上 ;术后 6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5 0 %以上 ,其中 2例完全消失 ;术后 9个月瘤体平均缩小 6 0 %以上 ,其中 3例完全消失 ;无 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两侧子宫动脉插管将肌瘤病理血管用PVA彻底栓塞是子宫肌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病理性血管 聚乙稀醇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如月 易兴阳 +1 位作者 邵敏洁 张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被引量:13
5
作者 虞希祥 张顺开 +3 位作者 易兴阳 胡哲 李阳 黄林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 ,15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I级 8例、II级 6例、IV级 1例 ,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 ,15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I级 8例、II级 6例、IV级 1例 ,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T扫描诊断。结果 GDC栓塞手术成功13例 ,占 86 .7% (13/ 15 ) ;13例随访 3~ 2 5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 ,其中 2例 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复发 ,全部病例头颅正侧位片显示GDC形态、位置无改变 ;栓塞手术失败的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和 4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为有效方法 ,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安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施正超 潘小慧 +2 位作者 李荣洲 任宗海 叶宇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检测189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耐药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菌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 目的:检测189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耐药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菌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706例(37.28%)。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其他疾病分别为26.32%(30/114),47.78%(322/674),32.96%(350/1062)、9.10%(4/44);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其他疾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8.18%(488/1278)和35.38%(218/616),男女性别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敏感试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在87.25%以上;甲硝唑的耐药率是100.00%,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是20.68%。结论: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男女性别间Hp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时应注意Hp感染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药物耐受性 小地区分析 感染 上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季婷婷 叶方鹏 林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315-3316,共2页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1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1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6%。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94.4%(151/160)、胃溃疡71.8%(79/1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1%(123/195)、胃癌60.3%(38/63)、胃食管返流病56.2%(18/32)、慢性浅表性胃炎43.8%(299/68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0.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0.184;χ2=9.2128,P=0.1009)。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两者关系密切;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感染 上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其与90天时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易兴阳 刘勇 +5 位作者 林静 陈洪 王淳 成文 池丽芬 袁成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服氯吡格雷,随访90d。原发终点为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CR发生的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2.36,95%CI:1.24-4.98,P=0.00)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CR组总缺血性血管事件(12.3%vs 4.8%)和脑梗死复发率高于CS组(8.4%vs 1.9%);mRS评分0-2分比例低于CS组(67.5%vs 79.8%,P〈0.01)。CR(RR=2.88,95%CI:1.28-6.92,P=0.00)、糖尿病(RR=1.59,95%CI:1.02-3.48,P=0.00)、高血压(RR=1.86,95%CI:1.16-4.69,P=0.00)是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用氯吡格雷脑梗死患者CR发生率高,CR与缺血性血管事件、脑梗死复发和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血小板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和磷酸二酯酶4D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邵敏洁 易兴阳 池丽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 目的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ALOX5AP基因中的SG13S89(rs4769874)、SG13S114(rs10507391)和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rs966221)的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SG13S89基因AG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4.1%vs 1.3%,P<0.05;2.0%vs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后,SG13S89的AG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有较高的脑卒中风险(OR=4.24,95%CI:1.17~15.32,P=0.027)。SG13S89等位基因分布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13S89的AG基因型与女性人群发生脑卒中相关(P=0.022),但A等位基因在女性脑卒中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4769874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可增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可能是该基因与血管炎性反应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梗死的机制相关。但未发现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83突变与脑卒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类 4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卒中 脑梗死 基因频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道丰 易兴阳 +1 位作者 刘凌云 池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氏细胞仪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LA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单...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氏细胞仪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LA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单纯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患者PL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明显高于单纯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组中PLA与单纯性脑梗死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了主要作用,且高血压及糖尿病有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CODE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观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绍智 颜志钦 +2 位作者 陈光勇 易兴阳 张顺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321-3322,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它所引起的VCI,由于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如何早期筛查出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腔隙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它所引起的VCI,由于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如何早期筛查出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应用Petersen诊断标准来界定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早期筛查 应用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早期干预 脑卒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林海 梁碧荣 +5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林捷 计光 胡建琼 虞晓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年龄(61±12)岁;84例确诊为NSTEMI(NSTEMI组),平均年龄(72±15)岁。所有患者资料完整、真实,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变化,寻找可用于区分两组的指标。结果 APE和NSTEMI两组仅有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1.9%和14.3%),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26.2%和15.5%)。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是APE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32(1.15,1.69)],预测APE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82%。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是NSTEMI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85(1.14,3.01)],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50%。结论心电图的RBBB、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不能对鉴别APE和NSTEMI提供帮助;而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应高度怀疑APE的可能,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应考虑NSTEMI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肺动脉栓塞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锡新 李星群 +1 位作者 王永光 匡永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49-1950,共2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评价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56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1次/d,正规治疗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评价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56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1次/d,正规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测量血流多普勒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波)及E/A比值,观察降压效果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压显著下降(P<0.01)。(2)治疗后E波、E/A、e波、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高血压 心室功能 替米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咏华 缪初升 薛增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肾实质性高血压67例(观察组)和原发性高血压82例(对照组),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其昼...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肾实质性高血压67例(观察组)和原发性高血压82例(对照组),分别检测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其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非勺型的发生率分别为62.69%和35.37%(P〈0.05),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7.31%和64.6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夜晚ST—T、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4.33%和7.32%、83.58%和39.02%,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白天分别为10.98%和11.94%、56.72%和53.66%。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ST—T段低压和24h心律失常累计次数与年龄、病程、肌酐、尿素氮、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最大心率、24h平均心率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性(P〈0.05)。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增加,夜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最大心率及24h平均心率等因素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与苯那普利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华 应卫星 李荣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维生素K2联合苯那普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以探讨两者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胃癌SGC-7901细胞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成5组:药物组(维生素K2组、苯那普利组、...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维生素K2联合苯那普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以探讨两者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胃癌SGC-7901细胞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成5组:药物组(维生素K2组、苯那普利组、联合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空白对照组不加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的药物(维生素K2:5、10、20、40、80μmol/L)或(苯那普利:0.625、1.25、2.5、5、10μg/mL)或(维生素K2+苯那普利)。分别培养24、48和72 h。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及梯状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药物组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方面,联合组较单独药物组作用更强。结论:维生素K2与苯那普利联合有协同作用,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苯那普利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小卒中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铖 黄双双 张顺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及一些血液学指标,结合临床探讨小卒中出现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1-12月至我院就诊的发病3 d内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 目的:通过比较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及一些血液学指标,结合临床探讨小卒中出现进展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1-12月至我院就诊的发病3 d内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每项≤1分,其中意识评分必须为0分且评分总分≤3分的小卒中患者。比较42例进展性小卒中及72例非进展性小卒中患者头颅CTA检查结果及部分血液学指标,以分析小卒中进展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卒中部位、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能与小卒中进展无明显相关,而血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进展性小卒中组高于非进展性小卒中组。结论:小卒中进展可能与颅内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与脑梗死发病时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卒中 进展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酶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性肾病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法东 毛红 +1 位作者 胡素洁 包国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3-814,共2页
目的观察胰性肾病(N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N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82例NP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蛋白尿53例(64.63%),镜下血尿37例(45.12%),细胞管型12例(14.63%),颗粒管型3例(... 目的观察胰性肾病(N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N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82例NP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蛋白尿53例(64.63%),镜下血尿37例(45.12%),细胞管型12例(14.63%),颗粒管型3例(3.66%);少尿3例(3.66%),无尿5例(6.98%),尿比重固定10例(12.20%);B超示肾脏弥漫性肿大10例(12.20%),血尿素氮升高15例(18.30%),血肌酐升高5例(6.98%)。患者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抑酸、抑制胰液分泌、防治感染等内科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3例并发肾脏损害的重症急性胰腺炎(AP)患者死亡,余患者肾损害逐步恢复正常。159例轻症AP患者中并发NP48例(30.19%),45例重症AP患者中并发NP34例(75.56%),重症AP患者与轻症AP患者NP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3,P<0.01)。82例N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10)d,无肾损害的122例A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d,有无肾损害的AP患者住院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患者可并发肾损害,应全面检查,防止漏诊,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并发症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柏地黄汤加减辅助抗生素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35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法东 潘光强 薛增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93-3593,共1页
近年来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抗菌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不断涌现的各种抗菌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病例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病例存在复杂因素,反复感染,令患者十... 近年来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抗菌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不断涌现的各种抗菌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病例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病例存在复杂因素,反复感染,令患者十分痛苦。近3年我们应用知柏地黄汤加减配合抗生素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尿路感染 知柏地黄汤加减 抗生素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 复杂因素 反复感染 发病率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护理程序提高护生的抢救能力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春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1期87-88,共2页
目的为提高护生临床应急抢救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选择护生60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将护理程序工作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对照组:传统带教方法。均按“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并统一进行抢救能力的考核,包括抢救理... 目的为提高护生临床应急抢救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选择护生60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将护理程序工作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对照组:传统带教方法。均按“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并统一进行抢救能力的考核,包括抢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统一。结果实验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多数护生和带教老师都赞成采取按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结论按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优于传统带教方法,提高了护生临床应急抢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护生 抢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膦酸盐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丁晓凯 陈天新 +2 位作者 陈波 薛增奇 徐玉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异常患者使用二膦酸盐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45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阿仑膦酸钠70mg/周治疗,分别...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异常患者使用二膦酸盐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45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阿仑膦酸钠70mg/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骨密度及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血PINP、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腰椎部位骨密度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MHD骨量异常患者应用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骨转换,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安全性好。二膦酸盐可能通过提高与骨形成密切相关的血IGF-1水平,提高MHD骨量异常患者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 血液透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