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汉慧 林碎钗 +1 位作者 孔海燕 杨惠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护理记录,总结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ICU真菌感染的部位前三位是泌尿道(50.66%)。呼吸道(29.61%)和血(7.69%)...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护理记录,总结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ICU真菌感染的部位前三位是泌尿道(50.66%)。呼吸道(29.61%)和血(7.69%),菌株种类是白色念株菌占首位。结论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对降低ICU深部真菌感染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深部真菌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S评分在ICU多发伤患者中应用初探
2
作者 王晓蓉 林锡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诊断标准 临床应用 MODS评分 ICU多发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41
3
作者 全清霞 林碎钗 +1 位作者 林跃跃 孔海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方法通过对17例住院患者意外拔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意外拔管的发生与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使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护...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方法通过对17例住院患者意外拔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意外拔管的发生与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使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患者采取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意外拔管 ICU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邵利香 伊丽莎 +2 位作者 钱菊娣 杨惠芳 陈细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应用BiPAP型呼吸机对1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其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SaO2、HR、RR、NBP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行...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应用BiPAP型呼吸机对1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其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SaO2、HR、RR、NBP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12例患者动脉血气及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血氧得到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3例患者因未能纠正低氧血症,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重新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预防及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疗效肯定,正确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冠脉搭桥术 低氧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小芳 陈细秀 +1 位作者 林碎钗 付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1-1122,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心脏术后 机械通气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白细胞、血糖、血淀粉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潘曦明 詹义星 +1 位作者 陈洁 潘景业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9期800-801,共2页
关键词 中毒 有机磷化合物 淀粉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晓丹 黄慧 +2 位作者 林汉慧 全清霞 杨惠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14-1515,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气管插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炎火 童秋玲 +4 位作者 周小洁 陈俊 王晓蓉 高秋琦 林锡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和24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ngⅡ浓度,以及血乳酸水平(LAC),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和24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ngⅡ浓度,以及血乳酸水平(LAC),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计算病死率,进一步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并对PRA、AngⅡ浓度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非感染性休克组相比,感染性休克组患者PRA、AngⅡ、APACHEⅡ、SOFA评分、LAC和病死率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PRA、AngⅡ、APACHEⅡ、SOFA评分、LAC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PRA和APACHEⅡ、SOFA、LAC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601和0.671(P<0.01);AngⅡ和APACHEⅡ、SOFA、LAC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0.776和0.690(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PRA和AngⅡ浓度明显升高,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器官功能损伤过程,PRA和Ang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较好,对病情预后和严重程度判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感染性休克 APACHEⅡ评分 SOF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血液NO、NOS的改变和丹参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小洁 潘景业 +2 位作者 金可可 宋张娟 王卫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再灌注组(HS-R组)和丹参治疗组(SM组)。分别测定三组血清NO、NOS含量。...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平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失血性休克再灌注组(HS-R组)和丹参治疗组(SM组)。分别测定三组血清NO、NOS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较,HS-R组血清NO、NOS含量明显增高(P<0.01)。SM组的血清NO、NOS含量明显低于HS-R组(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时NOS大量激活,使NO产生增多,NO介导了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大量释放的NO参与休克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丹参通过减少NO的生成,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 大鼠 血液 NO NOS 丹参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开水刺激吞咽在意识模糊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凯 林碎钗 +1 位作者 郑琼 卫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意识模糊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将220例存在吞咽反射的意识模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及温开水刺激吞咽法(试验组)分别进行留置胃管,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一次留置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温开... 目的探讨意识模糊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将220例存在吞咽反射的意识模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及温开水刺激吞咽法(试验组)分别进行留置胃管,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一次留置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温开水刺激吞咽经鼻留置胃管法的一次成功率为91.8%,明显高于传统方法(75.5%),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传统留置胃管法(P<0.01)。结论对于存在吞咽反射意识模糊患者,温开水刺激吞咽经鼻留置胃管法优于传统插胃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开水 吞咽 鼻胃管 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CBP治疗的液体管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小芳 林汉慧 +2 位作者 林碎钗 邵利香 潘景业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567,共2页
近年来,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救治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CBP的特有机制使其在该类病人的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为心... 近年来,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救治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CBP的特有机制使其在该类病人的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为心脏术后患者多伴有高容量负荷,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其本身对液体平衡有特殊要求,并且在CBP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的置换液,故如何正确评估患者体内的容量状况,在不增加心脏负荷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血压,保证肾动脉灌注,促使肾功能尽快恢复,是我们探索该类患者液体管理的重点。我院ICU2003年1月~2006年5月,在对6例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不间断CBP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CVP来调整超滤量,无一例发生液体失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血液净化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外涂复方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保护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凯 胡卫洁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78-2179,共2页
关键词 复方炉甘石洗剂 肥胖 昏迷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汉慧 张其霞 俞继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15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92-156min,术后予...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15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92-156min,术后予以针对性观察和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后情况好转并转出ICU,无死亡病例。平均监护时间(5±1.8)d,平均住院时间(15±3.3)d。结论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无一例死亡,表明对该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预见性的护理能有效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曦明 潘景业 +1 位作者 张近波 陈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2期1533-1535,共3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TM、TMmRNA的变化机制及参附的干预作用的研究。方法SD大鼠分成:假休克组,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休克及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blotting法测TM变化,用RT-PCR法测TMmRNA的变化。结果假休克...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TM、TMmRNA的变化机制及参附的干预作用的研究。方法SD大鼠分成:假休克组,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休克及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blotting法测TM变化,用RT-PCR法测TMmRNA的变化。结果假休克组有TM、TMmRNA表达。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TM表达下降,TMmRNA表达上调,与假休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参附复苏组TM表达上调,TMmRNA表达显著下调恢复,与假休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血性休克TM蛋白表达下降,TMmRNA表达上调,与休克损伤有关。林格液对蛋白C激活系统表达无明显调节作用。参附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凝血酶调节蛋白 参附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琼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头孢菌素类抗生索是围术期一线抗生素,临床应用较广,但注射该类药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为安全起见,临床上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皮试液浓度标准为0.5mg/ml。笔者改进了头孢类抗生索皮试液的配制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皮试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人工呼吸道患者的沟通满意度
16
作者 潘夏蓁 林碎钗 +1 位作者 姚海欣 刘茹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8B期16-18,共3页
目的加强人工呼吸道患者有效沟通途径,提高患者沟通满意度,体现ICU患者的人文关怀。方法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应用于加强危重患者的有效沟通中,找出与人工呼吸道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评估效果、总结归纳、发现新问... 目的加强人工呼吸道患者有效沟通途径,提高患者沟通满意度,体现ICU患者的人文关怀。方法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应用于加强危重患者的有效沟通中,找出与人工呼吸道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评估效果、总结归纳、发现新问题。结果经过质量改进循环后,2006年我科患者沟通满意度比2005年提高了30%,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从5.9%下降到1.8%。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重症监护 沟通 非计划拔管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护理
17
作者 杨惠芳 邵利香 +2 位作者 林汉慧 郑琼 苏丽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模式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准确记录通气前及通气后2、6...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模式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准确记录通气前及通气后2、6、24 h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除2例患者因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需重新置管行机械通气外,其余18例患者治疗期间至撤机后pH值变化不明显,呼吸及循环功能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和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合理应用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可以迅速改善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有利于纠正呼吸功能衰竭,且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可作为再次插管前的补救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唾液酸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
18
作者 张艳杰 潘景业 施陈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唾液酸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血小板下降的护理
19
作者 蔡晓丹 蒋凯 林汉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254-1255,1261,共3页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较常见的腹部高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较常见的腹部高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组持续、缓慢清除体内各种代谢产物和过多水分的治疗方法的总称,它可早期阻断炎症反应通路,有效清除炎症递质因子和代谢物质,维持酸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胰腺炎 血小板减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监护(附2例报告)
20
作者 徐晓微 林碎钗 杨惠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0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根治术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