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诊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许世豪 李慧敏 +1 位作者 陈顺平 胡元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45-4245,共1页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更为简单、方便尤其是无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手段.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锁骨骨折 高频超声诊断 产伤性骨折 放射性损伤 分娩过程 诊断价值 多发生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斌 陈顺平 +3 位作者 廖书生 贾志军 管丽洁 兰莉 《中国医院》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以超声专业为切入点,关注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关系状况。通过例举超声专业与临床医疗专业的常见认知偏差,分析导致医技沟通障碍的原因,探讨解除沟通障碍的途径,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关键词 医技沟通 障碍 超声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3
作者 罗银丽 胡元平 +1 位作者 倪显达 陈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168-4170,共3页
目的分析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心动图(UCG)特征,探讨UCG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NVM患者的UCG表现,重点观察左、右心室壁的结构和运动,心功能的改变及各瓣膜的反流情况。结果 (1)25例NVM患者二维UCG... 目的分析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心动图(UCG)特征,探讨UCG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NVM患者的UCG表现,重点观察左、右心室壁的结构和运动,心功能的改变及各瓣膜的反流情况。结果 (1)25例NVM患者二维UCG表现为病变部位心肌见多发、过度隆突的肌小梁和深陷其间的隐窝,形成网状结构;彩色多普勒可探及小梁间深陷隐窝内有血流灌注并与心腔交通。(2)根据NVM累及部位,25例NVM患者中累及左心室23例,累及右心室2例,无一例累及双侧心室。(3)轻度NVM累及心室大小正常,收缩功能正常,中、重度NVM导致累及心室不同程度增大、收缩功能不同程度下降。(4)多数NVM合并病变侧房室瓣不同程度反流。(5)心功能不全2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4±4)%;心功能正常5例,LVEF为(65±5)%。结论成人NVM的UCG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将UCG检查作为NVM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肌疾病 心肌致密化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超声诊断特点
4
作者 管丽洁 倪显达 +1 位作者 谷笑蓉 胡元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31-3532,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总结39例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室腔梗阻14例,右室漏斗部梗阻25例,分析其超声诊断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右室腔梗阻的病理改... 目的:探讨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总结39例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室腔梗阻14例,右室漏斗部梗阻25例,分析其超声诊断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右室腔梗阻的病理改变基础为右心室腔内室上嵴或嵴下水平至右室游离壁的异常肌束横跨,超声表现为右室壁局部肥厚呈楔形向右室腔凸起,室间隔呈舌形凸向右室腔,两者相对,中间形成狭窄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经狭窄处的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连续多普勒检测跨狭窄处压力阶差高低可反映梗阻的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者有11例,误诊2例,漏诊1例。右室漏斗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肺动脉瓣下出现一纤维隔膜,血流通过隔膜时发生梗阻,本组有1例为此类型,一种是漏斗部心肌异常肥厚,漏斗部内径变小,右室收缩时漏斗部进一步变窄。常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单纯的右室漏斗部梗阻十分少见,手术治疗7例,提示法洛四联症漏诊伴有漏斗部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误诊合并漏斗部狭窄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成为诊断和评价先天性右心室梗阻性疾病重要的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右室双出口 超声心动图 异常肌束 右室流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管丽洁 高秋琦 +3 位作者 吴琪 倪显达 胡元平 陈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46-1949,共4页
由于右心室腔几何形状复杂,一直以来评价右心室功能都比较困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为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敏感的方法。该技术在传统的彩色多普勒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去除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低振幅的频移信号,... 由于右心室腔几何形状复杂,一直以来评价右心室功能都比较困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为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敏感的方法。该技术在传统的彩色多普勒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去除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低振幅的频移信号,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高振幅的频移信号,是一项无创、定量分析心室壁运动的新技术。目前,组织多普勒成像不仅能对心肌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做定量分析,还是更加复杂尖端的技术如心肌应变率检查的基础。右心室组织多普勒成像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提供有关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附加信息。本文就近年组织多普勒成像在右心室壁运动及心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显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阻力指数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景云 吴文治 +2 位作者 胡元平 黄道中 张青萍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动脉阻力指数变化,评价其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0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肝脏血流变化,将肝动脉阻力指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出现...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动脉阻力指数变化,评价其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0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肝脏血流变化,将肝动脉阻力指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出现低阻力指数者共44例,包括首次检查RI≤0.50、随访2次以上发现RI≤0.50及RI较首次检查降低>0.30者,其中30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低阻力指数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阻力指数正常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高阻力指数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与整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低阻力指数与胆道并发症有明显的相关性,超声可预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胆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阻力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肝移植 胆道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