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血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华芳 俞康 +1 位作者 江松福 钱红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调查582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析其中30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中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同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调查582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析其中30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中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同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90例非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感染因素与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和中性粒细胞数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33%。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医院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章瑜 俞康 朱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血液病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红兰 沈志坚 +3 位作者 胡永仙 孙岚 叶海格 张君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调查528例住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5例患者,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为2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调查528例住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5例患者,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为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39.0/,革兰阳性菌占37.3/,真菌占23.7/,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医院感染 病原体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创口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文瑞 王海治 林晓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局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住院与门诊血液病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局部感染28次,局部感染与中性粒细胞数、碘附棉球浓度等有关。结论经外...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局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住院与门诊血液病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局部感染28次,局部感染与中性粒细胞数、碘附棉球浓度等有关。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局部感染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及消毒用的碘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在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加强保护性隔离和正确使用消毒剂浓度是预防局部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 局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糖对人胸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吕建新 俞康 +3 位作者 金丽琴 袁谦 谢克俭 陆永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22-424,共3页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0312 、0625 、1250 、2500 和5000 mgml 牛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胸腔巨噬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4 h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胸腔巨噬细胞内乳酸...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0312 、0625 、1250 、2500 和5000 mgml 牛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胸腔巨噬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4 h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胸腔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胸腔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 的含量。结果:牛膝多糖能上调胸腔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能显著诱导胸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 ,而且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表达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结论:牛膝多糖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并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胸腔巨噬细胞 酶活性 激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NCI-N87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中林 蒋平 +2 位作者 谭映霞 于永洋 潘忠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NCI-N87的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NCI-N87细胞经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浓度>3mg/mL,细胞毒作用较大;浓度在0.5~2.0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在0.1mg/mL,对肿瘤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bcl-2蛋白则随之下降。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NCI-N87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Annexin-V/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章圣辉 俞康 +3 位作者 吴建波 韩义香 熊术道 谭映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 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相对减少、G2/M期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处理组RPMI8226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跟未加药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RPMI8226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降低PCNA的表达。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RPMI822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诱导的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泳泳 周淑娟 +2 位作者 陈枫煜 蔡芳芳 俞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联合丙戊酸钠(VPA)体外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凋亡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实验分为5组:DCA组(选取1.5、3μmol/L 2个浓度),VPA组(选取1、2μm...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联合丙戊酸钠(VPA)体外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凋亡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实验分为5组:DCA组(选取1.5、3μmol/L 2个浓度),VPA组(选取1、2μmol/L 2个浓度),DCA+VPA组(DCA 3μmol/L+VPA 2μmol/L),PBS组,阴性对照组。上述细胞分别培养24、72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培养72h后,透射电镜观察DCA+VPA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Annexin V法检测上述5组细胞凋亡率;MSP法检测上述5组细胞(DCA组取3μmol/L浓度,VPA组取2μmol/L浓度)处理前后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APK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处理72h后,DCA+VPA组MTT值下降最明显,细胞存活率降低,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及DCA组MTT值均下降,DCA 3μmol/L组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72h后,DCA+VPA、VPA、DCA组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DCA+VPA组凋亡率高于DCA组及VPA组(P<0.05),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DCA+VPA组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聚、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处理72h后,DCA+VPA、VPA、DCA组细胞DAPK启动子均有去甲基化表现,以DCA+VPA组去甲基化程度为最大,与PBS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VPA、VPA、DCA组DAPK基因mRNA表达量均增加,且DCA+VPA组的相对mRNA比值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DCA联合VPA可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凋亡及DAP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DAPK基因表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健康因素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RPMI822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泳泳 周淑娟 +3 位作者 葛杭萍 蔡芳芳 章瑜 俞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6的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RPMI8226和U266细胞中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和STAT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20及40μmol/L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值显著下降,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与VPA的作用剂量相关。(3)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上清IL-6浓度与VPA浓度呈负相关。(4)RPMI8226和U266细胞组在40μmol/L VPA处理后其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减低,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组p-JAK2、JAK2、p-STAT5和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1)VP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2)VPA对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JAK 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怡 毕来喜 +3 位作者 胡旭东 钱红兰 胡晓霞 俞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苯对造血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氢醌,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苯对造血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氢醌,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结果:氢醌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并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氢醌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为50μmol/L,细胞凋亡的高峰时间为10h。氢醌能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与药物浓度和和作用时间有关,以75μmol/L作用8h较为显著。结论:苯代谢产物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和坏死可能是苯中毒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诱导 氢醌 造血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研究 坏死 结论 高峰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丹西酮防治强化疗诱发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光汉 俞康 +2 位作者 张君丽 项玉巧 胡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5-455,共1页
恩丹西酮系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为一种新型止吐药,1996年以来,本院使用恩丹西酮(齐鲁制药厂生产)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住院化疗... 恩丹西酮系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为一种新型止吐药,1996年以来,本院使用恩丹西酮(齐鲁制药厂生产)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住院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18例,其中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经疗 恩丹西酮 防治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及IL-2IFN-γ影响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中林 蒋平 +2 位作者 谭映霞 潘忠良 林海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2、IFN-γ的影响。方法:使用苦参碱在不同浓度或在不同时间内对人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程度。用ELISA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I...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2、IFN-γ的影响。方法:使用苦参碱在不同浓度或在不同时间内对人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程度。用ELISA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苦参碱在0.1、0.5mg/mL剂量范围内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1.0、2.0和3.0mg/mL苦参碱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呈抑制作用。人T淋巴细胞受不同浓度苦参碱刺激时,0.1、0.5mg/mL苦参碱组IL-2和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1.0mg/mL苦参碱抑制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苦参碱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低浓度苦参碱能诱导人T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对K56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磊 吴建波 +1 位作者 俞康 倪吴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2-334,共3页
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 6 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 abl融合基因的siRNA ,转染K5 6 2细胞株 ,采用RT PCR法测定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siRNA对b... 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 6 2细胞株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 abl融合基因的siRNA ,转染K5 6 2细胞株 ,采用RT PCR法测定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siRNA对bcr ab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0 .2 μgsiRNA能使bcr 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在 2 4和 4 8小时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 19.9%和 2 6 .6 % ,但 72小时时恢复到原水平 ,同时转染siRNA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siRNA可以有效的抑制K5 6 2细胞株中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BCR-ABL融合基因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骨髓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泳泳 黄进 +2 位作者 周淑娟 葛杭萍 俞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骨髓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hRNA表达质粒沉默含IQ模序的RasGTP酶活化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后转染RPMI8226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MI8226-shIQGAP...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骨髓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hRNA表达质粒沉默含IQ模序的RasGTP酶活化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后转染RPMI8226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MI8226-shIQGAP1组、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组细胞IQGAP1表达;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各组细胞后,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IQGA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各组细胞IQGA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使用shRNA表达质粒沉默IQGAP1后,RPMI8226细胞IQGAP1表达减少;RPMI8226-shIQGAP1组较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组细胞迁移及侵袭力下降,姜黄素可降低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组细胞迁移及侵袭力,无浓度相关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RPMI8226-shIQGAP1组作用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无明显变化。对于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RPMI8226组,姜黄素作用后IQG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IQGAP1的表达降低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力和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IQ模序的GrIp酶活化蛋白1 多发性骨髓瘤 姜黄素 细胞迁移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丽苑 徐钰 +2 位作者 陈瑾 刘新华 俞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sRANKL)的蛋白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 目的: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sRANKL)的蛋白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RAW264.7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TRAP和cathepsin K 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RPMI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含有sRANKL。TRAP染色发现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TRAP阳性的多核成熟破骨细胞。人抑制性RANKL单克隆抗体拮抗30%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RANKL的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30%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刺激RAW264.7细胞上调TRAP和cathepsin KmRNA表达。结论: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26条件培养液中的sRANKL具有促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TRAP阳性的多核成熟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人抑制性RANKL单克隆抗体阻断30%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RANKL的诱导分化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株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希 庄彦 +1 位作者 章圣辉 俞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株的体内外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榄香烯体外作用Raji细胞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DAPI染色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动物...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株的体内外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榄香烯体外作用Raji细胞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DAPI染色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动物实验观察榄香烯体内抑瘤作用。结果:榄香烯对Raji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榄香烯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作用Raji细胞具有凋亡细胞核的特征性核形态;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均相对减少;榄香烯明显抑制Raji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增殖。结论:榄香烯对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0/G1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发挥效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RAJI细胞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变型髓外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冲云 钱红兰 俞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54-2854,共1页
患者女.21岁.2008年7月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来我院门诊就诊。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无他处放射痛。胃镜检查提示:“皮革胃,胃癌?”,故收住我院腔镜中心。查体:睑膜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殊。腹平坦,腹... 患者女.21岁.2008年7月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来我院门诊就诊。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无他处放射痛。胃镜检查提示:“皮革胃,胃癌?”,故收住我院腔镜中心。查体:睑膜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殊。腹平坦,腹壁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上腹可及一大小约5cm×5cm肿块,质中等硬,无压痛,活动性差,肝脾肋下未触及。胃镜活检病理:“球部、胃窦、胃体”黏膜小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和二次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倾向于间变型浆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间变型 皮革胃 上腹部疼痛 小细胞恶性肿瘤 浅表淋巴结 造血系统肿瘤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10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冲云 胡旭东 俞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1-1402,共2页
目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PT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PTL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住的10例PT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PT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PTL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住的10例PT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位年龄65(38~76)岁,均原发单侧,右侧7例,左侧3例。IE期及ⅡE期的患者占70%。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予以R-CHOP或CHOP方案后续化疗6~8个疗程,2例行预防性鞘内化疗,1例还同时行对侧睾丸切除术,分别随访31、8、7个月无复发。结论:PTL易播散,预后欠佳,术后应给予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6~8个疗程,加或不加美罗华单抗,并予以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对侧睾丸放疗(或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睾丸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D_(13)单链抗体和蝎毒素多肽AGA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及对NB4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吴花 骆超 +1 位作者 俞康 吴建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含重组编码CD13单链抗体和蝎毒素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 antitumoral peptide,AGA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研究CD13-AGAP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影响。方法:克隆东亚钳蝎活性...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含重组编码CD13单链抗体和蝎毒素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 antitumoral peptide,AGA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研究CD13-AGAP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影响。方法:克隆东亚钳蝎活性肽AGAP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RFP,得到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纯化融合蛋白,作用NB4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293T细胞后,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得到有效表达,并纯化真核表达融合蛋白CD13-AGAP对血液肿瘤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使细胞周期G1期阻滞,S期减少。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AGA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进一步证实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蝎毒活性肽 抗肿瘤缬精甘肽 CD_(13)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cyclin 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凡凯 谭细友 +6 位作者 孙汉英 刘文励 周剑锋 刘丹 付丽 罗琳 孙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确定控制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关键亚型,体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yclin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 目的:确定控制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关键亚型,体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yclin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其cyclinD各亚型的表达以筛选其关键亚型;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再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cyclin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cyclinD关键亚型为cyclinD3;再障血清可以显著抑制脐血CFU-GM的形成,并分别可以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抑制cyclinD3亚型的表达。结论:CyclinD3是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关键cyclinD亚型,再障血清可以抑制其表达,这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干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