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叶强 黄海波 +3 位作者 范良好 章云军 伍晓扬 王金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颅内外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结果408例患者中,247例(60.5%)存在脑供...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颅内外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结果408例患者中,247例(60.5%)存在脑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共存在398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段(23.4%)、大脑中动脉M1段(17.8%)、椎动脉V1段(16.8%);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累及分别为5例(71.4%)和40例(54.8%),均显著高于老年组(49例,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内动脉累及组的平均年龄〔[(60.2±10.1)岁〕显著低于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66.9±8.9)岁〕和颅内外动脉均累及组〔(64.3±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均累及组的胆固醇水平〔(5.0±1.2)mmol/L〕显著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4.4±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合并嗜烟史者65例(59.1%),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累及组(37例,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1段为脑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受累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嗜烟史对颅外动脉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柳清 邵蓓 +8 位作者 王虹 程一帆 苏巧儿 林真珍 蒋慧刚 肖丽 张红霞 姜丹丹 金坤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48-952,共5页
卒中后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各种生长因子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能力。了解血管新生和卒中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卒中后血管新生的... 卒中后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各种生长因子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能力。了解血管新生和卒中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卒中后血管新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朱蓓蕾 王贞 +3 位作者 殷为勇 张征 叶强 冯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1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鼻饲匀浆膳食、序贯肠内营养制剂、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治疗。14d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 目的评价不同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1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鼻饲匀浆膳食、序贯肠内营养制剂、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治疗。14d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各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2.5%、75%、49%,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8、29.37、42.16。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序贯肠内营养制剂效果最佳,鼻饲匀浆膳食最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蓓蕾 王贞 +1 位作者 叶天申 殷为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纯药物组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醒脑开窍加头针组30例,比较其0、7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纯药物组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醒脑开窍加头针组30例,比较其0、7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hs-CRP水平。结果常规针刺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单纯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醒脑开窍加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及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前3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治疗后3组血清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醒脑开窍加头针组7、14d hs-CRP水平低于常规针刺组及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加头针可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刺 头针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虹 邵蓓 +5 位作者 Kevin O‘ Byrne 李晓峰 林源绍 杨建荣 王志强 范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375-1380,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经Open-Field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卒中组、PSD组、药物治疗组和雌激素干预组,所有大鼠均行卵巢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饲养;卒中组去卵巢后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经Open-Field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卒中组、PSD组、药物治疗组和雌激素干预组,所有大鼠均行卵巢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饲养;卒中组去卵巢后7d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PSD组为卒中大鼠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备PSD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对PSD大鼠模型行帕罗西汀灌胃治疗;雌激素干预组对PSD大鼠模型皮下包埋雌激素释放管。观察雌激素对PSD大鼠自发性行为和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得分明显减少,外周血NE和5-HT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雌激素干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增加,外周血5-HT和NE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相较,雌激素干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外周血5-H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能够改善PSD大鼠的行为学、增加血清5-HT浓度,提示对PSD大鼠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卒中后抑郁 去甲肾上腺素 五羟色胺 高效液相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建华 黄一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593-2594,共2页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梗死(78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149例)两组。同时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尿常规及血肌酐检测结果,根据尿常规中白细胞>...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梗死(78例)和非心源性脑梗死(149例)两组。同时收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尿常规及血肌酐检测结果,根据尿常规中白细胞>14.5个/μl,红细胞>41.7个/μl,同时血肌酐>95.5μmol/L这个标准,将患者分为可能心源性和可能非心源性脑梗死。结果两组患者在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预测心源性脑梗死的敏感度为65.5%,特异度为70.8%。结论尿常规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分析 心源性脑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相关问题
7
作者 邵蓓 王柳清 +2 位作者 江文静 程一帆 金坤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性疾病:其中,脯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关键词 脑缺血 干细胞移植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6例报道
8
作者 张皓 张小年 +1 位作者 朱蓓蕾 何静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治的6例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以双下肢麻木、乏力、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常规表现蛋白升高明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药...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治的6例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以双下肢麻木、乏力、二便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常规表现蛋白升高明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结论药物相关性脊髓蛛网膜炎一旦发生,对各种药物治疗均不敏感,预后差。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预防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 脊髓蛛网膜炎 临床表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血脂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王苹莉 叶祖森 +4 位作者 樊恺 曹云刚 耿媛媛 韩钊 郑荣远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0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血脂水平与其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9例,经病因学分型后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310)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149),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不...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血脂水平与其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9例,经病因学分型后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310)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149),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不同病因分型缺血性卒中惠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LogisticKL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惠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高,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18,0.015)。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j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0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oterval,CJ)为(0.005~0.897)。结论较高的HDL-C水平是非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脂异常 胆固醇 HDL—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