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ISS评分和SOFA评分在外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钟勇 徐步远 +2 位作者 徐良志 周游 曾其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49-4351,共3页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对首次入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性创伤患者采集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PCT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ISS评分和SOFA评分。用此三种方法预测患者的病...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对首次入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性创伤患者采集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PCT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ISS评分和SOFA评分。用此三种方法预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ISS评分和SOFA评分均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即各评分的分值升高)而病死率升高,同时血浆PCT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P=0.03)。ISS评分、SOFA评分和PCT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91(0.062)、0.711(0.069)、0.692(0.072)。结论: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都能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PCT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降钙素原 ISS评分 SOFA评分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椰凡 张启瑜 +2 位作者 周蒙滔 刘存丽 刘纳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UTI)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机制。方法: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组。A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B组外周静脉注入UTI+NS,C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UTI+NS。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中淀粉...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UTI)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机制。方法: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组。A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B组外周静脉注入UTI+NS,C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UTI+NS。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中淀粉酶、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测胰腺组织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3组模型建立后血清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上升。B组、C组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最明显。3组模型建立后血中TNF-α、IL-6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B组只在部分时间段下降,而C组在各时间段均下降。B、C组胰腺组织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以C组下调最明显。结论:区域动脉灌注UTI治疗犬AHNP的机制可能有:(1)使UTI早期在胰腺组织中就达到较高的浓度,且维持时间更长;(2)抑制胰酶的分泌;(3)清除氧自由基;(4)下调胰腺组织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降低血中TNF-α和IL-6蛋白的水平,阻断促炎因子的瀑布样级联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乌司他丁 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内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正平 徐正铿 +3 位作者 周为中 胡文豪 余昶 曾其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38.3%,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4)。实验组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42)。实验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对照组为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8)。实验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4%,对照组为46.8%,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2)。结论:术后早期行辅助TACE能预防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细胞PANC-1株凋亡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云秀 胡孙宽 +6 位作者 叶星照 白永恒 王斯璐 刘彪 王本泉 陈必成 陈宗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TSA 0.1~0.6μmol.L-1培养PANC-1细胞0~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TSA 0.4μmol.L-1PANC-1培养0~48 h,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TSA 0.4μ...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TSA 0.1~0.6μmol.L-1培养PANC-1细胞0~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TSA 0.4μmol.L-1PANC-1培养0~48 h,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TSA 0.4μmol.L-1PANC-1培养0~12 h,检测胱天蛋白酶3活性。TSA 0.4μmol.L-1与PANC-1培养24 h,实时定量PCR检测c-myc,p53,Bcl-2,Bax,存活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Notch-1基因的表达。TSA 0.4和0.6μmol.L-1与PANC-1培养24 h,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Notch-1蛋白的胞内活性形式NICD表达。结果TSA可以明显抑制PANC-1细胞增殖,12,24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42,0.32和0.19μmol.L-1,具有量效(r=0.640,P=0.01)和时效(r=0.768,P=0.002)关系。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TSA 0.4μmol.L-1增加PANC-1细胞核的蓝色荧光并出现凋亡特征。TSA 0.4μmol.L-1作用4,8和12 h后,胱天蛋白酶3的活性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2±0.12,2.68±0.17和(3.92±0.23)倍。PCR结果显示,TSA 0.4μmol.L-1作用24 h后,p53,c-myc和存活素mRNA表达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18.3±5.1)%,(24.2±0.9)%和(15.8±1.0)%,Bcl-2和Notch-1 mRNA未见明显变化,而Bax,MMP1和TIMP-1 mRNA升高(P<0.05),Bcl-2/Bax比值降低到正常对照组的(13.0±2.8)%。Notch-1活性分子NICD明显升高(P<0.05)。结论TSA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而且使Notch-1激活,促进转移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胰腺癌 细胞凋亡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特异性蛋白2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俞富祥 宋才鑫 +1 位作者 吴志伟 张启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97-160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及其对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SD大鼠肝脏提取HSCs并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代HSCs和活化HSCs中Fsp27 mRNA... 目的:探讨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及其对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SD大鼠肝脏提取HSCs并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代HSCs和活化HSCs中F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携带Fsp27基因的慢病毒,转染活化的HSCs并继续培养72 h,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Fsp27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HSCs的活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sp27对HSC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大鼠原代HSCs。Fsp27在原代HSCs和活化HSCs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活化HSCs成功转染携带Fsp27基因的慢病毒后继续培养72 h,与对照组比较,HSCs的活化与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Fsp27促进MMP-2 mRNA的表达(P<0.05),降低TIMP-1和TGF-β1mRNA的表达(P<0.05)。结论:Fsp27可抑制HSCs的增殖和活化,并调节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Fsp27的作用可能与其维持HSCs静息状态细胞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特异性蛋白27 肝星状细胞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在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蓉 潘景业 +3 位作者 朱椰凡 王丹 林锡芳 冯霞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时应用BiPAP过渡脱机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BiPAP通气辅助撤机。结果:BiPAP通气后收缩压有所下降,舒张压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变...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时应用BiPAP过渡脱机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BiPAP通气辅助撤机。结果:BiPAP通气后收缩压有所下降,舒张压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变化示无创通气治疗后pH值、PaO2、SaO2、VT与机械通气时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脱离BiPAP机后的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1h时的PaCO2上升,其余时刻PaC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治疗后的均值有所下降。24例患者除3例因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其余21例经BiPAP通气1~3d,成功脱离BiPAP支持,自主呼吸及咳嗽排痰均较好,无出现明显的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结论:合理地应用BiPAP无创通气协助早期脱离有创通气是可行的,既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又能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同步性好,无需应用镇静剂,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脱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通气机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章忠渭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索抗氧化剂四氢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SAP组和PDTC组。SA... 目的:探索抗氧化剂四氢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SAP组和PDTC组。SAP模型采用十二指肠壁穿刺经乳头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mL/kg建立,PDTC组在造模前1h给予腹腔注射PDTC(30mg/kg),术后分4个时段(1、3、6、12h)分批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NF-κB的活化,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胰腺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同时检测3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SAP可诱发胰腺组织NF-κB的激活,PDTC可降低SAP胰腺组织NF-κB的活性水平(P<0.01)。PDTC组血清AMY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得到改善(P<0.05),且术后12h,PDTC组血清ALT、CK-MB、BUN水平亦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SAP时,PDTC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组织NF-κB的活化,从而减轻SAP大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NF-ΚB 四氢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云志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常用的动物是大鼠和大耳白兔,而研究大鼠和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各种方法也开始尝试应用于小鼠,这将有助于基因敲除小鼠和转基因小鼠在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门静脉高压症分子生物... 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常用的动物是大鼠和大耳白兔,而研究大鼠和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各种方法也开始尝试应用于小鼠,这将有助于基因敲除小鼠和转基因小鼠在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门静脉高压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大动物模型,如犬或猪,它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清晰地解剖门静脉系统的结构,并且由于与人具有相对较好的同源性,因而更有助于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手段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文献资料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血流动力学变化 转基因小鼠 研制 基因敲除小鼠 大耳白兔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AGS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孙宽 周琴 +4 位作者 林铁素 杨云秀 潘钰婷 陈必成 金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AGS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NS-398 25,50和100μmol·L-1作用于AGS细胞0~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NS-398 50μmol·L-1作用于AGS细胞48 h,用流...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AGS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NS-398 25,50和100μmol·L-1作用于AGS细胞0~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NS-398 50μmol·L-1作用于AGS细胞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Notch胞内结构域(NICD)及下游靶基因NF-κB和毛蛋白和断裂1增强子(Hes-1)蛋白表达。结果 NS-398 25,50和100μmol·L-1能抑制胃癌细胞AGS增殖,并呈时间(r时间=-1.00,P=0.003,50μmol·L-1)和浓度(r浓度=-0.999,P=0.027,48 h)依赖性。NS-39850μmol·L-1作用48 h,AGS细胞凋亡率为(20.1±3.5)%,比正常对照组(3.5±1.4)%明显增加(P<0.05);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和Notch2及Notch信号通路配体δ样1(DLL1)和锯齿状1(JAG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Notch下游靶基因Hes-1和NF-κB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ICD,Hes-1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途径抑制胃癌细胞AG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NS-398 细胞增殖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胰腺癌增殖和侵犯的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余正平 曾其强 +2 位作者 周蒙滔 韩少良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07-3808,共2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胰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较多的有ras...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胰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较多的有ras基因、p53基因、端粒酶基因和DPC4基因等,虽然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基因改变已比较清楚。但对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腺癌 RAS基因 侵犯 增殖 DPC4基因 诊断方法 中位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转染含CD40Ig基因的腺病毒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11
作者 方益锋 张启瑜 +2 位作者 李传光 吕和平 沈志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的CD40Ig基因治疗,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诱导免疫耐受,探讨CD40Ig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建立Lewis到BN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30只,A组10只为对照组;B组为病毒...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的CD40Ig基因治疗,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诱导免疫耐受,探讨CD40Ig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建立Lewis到BN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30只,A组10只为对照组;B组为病毒空壳组10只,术中肝脏冷保存前门静脉注射腺病毒空壳液1mL(7×1010vp/mL);C组10只为实验组,肝脏冷保存前门静脉注射含有CD40Ig基因病毒液1mL(7×1010vp/mL)。分别于术后4、7、10d每组各处死2只受体取血标本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0抗原的表达,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中的CD40Ig的表达,余大鼠观察生存情况。结果:C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至(53.25±13.37)d,较A组、B组明显延长(P<0.01)。C组肝脏急性免疫排斥明显减轻。A组、B组肝脏CD40抗原表达明显,C组未见CD40抗原明显表达。CD40Ig在受体内能成功表达,蛋白量于第7天最高,C组血中CD40Ig浓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1)。结论:重组CD40Ig基因的腺病毒能有效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特异性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CD40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磊 单云峰 +1 位作者 施红旗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34-3635,共2页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β-catenin和CycinD1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的细胞膜上,但...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中β-catenin和CycinD1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主要表达于肝细胞的细胞膜上,但在肝卵圆细胞,可见胞浆和胞核均有β-catenin的表达。CycinD1只表达于肝卵圆细胞,而肝细胞未见表达,且CycinD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讨论:WNT信号途径也参与了肝卵圆细胞活化的过程,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Β-CATENIN WNT肝卵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肝脏去细胞化流程对细胞外基质及细胞组分残留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洋 刘赞 +5 位作者 叶海林 符竣惠 徐启纲 曾其强 吴建波 张启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组织工程中去细胞化支架的构建,存在着保留细胞外基质和完全去除供体细胞成分的矛盾,如何评价去细胞化流程的效果是解决的关键。本研究采用以TritonX-100为主,辅助以SDS、酶学法、物理冻融法、高低渗法等方法的新型全肝脏去细胞化流程... 组织工程中去细胞化支架的构建,存在着保留细胞外基质和完全去除供体细胞成分的矛盾,如何评价去细胞化流程的效果是解决的关键。本研究采用以TritonX-100为主,辅助以SDS、酶学法、物理冻融法、高低渗法等方法的新型全肝脏去细胞化流程制作去细胞支架,通过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支架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细胞外基质各组分含量,吸光度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供体细胞组分残留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支架内三维循环培养诱导WBF-344细胞分化。结果表明,该流程很好的保留了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粘连蛋白等细胞外三维结构;氨基聚糖、HGF、VEGF等细胞外基质保存量分别达正常组织的90%及40%;基本去除残留DNA的同时,相比SF.Badylak et al.法,细胞残留组分量如GAPDH、MCH-I及HMGB-1明显下降,仅为正常组织的10%;WBF-344细胞在支架培养系统内生长良好,白蛋白表达逐渐增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的、较完善的去细胞化支架制作与评价体系,为干细胞分化在肝脏疾病治疗找到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化支架 细胞外基质 细胞组分残留 循环培养 干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