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月娇 张晓晓 杨碎丽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74-75,共2页
通过对6例神经梅毒患者早期诊断、全面的护理,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放弃治疗。提示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积极心理疏导,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神经梅毒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ICAM-1、iNOS及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邢清和 郑荣远 +2 位作者 韩钊 王永铭 贺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咪唑 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ICAM-1 INOS IFNΓ MRNA表达 LMS E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中青年 脑梗死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蓓蕾 潘东坡 张春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29-1030,共2页
目的对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尼康普达)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5mg,睡前服用;尼康普达组(30例):给予尼康普达30mg,3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2... 目的对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尼康普达)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5mg,睡前服用;尼康普达组(30例):给予尼康普达30mg,3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头痛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指数及大脑中动脉最大血流速度(MCAVs)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氟桂利嗪组和尼康普达组组内治疗前后头痛次数、头痛指数及MCAVs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尼康普达均可预防偏头痛发作,氟桂利嗪能有效改善血管痉挛程度,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尼康普达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彩芳 杨碎丽 +1 位作者 周琦 胡平浪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14-15,27,共3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留置导尿的脑血管病女性患者65例,按单纯随机法分双号组32例与单号组33例,分别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与一次性塑料无菌集尿袋;按意识障碍程度分神志不清2...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留置导尿的脑血管病女性患者65例,按单纯随机法分双号组32例与单号组33例,分别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与一次性塑料无菌集尿袋;按意识障碍程度分神志不清20例,神志清45例;按患者年龄≥60岁49例,≤59岁16例。通过定时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管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置管时间成正比;双号与单号组比较P<0.05或P<0.01;神志不清与神志清组比较、年龄≥60岁组与≤59岁组比较均P<0.05。结论留置时间、腔外途径、腔内途径、意识障碍程度、年龄、侵入性操作均为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应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和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情况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英标 李晓莉 +4 位作者 童巧文 夏念格 姚苏琴 郦铮铮 郑荣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6-171,F0003,共7页
目的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 目的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Wistar大鼠组发病数、潜伏期、发病达峰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最高评分分别为9/12、12.33±1.37、15.17±3.19、1.33±0.41;SD大鼠组分别为11/12、15.88±0.64、18.63±1.52、3.13±1.89;两组大鼠相比,SD大鼠EAE潜伏期延长(P<0.01),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但神经症状较Wistar大鼠严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而大脑病变最轻,SD大鼠总体中枢系统炎症改变较Wistar大鼠严重(标准评分P<0.01,血管套计数P<0.05)。结论SD大鼠EAE与Wistar大鼠EAE比较,发病过程很相似:发病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仿,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最严重;略有不同点是:SD大鼠EAE发病潜伏期较长(P<0.01),神经症状较严重(P<0.05),总体中枢炎症改变较为严重。故SD大鼠也是制备EAE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SD大鼠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雪融 王希佳 +2 位作者 郑荣远 金嵘 张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1年以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温岭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非暴露组(使用其他药物),分别调查两组的发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归因危险度(AR);分析比较制药生产与质量改进前上市(普乐林)与后上市(天保康和普润)葛根素注射剂发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后上市的天保康(6.31%)和普润注射液(5.66%)致热发生率分别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提示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其临床使用中的发热无因果联系。而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普乐林致热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未能证明随后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临床上发热有相关性。不同年代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的相关联系不同,提示药品质量改善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剂 发热 队列研究 药品质量管理 药物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肟钠致迟发急性喉头水肿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贺彩芳 薛黎明 张晓晓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0期667-667,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 过敏反应 急性喉头水肿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35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金得辛 郑荣远 +4 位作者 陈秀芸 王耀光 夏君慧 徐惠琴 邵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成业 贺彩芳 +3 位作者 郑荣远 叶好好 潘长旺 梁韶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评估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法 ,对 3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并随访 15个月。结果 发病后 0 5~ 1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4 12 % ,4个月为 92 5 9% ,15个月为 7... 目的 评估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法 ,对 3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并随访 15个月。结果 发病后 0 5~ 1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4 12 % ,4个月为 92 5 9% ,15个月为 76 92 % ,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 94 12 % ,特异性为 82 35 %。结论 ELISA检测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辅助诊断 ELISA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朱月娇 张长怡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按照Brunnstrom分期分别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及4周后采用Brunnstro... 目的探讨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按照Brunnstrom分期分别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及4周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ADL。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及ADL能力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按照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其生活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程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对Wistar大鼠EAE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晔芬 郑荣远 +1 位作者 吴赛珍 邱伟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486)对EAE大鼠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3只分成三组:对照(Control)组、模型(EAE)组、RU486组,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GPSCH/CFA)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采用行为学变化观察动物的发...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486)对EAE大鼠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3只分成三组:对照(Control)组、模型(EAE)组、RU486组,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完全弗氏佐剂(GPSCH/CFA)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采用行为学变化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常规HE和Kluver&Barrera染色法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EAE组7/8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Okuda评分)和髓鞘脱失。②RU486组3/9大鼠出现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均重于模型组(P<0.01)。结论:RU486未增加大鼠EAE的发病率,但可使EAE大鼠的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RU486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彩芳 胡平浪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9期711-712,共2页
关键词 醒脑静 治疗 急性脑梗死 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关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14
作者 张旭 Mario Losen Marc De Baets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探讨受体相关蛋白 (Rapsy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动物终板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提取pcDNA Rapsyn ,并将其注入动物肌肉左大腿外侧 ,右大腿相应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空白质粒(Vector) ,以... 目的 :探讨受体相关蛋白 (Rapsy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动物终板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提取pcDNA Rapsyn ,并将其注入动物肌肉左大腿外侧 ,右大腿相应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空白质粒(Vector) ,以方波刺激使其进入细胞膜内 ,2周后用单克隆抗体 35 (mAb35 )诱导出EAMG模型并进行症状评估 ,mAb35诱导 4 8小时后取双大腿外侧肌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ChR ,并计算出AChR的损失率。结果 :在EAMG模型中 ,被pcDNA Rapsyn预处理的肌肉AChR损失率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肌肉。结论 :Rapsyn蛋白对EAMG模型的AChR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关蛋白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