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通过调控Notch通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4
1
作者 程建华 刘双 +2 位作者 韩钊 曹红 杨金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及姜黄素治疗...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及姜黄素治疗组(I/R+curcumin)。动物在模型成功后1 h连续腹腔注射姜黄素7 d后处死。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梗死侧SVZ BrdU及BrdU/DCX标记NSCs的数目及迁移趋势。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Notch通路的中间产物Notch细胞内域(NICD)的表达。结果:I/R+curcumin组的大鼠梗死侧SVZBrdU及BrdU/DCX标记的NSC较I/R组显著增多(P<0.05),同时其较I/R组更广泛地分布在往病灶迁移的路径上。I/R+curcumin组较I/R组的NICD生成也增多(P<0.05)。结论:姜黄素能促进缺血性大鼠脑SVZ NSC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G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CD4^+ T及CD8^+ T调节性细胞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晓峰 席娜娜 +3 位作者 王潭 吕锦 韩钊 郑荣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及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CD8^+CD28^-调节性T细胞(CD8^+CD28^-Treg)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相关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未使...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及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CD8^+CD28^-调节性T细胞(CD8^+CD28^-Treg)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相关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未使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EVGWYR-SPFSRVVHLYRNGK)(MOG35-55)免疫的对照组和使用MOG35-55免疫诱导的EAE小鼠模型组,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记录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CNS炎症细胞浸润及病理改变,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中枢及外周CD8^+CD28^-Treg,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结果:MOG35-55诱导的EAE模型组动物出现典型的EAE临床行为学及病理学表现,FCM检测EAE模型组小鼠脾细胞CD4^+CD25^+Treg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8^+CD28^-Tre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AE模型组中枢有CD4^+CD25^+Treg,CD8^+CD28^-Treg淋巴细胞的浸润,且CD4^+CD25^+Treg,CD8^+CD28^-Treg在中枢的表达均高于外周,对照组中枢神经系统未检测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CD4^+CD25^+Treg,CD8^+CD28^-Treg均参与调控EAE的病理过程,CD4^+CD25^+Treg,CD8^+CD28^-Treg在EAE小鼠中枢及外周分布及变化的不同,提示其进人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参与调节中枢局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 TREG CD8+ CD28- TREG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老化与神经再生和卒中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霞 邵蓓 +8 位作者 王柳清 林真珍 肖丽 蒋慧刚 程一帆 苏巧尔 郑伟明 诸葛启钏 金坤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大脑老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卒中不仅是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而且也是70岁以上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脑老化与卒中发病息息相关。已经证实,老年卒中患者其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脑梗死面积更大、缺... 大脑老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卒中不仅是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而且也是70岁以上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脑老化与卒中发病息息相关。已经证实,老年卒中患者其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脑梗死面积更大、缺血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也更加显著。尽管研究已证实老龄大脑的神经再生减少,但卒中可以诱导神经再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就为神经再生治疗卒中开辟了良好的途径。本文重点就大脑老化及老化后神经再生、缺血性卒中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老化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扬 邵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NS)+NS组,B组为NS+茶多酚(GTPs)组,C组(模型组)为NS+MPTP组,D组为GTPs+MPTP组,其中D组...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NS)+NS组,B组为NS+茶多酚(GTPs)组,C组(模型组)为NS+MPTP组,D组为GTPs+MPTP组,其中D组又分为D1组(10mg/kg)及D2(50mg/kg)组,在注射GTPs后0.5h腹腔注射MPTP3次,制作帕金森病模型。腹腔注射茶多酚后,应用高效液相色普-电化学分析法(HPLC-ECD)测定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A组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最高,B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C组相比浓度升高(P<0.05)。结论茶多酚对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大脑半球的分工与协同─—1例右大脑半球切除18个月后神经心理功能观察
5
作者 何金彩 高素荣 +1 位作者 胡浩宇 施琪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7期477-478,共2页
报道1例右半球切除病人,神经心理测查发现高级皮质功能损害主要累及非语言成分,表现为左侧空间疏忽、智能损害(主要为操作智能)、空间性计算障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表达障碍及记忆障碍。
关键词 右半球切除 神经心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大津 郑荣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不同剂量胍丁胺(分别为25、50、100 mg/kg)对EAE大...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不同剂量胍丁胺(分别为25、50、100 mg/kg)对EAE大鼠脑和脊髓组织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胍丁胺可降低Wistar大鼠EAE的发病率,减轻其临床症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的IFN-γ水平增加和IL-10水平降低(P<0.05或P<0.01),而胍丁胺干预的3组大鼠CNS内脑和脊髓组织中的IFN-γ水平降低和IL-10水平增加。结论:胍丁胺能调节EAE中的Th1/Th2比例平衡,降低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胍丁胺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及社会支持 被引量:91
7
作者 胥刘秀 沈珊珊 +6 位作者 何静静 付晔 薛晓冬 梁艳 林燕 张筱骅 何金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分为可疑焦虑)、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可疑抑郁)、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有关测评。结果:病例组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42.9%,61.9%,59.0%vs.9.5%;33.3%,60.0%,46.7%vs.5.7%;均P<0.01),病例组的HAM A、HAM D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7.2±4.3),(9.4±5.1),(9.2±5.6)vs.(3.9±3.1);(6.2±3.8),(9.2±4.8),(7.9±4.6)vs.(3.1±2.4),均P<0.01];术前组与术后组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健康对照[(10.6±2.3),(10.5±2.6)vs.(11.5±2.2),均P<0.01]。病例组中,有可疑焦虑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如,术后组PSSS得分(63.0±10.1)vs.(70.4±9.1),P<0.01];有可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低于无抑郁组[如,康复组PSSS得分(63.8±10.6)vs.(70.1±8.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治疗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有可疑焦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幸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临床与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为安 毕涌 +1 位作者 张扬 郑荣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7-32.7 mmol/L、酮体阴性;表...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7-32.7 mmol/L、酮体阴性;表现为偏侧肢体舞蹈样症状。影像学特征:CT显示病变对侧的纹状体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降低血糖联合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提示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高血糖征 非酮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IL-1、IL-2及IL-6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邢清和 郑荣远 +1 位作者 王永铭 贺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了解左旋咪唑 (LMS)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EAE)大鼠脊髓内白细胞介素 (IL) 1、IL 2及IL 6mRNA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LMS性白质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 ,EAE +LMS组大鼠分... 目的 了解左旋咪唑 (LMS)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EAE)大鼠脊髓内白细胞介素 (IL) 1、IL 2及IL 6mRNA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LMS性白质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 ,EAE +LMS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 0、2 4、48hipLMS 10mg/kg ;大鼠免疫后第 16天处死 ,采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内IL 1α、IL 1β、IL 2和IL 6mRNA表达的相对量。 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EAE组大鼠脊髓内IL 1α(P <0 .0 5 )、IL 1β(P <0 .0 5 )、IL 2 (P <0 .0 1)和IL 6 (P <0 .0 5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EAE +LMS组大鼠脊髓内IL 1α、IL 1β、IL 2和IL 6mRNA的表达量和EAE组相比则分别升高 131% (P <0 .0 5 )、12 1% (P <0 .0 5 )、95 % (P <0 .0 5 )和 2 8% (P >0 .0 5 )。结论 LMS能明显促进EAE大鼠脊髓内IL 1α、IL 1β、IL 2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 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裕 滕银燕 +1 位作者 徐朝伟 张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分子CD34、CD44的表达。经Lewis大鼠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至第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分子CD34、CD44的表达。经Lewis大鼠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至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d后腹腔注射抗乙酰胆碱受体单克隆抗体(mAb35)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按照Lennon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症状评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和IL-4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临床评分降低(t=8.062,P=0.000),乙酰胆碱受体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8.092,P=0.000);同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升高(t=9.859,P=0.000),干扰素-γ(t=9.040,P=0.000)和IL-4(t=3.320,P=0.004)表达水平降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临床症状,减少乙酰胆碱受体缺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以及抑制炎性促进因子干扰素-γ和IL-4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 实验 间质干细胞移植 印迹法 蛋白质 骨髓移植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皮肤交感反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涌 陈炜 +3 位作者 沈珏 胡兴越 蒋红 王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抑郁症 首次发作 皮肤交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G诱导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佳 王婷婷 +2 位作者 杨得奖 翁益云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诱导表达出的含硫氧还蛋白基团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TrxA)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可行性;通过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CD4+CD25...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诱导表达出的含硫氧还蛋白基团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TrxA)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可行性;通过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分子克隆技术合成MOGIgd-TrxA融合蛋白,纯化、超滤浓缩后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2)动物实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MOGIgd-TrxA组(MOG组)、豚鼠脊髓匀浆组、硫氧还蛋白(TrxA)组及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12只,各组以相应抗原乳剂免疫小鼠制作EAE模型后评估其临床神经功能、组织病理(HE染色和髓鞘luxol fast blue染色)并评价模型质量。(3)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1)纯化浓缩后MOGIgd-TrxA蛋白纯度达98%左右,浓度约2.3g/L。(2)MOG组小鼠与豚鼠脊髓匀浆组小鼠在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组发病动物组织切片HE染色和髓鞘染色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MOG组为(4.71±1.61)%,豚鼠脊髓匀浆组为(1.44±0.65)%,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9.22±1.24)%和硫氧还蛋白(TrxA)组(8.97±1.20)%(P<0.01)。结论:(1)分子克隆技术合成的MOGIgd蛋白免疫C57BL/6小鼠能够成功诱导出EAE模型,且模型稳定、发病率高,为进一步研究MS免疫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奠定基础;(2)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EAE小鼠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内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振国 郑荣远 +2 位作者 李剑敏 韩钊 王新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脊髓内神经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咪唑克生处理条件下豚鼠...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脊髓内神经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咪唑克生处理条件下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Lewis大鼠EAE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变化。结果:咪唑克生虽不减低Lewis大鼠EAE的发病率,但可减轻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在免疫后15天,炎性脱髓鞘病灶内和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肥大,与此相反,小胶质细胞数量是减少的。结论:Id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咪唑克生对CNS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磊 陈国荣 +3 位作者 郑荣远 方周溪 谢淑萍 王拥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建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 :5 4只日本大耳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 (n =2 4)、单纯高脂饮食对照 (n =2 4)和正常饮食对照 (n =6 ) ,在实施空气干燥后的第 3... 目的 :评价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建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 :5 4只日本大耳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 (n =2 4)、单纯高脂饮食对照 (n =2 4)和正常饮食对照 (n =6 ) ,在实施空气干燥后的第 3天、1周、2周、4周分别处死动物 ,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光镜、电镜特征。结果 :空气干燥法加高脂饮食组出现较典型的AS病变 ,包括内皮细胞再生 ,内膜增厚和新生血管的出现、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吞噬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等。实验组 2周、4周时内膜增生明显 ,而单纯高脂饮食对照组的颈动脉和空气干燥组的对侧颈动脉未发现明显的AS病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显微镜检查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sIL-2R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叶好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G-B综合征 血清 脑脊液 IL-6 SIL-2R 雷公藤多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脑缺血耐受模型GLUT1和GLU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为安 杨得奖 +1 位作者 屈洋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12-2216,共5页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不同再灌注时点GLUT1和GLUT3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16)、3-...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不同再灌注时点GLUT1和GLUT3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16)、3-NPA预处理组(IPC组,n=16)。M组和IPC组按再灌注时间(4h、12h、24h及48h)不同又分为4个亚组,每组动物4只。将大鼠在相应时点断头取脑,取缺血侧(左侧)冠状面中间1/3皮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LUT1、GLUT3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IPC组GLUT1 mRN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4h开始升高,48h最大,显著高于sham组和M组相应时点。IPC组GLUT3 mRNA表达在24h增高,48h最高,与M组相应时点24h、48h及sham组比较显著增高。IPC组比M组的GLUT1蛋白、GLUT3蛋白表达增高,有显著差异(F=5.848,P<0.05;F=6.295,P<0.05),尤以缺血再灌注后48h两者差异最明显。结论:3-NPA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其机制可能是上调GLUT1和GLU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 缺血预处理 3-硝基丙酸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1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得奖 叶强 +2 位作者 王婷婷 李佳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移植途径、可行的移植时间窗,移植后的迁移特性以及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与MOGIgd融合蛋白免疫Lewis大鼠,制作EAE模型;每组发病大鼠分... 目的: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移植途径、可行的移植时间窗,移植后的迁移特性以及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与MOGIgd融合蛋白免疫Lewis大鼠,制作EAE模型;每组发病大鼠分别归入:MOG组和GPSCH组。MOG组分为:OECs空白对照组(MOG0组)4只、OECs尾静脉移植组(MOG1组)7只、OECs侧脑室移植组(MOG2组)4只;GPSCH组分为:OECs空白对照组(GPSCH0组)4只、OECs尾静脉移植组(GPSCH1组)4只。发病高峰期,按照实验分组,分别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细胞移植和尾静脉细胞移植,观察移植后大鼠的临床症状;移植后2周观察OE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缓解情况。结果:OECs分别经尾静脉、侧脑室移植后,EAE大鼠症状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峰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F=18.470,P<0.01;t=-7.147,P<0.01),MOG1组和MOG2组评分峰差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Hoechst33342示踪证实了OECs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及强大的迁移能力;OECs经尾静脉移植后,可以透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分布于软脑膜和病灶周围;经侧脑室移植的嗅鞘细胞,向病灶局部广泛迁移;组织病理学评分(HE染色和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移植组与未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种途径移植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纯化培养的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和侧脑室移植EAE大鼠,均可缓解发病大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髓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君慧 翁益云 +1 位作者 李佳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建立人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的硫氧还蛋白(TrxA)融合表达系统,探讨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1)应用RT-PCR方法,以人脑组织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MOGIgd的cDNA序列,将MOGIgd cDNA克隆... 目的:建立人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Ig样结构域(MOGIgd)的硫氧还蛋白(TrxA)融合表达系统,探讨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1)应用RT-PCR方法,以人脑组织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MOGIgd的cDNA序列,将MOGIgd cDNA克隆到TrxA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重组质粒pET32a-MOGIgd经表型筛选、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后,转化至BL21(DEB)trxB-宿主菌中经异丙硫代钠-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2)C57BL/6小鼠分为MOGIgd-TrxA组(MOG组)、硫氧还蛋白组(TrxA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组,各组以相应抗原乳剂免疫小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后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和髓鞘Luxol fast blue染色)评价模型质量。结果:(1)成功获取高产量32 kD MOGIgd-TrxA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达95%左右。(2)MOG组小鼠75%(9/12)发病,于免疫后第(12.14±2.04)d发病,呈慢性非缓解型病程;发病动物组织切片HE染色和髓鞘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结论:成功建立人MOGIgd的TrxA融合表达系统,表达产物MOGIgd-TrxA融合蛋白可作为免疫原诱导EAE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糖蛋白 脑脊髓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坐便椅对脑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丽敏 余小芳 陈秀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314,共2页
目的:观察移动坐便椅对脑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应用移动坐便椅这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对脑梗死患者排便的优势。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护工协助下去厕所排便或者卧床排便。观察组在护工协助... 目的:观察移动坐便椅对脑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应用移动坐便椅这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对脑梗死患者排便的优势。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护工协助下去厕所排便或者卧床排便。观察组在护工协助下用移动坐便椅进行排便。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41.11%,明显低于对照组73.33%的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坐便椅在脑梗死病房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另外,移动坐便椅还具有降低患者意外受伤的风险、降低协助人的劳动强度、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手段,减少口服通便药的使用,具有病房普及使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移动坐便椅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贵华 邵蓓 +1 位作者 范红 黄欢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及盐酸帕罗西汀对PSD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与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较卒中组或抑郁组有所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药物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室旁核 早期即刻基因 盐酸帕罗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