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仕胜 蔡剑峰 +2 位作者 徐云升 张学奇 李秉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211株,占97.7%,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5株,占2.3%。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前3年组(2004—200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6.6%、94.3%、94.3%、82.8%、21.5%和25.3%,后3年组(2007—2009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7.6%、95.2%、96.8%、91.1%、25.0%和31.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年组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后3年组的耐药率分别为81.5%和65.3%,后3年组耐药率高于前3年组(P<0.01和P<0.01);5株GABHS中,4株对红霉素耐药、4株对阿奇霉素耐药,对青霉素、莫匹罗星全部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葡萄球菌是细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感染 葡萄球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例住院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林霖霖 沈奇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8-229,共2页
150例住院带状疱疹临床分析林霖霖,沈奇范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有关带状疱疹的各种临床表现曾有不少报道。本院1981~1994年13年中收治150例带状疱疹,现对其临床表现与年龄关系进... 150例住院带状疱疹临床分析林霖霖,沈奇范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有关带状疱疹的各种临床表现曾有不少报道。本院1981~1994年13年中收治150例带状疱疹,现对其临床表现与年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16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笑红 李秉熙 +1 位作者 吴慧珍 林孝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应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6例太田痣。经治皮损基本消退6例,明显消退6例,部分消退4例,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1年,皮损均无明显复发,且无瘢痕、色素脱失等副作用。该疗法优于CO2激光、削磨术、化学腐蚀剂等... 应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6例太田痣。经治皮损基本消退6例,明显消退6例,部分消退4例,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1年,皮损均无明显复发,且无瘢痕、色素脱失等副作用。该疗法优于CO2激光、削磨术、化学腐蚀剂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开关 ND:YAG激光 太田痣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eIF4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向云 徐祥 +2 位作者 李秉煦 黄宏 徐云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免疫印迹鉴定eIF4A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人eIF4A3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能在体外翻译体系中翻译eIF4A3蛋白质。功能研究初步证明eIF4A3可以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人eIF4A3的HeLa细胞株及可用于体外翻译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起始因子4A3 稳定细胞株 体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指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且与脂膜炎相似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本文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组织学来源,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治疗及预后、诊断及鉴别诊断综述如下。
关键词 皮肤肿瘤 人疱疹病毒4型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和FISH方法诊断X-连锁隐性鱼鳞病3例
6
作者 张学奇 刘晶晶 +4 位作者 林孝华 邵笑红 蔡剑峰 徐云升 李智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例X-连锁隐性鱼鳞病(XLRI)患者进行分子诊断。对2个X-连锁隐性鱼鳞病家系3例患者及家族成员采集外周血标本后,先采用PCR扩增STS基因的两末端序列及侧翼的微卫星标记;再应用c DNA STS...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例X-连锁隐性鱼鳞病(XLRI)患者进行分子诊断。对2个X-连锁隐性鱼鳞病家系3例患者及家族成员采集外周血标本后,先采用PCR扩增STS基因的两末端序列及侧翼的微卫星标记;再应用c DNA STS基因特异性探针对间期白细胞核进行FISH检测。选取X染色体上自DXS1139至DXF22S1区域内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PCR扩增以确定DNA缺失大小。PCR检测STS基因两端序列结果没有扩增产物。FISH方法也证实了患者STS基因DNA序列存在缺失。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序列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患者存在X染色体上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自DXS1139至DXF22S1区域内,DNA缺失达1.97 Mb。PCR和FISH方法证实XLRI患者STS基因及其两侧翼序列DNA缺失,具有重要的遗传咨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鱼鳞病 STS基因 STS基因缺失 PCR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7例
7
作者 吴慧珍 李秉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