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郑祥武
吴恩福
王宏清
陈向荣
-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41-1543,共3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 ,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 5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4例。CT上 ,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 ,主要有 :胃肠道壁增厚 5例 ,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 3例 ,胃肠腔狭窄 3例 ,黏膜皱襞粗大 2例 ,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 1例。肿块 4例 ,其中肠外肿块 3例 ,肠内肿块 1例 ;4例中 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 ,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 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 ;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
关键词
嗜酸性细胞
胃肠炎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Keywords
Gastroenteritis
Eosinophilia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
分类号
R516.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丙泊酚静脉麻醉于无痛胃镜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 2
-
-
作者
黄增相
吴建胜
付美英
陈先亲
-
机构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86-387,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82例患者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处理并发症。结果:182例患者中有176例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完成时间为3~8min。镜检中及镜检后,有2例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加大吸入氧气量等处理后迅速缓解;1例血压迅速下降,3例心率低于60次/min,经给予静注麻黄碱10mg或阿托品1mg后即恢复正常;8例恶心呕吐经观察30min后缓解。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
关键词
胃镜检查二异丙酚
并发症
-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CT漏诊十二指肠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宏清
杨运俊
马升高
余苔痕
-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153-2153,共1页
-
文摘
患者女,3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解黑便,每日1~3次,便量如常,质时硬时软,伴有头晕、乏力。CT平扫示:胃窦部壁增厚。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环周性不规则充盈缺损.大小约2cm×2cm,十二指肠球后部至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紊乱,但管壁柔软.钡剂通过可。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一巨大不规则隆起,环2/3周,表面充血糜烂。
-
关键词
十二指肠降部
CT平扫
海绵状淋巴管瘤
漏诊
充盈缺损
钡餐造影
胃窦部
-
分类号
R735.3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关疾病分析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黄春伟
殷勤
吴建胜
-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49-3651,共3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引起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关疾病,探讨可能相关的疾病。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住院患者资料,着重对相关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0个入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2例,9例为肝癌;消化非恶性疾病9例,7例为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各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4例无明确相关疾病中1例有糖尿病,1例有高脂血症。7例消化道出血中胃镜均发现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本组患者中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主要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以肝脏疾病最为多见,因肝脏疾病引起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危险较高。上腹部消化系统肿瘤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老年患者中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能是单独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疾病之一。
-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相关疾病
成人
-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