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余震 章晓东 +2 位作者 陈震 刘纳新 董千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制作和评价以小肠切除-吻合术模拟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70%、40%、10%小肠切除组。完全模拟临床手术全过程切除大鼠适量中段小肠,术后观察一般情况、进行改良悬尾试验、Morri... 目的:制作和评价以小肠切除-吻合术模拟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70%、40%、10%小肠切除组。完全模拟临床手术全过程切除大鼠适量中段小肠,术后观察一般情况、进行改良悬尾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等行为学实验,并检测血清ALB、TF、PA、纤维连接蛋白(FN)来评价其术后营养状况,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评价其氧自由基水平。结果:70%小肠切除组大鼠一般情况下POFS表征符合程度最佳,体力、耐力和学习记忆力均下降,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现象(P<0.05),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疲劳相关的氧自由基也处于失衡状态(P<0.05)。结论:70%小肠切除-吻合术建立的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POFS的基本特征,制作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研究POFS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动物模型 肠切除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病人两种营养管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艳杰 余震 +4 位作者 潘景业 姚建高 林锡芳 俞继芳 宋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病人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入住ICU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给予E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3和4... 目的: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病人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入住ICU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给予E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3和4周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肌酐(Scr)水平,监测病人各项胃肠道功能障碍指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第2周ALB和P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至第4周接近正常水平。鼻胃管组病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菌群失调等的发生率与鼻空肠管组无显著性差异。病人腹胀、腹泻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选择EN液的输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治疗 鼻胃管营养 鼻空肠管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小丽 黄智铭 +4 位作者 吴建胜 陈向荣 吴金明 黄庆科 余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E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3例SAP病人随机分为TPN组、EEN组和大黄联合EEN(REN)组。观察三组病人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人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E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3例SAP病人随机分为TPN组、EEN组和大黄联合EEN(REN)组。观察三组病人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人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REN组无一例死亡,EEN组死亡1例,TPN组2例;REN组病人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均低于其他两组(与TPN组比,P<0.01;与EEN组比,P<0.05)。治疗1周后,REN组APACHEⅡ评分和CRP明显下降(P<0.01);PCT阳性例数由21例下降为2例(P<0.01);TPN组PA显著上升(P<0.01)。结论:大黄联合EEN治疗SAP,能促进病人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全肠外营养 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耐力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震 余震 +4 位作者 刘纳新 陈笑雷 章晓东 历金雷 黄卡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40,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大鼠的耐力和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SAP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SAP等渗盐水组(NSG),SAP鱼油治疗组(FOG)和对照组(CG)。NSG组和FOG组均应用3.5...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大鼠的耐力和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SAP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SAP等渗盐水组(NSG),SAP鱼油治疗组(FOG)和对照组(CG)。NSG组和FOG组均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诱导SAP模型。模型制备后,NSG组和FOG组分别注射等渗盐水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连续注射7 d,并于第1、3、5和7天进行改良大鼠鼠尾悬吊试验,观察大鼠的耐力。于7 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清淀粉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浓度的变化和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FOG组大鼠的耐力明显优于NSG组,仅次于CG组。FOG组与NSG组比,GSH-PX活力明显升高,MDA活力明显降低,且MDA与改良大鼠鼠尾悬吊试验阈上面积及总静止时间有相关性。FOG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轻于NSG组。结论:SAP大鼠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耐力明显增强,抗氧化水平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重症急性胰腺炎 耐力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危重症肠外营养病人凝血系统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杰 余震 +2 位作者 潘景业 姚建高 林锡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ICU肠外营养病人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以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活化激活的凝血因子、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例需PN的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尤文组,连续3 d给予PN。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3 d血浆... 目的:观察ICU肠外营养病人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以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活化激活的凝血因子、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例需PN的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尤文组,连续3 d给予PN。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3 d血浆NF-κB、6-酮-前列腺素F1α、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原片段F1+2、D-二聚体、血栓调节素等水平。结果:常规组病人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明显增加(P<0.05)。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明显下降(P<0.05)。尤文组营养支持后与支持前比较,血浆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血栓调节素、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明显增加(P<0.05)。尤文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血浆血栓调节素、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凝血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凝血系统 炎症反应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纽扣式空肠造瘘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波 郭会芳 +3 位作者 夏建福 周锋 陈必成 余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优越的空肠造瘘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内营养提供一种更好的手段。方法:设计纽扣式空肠造瘘管图样,以聚四氟乙烯和聚甲酯材料加工成该造瘘管,并定制一外径略小于造瘘管内径的双腔导管;以8条健康成年毕格犬为实验对象...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优越的空肠造瘘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内营养提供一种更好的手段。方法:设计纽扣式空肠造瘘管图样,以聚四氟乙烯和聚甲酯材料加工成该造瘘管,并定制一外径略小于造瘘管内径的双腔导管;以8条健康成年毕格犬为实验对象,行术中空肠内插管术;术后1周左右行空肠造影观察造瘘管情况。结果:术后1周左右行空肠造影证明双腔导管始终伸向空肠远端,未发现造影剂返流至十二指肠的现象,8条实验犬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且术后造瘘管体外部分均保存完好,至截稿为止,平均保存在4个月以上。结论: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旨在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内营养提供一种更好的手段,可能使肠内营养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扣式空肠造瘘管 模型 肠内营养 空肠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淑蓉 施俊义 +2 位作者 沈贤 黄关立 薛向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Let-7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T-PCR方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中Let-7c的表达,分析Let-7c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Let-7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T-PCR方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中Let-7c的表达,分析Let-7c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用茎环RT-PCR方法检测Let-7c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Let-7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Let-7c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指数有关(P<0.05),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亦有关,与是否绝经、乳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增殖指数、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组Let-7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Let-7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异常,可能和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7c基因 微MicroRNA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复发疝原因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文彬 陈伦宽 +1 位作者 周凌阳 韩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68,共1页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手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的复发率仍较高。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0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资料,探讨疝复发的原因及手术方式。
关键词 腹股沟复发疝 手术方式 原因分 腹股沟疝 治疗方法 患者资料 常见病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