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相机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宁健 曹国全 +1 位作者 王宏清 吴恩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数码相机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实验 被引量:33
2
作者 唐坤 曹国全 +3 位作者 李瑞 郑祥武 吴恩福 翁传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atphan500体模,以其低对比模块中直径20mm、对比度为1.0%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腹部CT低对比的特点;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低管电压80kV和常规腹部C...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atphan500体模,以其低对比模块中直径20mm、对比度为1.0%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腹部CT低对比的特点;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低管电压80kV和常规腹部CT扫描标准管电压120kV对体模进行扫描,管电流均设置为150~650mA(以50mA为间隔)。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医师对图像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进行独立评分,分析80、120kV时的CNR与CTDIvol的相关性,并比较80kV管电压条件下所得图像噪声、CNR及LCD评分与腹部标准扫描条件120kV、300mA之间的差异。结果 CNR与CTDIvol呈正相关,辐射剂量相同时,80kV条件下所得CNR明显高于120kV。80kV时图像噪声显著增加(t=6.99~15.78,P<0.001),但当管电流增加至550~650mA时,80kV所得图像的CNR及LCD评分与120kV、300m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增加至550mA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CNR及LCD的前提下,80kV低管电压CT扫描最多可降低42.23%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管电压 图像质量 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kV低管电压扫描对脑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坤 李瑞 +2 位作者 林洁 郑祥武 曹国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80,183,共5页
目的对比80kV及120kV管电压对脑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脑CTA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00例行脑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80kV组和120kV组,每组50例。测量两组患者脑动脉(包括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 目的对比80kV及120kV管电压对脑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脑CTA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00例行脑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80kV组和120kV组,每组50例。测量两组患者脑动脉(包括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CT值,计算各部位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并对图像主观质量(包括脑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微小分支血管显示程度、整体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进行评价。结果 80kV组患者CT剂量指数容积(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较120kV组分别降低63.97%、64.54%、64.65%。80kV组患者脑血管CT值及其与脑实质对比值较120kV组显著增高(P<0.001)。80kV组患者图像噪声水平较120kV组显著增高(P<0.001),但两组患者血管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20kV组相比,80kV组患者血管边缘锐利程度降低,微小分支血管显示增多,但两组脑动脉重建图像质量、图像整体质量及对图像的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kV低管电压脑CTA不仅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强化值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对比,而且图像整体质量及诊断信心不受影响,并能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管电压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全身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黄晓颖 王良兴 +2 位作者 余昶 周为中 胡文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60-2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临床诊断时多为晚期,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对比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的疗效,以期寻找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背景与目的肺癌临床诊断时多为晚期,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对比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的疗效,以期寻找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7例,均经病理证实,按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组。结果肺内原发灶有效率(CR+PR)介入治疗组,静脉化疗组,序贯治疗组分别为59.22%、30.23%、69.05%。经统计学分析,原发灶总有效率介入治疗组较静脉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序贯治疗组较静脉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介入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外转移灶有效率介入治疗组,静脉化疗组,序贯治疗组分别为18.19%、53.85%、60.00%,转移灶有效率介入治疗组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序贯治疗组较介入治疗显著提高(P<0.01),静脉化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既可有效控制肺内病灶又对远处转移有良好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介入 静脉化疗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化致 陈伟建 +2 位作者 王美豪 曹国全 朱姬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周围1cm内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获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电话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个月生活表现,并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分值。结果 shICH血肿周围带CBV值为(1.61±1.53)ml/100g、CBF值为(16.48±12.58)ml/(100g.min),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Z=-2.603、-4.178,P<均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延长(t=4.747,P<0.05)。血肿周围CBV、CBF值与BI相关(Z=-3.40、-2.98,P均<0.01),参数MTT、rCBF、rCBV、rMTT与近期预后无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8,且CBV界限值为1.24ml/100g时,敏感度66.67%,特异度为100%;CBF界限值为8.44ml/(100g.min)时,敏感度100%,特异度为72.70%。结论 CTP可预测shICH血肿患者近期预后,在一定范围内,血肿周围CBV、CBF值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成像序列选择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又成 黎金林 +4 位作者 闻彩云 袁湘芝 温新东 郭献日 李建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脑池段的神经血管压迫(Neuro vascular compression,NVC)所致,微血管减压术是此种原因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影像上精确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微... 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脑池段的神经血管压迫(Neuro vascular compression,NVC)所致,微血管减压术是此种原因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影像上精确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微血管减压术至关重要。MRI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文献资料颇多。文献中应用最多的MR成像序列是3D FSE T2WI及TOF MRA,由于该成像序列固有的缺点,其对NVC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一直存在争议。MR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 FIESTA)序列有着良好的神经一脑脊液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被引量:9
7
作者 郑祥武 吴恩福 +1 位作者 王宏清 陈向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 ,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 5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4例。CT上 ,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 ,主要有 :胃肠道...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 ,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 5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4例。CT上 ,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 ,主要有 :胃肠道壁增厚 5例 ,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 3例 ,胃肠腔狭窄 3例 ,黏膜皱襞粗大 2例 ,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 1例。肿块 4例 ,其中肠外肿块 3例 ,肠内肿块 1例 ;4例中 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 ,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 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 ;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细胞 胃肠炎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对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贺 陈晓云 +5 位作者 姜亿一 张悦 吴贤明 王欣 梅劲 陈建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对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间在本科治疗的4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常规治疗组23例,以及鼻内镜下电凝联合蝶腭动脉阻断的联合治疗组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对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间在本科治疗的4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的常规治疗组23例,以及鼻内镜下电凝联合蝶腭动脉阻断的联合治疗组22例,了解两组的治愈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65%,联合治疗组为95%。应用卡方检验,P=0.0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联合蝶腭动脉阻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可靠,术式简易微创,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掌握蝶腭孔周围的解剖学特征对开展这项手术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蝶腭动脉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操作者所受剂量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智廷 曹国全 +1 位作者 闻彩云 黄周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4-837,共4页
目的 测量和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第1术者在重要辐射剂量区域内所受辐射剂量,为操作者的辐射防护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选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用的7个体位,在无辐射防护情况下分别测定不同高度、不同视野、不同采集频率时第1术... 目的 测量和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第1术者在重要辐射剂量区域内所受辐射剂量,为操作者的辐射防护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选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用的7个体位,在无辐射防护情况下分别测定不同高度、不同视野、不同采集频率时第1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率,并绘制体表入射剂量分布图。结果 区域内剂量峰值都出现在20 ~ 70 cm高度范围内,在130 ~ 160 cm高度范围内又出现剂量次高峰,投照体位中以左脚位(spider位)时体表入射剂量最大;高采集频率时的剂量率明显高于低采集频率时;大视野剂量率明显高于小视野。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20 ~ 70 cm高度区域的放射防护,而对于左脚位以及130 ~ 160 cm高度范围内的辐射剂量的防护也不容忽视。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操作的情况下,应当选取采集频率低和小视野的曝光参数,尽可能减少术者的吸收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射剂量率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孤立小结节的CT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鑫锋 叶彩儿 +2 位作者 杨登法 李立丰 吴恩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47-4448,共2页
肺孤立小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0cm的单个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不伴有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阻塞性肺炎[1]。随着CT普及和HRCT应用,SPN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得以充分显示,部分病例结合CT动态观察及临床资料,
关键词 肺孤立小结节 CT诊断 CT动态观察 阻塞性肺炎 淋巴结肿大 HRCT 临床资料 肺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随意运动脑区的一侧化分布 被引量:4
11
作者 祝一虹 狄海波 +3 位作者 王美豪 李建策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系统研究右利手被试者执行右手手指序列运动时,全脑运动有关区域的一侧化特点。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 I)技术,结合右手手指的序列运动任务,研究8名右利手被试者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 目的:系统研究右利手被试者执行右手手指序列运动时,全脑运动有关区域的一侧化特点。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 I)技术,结合右手手指的序列运动任务,研究8名右利手被试者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计算一侧化指数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所有运动脑区,包括先前认为只与运动准备有关的区域,都参加了执行过程。从激活图上看,大脑各运动区激活呈左侧化,小脑激活呈右侧化特点。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发现,大脑的初级运动区(M 1)、辅助运动区(SM A)、后顶叶(PPC)激活呈左侧化趋势,运动前区(PM C)、扣带回、基底神经节(BG)一侧化不明显,小脑呈右侧化。结论:虽然运动脑区激活的一侧化特点在个体间表现细微的差别,但仍可见一侧化趋势。以往研究只在个别区域观察到一侧化激活特点,可能与任务难度和实验设计方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脑/生理学 一侧化 序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肿瘤强化指数在微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化致 郑祥武 +2 位作者 曹国全 叶彩儿 朱姬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6-789,共4页
目的:评价MDCT肿瘤强化指数在微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透明细胞癌(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手术病理证实21例微脂性RAML(平均最大径4.69cm)、52例ccRCC(平均最... 目的:评价MDCT肿瘤强化指数在微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透明细胞癌(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手术病理证实21例微脂性RAML(平均最大径4.69cm)、52例ccRCC(平均最大径4.57cm)影像资料,测量感兴趣区(ROI,包括肿瘤及正常肾皮质)平扫、三期增强(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分泌期)CT值,计算肿瘤相对肾皮质强化指数(R),R=病灶(CTpost-CTpre)/皮质(CTpost-CTpre)(其中CTpost为感兴趣区强化后CT值,CTpre为感兴趣区平扫CT值)。两组肾肿瘤患者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患者年龄、肿瘤CT值、肿瘤相对强化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应用ROC曲线评价三期R值诊断性能。结果:微脂性RAML、ccRCC组患者性别、就诊年龄、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间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分泌期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cRCC组三期肿瘤相对强化指数R值均明显高于微脂性RAML组(P<0.01);以ccRCC为对象,三期R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767、0.748,肾实质期R值界限值为0.4649,其敏感度71.2%,特异度81%;特异度为100%时,R值界限值为0.6296,此时敏感度44.2%。结论:MDCT肿瘤强化指数可用于鉴别微脂性RAML、c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错构瘤 腺癌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功能像素指数对COPD的肺功能评估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彩儿 叶民 +2 位作者 吴碎英 吴恩福 陈伟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定量多层CT肺像素指数(PI)与肺功能实验(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功能评估。方法:COPD组4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行平静呼吸下定量CT检查。CT及PFT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利用CT肺功能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像... 目的:研究定量多层CT肺像素指数(PI)与肺功能实验(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功能评估。方法:COPD组4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行平静呼吸下定量CT检查。CT及PFT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利用CT肺功能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60,-960~-910,-910~-800,-800~-700,>-7005个区,分析PI与PFT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勾画出像素直方图。结果:PI与PFT指标存在相关性,且PI-960~-910与PFT相关性最好。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与正常组相比,PI-960~-910均显著增加,PI-800~-700、PI>-700均显著减低(P<0.01),PI-1024~-960、PI-910~-800在正常组、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平静呼吸状态下CTPI与PFT相关,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状况,结合像素直方图变化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能X线和定量CT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飞霞 郑景晨 +5 位作者 周素彬 张建青 郑祥武 汪大望 陈肖俊 周小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比较跟骨单能X线 (SXA)测定值和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的相关性 ,旨在为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跟骨SXA测定仪。方法 应用单能X线和定量CT骨密度测定仪测量了 2 0 1例正常或病人的跟骨及椎体骨密度 ,对测量结果进性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 比较跟骨单能X线 (SXA)测定值和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的相关性 ,旨在为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跟骨SXA测定仪。方法 应用单能X线和定量CT骨密度测定仪测量了 2 0 1例正常或病人的跟骨及椎体骨密度 ,对测量结果进性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女人群SXA和QCT的总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5 3和 0 6 38;P <0 0 0 1。骨质疏松组SXA与QCT的测定值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0 1) ,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 )。从年龄上 40岁以上女性与 6 0岁以上男性SXA与QCT的测定值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SXA测定不能代替QCT测定 ,但SXA机型小、轻便且价廉 ,尤其在 40岁以上的女性和在 6 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以及患有面骨质疏松的病人 ,他们的测量结果与QCT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单能X线 定量CT 骨质疏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脓肿、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美豪 郭献日 +3 位作者 袁湘芝 温新东 李建策 吴恩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脓肿、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MR I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脓肿10例、星形细胞瘤15例和转移瘤12例的MR I平扫、增强以及DW I表现。结果:10例脑脓肿DW I均表现为高信号,9例囊壁T1W I为... 目的:探讨脑脓肿、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MR I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脓肿10例、星形细胞瘤15例和转移瘤12例的MR I平扫、增强以及DW I表现。结果:10例脑脓肿DW I均表现为高信号,9例囊壁T1W I为高信号,7例囊壁增强表现为戒指征;15例星形细胞瘤DW I呈低信号,囊壁均呈不规则增强,并见分层及壁结节;12例转移瘤DW I呈低信号,T2W I囊壁呈明显低信号4例、5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囊壁增强均匀,灶周重度水肿9例。结论:分析脑内囊性病变的DW I、囊壁信号、囊壁增强、灶周水肿的MR I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弥散加权成像 星形细胞瘤 脑脓肿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31
16
作者 董丽卿 陈伟建 +2 位作者 孔祥泉 杨运俊 曹国全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9例中5例为腹部隐睾肿瘤、4例为阴囊上方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增强后有...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9例中5例为腹部隐睾肿瘤、4例为阴囊上方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增强后有8例呈轻~中度分隔样强化,腹部5例腹股沟管内精索缺失,4倒阴囊上方肿瘤,精索伴行血管增粗,血管成像显示5例腹部及3例阴囊内肿瘤显示为同侧睾丸动脉供血。伴同侧肾脏、精索及精囊腺缺如1例,伴两侧输尿管下端囊肿1例,伴子宫样结构(假二性体)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后两年恶变1例。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性,结合MSCT血管成像所示睾丸动脉供血及伴随泌尿生殖系其它发育异常可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睾丸肿瘤 精原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玉清 周为中 +1 位作者 陈成水 李玉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15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病人,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道球囊扩张术,每周扩张1次,连续3次,多叶狭窄病例采用分段扩张法,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15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病人,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道球囊扩张术,每周扩张1次,连续3次,多叶狭窄病例采用分段扩张法,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5例病人共扩张50次,平均3.3次,气道开放为90.6%,气道直径在扩张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6.783 0,P<0.05),扩张后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t=5.152 7,P<0.05);6个月内再狭窄率为18%,4例支气管狭窄合用支架。结论球囊扩张术对以纤维疤痕为主的气道狭窄疗效好,以肉芽增生为主的气道狭窄应多次扩张,必要时并用其他手段。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是气道开放、改善肺功能的较好介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气管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子宫输卵管成像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美豪 朱姬莹 +4 位作者 闻彩云 史蓓蓓 黎金林 周凯 吴恩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R-HSG)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女性不孕患者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和MR-HSG。常规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横轴面和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MR-HSG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H),在MR磁体内通过导管... 目的:探讨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R-HSG)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女性不孕患者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和MR-HSG。常规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横轴面和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MR-HSG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H),在MR磁体内通过导管向宫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后,利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SS-FSE)技术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进行MR-HSG检查,常规MRI可以很好地显示盆腔结构、子宫腔、黏膜、肌层及卵巢结构;MR-HSG表现为双侧输卵管阻塞者6例,输卵管单侧阻塞者9例,输卵管正常9例。结论:MR-HSG图像结合常规MRI能很好地显示输卵管、子宫、卵巢与盆腔结构,在不孕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输卵管造影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江心 张杰 +3 位作者 林洁 唐坤 郑祥武 李伟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呈显著不规则分叶状或铸型生长。CT平扫表现:8例可见脂肪组织,分别为分化型3例、去分化型2例、混合型3例;4例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其中2例黏液型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v;t软组织密度为主;2例混合型肿块内伴有大块致密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脂肪瘤型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及条索影轻度强化;1例硬化型软组织团块呈轻度强化;2例黏液型可见索条分隔样轻度强化及整体云絮样轻度强化;1例去分化型中的去分化瘤体区域、1例多形性型及l例伴有钙化的混合型中的多形性瘤体区域均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RI。病理组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亚型CT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并能反映各自病理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罗小平 陈伟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和三维重建(3-d im en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作多层面重建(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和三维重建(3-d im 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获得单纯牙体的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立体、直观地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在上颌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多生牙 多层螺旋CT 上颌埋伏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