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饶世俊 施陈刚 +1 位作者 苏微微 王雅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规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5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60例冠心病患者(B组)、50例脑梗死患者(C组)、60例无冠心病及脑梗死病史者(D组)的24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相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尤其以A组患者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根据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防止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梗死 心率变异性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建华 叶玲丽 +2 位作者 赵玮 陈晓曙 陈达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6例C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浆血栓素B_2(TXB...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6例C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抽血后CHD患者加用氯吡格雷75 mg/d,1周后复查PAG和TXB_2。AA诱导的平均PAG≥20%,同时ADP诱导的平均PAG≥70%者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仅符合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加用氯吡格雷前,CHD组AA诱导的PAG、A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AR或ASR患者ADP诱导的PAG、lg(AA诱导的PAG)、lg (TXB_2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CHD患者血浆TXB_2浓度与ADP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497,P<0.01),与AA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391,P<0.01)。加用氯吡格雷后,CHD患者AA和ADP诱导的PAG、AR和ASR发生率、血浆TXB_2浓度明显低于加用前(P<0.01)。结论:CHD患者阿司匹林疗效降低,AR发生率升高;CHD病人AR或ASR者血浆TXB_2浓度较高;氯吡格雷能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可用于防治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素B2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心尖球形综合征和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林海 梁碧荣 +4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林捷 林侠 胡建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3870-3872,3875,共4页
目的评价心电图鉴别诊断心尖球形综合征和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18例心尖球形综合征和36例左前降支冠脉血栓形成导致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匹配。结果所有患者都是女性,心率、PR间期、QRS时间和QT间期两组没显著差异,早期ST... 目的评价心电图鉴别诊断心尖球形综合征和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18例心尖球形综合征和36例左前降支冠脉血栓形成导致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匹配。结果所有患者都是女性,心率、PR间期、QRS时间和QT间期两组没显著差异,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对比心尖球形综合征更加明显,回归分析发现V2导联ST段抬高小于1.75 mm和V3导联ST段抬高小于2.5 mm预测心尖球形综合征(敏感度67%,特异度94%),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得到这样一个等式:心尖球形综合征ST抬高之和(3×V2导联ST抬高+V3导联ST抬高+2×V5导联)小于11.5 mm。结论心电图可为鉴别女性心尖球形综合征和早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提供帮助。对于区分两组之间的紧急症状不能提供足够可靠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林海 梁碧荣 +5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林捷 计光 胡建琼 虞晓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年龄(61±12)岁;84例确诊为NSTEMI(NSTEMI组),平均年龄(72±15)岁。所有患者资料完整、真实,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变化,寻找可用于区分两组的指标。结果 APE和NSTEMI两组仅有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1.9%和14.3%),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26.2%和15.5%)。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是APE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32(1.15,1.69)],预测APE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82%。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是NSTEMI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85(1.14,3.01)],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50%。结论心电图的RBBB、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不能对鉴别APE和NSTEMI提供帮助;而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应高度怀疑APE的可能,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应考虑NSTEMI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肺动脉栓塞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艳君 林晓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0期30-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31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104例)和常规护理组(127例),随访7~10d,比较两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患者...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31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104例)和常规护理组(127例),随访7~10d,比较两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有助于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感染 泌尿系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发生电风暴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127-128,132,共3页
关键词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电风暴 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p-e)/QT比值分析
7
作者 周林海 梁碧荣 +5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林捷 计光 胡建琼 虞晓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13-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p-e)/Q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18例诊断为心尖球形综合征患者和36例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T(p-e)/QT。结果心尖球形综合征患者T(p-e)间期和T(p-e)/QT分别为(156.78±... 目的探讨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p-e)/Q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18例诊断为心尖球形综合征患者和36例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T(p-e)/QT。结果心尖球形综合征患者T(p-e)间期和T(p-e)/QT分别为(156.78±28.67)ms和(0.31±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123.34±37.45)ms和(0.23±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p-e)/QT检测是一个有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对鉴别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肌梗死 心室复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来特 张怀勤 林以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假手术)、对照组(无药物)、20、40、60、80mg/(kg·d)干预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肌钙蛋白变化趋势。...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假手术)、对照组(无药物)、20、40、60、80mg/(kg·d)干预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肌钙蛋白变化趋势。结果:行冠脉结扎术5组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vs.空白组),20、40、60mg/(kg·d)干预组血糖峰值明显较低(P<0.05vs.对照组),80mg/(kg·d)干预组血糖峰值较高(P<0.05vs.对照组),行冠脉结扎术5组肌钙蛋白显著升高(P<0.05vs.空白组),20、40、60mg/(kg·d)干预组肌钙蛋白峰值较低(P<0.05vs.对照组),80mg/(kg·d)干预组肌钙蛋白峰值较高(P<0.05vs.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能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20、40、60mg/(kg·d)阿托伐他汀对应激性高血糖有抑制作用,80mg/(kg·d)阿托伐他汀加重应激性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高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何玮 陈长曦 +1 位作者 孙丽卿 杨德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447-4448,共2页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对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 vs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TP-TE间期 Tp-Te/QT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及左室肥厚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玮 陈长曦 +1 位作者 王海燕 杨德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92-3493,共2页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HNCM)最显著特点为无明确可致心肌肥厚的因素下心肌有不对称性的肥厚,并以室间隔受累为主,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T波峰末间期(Tp-Te)是指T波顶峰到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有研究发现HNCM患者其Tp-Te间期和Tp-Te/Q...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HNCM)最显著特点为无明确可致心肌肥厚的因素下心肌有不对称性的肥厚,并以室间隔受累为主,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T波峰末间期(Tp-Te)是指T波顶峰到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有研究发现HNCM患者其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较正常人有差异,且它们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比值有一定相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左室肥厚 心肌病 肥厚型 患者 梗阻 T波峰末间期 室间隔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和MMPs在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川怡 张怀勤 +3 位作者 章义利 周浩 李上共 徐力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蛋白激酶C(PKC)在MMPs表达中的作用及丹参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组)、丹参注射液组(D组),检测血...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蛋白激酶C(PKC)在MMPs表达中的作用及丹参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组)、丹参注射液组(D组),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PKC、MMPs的表达,结合光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①血脂各成分含量M组和D组显著高于C组(P<001);D组低于M组(P<001)。②PKC、MMP-2、MMP-9的表达M组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显著低于M组(P<001)。PKC与MMP-2、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③光镜下M组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中膜平滑肌增厚,并有钙化、坏死;D组病变较轻。④电镜见M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坏死,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D组改变较轻。结论①MM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②PKC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激活可能是MMPs表达的上游机制。③PKC、MMPs活性的降低可能是丹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硬化 蛋白激酶C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人类内皮前体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怀勤 胡盛寿 +4 位作者 杨德业 张浩 周浩 黄晓燕 吴建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6-457,共2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细胞培养、增殖人类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 :从人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体外定向分化 ,并扩增内皮前体细胞。结果 :4× 10 7个脐血单核细胞经定向培养之后可以获得约 10 6个内皮前体细胞。从脐血中... 目的 :探讨在体外细胞培养、增殖人类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 :从人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体外定向分化 ,并扩增内皮前体细胞。结果 :4× 10 7个脐血单核细胞经定向培养之后可以获得约 10 6个内皮前体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并定向分化培养后 ,经流式细胞计数证实 (78 0 5± 1 16) %细胞呈内皮前体细胞表面抗体CD3 4和人类VE Cadherin双阳性 ;有 (79 69±1 5 3 ) %细胞摄取荧光低密度脂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80 60± 2 5 2 ) %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结论 :使用定向诱导的方法 ,可以从人类脐带血中获取较多的具有内皮细胞潜能的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人类内皮前体细胞 实验 细胞培养 冠心病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达开 林捷 +2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计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1-893,共3页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冠脉诊疗术后Perclose组、Angio-Seal组经股动脉造影后,分别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手工压迫组行单纯CAG后立即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CI术后4~6h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erclose组、Angio-Seal组术前1~3d、术后3d用B超测量穿刺部位及附近3cm内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股动脉有无血栓。术后3~8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有无不良反应。结果Perclose组160例(97.6%)、Angio-Seal组139例(97.2%)、手工压迫组163例(100%)止血成功,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各有4例血管封闭失败。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0.001),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工压迫组(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穿刺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见血栓,且术后3~8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可能会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LOSE血管缝合器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血管样结构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3 位作者 季亢挺 黄晓燕 徐力辛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70-1974,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观察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能性及条件。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及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贴壁细胞CD34、VEGFR-2、AC133、...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观察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能性及条件。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及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贴壁细胞CD34、VEGFR-2、AC133、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的表达,D iI-ac-LDL吞噬试验及Ⅷ因子免疫组化证实细胞属性。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及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形成条索状、管状结构,兔外周血EPCs分化较成熟,形成典型铺路石形状及血管样结构。结论:脐血、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成功并表现成血管倾向,可能是血管组织工程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章义利 周秀云 +1 位作者 应斌宇 张怀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43-2844,共2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实验鼠并...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实验鼠并取主动脉起始部做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行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P<0.01);阿托伐他汀组鼠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模型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血脂的同时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Slc7a8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承吕 陈长曦 +4 位作者 杨德业 余祖善 张怀勤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病相关基因。方法:提取13周龄SHR和WKY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总RNA,利用含10000个基因大鼠表达谱芯片检测2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并用定量RT-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芯...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病相关基因。方法:提取13周龄SHR和WKY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总RNA,利用含10000个基因大鼠表达谱芯片检测2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并用定量RT-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芯片发现19个基因在SHR中上调,其中涉及分子伴侣、离子通道和小分子转运、生长因子、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和核转录因子、脂蛋白等基因。用定量RT-PCR验证示Slc7a8基因的表达水平在SHR组中比WKY组上调9.3倍。结论:Slc7a8可能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深入研究Slc7a8基因及其功能将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Slc7a8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骨髓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蕾 张怀勤 +2 位作者 尹娟 范旰 陈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黄芪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体外分离培养EPCs,通过荧... 目的:研究黄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长的影响,并探讨黄芪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体外分离培养EPC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I)和体外成血管试剂matrigel观察细胞成血管功能来鉴定EPCs,检测细胞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兔冠状动脉可见斑块或脂纹;DiI-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阳性;培养6d的EPCs可见血管腔样的结构;动脉粥样硬化组EPCs的数量、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组兔骨髓EPCs的数量的增加及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以20g/L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EPC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黄芪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新的相关基因-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 ,11 5d小鼠胚胎心脏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 3 7倍。结论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是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途径的调控因子 ,并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机理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希 黄晓燕 +3 位作者 陈长曦 陈必成 龚永生 杨德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0-436,共7页
目的:构建大鼠Pax-8基因全长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心肌细胞系H9c2中进行表达,测定转染后Pax-8基因对心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酶切pCMV sport6-Pax-8获得大鼠Pax-8全长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 目的:构建大鼠Pax-8基因全长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心肌细胞系H9c2中进行表达,测定转染后Pax-8基因对心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酶切pCMV sport6-Pax-8获得大鼠Pax-8全长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ax-8。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插入片段。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至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细胞中,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转染后Pax-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血清饥饿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进行Pax-8质粒转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pcDNA3.1(+)-Pax-8真核表达载体,且证实转染后心肌细胞的Pax-8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及空质粒组(P<0.05)。转染Pax-8基因能提高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明显抑制血清饥饿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同时下调活化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使得Pax-8基因在心肌细胞中过表达。Pax-8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胚胎心脏发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ax-8 真核表达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凋亡及其相关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雪 张怀勤 +4 位作者 贾红梅 林以诺 黄伟剑 叶盛 邵小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和黏附能力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并原代培养扩增内皮生长晕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和黏附能力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并原代培养扩增内皮生长晕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将浓度为0、1、5、10、30μmol/L ADMA与内皮生长晕细胞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API染色及AnnexinV/PI双染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重黏附细胞数来测定细胞黏附能力。用特异性的phospho-p38MAPK抗体的W esternb lotting检测p38MAPK的活性。结果:采用贴壁法培养的细胞具有多种内皮细胞特性。ADMA(1-30μmol/L)诱导内皮生长晕细胞的凋亡(P<0.01),同时ADMA(5-30μmol/L)使phospho-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两者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ADMA作用组和对照组相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更显著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除1μmol/L ADMA外,5、10、30μmol/L ADMA均可抑制内皮生长晕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ADMA能诱导内皮生长晕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其黏附能力,ADMA诱导内皮生长晕细胞发生凋亡可能与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内皮生长晕细胞 细胞凋亡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