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和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军明 任艳华 +4 位作者 郑膺 张婵 刘芬 余正平 雷亚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 目的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和大肠,制作肠肌间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观察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结果炭末推进率(%)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低于单纯开腹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肠道手术组低于肠道按摩组(P<0.05),单纯开腹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个/200倍视野)减少(P<0.01),阳性表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单纯开腹组的变化不明显;与肠道按摩组比较,肠道手术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P<0.01),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纤维较粗大,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染色的差异不明显。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损伤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这可能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肠肌丛 胆碱能神经元 氮能神经元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25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近森 诸葛启钏 +3 位作者 鲁祥和 钟鸣 郑伟明 瞿宣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 目的 总结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25例AVM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5-6 cm者12例,>6 cm者13例;按照国内史玉泉分级法:3级15例,3-4级10例;位于幕下2例。全部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灶完全摘除,其中8例行病灶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 结果 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24例痊愈,1例重残(1年后恢复),无手术死亡,1例术中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17例术后复查DSA,均未见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仍然是治疗脑AVM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型AVM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 颅内栓塞 AVM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兵 钟鸣 +4 位作者 谭显西 郑匡 李江 赵建庭 程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网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手术者为早期手术(19例),>72 h手术者为延...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网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手术者为早期手术(19例),>72 h手术者为延期手术(18例);对20例存在脑内血肿,严重脑室积血、积水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其余17例患者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3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1%(20/37),总体预后良好率为59.5%(22/37),病死率为27.0%(10/37)。Hunt-HessⅣ级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7.9%(19/28),病死率为21.4%(6/28);Ⅴ级者的预后良好比例为3/9,病死患者比例为4/9。早期手术的19例中,17例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7%(14/19),预后良好率为42.1%(8/19);延期手术18例中,单纯动脉瘤夹闭1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6/18),预后良好率为77.8%(14/18)。延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比较,并发症少,预后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合并严重脑内血肿,脑室积血、积水的高分级aSAH患者,延期手术可以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好。在临床上应结合病情,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高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Dieulafoy病12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程骏 朱冠保 +1 位作者 姚建高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2054-2055,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胃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作用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1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胃Dieulafoy病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5例经胃镜诊断,2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再出血,3例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7例由术...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胃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作用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1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胃Dieulafoy病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5例经胃镜诊断,2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再出血,3例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7例由术中诊断。全组均经手术治愈。结论:外科手术在胃Dieulafoy病诊治中应该仍有重要的地位。对胃Dieulafoy病有充分的认识,术中细致探查多可获得明确诊断,注意不同术式的合理运用及操作细节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DIEULAFOY病 手术治疗 胃镜诊断 消化性溃疡出血 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潘进钱 张晓微 周盛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subpialtransection,M...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subpialtransection,MST)8例;(3)致痫灶切除+MST18例;(4)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5)胼胝体切开+MST+皮质热灼4例。结果:38例患者经3~30个月的随访,满意12例(31.6%),显著改善10例(26.3%),良好6例(15.8%),效差4例(10.5%),无改善6例(15.8%)。总有效率73.7%,治愈率达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准确的定位和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顽固性癫痫 致痫灶 术中 皮质 MST 脑电图监测 定位 结论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詹健 张孝琴 陈晓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比较普通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索现代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术的护理特点和对策。方法本组46例普通手术和86例显微外科手术,观察的并发症包括:面神经功能、脑干损伤、脑脊髓液漏、颅内感染、颅内... 目的比较普通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索现代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术的护理特点和对策。方法本组46例普通手术和86例显微外科手术,观察的并发症包括:面神经功能、脑干损伤、脑脊髓液漏、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共济失调。同时对35例近期手术患者术后出院时进行心理调查,包括术前紧张、对疾病了解、对治疗信心、对预后了解、对治疗方法了解和对病房环境要求。结果普通手术组并发症包括:颅神经损伤46例、脑干损伤8例(17.4%)、颅内出血7例(15.2%)、脑脊髓液漏6例(13.0%)、颅内感染3例(6.5%)、共济失调2例(4.4%);死亡5例,病死率10.9%。显微外科手术组并发症包括:颅神经损伤52例(60.5%)、颅内出血3例(3.5%);死亡1例,病死率1.2%。心理调查:术前紧张31例(88.6%),对疾病了解11例(31.4%)、对治疗有信心27例(77.2%)、对预后了解2例(5.7%)、对治疗方法了解2例(5.7%)和对病房环境要求高26例(74.3%)。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听神经瘤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治疗环境的要求、对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担心仍非常突出。因此,显微外科技术下听神经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颅神经功能护理和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董光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11-111,共1页
48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董光同房间隔缺损(房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15%~20%的房缺可合并其他畸形。因此手术纠正房缺同时处理好其他畸形是手术... 48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董光同房间隔缺损(房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15%~20%的房缺可合并其他畸形。因此手术纠正房缺同时处理好其他畸形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成人 肺动脉高压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及远期疗效
8
作者 董光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本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2例,手术死亡率2.4%。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低心排量综合征。40例进行长期随访,其中33例心功能恢复Ⅰ级。并对影响远期疗效的一些因素如手术径路,心包切除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强... 本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2例,手术死亡率2.4%。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低心排量综合征。40例进行长期随访,其中33例心功能恢复Ⅰ级。并对影响远期疗效的一些因素如手术径路,心包切除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强调了房室环瘢痕环带解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缩窄性 心包炎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2例报告)
9
作者 董光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358-360,共3页
本文报告了42例(房缺)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本文对手术适应症、房缺合并畸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强调了术中心肌保护,缩短心室纤颤时间、开放主动脉时采用低容量低灌注及复跳后短期内辅助循环... 本文报告了42例(房缺)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本文对手术适应症、房缺合并畸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强调了术中心肌保护,缩短心室纤颤时间、开放主动脉时采用低容量低灌注及复跳后短期内辅助循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用降低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提高心输出量的药物。本组房缺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ISS评分和SOFA评分在外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勇 徐步远 +2 位作者 徐良志 周游 曾其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49-4351,共3页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对首次入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性创伤患者采集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PCT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ISS评分和SOFA评分。用此三种方法预测患者的病...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对首次入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性创伤患者采集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PCT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ISS评分和SOFA评分。用此三种方法预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ISS评分和SOFA评分均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即各评分的分值升高)而病死率升高,同时血浆PCT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P=0.03)。ISS评分、SOFA评分和PCT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91(0.062)、0.711(0.069)、0.692(0.072)。结论:PCT、ISS评分和SOFA评分都能对外科创伤患者的预后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PCT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降钙素原 ISS评分 SOFA评分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谭显西 钟鸣 +2 位作者 李则群 林晨 鲁祥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采用经股或经颈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100%动脉瘤腔闭塞的45个,95%闭塞的39...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采用经股或经颈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100%动脉瘤腔闭塞的45个,95%闭塞的39个,90%闭塞的18个.G1asgow预后评分:I级86例,Ⅱ级5例,Ⅲ~Ⅳ级4例,V级5例.1例椎动脉瘤栓塞后8 h,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36 h再出血,再次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随访0.5~2年无再出血.结论早期动脉瘤囊内栓塞,是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栓塞后早期再出血可能与瘤颈破裂性动脉瘤及夹层囊性动脉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 早期 血管内栓塞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ICU危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艳杰 潘景业 +3 位作者 林锡芳 王明山 余震 俞继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ICU危重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者DIC前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有效剂量、用药方法,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凝血功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2001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DIC诊断标准的30例ICU患者分为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ICU危重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者DIC前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有效剂量、用药方法,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凝血功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2001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DIC诊断标准的30例ICU患者分为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乌司他丁40万U组,不符合该标准的1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组给予血浆、血小板、抗凝及病因治疗,乌司他丁组另外给予乌司他丁60万U和40万U,对照组未予处置。分别于治疗后1、3、5、7d采集静脉血,观察各组血浆组织因子(TF)、凝血酶原片段F1+2(F1+2)、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抑制剂(TFPI)、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IC评分变化。结果:常规组血浆vWF、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乌司他丁60万U组,常规组与乌司他丁40万U组比较,血浆vWF、T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1天,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血浆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治疗第5天,乌司他丁60万U组F1+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1天,常规组、乌司他丁组血浆TF、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F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治疗第5天,乌司他丁60万U组和乌司他丁40万U组TF、AT-Ⅲ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两乌司他丁组TF、ATⅢ、TFPI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乌司他丁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乌司他丁组的PT、APTT短于常规组,乌司他丁60万U组的PT、APTT短于乌司他丁40万U组。与常规组比较,乌司他丁组DIC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乌司他丁具有保护凝血、抗凝、纤溶因子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阻断DIC的发展。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保护作用的优势在于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乌司他丁 凝血因子 纤维溶解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病人术后炎性反应和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锋 张培趁 +3 位作者 余震 章晓东 余作黔 姚建高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15,共5页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胃癌病人术后炎性反应和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4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19)。对照组病人按低氮、低热量原则,于术后连续5 d行肠外营养(PN)治疗,试验组病人加用ω-3 PUFA。检...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胃癌病人术后炎性反应和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4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19)。对照组病人按低氮、低热量原则,于术后连续5 d行肠外营养(PN)治疗,试验组病人加用ω-3 PUFA。检测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炎症因子IL-1β、IL-2、IL-6、TNF-α、IL-12水平和术前及术后第1、5天肝肾功能,同时记录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的疲劳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IL-1β、TNF-α和IL-6浓度最高,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试验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疲劳评分分值术后第3天最高,试验组病人术后第3、5、7天疲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GPT、GOT、肌酐和尿酸术后第5天较第1天均有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ω-3 PUFA能减轻胃癌病人术后的炎性反应和疲劳,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胃癌 炎症因子 术后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7
14
作者 郝儒田 张筱骅 潘贻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B超下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年间手术前经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有钙化的患者107例,回顾性分析恶性结节在钙化结节中所占比例,以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钙化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107例钙化结节中... 目的:探讨B超下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年间手术前经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有钙化的患者107例,回顾性分析恶性结节在钙化结节中所占比例,以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钙化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107例钙化结节中恶性有56例,占52.3%;术后病理学证实均为乳头状癌。恶性钙化结节在不同年龄组间(≥45岁和<45岁)比例分别为38.6%、68.0%,差异有显著性(P=0.002);在不同性别之间分别为72.7%、50.0%,差异无显著性(P=0.153);在不同钙化组间(微钙化和粗钙化)分别为78.8%、40.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微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有高度特异性,特别是乳头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钙化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贻飞 张筱骅 +3 位作者 叶国华 林包荣 陈雪敏 李加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9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 :确保骶前引流通畅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进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增强...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9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 :确保骶前引流通畅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进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增强患者营养状况 ;避免不必要的肛门指检。结果 :84例治愈 ,1例改行Miles术 ,1例出现真菌性败血症而自动出院 (出院后 2个月经随访未死亡 ) ,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从瘘发生至瘘治愈拔管时间平均 17.6天 ,最短 5天 ,最长 43天。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后肠外瘘绝大部分可以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治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术 肠外瘘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及社会支持 被引量:91
16
作者 胥刘秀 沈珊珊 +6 位作者 何静静 付晔 薛晓冬 梁艳 林燕 张筱骅 何金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分为可疑焦虑)、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可疑抑郁)、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有关测评。结果:病例组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42.9%,61.9%,59.0%vs.9.5%;33.3%,60.0%,46.7%vs.5.7%;均P<0.01),病例组的HAM A、HAM D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7.2±4.3),(9.4±5.1),(9.2±5.6)vs.(3.9±3.1);(6.2±3.8),(9.2±4.8),(7.9±4.6)vs.(3.1±2.4),均P<0.01];术前组与术后组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健康对照[(10.6±2.3),(10.5±2.6)vs.(11.5±2.2),均P<0.01]。病例组中,有可疑焦虑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如,术后组PSSS得分(63.0±10.1)vs.(70.4±9.1),P<0.01];有可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低于无抑郁组[如,康复组PSSS得分(63.8±10.6)vs.(70.1±8.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治疗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有可疑焦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幸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白永恒 陆红 +5 位作者 周琴 林成成 梁勇 洪炜龙 郑少玲 陈必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7-2232,共6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模型组(n=24)和假手术组(n=24),梗阻术3、7和14 d后取其梗阻侧肾脏组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模型组(n=24)和假手术组(n=24),梗阻术3、7和14 d后取其梗阻侧肾脏组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hh通路分子Shh、Ptch1、Smo、Gli1及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Shh含量,real-time RT-PCR检测TGF-β1、I和Ⅲ型胶原及Shh通路分子mRNA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梗阻侧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且随时间延长而加剧。TGF-β1、I和Ⅲ型胶原含量在梗阻肾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同时,Shh信号通路分子Shh、Smo和Gli mRNA和蛋白在梗阻肾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Ptc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P<0.01),提示Shh信号被激活。相关分析表明,Shh信号起始信号Shh水平的升高与TGF-β1含量增加呈明显的相关。结论:UUO大鼠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Shh信号通路分子被激活,推测可能的机制是活化的Shh信号通路诱导TGF-β1表达和释放,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 单侧输尿管梗阻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4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珏 黄伟聪 +2 位作者 郑亮承 孙成超 郑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在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研究miR-24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qRT-PCR检测心梗后心肌组织中miR-24表达情况;构建携带miR...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在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研究miR-24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qRT-PCR检测心梗后心肌组织中miR-24表达情况;构建携带miR-24的慢病毒及脂质体,心梗组织局部注射慢病毒转染miR-24及心肌原代细胞转染miR-24;caspase-3/7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超声心动图及Masson染色检测心功能及心梗面积;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表达谱芯片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靶位点。结果:miR-24在心梗部位及心梗周边区表达显著降低(P<0.01),心梗模型转染miR-24能够改善心梗后2周心功能(P<0.05),并减少心梗面积,抑制心梗局部细胞凋亡水平;原代心肌细胞转染miR-24能减少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芯片检测发现miR-24可能通过BCL2L11、ANK3及SGPL1等基因起作用。结论:miR-24在心梗后心肌组织中低表达。miR-24能抑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凋亡水平,进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icroRNA-24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手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显西 钟鸣 +3 位作者 赵兵 郑匡 陈伟建 杨运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显微外科于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显微外科于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不同成像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对CTA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在术中均被证实为动脉瘤,与头部CTA术前诊断位置基本一致,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与术前判断的方向基本一致,所有的动脉瘤均予夹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所有患者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GOS 2分为2例;GOS 3分为2例;GOS 4分为6例;GOS 5分为5例。结论头部CTA检查能简便、快速地明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自发性脑内血肿,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CT血管造影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石会 赵兵 +4 位作者 钟鸣 张毅 郑匡 李则群 谭显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均采用3D-DSA和普通造影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的患者88例,动脉瘤数92个,行3D-DSA后分别应用最大密...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均采用3D-DSA和普通造影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的患者88例,动脉瘤数92个,行3D-DSA后分别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梯度成像(GR)重建图像,评价术后残留,瘤夹显影,载瘤动脉与瘤夹关系,载瘤动脉有无狭窄。结果 :动脉瘤夹闭总数92个,术后残留23个(25.0%),根据Sindou分级,Ⅰ级15个,Ⅱ级3个,Ⅲ级4个,Ⅳ级1个。其中Ⅲ级残留患者再次手术3例,Ⅳ级残留再次手术1例,Ⅲ级残留未手术,再出血1例。VR、GR、MIP重建图像均可明确显示瘤夹及个数,载瘤动脉与瘤夹关系,VR、GR可清楚显示动脉瘤残留。VR、GR、MIP在载瘤动脉瘤狭窄上存在较大局限,需结合普通DSA做出准确判断。结论:3D-DSA可准确评估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特别是VR、GR重建技术更易于显示动脉瘤残留,有助于指导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夹闭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