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瑞昔布钠对颌面外科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学政 周颖 +1 位作者 蒋柳明 徐旭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03-3805,共3页
目的:观察单次注射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颌面外科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立即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 目的:观察单次注射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颌面外科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立即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均连接静脉镇痛泵。静脉镇痛泵含芬太尼500μg+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持续输注量2mL/h,单次PCA1mL,锁定时间10min。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1h、4h、6h、20h、24h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h、4h、6h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4h内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PCA期间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总例数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术毕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可增强颌面外科手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减少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芬太尼 镇痛 自控 颌面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缺氧性大鼠肺组织骨桥蛋白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全 王良兴 +2 位作者 黄晓颖 陈彦凡 陈少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7-890,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骨桥蛋白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A组);②低O2高CO24wk组(B组);③低O2高CO24wk+葛根素组(C组)。采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检测肺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骨桥蛋白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A组);②低O2高CO24wk组(B组);③低O2高CO24wk+葛根素组(C组)。采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颈动脉压(mCAP)。光镜观察并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及中膜厚度等;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B组mPAP和RV/(LV+S)均高于A组(P<0.01),而C组mPAP、RV/LV+S明显低于B组(P<0.01);②与A组大鼠相比较,B组大鼠的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均明显增高(P<均0.01);C组大鼠的WA/TA、SMC和PAMT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1);③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肺组织OPN与整合素β3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C组大鼠肺组织OP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而整合素β3表达水平则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低O2高CO2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及血管重建过程中可能与肺组织高表达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有关;而葛根素减低慢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主要通过抑制OPN的表达而发挥作用,与整合素β3受体表达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骨桥蛋白 整合素Β3 肺动脉高压 低氧 慢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利欣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IFN-γ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进燕 殷宗宝 +3 位作者 管敏强 谢于鹏 徐红蕾 陈少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研究甘利欣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IFN-γ浓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地塞米松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成动物模型28d后,开始每天甘利欣、地塞米松腹腔给药,于43d时(用药... 目的:研究甘利欣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IFN-γ浓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地塞米松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成动物模型28d后,开始每天甘利欣、地塞米松腹腔给药,于43d时(用药15d后)处死,取肺组织行嗜伊红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测IL4、IFN-γ的浓度。结果:甘利欣治疗后,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较模型组减轻;与地塞米松组相仿。甘利欣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比模型组低,血清IFN-γ水平较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相仿。结论:甘利欣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IL4/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甘利欣 博来霉素 IL4/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甜素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叶进燕 陈少贤 +4 位作者 谢于鹏 徐红蕾 万丽 林锡芳 潘景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甘草甜素干预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成动物模型后,于当天开始每天给药,分别于7、28d处死,取肺组织,行嗜伊...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甘草甜素干预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成动物模型后,于当天开始每天给药,分别于7、28d处死,取肺组织,行嗜伊红染色、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变化;RT-PCR法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组肺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在模型组MCP-1第7d表达就明显升高,第28d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模型组有同一规律,但均减弱,第7、28d与模型组(M组)比较,P<0.05。结论:甘草甜素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这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MCP-1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狼疮样抗凝物质、D二聚体和活性蛋白C等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卢瑶 许雯 +2 位作者 边绿斐 陈少贤 王明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狼疮样抗凝物质(LA),活性蛋白C(APC),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因子Ⅴa、Ⅷa(FⅤa、FⅧa)活性以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及化疗的关系。方法:测定27例未化疗肺癌患者、32例接受多次化疗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狼疮样抗凝物质(LA),活性蛋白C(APC),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因子Ⅴa、Ⅷa(FⅤa、FⅧa)活性以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及化疗的关系。方法:测定27例未化疗肺癌患者、32例接受多次化疗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LA比值,检测血浆APC,D二聚体含量及FⅤa、FⅧa活性。结果:肺癌未化疗组及肺癌化疗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D二聚体进一步升高。LA比值,肺癌未化疗组1.24±0.14,肺癌化疗组1.37±0.19,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与非腺癌组间P=0.019。FⅤa和FⅧa活性,肺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癌化疗组与未化疗组、腺癌患者与非腺癌患者间LA比值、FⅤa及FⅧa活性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但各组间APC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LA参与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形成,而化疗可以通过损伤内皮释放LA进一步促凝。拮抗血液中LA水平可能对缓解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狼疮样抗凝物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药临床研究的可变剂量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青山 孙瑞元 叶进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9-480,共2页
新药研究中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贯穿于各期临床试验中,可变剂量设计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列出了设计类型、特点和注意事项,另外用一个降血脂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临床试验 量效关系 试验设计 血脂 可变剂量 剂量滴定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理论的氨茶碱漏服后用药指导 被引量:3
7
作者 杜乐燕 孙自芬 +1 位作者 章红梅 郑秀云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对长期、低剂量、三餐后服用氨茶碱的出院患者漏服一次剂量后进行用药指导。方法以氨茶碱2 mg.kg-1每天8:00,12:00和18:00口服3次为例,根据文献报道的氨茶碱药动学参数,采用自行编写的用于药动学分析的Excel表格程序,分析茶碱稳态... 目的对长期、低剂量、三餐后服用氨茶碱的出院患者漏服一次剂量后进行用药指导。方法以氨茶碱2 mg.kg-1每天8:00,12:00和18:00口服3次为例,根据文献报道的氨茶碱药动学参数,采用自行编写的用于药动学分析的Excel表格程序,分析茶碱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ss-max)、稳态最低血药浓度(Css-min)与t1/2的关系;根据患者(t1/2=12 h)漏服的时间及是否补服和补服时间,分析漏服后24 h内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最低血药浓度(Cmin)和维持有效血药浓度5 mg.L-1的时间(t>5 mg.L-1),结合Cmin和t>5 mg.L-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Css-min和Css-max与t1/2的线性关系:Css-min=0.520t1/2-1.621(r=0.999),Css-max=0.561t1/2+1.253(r=0.997);早或晚餐漏服后越迟补服其24 h内的Cmin越小,中餐漏服后不同时间补服其Cmin抬高或与未漏服时接近,早、中或晚餐漏服后于下次给药时补服的Cmax4.429 mg.L-1分别减少到3.515,4.328或2.965 mg.L-1,t>5 mg.L-1分别由21.56 h缩短到18.3,20.89或14.34 h;如果不补服漏服的剂量,尽管其Cmin值与加倍量服用的Cmin值相近,但t>5 mg.L-1更短,分别为12.15,10.83和5.89 h。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小剂量、三餐后服用氨茶碱的出院患者,早、晚餐后漏服的剂量应及时补服;中餐后漏服的剂量,可在晚餐前补服或与晚餐后剂量一并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漏服 药动学 用药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叶进燕 谢于鹏 +2 位作者 毛孙忠 方周溪 陈少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氧自由基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随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3.33mg·kg- 1干预。于注药后d 2 9处死。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并通过测...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氧自由基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随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3.33mg·kg- 1干预。于注药后d 2 9处死。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并通过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地塞米松组与博莱霉素组相比,肺组织SOD下降,MDA升高,肺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地塞米松能减轻大鼠肺纤维化,部分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氧自由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基癸酸盐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海萍 董莉 +4 位作者 李玉苹 叶君如 黄晓颖 胡红玲 陈成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5-羟基癸酸盐(5-HD)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每天(10.0±0.5)%O2处理8 h,连续7 d后,sc给予5-HD 5 mg·kg-1后再进行同样的低氧处理,每天1次,连续21 d。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导管法测... 目的探讨5-羟基癸酸盐(5-HD)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每天(10.0±0.5)%O2处理8 h,连续7 d后,sc给予5-HD 5 mg·kg-1后再进行同样的低氧处理,每天1次,连续21 d。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和支气管上皮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的mPAP,RVHI及TGF-β1在肺动脉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TGF-β1在肺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升高。与低氧模型组相比,5-HD 5 mg·kg-1组肺动脉平滑肌mPAP和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RVHI及TGF-β1在肺组织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5-HD可能是通过TGF-β1信号通路发挥抗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而减轻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转化生长因子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骨架F-actin图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易 施孟如 林全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优化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骨架蛋白F-actin图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荧光染料及不同孵育条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对PASMCs细胞骨架F-actin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终浓度10 mg/mL FITC-鬼... 目的:优化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骨架蛋白F-actin图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荧光染料及不同孵育条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对PASMCs细胞骨架F-actin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终浓度10 mg/mL FITC-鬼笔环肽及10 mg/mL PI,分别染色30 min,并经RNA酶37℃处理为最适实验条件,可见F-actin呈明亮细丝状绿色荧光,PI标记的胞核呈红色荧光,胞浆无明显PI染色。结论:通过对染色条件的最终优化,表现出激光共聚焦技术在平面及三维同时观察细胞骨架F-actin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实验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F-ACTIN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FITC-鬼笔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的数值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银法 杜乐燕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时的血药浓度近似值。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血药浓度近似解表格程序。结果通过实例演示,可以输出第n周期(或稳态)第s次血管外给药后每间隔0.005 h...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时的血药浓度近似值。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血药浓度近似解表格程序。结果通过实例演示,可以输出第n周期(或稳态)第s次血管外给药后每间隔0.005 h的预期血药浓度。结论该法是(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动力学方程的一种可靠的数值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给药 米氏消除 Runge-Kutta算法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银法 杜乐燕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建立米氏消除药物多次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Vm、Km、Vd、ke和给药间隔sτ后,Excel规划求解获得最大维持剂量(dm ax)和... 目的建立米氏消除药物多次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Vm、Km、Vd、ke和给药间隔sτ后,Excel规划求解获得最大维持剂量(dm ax)和最低维持剂量(dm in);输入选定的维持量(d)及初始浓度后,电子表格显示一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小的相隔时间(H)的血药浓度和AUC值,获得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ec)和达坪分数(F[n]),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负荷剂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方案 米氏消除 静脉滴注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药动学原理分析常规采血时间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可行性
13
作者 杜乐燕 孙自芬 +1 位作者 毛丽洁 苏银法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采血时间监测氨茶碱稳态血药峰浓度(Cssmax)和谷浓度(Cssmin)的可行性。方法设氨茶碱吸收速率常数(ka)=0.368,0.736,1.104或1.472h-1,半衰期(t1/2)范围6~30h,吸收滞后时间(tlag)0.25或0.5h;运用药动学原理,计算:①给药后2... 目的探讨常规采血时间监测氨茶碱稳态血药峰浓度(Cssmax)和谷浓度(Cssmin)的可行性。方法设氨茶碱吸收速率常数(ka)=0.368,0.736,1.104或1.472h-1,半衰期(t1/2)范围6~30h,吸收滞后时间(tlag)0.25或0.5h;运用药动学原理,计算:①给药后2h的血药浓度与Cssmax之间的相对百分误差(E%),②给药前血药浓度与Cssmin之间的E%。结果ka越大则稳态达峰时间(tpeak)越小;t1/2对tpeak的影响较小,随t1/2增大tpeak趋向一定值;当ka=0.368,0.736,1.104或1.472h-1时,无论tlag=0.25或0.5h,给药后2h或给药前采血,E%可以控制在5%以内。结论采用给药后2h和给药前采血分别作为氨茶碱Cssmax和Cssmin的监测时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血药浓度监测 采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的Excel表格程序设计静脉推注给药方案
14
作者 苏银法 杜乐燕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静脉推注给药方案。方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简化的Excel表格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给药间隔τ、给药剂量初值或维持量(d)和药后时间(t)后,Excel表格显示任一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AUC值;通过对Excel表格的操...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静脉推注给药方案。方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简化的Excel表格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给药间隔τ、给药剂量初值或维持量(d)和药后时间(t)后,Excel表格显示任一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AUC值;通过对Excel表格的操作,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的t时刻血药浓度、AUC值和负荷剂量。Excel规划求解法获得最大给药剂量(dmax)、最低给药剂量(dmin)、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ec)。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使用直观简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给药方案 EXCEL 静脉推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