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98例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傅萍 楼毅云 +6 位作者 刘晓荣 姜萍 王素霞 赵宏利 马娴 张科群 何嘉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肾虚为主者占50.6%。②各证型间妊娠继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型妊娠继续率最高(94.0%)。结论: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辨证分型以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为主,其中又以具肾虚症状者为多,提示"肾主生殖"在胎漏、胎动不安中的本质地位。②血热型在证型分布及妊娠继续率上均占优势,故血热伤胎亦为胎漏、胎动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肾虚 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JNK通路过度活化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珊 马迎春 +5 位作者 刘亚坤 周俊辉 郝卯林 陈海娥 孙勤 王万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过度活化来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左侧肺原位I/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I/R组...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是否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过度活化来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左侧肺原位I/R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I/R组、DMSO组(I/R+DMSO组)和Cur组(I/R+Cur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留取左肺,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RT-PCR检测JN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JNK(p-JNK)和GRP78的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和DMSO组W/D、TLW、IQA及AI均明显升高(P<0.01),JNK、GRP78 mRNA和p-JNK、GRP78蛋白表达量上升(P<0.01),光镜、电镜均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I/R组与DMSO组相比,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I/R组和DMSO组相比,I/R+Cur低、中、高剂量组各组GRP78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W/D、TLW、IQA及AI下降(P<0.05或P<0.01)且肺组织损伤减轻,JNK mRNA和p-JNK蛋白质表达量亦下降,以I/R+Cur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引发肺组织细胞发生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损伤肺组织。Cur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13
3
作者 戴戬 马周鹏 +2 位作者 章顺壮 陈忠达 朱建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资料。结果:15例均为单发,位于左肾6例,右。肾9例,最大径8-55mm。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无明...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资料。结果:15例均为单发,位于左肾6例,右。肾9例,最大径8-55mm。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无明显侵袭性。平扫呈等或不均匀略高、低密度,均无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6例中等强化、6例明显强化;动脉期3例强化与肾皮质接近,12例弱于肾皮质,实质期均弱于正常肾实质。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包膜及坏死,轮廓较光整,13例边缘清晰锐利,呈“刀切”样。图像经拆薄多平面重建后9例可见灶性脂肪成分,4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结论: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少见钙化,无包膜,拆薄重建图像部分可见灶性脂肪成分,增强强化方式多样,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血管肌瘤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动态增强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建波 周建军 +2 位作者 马周鹏 章顺壮 毛旭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2-395,40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PMC)的MS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C9例,术前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复习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主胰管...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PMC)的MS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C9例,术前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复习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主胰管型5例,表现为主胰管明显扩张,多数见管壁结节,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胰管内呈长T1长T2信号;分支胰管型3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2例CTMPR图像及MRCP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扩张,囊内为长T1长T2信号。6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45mm),6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3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结论:MSCT薄层扫描及MRI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MRCP能够显示胰腺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较小结节及胰管改变,结合其临床特征,多数病例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周鹏 章顺壮 +2 位作者 滕华英 邱鹏根 周建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怀疑为Pca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ADC值,根据常规MRI及DWI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MRI、DWI、MR+DWI、B超...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怀疑为Pca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ADC值,根据常规MRI及DWI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MRI、DWI、MR+DWI、B超诊断Pca的准确率分别为76.1%、89.1%、91.3%、71.7%,DWI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P<0.05);DWI与MR+DWI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常规MRI与MR+DWI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在常规MRI基础上结合DWI检查能提高对Pca诊断的准确性,弥补常规MRI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建明 马周鹏 +1 位作者 章顺壮 周建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脏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8例肿瘤中继发淋巴瘤6例,原发2例;单发4例,多发4例;6例位于门静脉左右分支邻近或汇管区,... 目的:分析肝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脏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8例肿瘤中继发淋巴瘤6例,原发2例;单发4例,多发4例;6例位于门静脉左右分支邻近或汇管区,2例位于肝脏周边,平扫呈相对低或稍低密度,CT值约18.8~32.1HU;3例呈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肿块,4例多发肿块,1例呈左叶弥漫多发斑片状结节。其中4例肿块型边界较清晰,其余4例肿瘤边界均较模糊,2例胆管轻度局限扩张。增强扫描肿瘤6例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较正常肝组织强化弱,仅2例较正常肝组织强化稍强,8例门脉期强化均略加强,但仍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期强化减弱。6例肿瘤中见血管走行,类似"血管漂浮征",但血管局部轻度受压变窄。6例见腹腔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大小不均匀,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未见明显坏死,所有肿瘤未见钙化,坏死不明显。结论:肝脏淋巴瘤可单发或多发,常位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或位于汇管区,少见坏死区,CT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强化相对均匀,呈轻-中度延迟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类似"血管漂浮征"。MSCT能较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及血供情况、周边组织器官改变等,对肝脏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互动式教学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励如波 金技丽 +1 位作者 许敏迪 应爱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7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素养,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进入本院实习的实习医生和护生进行随机组队,实验组采用医护互动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护分开式教育。结果医护互动式教... 目的探讨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素养,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进入本院实习的实习医生和护生进行随机组队,实验组采用医护互动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护分开式教育。结果医护互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临床适应性。结论医护互动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了临床教学的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互动式 实习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纤维瘤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文斌 马周鹏 王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纤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纤维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肿瘤,表现为盆腔内实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2例,境界均较清楚;肿瘤最大径2.5~13.4 cm,... 目的:分析卵巢纤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纤维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肿瘤,表现为盆腔内实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2例,境界均较清楚;肿瘤最大径2.5~13.4 cm,平均(6.6±2.2)cm;平扫实性成分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囊变区为高信号。增强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明显弱于子宫肌层;4例肿瘤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有对侧卵巢囊肿。结论:卵巢纤维瘤以单发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常见,体积较大而境界较清楚,MRI上平扫T1WI、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蒋能孟 胡邓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急诊LS 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18例用Endo-GIA施行一级脾蒂离断,2例用Hem-o-...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急诊LS 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18例用Endo-GIA施行一级脾蒂离断,2例用Hem-o-lok施行二级脾蒂离断。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腹腔内有出血约700~2500 ml,平均1300 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10天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5~45天恢复正常工作,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急诊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腹腔镜 腹腔镜脾切除 外伤性脾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能孟 胡邓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将58例未并发急性胆管炎的胆总管结石,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后按住院号的尾数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偶数为...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将58例未并发急性胆管炎的胆总管结石,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后按住院号的尾数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偶数为研究组,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 ENBD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一期缝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58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5±2.1)d vs.(10.3±3.2)d,t=-3.965,P=0.000],2组胆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一例因本次胆道手术发生远期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术后6个月复查MRCP再次证实无胆道狭窄、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鼻胆管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代替T管引流,能保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吻合的安全性,减少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T管引流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国万 胡礼宏 韩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4-766,共3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即刻(T1)、对指令有反应(T2)和加深麻醉后(T3)各时间点MBP、HR、BIS、AAI值和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术中唤醒,两组MBP和HR在T2时显著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期间A组AAI值和B组BIS值在T2时最高。结论:两组患者成功施行术中唤醒,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BIS可安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可以有效预测患者能否按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起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电双频谱指数 神经外科 麻醉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介绍在急诊实习中的应用
12
作者 冯杰 吴梓苗 吕剑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实习生向患者主动说明学生身份后,患者是否还会允许其问诊和体检。方法首先调查就诊患者是否愿意实习生参与医学操作,然后由实习生主动向患者说明学生身份并介绍医学培训过程,最后让患者选择是否允许实习生问诊和体检。结... 目的探讨急诊实习生向患者主动说明学生身份后,患者是否还会允许其问诊和体检。方法首先调查就诊患者是否愿意实习生参与医学操作,然后由实习生主动向患者说明学生身份并介绍医学培训过程,最后让患者选择是否允许实习生问诊和体检。结果12名实习生调查了150名急诊就诊患者。在问卷调查中,76.7%的患者表示不会介意实习生参与医学操作,但有48%的患者表示当有实习生参与时自己应该被告知。当实习生向患者说明学生身份后,85.3%的患者允许其问诊和体检。结论当被告知实习生身份后,很多患者都愿意让其问诊和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临床实习 急救医疗服务 急诊实习生 医学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龚立辉 王春 +2 位作者 陈忠达 周建军 马周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评价MD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表现右下腹回盲部囊性肿块,CT轴位扫描结合MPR提示肿瘤符合...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评价MD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表现右下腹回盲部囊性肿块,CT轴位扫描结合MPR提示肿瘤符合阑尾走向,呈管状或类圆形。肿瘤界限多较清晰,最大横径平均4.2 cm。囊壁多较薄而均匀,厚度平均0.3 cm,内壁多较光整,9例见囊壁钙化。囊内密度较均匀,CT值平均25.7 HU,9例见纤细条状分隔。动态增强检查,囊壁多呈乏血供改变。周边少量积液者2例,网膜包裹l例,l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MDCT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哲慧 戴建平 童松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532-53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子宫肌瘤的CT诊断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一平 刘金林 马周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8-759,共2页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一般认为肌瘤直径≥12cm或如4个月孕大小子宫诊断为巨大子宫肌瘤[1],较少见。今对我院2例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
关键词 平滑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对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明霞 马周鹏 +3 位作者 朱建忠 何仲恒 曹兆飞 郑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DCE 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DCE MR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7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最大直径28~122 mm,平均74 mm。MR平扫肿瘤呈T1WI等或...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DCE 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DCE MR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7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最大直径28~122 mm,平均74 mm。MR平扫肿瘤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囊变区为高信号。动态增强多数肿瘤呈较明显持续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12例肿瘤边缘见较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多呈较低信号,增强呈较明显延迟强化。2例见胆总管及主胰管增宽;4例见肝脏转移,1例见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肿瘤周边广泛侵犯。结论: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单发较大肿块常见,边界较清晰,MR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1例
17
作者 谢一平 马周鹏 王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83-684,共2页
病例 男,59岁,因“反复上中腹部隐痛不适3年,加重4月”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中腹隐痛不适,无明显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呕血及黑便,未诊治:4月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及尿发黄,外院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缓... 病例 男,59岁,因“反复上中腹部隐痛不适3年,加重4月”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中腹隐痛不适,无明显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呕血及黑便,未诊治:4月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及尿发黄,外院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来我院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的研究
18
作者 马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001-300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PhNR)的改变。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20例(40眼)分为高度近视1组(-6.00^-10.00 DS)10例(20眼)和高度近视2组(-10.25^-20.00 DS)10例(20眼),同时选取正常成人10人(20眼)为对照组,应用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PhNR)的改变。方法高度近视眼患者20例(40眼)分为高度近视1组(-6.00^-10.00 DS)10例(20眼)和高度近视2组(-10.25^-20.00 DS)10例(20眼),同时选取正常成人10人(20眼)为对照组,应用重庆康华AVE8000视觉电生理仪检查PhNR。结果对照组受试者在强度1(2.000e-1 cd.s/m2)刺激下振幅较强度2(2.000e-2 cd.s/m2)和强度3(2.000e-3 cd.s/m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刺激光强度下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佳刺激强度(2.000e-1 cd.s/m2)对高度近视1组和2组患者进行PhNR测试,高度近视1组与正常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1组和对照组振幅较高度近视2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高度近视度数增加,其视网膜内层功能也受到损伤,PhNR可以作为高度近视眼内层视网膜功能检测的一个视功能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