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学院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潘乙怀 林新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6-46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医学院 保障体系 教学管理 温州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青年学生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化祥 林佳 +3 位作者 吴琬 钱涛 郑衍怡 胡荣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调查温州青年学生鼾症和OSAHS的患病率,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19~24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入寝室调查,对3250人进行问卷Ⅰ调查,依据诊断标准得出鼾症病例。再对102位打鼾频率是经常... 目的:调查温州青年学生鼾症和OSAHS的患病率,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19~24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入寝室调查,对3250人进行问卷Ⅰ调查,依据诊断标准得出鼾症病例。再对102位打鼾频率是经常和频繁者用包含Epworth嗜睡量表的问卷Ⅱ初筛OSAHS病例。结果:鼾症患者346人(11.3%)。习惯性打鼾者54人(1.8%)。诊断为OSAHS者18人(0.6%),其中男15人(0.49%),女3人(0.11%)。结论:温州地区青年学生鼾症患病率11.3%,OSAHS患病率0.6%。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与肥胖、鼻部疾病、频繁扁桃体炎、等因素有关,应早期对易患因素进行控制,干预鼾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鼾症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阻塞性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在留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静远 王淑艳 +1 位作者 李洪庆 胡荣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7-598,共2页
PBL是现代医学教育所推崇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留学生的教学。本文从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分析,初步探索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留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PBL 留学生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法和三段法在近中水平阻生牙拔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小玲 方平娟 +2 位作者 刘登峰 徐兴侨 肖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比较2种方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不同,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选取60例双侧基本对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两侧用不同方法拔除阻生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断根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 目的:比较2种方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不同,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选取60例双侧基本对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两侧用不同方法拔除阻生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断根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型组去远中部分时间、术后24h疼痛和肿胀小于三段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近中阻生牙拔除术中,"T"型法优于三段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阻生牙 “T”型法 三段法 牙拔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 被引量:24
5
作者 倪振宇 林新平 +1 位作者 胡荣党 郑敏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在压低磨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患者(包括3例开牙合患者和两例因对牙合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比较磨...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在压低磨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患者(包括3例开牙合患者和两例因对牙合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比较磨牙在矫治前后的压低量。结果:矫治结束后开牙合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磨牙平均压低3.1mm。结论:应用种植体作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某些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支抗 磨牙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的力学原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荣党 郑敏玲 +1 位作者 倪振宇 林新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 :分析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的力学原理 ,探讨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力方向设计以及改良Nance弓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Nance弓辅以直丝矫治器 ,对 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一外科联合治疗 ,比... 目的 :分析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的力学原理 ,探讨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力方向设计以及改良Nance弓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Nance弓辅以直丝矫治器 ,对 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一外科联合治疗 ,比较分析了直接牵引和改良Nance弓辅助牵引二种方式的矫治力方向 ,埋伏牙的移动方式及其力学原理。结果 :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 ,尖牙及邻近侧切牙牙髓、牙周健康。力学原理分析显示采用改良Nance弓矫治方法 ,埋伏牙的移动方式更合理 ,所需矫治力更轻 ,支抗负荷更小。结论 :矫治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时 ,要合理设计矫治力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 埋伏阻生 上颌 改良NANCE弓 矫治力 正畸导萌 埋伏牙 移动 显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Ⅲ类错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黄奎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安氏Ⅱ类 安氏Ⅲ类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奎芳 刘建国 +3 位作者 刘天佳 杨德琴 庄姮 李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0.15)组。以所选细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表面蛋白V区编码基因SrV+,经DdeI酶切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细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两组均有4种基因型(A、B、C、D)并且在构成比上都以A、B型占多数,C、D型所占比例较少且存在明显差异;2)在WSG组主要基因型的分布出现差异:合成量高的以A型为主占50%,B型占33.33%,C型占11.11%;合成量低的以B型为主占50%,A型占30.77%,C型19.15%。5)在WIG组A、B型的分配基本相似,均在40~48%之间。结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的基因型分布与水溶性葡聚糖的合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未见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可变区(V^+) 葡聚糖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自体骨粉末夹层法修复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传通 麻健丰 +1 位作者 李洪庆 张大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64-565,共2页
目的:研究刮取局部临近自体骨碎末应用夹层法覆盖种植体表面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种植骨缺损区周围刮取部分皮质骨及松质骨,均匀铺在种植体表面,再放置Bio-Oss骨粉及Bio-Gide膜。结果:覆盖种植体表面的自体骨碎末外加Bi... 目的:研究刮取局部临近自体骨碎末应用夹层法覆盖种植体表面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种植骨缺损区周围刮取部分皮质骨及松质骨,均匀铺在种植体表面,再放置Bio-Oss骨粉及Bio-Gide膜。结果:覆盖种植体表面的自体骨碎末外加Bio-Oss骨粉恢复了一定的骨缺损,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6-9个月行烤瓷冠修复,形态和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在植入区附近刮取粉末状骨可以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又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自体骨 骨缺损 夹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MC3T3-E1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春燕 邓辉 +2 位作者 叶洁 王海燕 胡荣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6-78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00μg/L的Pg LPS刺激RAW264.724h后的上清液,以20%稀释浓度分... 目的:研究经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00μg/L的Pg LPS刺激RAW264.724h后的上清液,以20%稀释浓度分别作用于MC3T3-E1,分别在1、3、6、12、24、48、72h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P mRNA、c-f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g LPS刺激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MC3T3-E1后,ALP mRNA表达均下降,在6h时表达最低,而c-fo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提高,分别在3h和6h时达最高水平。结论:Pg 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可通过上调成骨细胞c-fos的表达而抑制其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MC3T3-E1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倪振宇 林新平 胡荣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ANB>60,覆盖>7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ANB>60,覆盖>7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然后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采用PAR指数对每个患者第一期治疗前、第二期治疗前及第二期治疗结束后的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各治疗阶段的PAR分值。结果:双期矫治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前牙的覆盖、覆改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磨牙关系亦有改善,与单期矫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矫治后PAR总分、加权分值、加权总分差以及减少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之间的PAR分数没有差别,整个PAR的百分比变化也是如此,矫治结束后两者的PAR百分比变化无差别。结论:对于安氏Ⅱ类错,无论采用双期矫治还是单期矫治,都能使关系得到改善。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疗程相对较长的双期矫治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期矫治 双期矫治 安氏Ⅱ类错[牙合] Herbs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病例正畸治疗前后下颌平面旋转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魏利敏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平面在正畸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资料选自2001~2005年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门诊病例,其中安氏Ⅰ类14例,女11例,男3例;安氏Ⅱ类10例,女8例,男2例;年龄分布在12~13岁,平均年龄12岁零3... 目的:探讨下颌平面在正畸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资料选自2001~2005年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门诊病例,其中安氏Ⅰ类14例,女11例,男3例;安氏Ⅱ类10例,女8例,男2例;年龄分布在12~13岁,平均年龄12岁零3个月,平均疗程1年零8个月,平均保持时间1年零6个月。分别在矫治前(T1),矫治结束时(T2)、保持1年以后(T3)3个阶段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winceph7软件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期间下颌平面呈现顺时针旋转,<Y-SN增加了0.73°,有显著性意义。保持期间<Y-SN减少了0.26°,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对青少年病例下颌骨生长存在一定影响,造成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并且在保持结束时没有恢复至原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平面 正畸治疗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培养对变形链球菌在两种修复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劲松 麻健丰 +2 位作者 唐琳 张大风 高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研究振荡培养对变形链球菌在两种修复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将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试件各22个分别置于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试管内,随机分成两组,各11只试管,分别置于振荡培养箱和静止培养箱中培养24h。测定细菌粘附量,并进行扫... 目的:研究振荡培养对变形链球菌在两种修复材料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将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试件各22个分别置于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试管内,随机分成两组,各11只试管,分别置于振荡培养箱和静止培养箱中培养24h。测定细菌粘附量,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振荡培养条件下,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材料表面变链菌粘附量低于同种材料静止培养组(P<0.01)。结论:振荡培养条件可减少变形链球菌在修复材料表面的早期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培养 变形链球菌 修复材料 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兴侨 胡荣党 +3 位作者 苏玲瑜 孙仁义 肖进 程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埋伏牙或第三磨牙即刻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有先天性牙列缺损或有单个牙需要拔除同时具有骨性埋伏牙或第三磨牙的病人,对其行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术,5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研究患者年龄大小... 目的:研究埋伏牙或第三磨牙即刻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有先天性牙列缺损或有单个牙需要拔除同时具有骨性埋伏牙或第三磨牙的病人,对其行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术,5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研究患者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论: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移植技术已较成熟,青少年期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埋伏牙即刻移植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第三磨牙即刻移植 牙列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双腔与传统负压引流管引流实验性兔脓肿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宝忠 张立群 +3 位作者 倪秀凤 童坚坚 应莲 黄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与传统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家兔背部皮下接种粪便造成皮下脓肿,分别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和传统引流管引流脓肿,观察创面愈合状况,引流物性状以及引流物带菌量。结果: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较传... 目的:比较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与传统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家兔背部皮下接种粪便造成皮下脓肿,分别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和传统引流管引流脓肿,观察创面愈合状况,引流物性状以及引流物带菌量。结果: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较传统引流管引流效果好,创面愈合速度快,创面带菌量少(P<0.05)。结论: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能够加快脓肿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引流管 脓肿 动物实验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侧双叶前臂皮瓣整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登峰 肖进 +3 位作者 方一鸣 朱形好 赖林锋 余耀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侧双叶前臂皮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17例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形态设计双叶前臂皮瓣,分析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皮瓣修复效果。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侧双叶前臂皮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17例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形态设计双叶前臂皮瓣,分析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皮瓣修复效果。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患者吞咽、语言功能及舌外形恢复好。结论:桡侧双叶前臂皮瓣对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重建,安全可靠,制备简单,是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前臂皮瓣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凋亡调控信号Bcl-2及Bax在髁突软骨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进 刘登峰 +2 位作者 徐兴侨 詹静 谷志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bax在髁突软骨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17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行右侧颞下颌关节手术,人工造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分别经1、2、4周后处死动物,Western blot检测侧髁突软骨bcl-2...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bax在髁突软骨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17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行右侧颞下颌关节手术,人工造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分别经1、2、4周后处死动物,Western blot检测侧髁突软骨bcl-2及bax表达。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bax蛋白含量增加,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bcl-2蛋白则相反,实验组较对照组动物关节软骨内表达减少,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递减。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软骨凋亡过程中bcl-2/bax可能起一定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皮障在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琳 余杰 金向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橡皮障 磨牙 口腔唾液 根尖周组织 根尖周病 感染物质 根管预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琦 伊松 +1 位作者 赵瑜 胡荣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Nance弓牵引10颗已做完善根管治疗的龈下折裂牙。结果:10颗断根牙经过平均8-10周牵引和12周的保持后,经修复科医师会诊判断均达到桩冠修复的要求。结论:使用改良... 目的:观察使用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Nance弓牵引10颗已做完善根管治疗的龈下折裂牙。结果:10颗断根牙经过平均8-10周牵引和12周的保持后,经修复科医师会诊判断均达到桩冠修复的要求。结论:使用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不仅可以保存自然牙根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而且很好的解决了长达数个月的正畸牵引和保持过程中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断根 正畸牵引 改良NANCE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上颌前牵引对大鼠上颌骨周围骨缝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真胜 徐芸 +2 位作者 罗瑞 李玉如 李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观测模拟前牵引作用下,SD大鼠上颌骨骨缝的改建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前牵引大鼠上颌骨的方式模拟上颌前牵引,建立前牵引大鼠上颌动物模型。选用90只5周龄的Sprague-Daw ley健康雌性大鼠作实验动物,随机分到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 目的:观测模拟前牵引作用下,SD大鼠上颌骨骨缝的改建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前牵引大鼠上颌骨的方式模拟上颌前牵引,建立前牵引大鼠上颌动物模型。选用90只5周龄的Sprague-Daw ley健康雌性大鼠作实验动物,随机分到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自然生长组。分别在第3、7、14、21、28天时间点每组处死大鼠6只。将大鼠上颌骨的额颌缝,腭颌缝的组织标本制作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学测量。结果:实验加力组骨缝内成骨活动明显活跃,并且持续进行。结论:本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上颌前牵引后在上颌骨周围骨缝改建的情况,发现在直接牵引大鼠上颌向前的外力作用下,上颌骨周围骨缝内发生了显著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口外牵引装置 颅骨骨缝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