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海邻 余刚 +2 位作者 邬宇芬 胡晓光 李昌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系统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苏苗赏 李昌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损害机制 儿童 系统 睡眠结构紊乱 常见疾病 OSAS 上呼吸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岁以下儿童哮喘11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吉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临床特征,为哮喘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及呼吸科住院的116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和治疗及近期预后情...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临床特征,为哮喘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及呼吸科住院的116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和治疗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5岁以下儿童哮喘有如下临床特征,(1)大多有反复咳喘史,仅约1/3患儿有家族特应性病史。(2)哮喘发作首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90%),以病毒感染为主,其中以RSV、PIVⅢ和ADV列前3位。(3)临床大多以中重度发作为主,常合并肺炎(57.76%),主要是病毒感染,其次是肺炎支原体。(4)血清总IgE可不高,38.89%(42/108)的患儿高于正常。(5)短程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毒诱发的哮喘发作有较好疗效。(6)预后优于年长儿、成人。结论:5岁以下哮喘患儿大多数无特应性体质,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发因素,肺炎是常见并发症,哮喘家族史、患儿湿疹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谱分析及诊断程序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叶乐平 李昌崇 +4 位作者 张海邻 罗运春 林立 蔡晓红 董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分布,并探讨病因诊断程序。方法对临床以持续喘息≥4周或反复喘息≥3次、年龄≤3岁的185例住院患儿进行病史询问和查体,并进行肺功能、X线胸片、胸部CT或气管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24h食管pH值监... 目的分析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分布,并探讨病因诊断程序。方法对临床以持续喘息≥4周或反复喘息≥3次、年龄≤3岁的185例住院患儿进行病史询问和查体,并进行肺功能、X线胸片、胸部CT或气管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24h食管pH值监测等检查,结合治疗效果,最后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比例依次为:支气管哮喘123例次(62.12%),气管支气管软化症22例次(11.11%),气管支气管狭窄18例次(9.09%),吸入因素10例次(5.05%,其中异物5例、胃食管反流2例、腭裂2例、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次(2.53%),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4例次(2.0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4例次(2.02%),先天性心脏病4例次(2.02%),其他病因7例次(3.54%)。单一病因171例(92.4%),复合病因14例(7.6%)。结论支气管哮喘是婴幼儿出现反复或持续喘息的首要病因,支气管淋巴结结核、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等与感染相关的喘息性疾病亦不容忽视,6个月以内婴儿最多见的病因为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反复或持续喘息、对常规治疗无效或不敏感者,应作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三维重建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喘息;应根据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制定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诊断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喘息 婴幼儿 病因 支气管哮喘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模型中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欢 张维溪 +3 位作者 贺孝良 赵瑞雪 方丽 李昌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494-2498,共5页
目的:研究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探讨黄芪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哮喘气道重塑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黄芪组(F组),每组10只... 目的:研究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探讨黄芪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哮喘气道重塑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黄芪组(F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内支气管壁厚度(Wat)及平滑肌厚度(Wam)等重塑指标;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肺组织TGF-β1、P-Smad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Wat、Wa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黄芪组与哮喘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均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呈棕黄色,TGF-β1蛋白表达于胞浆,P-Smad3蛋白表达于胞浆和胞核,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散在的炎性细胞。哮喘组TGF-β1和P-Smad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黄芪组TGF-β1、P-Smad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肺组织中TGF-β1 mRNA及Smad3 mRNA表达:哮喘组TGF-β1和P-Smad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黄芪组TGF-β1、P-Smad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参与了哮喘气道重塑过程,黄芪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而拮抗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信号转导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尚勤 李昌崇 +5 位作者 郑亚兵 陈超 朱列伟 陈莲 杨毅 林振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果 电镜下,正常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基底膜变薄,不连续,胞浆伸出伪足进入间质,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地塞米松组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正常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的表达呈不连续线状,间有缺损,量较少,色较浅;地塞米松组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Ⅳ型胶原表达较多、色较深、呈连续线状,阳性强度明显上调。结论 孕后期用地塞米松影响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表达,抑制基底膜发育,从而影响肺泡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泡 上皮细胞 基底膜 胶原 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叶辉 李昌崇 +1 位作者 陈利中 应小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纳德治疗组,以卵清白蛋白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碱性成纤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纳德治疗组,以卵清白蛋白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P<0.01),上皮细胞为主要表达细胞。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布地奈德可抑制哮喘急性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效应,这可能是布地奈德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布地纳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大鼠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中黄芪与激素调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戴欢 张维溪 +3 位作者 贺孝良 赵瑞雪 方丽 李昌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45-2648,I0020,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哮喘气道重塑的对比调控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黄芪组(F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 目的:观察黄芪、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哮喘气道重塑的对比调控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黄芪组(F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内支气管壁厚度(Wat)及平滑肌厚度(Wam)等重塑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P-Smad3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GF-β1的浓度。结果:干预组大鼠Wat、Wam较哮喘组显著性降低(均P<0.01),C组、D组Wa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黄芪组(均P<0.01);C组、D组Wa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组Wam较F组有降低;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呈棕黄色,TGF-β1蛋白表达于胞浆,P-Smad3蛋白表达于胞浆和胞核,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散在的炎性细胞。干预组TGF-β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或P<0.01);C组、D组、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Smad3蛋白表达:各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1),C组、F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组较F组降低(P<0.01);干预组血清、BALF中TGF-β1浓度与哮喘组比较有降低(均P<0.01),BALF中C组、D组、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中C组、D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F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黄芪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而拮抗气道重塑,但黄芪效果比糖皮质激素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糖皮质激素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种类及其与IL-4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传夏 李昌崇 +2 位作者 蔡晓红 叶乐平 陈小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28-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种类及其与IL-4的关系。方法 免疫荧光法测定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 从阳性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儿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组、腺病毒组、流感病毒组和副流感病毒组, 每组20例, ELISA方法测定... 目的 探讨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种类及其与IL-4的关系。方法 免疫荧光法测定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 从阳性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儿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组、腺病毒组、流感病毒组和副流感病毒组, 每组20例, ELISA方法测定各组患儿治疗前、治愈时和治愈3个月时的血清IL-4水平。结果 治疗前, 各病毒组患儿血清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P<0. 01); 治愈时, 各组受检儿血清IL-4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 .05); 治愈3个月时, 呼吸道合胞病毒组患儿血清IL-4水平〔(72 8±21. 3) ng/L〕较对照儿的〔(51 .7±16. 2) ng/L〕患儿高(P<0. 01), 也较腺病毒组〔(59 .1±19. 4) ng/L〕、流感病毒组〔(57. 5±19. 5) ng/L〕及副流感病毒组〔(56 .3±18 .5) ng/L〕患儿高(P均<0 .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细支气管炎治愈3个月后患儿血清IL-4水平再次升高, 说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Th /Th失衡, 从而诱导哮喘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IL-4 病毒种类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小儿 TH1/TH2失衡 ELISA方法 病毒组 鼻咽分泌物 荧光法测定 病毒抗原 副流感 治疗前 患儿 血清 治愈 水平 阳性者 健康儿 对照组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在大鼠哮喘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童夏生 李昌崇 +3 位作者 阮正英 陈豪 郭海渊 范广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大鼠哮喘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18只大鼠被随机平均分成2组:哮喘组、正常对照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大鼠哮喘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18只大鼠被随机平均分成2组:哮喘组、正常对照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免疫组化和比色法检测MPO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NE的蛋白浓度。结果:(1)免疫组化法显示哮喘组血PMN和支气管壁中MPO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比色法显示哮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MPO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哮喘组PMN和BALF中NE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哮喘组BALF、支气管壁、肺组织中PMN的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MN计数、NE和MPO的表达水平在此实验性哮喘中增加,PMN可能通过分泌NE、MPO参与哮喘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大鼠 中性白细胞 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