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华程 李军 +3 位作者 孔微微 上官王宁 蔡明阳 连庆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伟 曾睿峰 +2 位作者 罗宏 李军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2-3684,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呼吸抑制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B组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总量较F组明显减少(P<0.05)。B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F组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但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布托啡诺 二异丙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胸术后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硬膜外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旭仲 应斌宇 +2 位作者 杨拔贤 苏尔占 余微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7,共5页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住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住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观察镇痛前后肺功能、BP、HR、R、SpO2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Ⅰ组镇痛后1h和24hVC、FVC、FEV1.0、PEF较疼痛时显著升高(P<0.05),R次数下降(P<0.01);Ⅱ组镇痛后24hVC比疼痛时升高(P<0.01)。两组病人镇痛后V50、V25均无明显改变。Ⅰ组恶心发生率1/10例,Ⅱ组尿潴留发生率6/10例。24h时Sthe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问比较。Ⅰ组起效快(P<0.01),咳嗽VRS评分高(P<0.01),镇痛后VC、FVC、FEV1.0、PEF均较Ⅱ组高(P<0.05)。提示。硬膜外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术后镇痛止痛效果更好,对术后肺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镇痛 开胸术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环境温度对老年人手术期间核心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寿红艳 徐旭仲 +1 位作者 张旭彤 何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温度和老年病人全麻后上腹部手术期间核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100例年龄大于65岁、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根据手术室环境温度设置的不同,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Ⅰ组18~20℃,Ⅱ组~22℃...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温度和老年病人全麻后上腹部手术期间核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100例年龄大于65岁、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根据手术室环境温度设置的不同,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Ⅰ组18~20℃,Ⅱ组~22℃,Ⅲ组~24℃,Ⅳ组~26℃。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核心温度(食管温度)。分析核心温度改变同手术室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4组病人麻醉诱导后体温均开始下降。在诱导后60min下降幅度最大;在诱导后60min、120min以及术毕,Ⅰ组同Ⅲ、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Ⅱ组同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Ⅱ组同Ⅲ组比较在诱导后60min、120min两个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毕核心体温小于35℃的发生率:Ⅰ组显著高于Ⅱ、Ⅲ、Ⅳ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Ⅳ组(P<0.01)。在诱导后60min和术毕的体温下降幅度与环境温度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老年病人全麻后上腹部手术期间的核心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环境 老年人 上腹部手术 核心温度 病人 诱导 体温 降幅 下降 直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易声华 陈忠华 +2 位作者 胡双燕 仲俊峰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工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惠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IⅠ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工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惠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IⅠ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2mL、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氟比洛芬酯及0.5ttg/kg右关托咪定。所有患儿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炕吸入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血压、心率、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CHIPPS)、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Ⅲ组患儿术中和复苏期间芬太尼追加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3组复苏室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0%和5%,Ⅲ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工和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oA)减少(P〈0.01)。与Ⅰ组比较,Ⅲ组心率在拔管后5、10min均下降(P〈0.05)。Ⅲ组PAED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10min较Ⅰ组低(P〈0.01),Ⅲ组CHIPPS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较Ⅰ组低(P〈0.05)。3组患儿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右美托咪定 扁桃体切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旭彤 孟志艳 +2 位作者 叶丽莎 秦培顺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65-3567,共3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布托啡诺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麻醉期...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布托啡诺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术中及术后镇痛情况,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嗜睡、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术中体动反应、术后宫缩痛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P组术中MAP显著低于BP组(P<0.01)。BP组丙泊酚用量与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诱导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BP组苏醒时间及恢复正常行走时间较P组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P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体动、宫缩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安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布托啡诺 二异丙酚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对MGC-803胃癌细胞株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抒 李雪梅 +2 位作者 王建光 杨万山 李香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cells ,CIK)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 ;通过HE...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cells ,CIK)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 ;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p5 3、p16、C myc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MTT比色法表明随着CIK细胞与胃癌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 ,抑制率明显增强 (P <0 0 1)。CIK细胞作用于胃癌细胞 2 4小时后 ,形态学观察胃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CIK实验组p5 3、p16、C myc蛋白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均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较强杀伤体外胃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其杀伤MGC 80 3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p5 3、C myc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MGC-803胃癌细胞 抗肿瘤 细胞凋亡 P53蛋白表达 P16蛋白表达 C-MYC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汪自欣 王斌 +2 位作者 孟志艳 曹红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鼠海马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及溶剂对照组(SC组)。建立四动脉阻塞全脑缺血模型,在再灌注后1、3、5、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鼠海马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及溶剂对照组(SC组)。建立四动脉阻塞全脑缺血模型,在再灌注后1、3、5、7d处死大鼠,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与结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海马组织HMGB1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1d起,IR组和SC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皱缩,胞浆染色变浅,尼氏小体模糊、消散;Cur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和SC组。缺血各组再灌注1dHMGB1表达均明显低于SH组(P<0.05),IR组及SC组再灌注3、5、7dHMGB1表达明显高于SH组(P<0.05),而Cur组明显低于IR组及SC组(P<0.05)。结论:SD大鼠全脑IR后1d海马HMGB1表达明显减少,后升高并持续高表达至再灌注7d。姜黄素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姜黄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组合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怡鸾 张涛 +1 位作者 李军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组合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技术用于择期手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患者30例,ASAⅠ~Ⅱ级且气道评估无困难插管因素。给面罩5min纯氧(8L/min)吸入后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组合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技术用于择期手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患者30例,ASAⅠ~Ⅱ级且气道评估无困难插管因素。给面罩5min纯氧(8L/min)吸入后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及罗库溴铵0.9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诱导期间不给予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入室(T1)、芬太尼静注后1min(T2)、2min(T3)、3min(T4)、插管前即刻(T5)、插管后1min(T6)、2min(T7)、3min(T8)、5min(T9)共9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分析,记录有无麻醉诱导期并发症发生。结果:T5点SBP、DBP较T1明显减少(P<0.05),PaCO2较T4点明显上升、pH值较T4点明显降低(P<0.05);T6点PaCO2较T5点明显下降(P<0.05),但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6后各点PaO2及PaCO2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点pH、SpO2及SaO2与T4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5min纯氧预吸入后,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技术诱导期无低氧血症发生,仅有PaCO2暂时性升高,可安全用于择期手术的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芬太尼 丙泊酚 罗库溴铵 通气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及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斌 吴安生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后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先心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n=15)和对照组(C组,n=12)。P组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C组注同体积NS。于诱导后、主动脉开放30min、2、6及24...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后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先心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n=15)和对照组(C组,n=12)。P组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C组注同体积NS。于诱导后、主动脉开放30min、2、6及24h采集动脉血,ELISA法测TNF-α、IL-6、IL-8、IL-10及MMP-9含量,行血气分析及动态顺应性(Cd)测定,计算A-aDO2、呼吸指数(RI)等指标。结果:P组在主动脉开放30min、24h血浆IL-6、TNF-α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开放30min、6、24h血浆IL-8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开放2、24hPMN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血浆IL-10及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主动脉开放后各点Cd明显高于C组,而RI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开放6、24hA-aDO2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CPB后炎性反应从而保护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异物取出致急性复张性肺水肿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坚 张冰 连庆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0-74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复张性肺水肿 气管异物 取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持续静注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12
作者 连庆泉 上官王宁 +3 位作者 温怀凯 林函 陈小玲 徐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65-366,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术病人肌钙蛋白 Ⅰ (CTn Ⅰ )的影响 ,寻求丙泊酚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合适的剂量。方法  2 7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后 ,用微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术病人肌钙蛋白 Ⅰ (CTn Ⅰ )的影响 ,寻求丙泊酚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合适的剂量。方法  2 7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后 ,用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 ,A组 2mg·kg-1·h-1、B组 5mg·kg-1·h-1、C组 8mg·kg-1·h-1。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诱导后、停心肺转流 (CPB)即刻、CPB后30、6 0分钟和CPB后 3小时动脉血CTn Ⅰ浓度。结果 三组病人CPB后CTn Ⅰ均显著升高 (P <0 0 1)。组间比较 ,B组CPB后CTn Ⅰ值比A组低 (P <0 0 5和P <0 0 1)。C组和A组间CTn 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CTn Ⅰ升高提示心肌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注 心内直视手术 丙泊酚 心肺转流 肌钙蛋白-I 再灌注损伤 CTN-I C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志莲 胡明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2023-2024,共2页
目的: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肠镜检查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KP组(氯胺酮+异丙酚组),每组40例。P组: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KP组:氯胺酮0.2mg/kg+异丙酚负荷剂量1... 目的: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肠镜检查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KP组(氯胺酮+异丙酚组),每组40例。P组: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KP组:氯胺酮0.2mg/kg+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负荷剂量用30s静脉推注,检查中每隔5min或肢动时追加异丙酚(负荷剂量的1/3)。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min、3min的BP、HR、SpO2;记录检查中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黄素使用次数;记录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检查过程遗忘率、观察检查后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复视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检查成功率和检查过程遗忘率均为100%,全部检查者检查结束后10min均能清醒,对检查中疼痛无记忆,定向力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注药后血压下降,P组注药后1min、3min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吸氧下SpO2均能维持在90%~99%,注药后SpO2下降,P组注药后1min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黄素使用率,P组高于K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肠镜检查中合理地使用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都是安全和有效的;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不仅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而且减少麻黄素的使用率,减少异丙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剂量 氯胺酮 异丙酚 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麻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焦虑对无痛人流异丙酚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金勉 李快春 寿红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08-809,共2页
目的:研究术前焦虑程度对无痛人流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早孕妇女,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前30m in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 S)对孕妇焦虑程度进行评定,Ⅰ组SA S评分<30分,为非(焦虑组;Ⅱ组SA S>45分为焦虑组;... 目的:研究术前焦虑程度对无痛人流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早孕妇女,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前30m in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 S)对孕妇焦虑程度进行评定,Ⅰ组SA S评分<30分,为非(焦虑组;Ⅱ组SA S>45分为焦虑组;记录异丙酚首次剂量、追加剂量及术中的肢体活动情况。结果:Ⅰ组33例,SA S评分(27.6±2.1)分;Ⅱ组36例,SA S评分(45.3±5.1)分。首次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追加量和异丙酚总量Ⅱ组比Ⅰ组显著增多,差异呈明显显著性(P<0.01)。肢体活动情况:Ⅰ组基本安静合作,Ⅱ组12例出现身体扭动,其中2例出现躁动,追加大量的异丙酚并复合咪唑安定后勉强完成手术。结论:术前焦虑程度直接影响异丙酚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 用量 术前焦虑 ZUNG焦虑自评量表 肢体活动情况 异丙酚静脉麻醉 SAS评分 焦虑程度 SAS评分 早孕妇女 追加剂量 咪唑安定 显著性 组间差 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