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和氯胺酮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虞希冲 陈醒言 +2 位作者 周红宇 林丹 朱桐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 乙酰半胱氨酸(NAC)和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0 .0 1L·g- 1)、氯胺酮组(15mg·kg- 1)、N 乙酰半胱氨酸组...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 乙酰半胱氨酸(NAC)和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0 .0 1L·g- 1)、氯胺酮组(15mg·kg- 1)、N 乙酰半胱氨酸组(75mg·kg- 1)和联合组(KT 15mg·kg- 1+NAC75mg·kg- 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6、2 4h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处死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 VO) ,在再灌注0 .5、2和6h时取全脑制成10 %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 Px活力。结果:(1)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6、2 4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神经行为缺陷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P <0 .0 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P <0 .0 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 >0 .0 5 )。(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0 .5、2和6h后,生理盐水组小鼠MD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P <0 .0 1) ,SOD活性(均为P <0 .0 1)和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P <0 .0 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N-乙酰半胱氨酸 氯胺酮: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陈醒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组与亚硝酸钠(NaNO2)联用Na2S2O3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惊厥和死亡鼠数。结果:4种巯基化合物对NaCN急性中毒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NAC效果最显著(P<0.01);经腹腔注射NAC保护后,能显著提高NaCN急性中毒小鼠LD50(P<0.01);小鼠腹腔注射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Na2S2O3治疗,72 h内惊厥数和死亡数显著下降(P<0.01),与NaNO2联用Na2S2O3组无差异。结论:巯基化合物具有抗氰作用,且与其巯基相关,NAC对NaCN急性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钠 巯基化合物 N-乙酰-L-半胱氨酸 中毒 解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兔血浆和脑脊液中的卡马西平及其环氧化物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红宇 邱相君 +2 位作者 陈醒言 蒋文高 胡国新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中卡马西平(CBZ)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环氧化卡马西平(ECBZ)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研究其药动学过程。方法选择奥卡西平为内标,采用Hypersil-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中卡马西平(CBZ)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环氧化卡马西平(ECBZ)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研究其药动学过程。方法选择奥卡西平为内标,采用Hypersil-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63:37)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柱温30℃,在紫外波长为210nm处检测。所得教据用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求出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CBZ和ECBZ在0.05~10.00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105.4%,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CBZ和ECBZ的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所致不良反应571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金辉 梁晶 +1 位作者 王陈翔 胡国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收集国内文献报道的米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571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米氮平不良反应大多数比较轻微,偶有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损害。近年来米氮平新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临床应继续加强米氮平的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 米氮平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与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5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0-733,共4页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 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 ,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 ,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 ,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 ,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 神经兴奋毒性 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