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片对卡马西平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红宇 王萍 +2 位作者 林丹 虞希冲 胡国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观察冰片对卡马西平(carbam azep ine,CBZ)及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10,11-epoxide carbam azep ine,ECBZ)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CBZ和冰片灌胃给药,高效液相法检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中CBZ及ECBZ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目的观察冰片对卡马西平(carbam azep ine,CBZ)及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10,11-epoxide carbam azep ine,ECBZ)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CBZ和冰片灌胃给药,高效液相法检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中CBZ及ECBZ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冰片和CBZ合用可使CBZ的药动学参数T12(ka)、Tpeak、AUC增大而Ka和CL减少;ECBZ的药动学参数T12(ke)和Tpeak增大而Ke减少;ECBZ的脑血比提高。结论冰片可提高CBZ的生物利用度,减慢代谢,并促进血脑屏障对ECBZ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卡马西平 10 11-环氧化卡马西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经下丘脑腹外侧核抑制雌性小鼠摄食与胃排空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虞希冲 杨伟 吴波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9-435,共7页
采用比色法观察脑室、核团内微注射和腹腔注射茶氨酸对外周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给予茶氨酸3~30 mg/kg后显著抑制摄食量和胃排空;脑室给药3~100 ng后,对胃排空的影响表现出V型曲线,3~30 ng茶氨酸剂量依赖性抑制胃排空,50、1... 采用比色法观察脑室、核团内微注射和腹腔注射茶氨酸对外周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给予茶氨酸3~30 mg/kg后显著抑制摄食量和胃排空;脑室给药3~100 ng后,对胃排空的影响表现出V型曲线,3~30 ng茶氨酸剂量依赖性抑制胃排空,50、100 ng茶氨酸使胃排空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腹腔注射同样量的茶氨酸并无抑制作用。在下丘脑外侧核内注射同量茶氨酸,出现与脑室内类似的抑制胃排空作用,在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内注射却无明显的改变。在下丘脑外侧核内注射NMDA和AMPA后均能诱导摄食和胃排空的增加,而茶氨酸10、30、100 ng能抑制两者诱导的胃排空及 NMDA诱导的摄食,茶氨酸3~100 ng能抑制 AMPA诱导的摄食。上述结果表明茶氨酸抑制摄食和胃排空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外侧核的NMDA受体和AMP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下丘脑腹外侧核 摄食 胃排空 NDMA AM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镇静催眠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虞希冲 吴波拉 +1 位作者 朱桐君 杨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7-262,共6页
采用自发活动仪和观察翻正反射消失与否研究茶氨酸对戊巴巴比妥钠诱导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显示:单用茶氨酸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其半数抑制量为0.8518g/kg;较小剂量(≤1.0g/kg)茶氨酸能加强戊巴比妥钠(5mg/kg)的抑制... 采用自发活动仪和观察翻正反射消失与否研究茶氨酸对戊巴巴比妥钠诱导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显示:单用茶氨酸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其半数抑制量为0.8518g/kg;较小剂量(≤1.0g/kg)茶氨酸能加强戊巴比妥钠(5mg/kg)的抑制自发活动效应,而在2.0g/kg时则引起自发活动反跳性的增加,呈现"U"型改变;单用茶氨酸5.0g/kg并无催眠效应,但小于等于5.0g/kg时茶氨酸加强戊巴比妥钠(25mg/kg)的催眠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茶氨酸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自发活动影响为双向改变("U"改变);茶氨酸对戊巴比妥钠(25mg/kg)的催眠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地加强作用,并未出现双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戊巴比妥钠 镇静 催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周边活动累积数据比率法评价药物镇静效应
4
作者 虞希冲 杨伟 吴波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累积周边活动时间/周边时间的比值(accumulate peripheral active time percent,APATP)的行为学评价模型。方法利用视频跟踪系统检测戊巴比妥钠和地西泮诱导小鼠自发活动并提取相应数据,并计算得到APATP。采用DAS软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累积周边活动时间/周边时间的比值(accumulate peripheral active time percent,APATP)的行为学评价模型。方法利用视频跟踪系统检测戊巴比妥钠和地西泮诱导小鼠自发活动并提取相应数据,并计算得到APATP。采用DA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小鼠活动趋稳半衰期((T_1/2)α)、对数曲线下面积(lgAUC0-60)和对数尾点回归值(lgPm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小鼠的APATP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均符合方程P=Ae-αt+Be-βt。与正常组比较,PB5mg.kg-1组T12α、lgAUC0-60和lgPmin略有下降,而PB10mg.kg-1组(均为P<0.01)和PB15mg.kg-1组(P<0.01,P<0.01和P>0.05)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3参数;与PB10mg.kg-1组比较,PB15mg.kg-1组3参数有所回升(P>0.05,P<0.05和P<0.05)。本模型参数lgAUC0-60和lgPmin与总路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1.0000和r2=0.9995,均为P<0.01)。应用地西泮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具有类似的特点;与正常组比较,地西泮2、4mg.kg-1组3参数均下降(均为P<0.01),认为两组的镇静效应与正常等同;与PB10mg.kg-1比较,地西泮2、4mg.kg-1组的3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认为两组地西泮镇静作用与之等同。结论ICR小鼠累积周边活动时间占比模型可用于评价小鼠自发活动及药物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自发活动 周边活动时间占比 戊巴比妥钠 地西泮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