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辉乐 毛朝鸣 +3 位作者 王万铁 金可可 邱晓晓 方周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32-2834,共3页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5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5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 黄嘌呤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干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辉乐 毛朝鸣 +4 位作者 金可可 邱晓晓 方周溪 王万铁 徐正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18-320,I0013,共4页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注射液组(川芎嗪组)。...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注射液组(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ET-1和NO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ET-1和NO含量,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ET-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川芎嗪组均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再灌注组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川芎嗪组均显著高于再灌注组(均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肾组织ET-1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川芎嗪组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组肾组织ET-1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③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均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组织过度产生ET-1,能使NO分泌增加,遏制无复流现象,同时明显减轻超微结构的严重损害,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及血透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辉乐 金领微 毛朝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及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将92例未行透析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分为Ccr≤30mL/min组,30mL/min<Ccr<60mL/min组和Ccr≥60mL/min组;另选25例...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及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将92例未行透析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分为Ccr≤30mL/min组,30mL/min<Ccr<60mL/min组和Ccr≥60mL/min组;另选25例维持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Ccr≤10mL/min)为透析组,及28例Ccr相近非透析尿毒症患者为非透析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CA125和CA72-4,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cr≤30mL/min组血清CEA浓度明显高于30mL/min<Ccr<60mL/min及Ccr≥60mL/min组(均Ρ<0.05);Ccr≥60mL/min组血清CA19-9浓度显著低于Ccr≤30mL/min组及30mL/min<Ccr<60mL/min组(均Ρ<0.05)。非透析组和透析组血清CEA及CA19-9浓度均显著高于轻度肾功能损伤组(均Ρ<0.05);透析组血清CA125浓度分别明显高于非透析组和轻度肾功能损伤组(均Ρ<0.05)。结论: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严重降低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显著升高;维持血液透析会导致血清CA125明显升高,均使其辅助诊断肿瘤的价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生物学 肾透析 肌酐清除率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