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细胞MCP-1—JAK/STAT作用于神经元NMDAR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袁超 曹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4-587,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发病机制复杂。神经组织损伤后,胶质细胞活化,分泌炎症因子如IL-6和MCP-1等,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NMDAR,引起中枢敏化,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活化的胶质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发病机制复杂。神经组织损伤后,胶质细胞活化,分泌炎症因子如IL-6和MCP-1等,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NMDAR,引起中枢敏化,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活化的胶质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是通过何种机制激活神经元NMDAR,目前仍不清楚。而JAK/STAT信号通路能将胞外信号传递到核内,从而在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综述将简要介绍胶质细胞MCP-1—JAK/STAT信号转导与神经元NMDAR活化的联系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胶质细胞 趋化因子 JAK STAT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申帮利 占恭豪 +6 位作者 许峰 卢圆圆 王益兵 梅虹霞 李军 曹红 连庆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显著提高(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C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较A组高(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利用高温射频热凝和臭氧溶核松解的不同作用,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臭氧 椎间盘突出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何伶俐 李旭 曹红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模型,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CCI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分别在坐骨神经...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模型,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CCI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分别在坐骨神经结扎后,腹腔注射姜黄素30,100,300mg·kg-1·d-1,持续至术后14d。于术前2d和术后1,3,5,7,10,14d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结果溶剂对照组与CCI组比较,术后各时点TWL?MWT差异无显著性;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各时间点TWL、MWT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CCI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药物组术后7dTWL明显增高(P<0.05),术后10d中和高剂量药物组TWL明显高于CCI组(P<0.05);术后14d中和高剂量药物组TWL明显高于CCI组(P<0.05)。而低和中剂量药物组MWT在术后7,10,14d明显高于CCI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减轻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疼痛 神经病理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葱葱 陈果 +3 位作者 吴艳 连庆泉 李军 曹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观察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Cur)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DNP组、DNP+溶剂组(DNP+Sol组)和DNP+Cur 100 mg/kg组(DNP+Cu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 目的:观察p-ERK1/2-AP-1通路在姜黄素(Cur)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DNP组、DNP+溶剂组(DNP+Sol组)和DNP+Cur 100 mg/kg组(DNP+Cu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5 mg/kg的方法制备DNP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1次腹腔注射相应的溶剂或Cur,持续2周。于造模前2 d、造模后14 d、腹腔给药后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痛阈(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非空腹尾静脉血糖值,取脊髓腰膨大及L4/L5背根神经节(DRG),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脊髓背角和DRG p-ERK1/2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P组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血糖值升高;脊髓背角及DRG p-ERK1/2均出现表达上调(P<0.05);脊髓背角AP-1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相比,DNP+Cur组在给药后7 dMWT回升、TWL延长;在给药后14 d脊髓背角及DRG p-ERK1/2、脊髓背角AP-1表达下调(P<0.05),但并不影响血糖水平。结论:Cur可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p-ERK1/2-AP-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痛 p-ERK1/2-AP-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党江坤 吴艳 +5 位作者 曹红 黄葱葱 陈果 李军 宋学军 连庆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建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n=10),B组(实验组,即高脂高糖组,n=50)。A组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单次空腹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高脂高糖喂养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继以... 目的:建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n=10),B组(实验组,即高脂高糖组,n=50)。A组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单次空腹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高脂高糖喂养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继以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35 mg/kg、40 mg/kg)腹腔注射1次,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体重、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的变化。结果:高脂高糖饮食8周,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空腹胰岛素浓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无变化,血糖未升高。注射STZ后,30 mg/kg剂量组血糖升高但不能长期维持;40 mg/kg剂量组血糖较高,死亡率高;35 mg/kg剂量组血糖中度升高且相对稳定,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均降低,其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联合腹腔注射STZ 35 mg/kg可以建立理想的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大鼠模型 神经病理性痛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JNK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伶俐 余向地 +3 位作者 曹红地 李旭 李军 连庆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0-1422,1429,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应激激活蛋白激酶(p-JN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术操作;... 目的:观察磷酸化应激激活蛋白激酶(p-JN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术操作;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CCI组:结扎坐骨神经。于术前2d和术后1、3、5、7、10、14d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术后3、7、14d取大鼠术侧L4、L5脊髓背角和背根节,免疫组化法分析脊髓背角和背根节p-JNK动态变化。结果:CCI组较Con组术后各时点TWL和MWL明显降低(P<0.05)。CCI组较Con组各时点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p-JNK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初级感觉神经元中p-JNK表达可能是神经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P-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 p-CREB在姜黄素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若海 李旭 +1 位作者 何伶俐 曹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73-2675,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的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C)组、姜黄素(Cur30、Cur10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的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C)组、姜黄素(Cur30、Cur100、Cur300)组。姜黄素组行CCI术,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30、100、300mg/kg,持续14天。各组于术前2天和术后1、3、5、7、10、14天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在术后3、7、14天处死大鼠(n=6),分别制备大鼠L4-5脊髓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ERK、p-CREB在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动态变化。结果:Con组大鼠MWT和TWL呈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天降至最低(MWT为15.3±3,TWL为4.6±1.0),术侧脊髓背角浅层p-ERK、p-CRE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Cur组大鼠在术后MWT和TWL亦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天降至最低(Cur100组的MWT为22.6±4,TWL为5.6±1.1),与Con组相比,每组每个时间点的MWL、TWL均明显升高(P<0.01);术侧的脊髓背角浅层p-ERK、p-CRE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下降,每组每个时间点表达均低于Con组(P<0.01)。结论:在本实验中,姜黄素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ERK、p-CRE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P-ERK P-CREB 神经病理性痛 脊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