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重组TEM-116型ESBL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荣 韩冬青 +2 位作者 王震 楼永良 陈秀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重组TEM-116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清除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的应用中可重复使用,并改善其稳定性。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重组TEM-116型ESBL固定于壳聚糖微球载体,并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和响应曲面法对固定化条... 目的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重组TEM-116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清除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的应用中可重复使用,并改善其稳定性。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重组TEM-116型ESBL固定于壳聚糖微球载体,并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和响应曲面法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4℃条件下,当戊二醛浓度0.54%、交联pH5.4、给酶量0.58IU/g壳聚糖微球、固定化pH6.2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和回收率分别可达到0.49IU/g和84%(0.49IU/0.58IU)。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得到显著提高,在pH5.8~7.4范围内酶活性保持在73%~100%的水平,经7次重复性使用,每次1h,酶活力保留高达80%。结论通过固定化酶技术,以重组TEM-116型ESBL为代表的耐药酶能够开发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保制剂,以消除外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固定化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外排基因qepA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尚忠波 黄俊伟 +4 位作者 刘敏 徐荣 韩冬青 楼永良 陈秀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460,共6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喹诺酮外排泵基因qepA的携带率、接合传递、基因功能等进行研究。方法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E.coli 136株,经PCR筛选qepA基因,阳性菌株作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测,PCR产物均经测序确认;...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喹诺酮外排泵基因qepA的携带率、接合传递、基因功能等进行研究。方法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E.coli 136株,经PCR筛选qepA基因,阳性菌株作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测,PCR产物均经测序确认;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实验;扩增qepA基因全长,与pET-12a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以研究qepA功能。结果 136株多重耐药E.coli qepA基因的检出率为14.0%(19/136),其中16株携带rmtB基因,二者的共存率高达84.2%(16/19)。接合实验的耐药质粒传递率为63.2%(12/19),9株接合子中检出rmtB基因,占75.0%(9/12)。与E.coli BL21(pET-12a)相比,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E.coli BL21(pET-12a-qepA)的MIC分别升高64倍、32倍和4倍;而与羰基氰氯苯腙(CCCP)联合应用时三种药物的MIC值则至少降低为原值的1/4。进一步检测菌体内环丙沙星含量,在不含CCCP时,E.coli BL21(pET-12a-qepA)菌体中环丙沙星低于E.coli BL21(pET-12a)或E.coli BL21(P<0.01);加入CCCP后,菌体内环丙沙星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组多重耐药E.coli的qepA基因检出率较高(14.0%)。qepA基因和rmtB基因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和共存率,且容易在菌际间传播。QepA为质子依赖的外排蛋白,可降低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在细菌体内的含量,使得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 Q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116型ESBL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贤铭 陈秀枢 +4 位作者 王震 吕建新 楼永良 孙长贵 陆永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TEM-116型ESBL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抗生素水解反应,以Lee-Wilson改良双倒数方程数据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测定天然酶与重组酶的Km、Vmax及kcat。观察温度和pH对酶促反... 目的研究TEM-116型ESBL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抗生素水解反应,以Lee-Wilson改良双倒数方程数据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测定天然酶与重组酶的Km、Vmax及kcat。观察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以Lee-Wilson改良双倒数方程数据处理法进行数据处理方便而准确地测定了天然酶与重组酶的Km与Vmax并计算出kcat。温度和pH对天然酶与重组酶酶促反应效应相似。天然酶与重组酶最优先的底物均为头孢哌酮,其次是头孢氨苄;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和哌拉西林有最高的催化效率。结论天然酶与重组酶的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Β-内酰胺酶 重组蛋白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溶血活性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桂军 楼永良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2-854,860,共4页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免疫学活性研究和单克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vv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合层析(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并用...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免疫学活性研究和单克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vv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合层析(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并用溶血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结果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获得高表达、高纯度(纯度≥96%)重组蛋白VVC。利用兔红细胞溶血试验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其活性为0.2μg/HU。结论成功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纯化、复性条件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 E.coli表达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抗原表位预测及其噬菌体展示肽的构建
5
作者 肖美英 楼永良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8-411,417,共5页
目的预测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ibrio vulnificus cytolysin)的抗原表位,为研制多抗原肽疫苗(MAP)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Vvc的T细胞和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及分析。选取Vvc主要T细胞和B细胞联合表位肽构建噬菌体展示系统。PEG/N... 目的预测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ibrio vulnificus cytolysin)的抗原表位,为研制多抗原肽疫苗(MAP)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Vvc的T细胞和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及分析。选取Vvc主要T细胞和B细胞联合表位肽构建噬菌体展示系统。PEG/NaCl沉淀法提纯重组噬菌体,SDS-PAGE鉴定目的重组PIII蛋白(rPIII)。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的重组蛋白rVvc常规皮下免疫法制备兔抗血清。rVvc抗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对上述表位肽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预测的4个主要表位肽Vvha1、Vvah2、Vvha3和Vvha4在M13噬菌体中获得成功表达。采用rVvc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对上述表位肽进行鉴定和筛选:Vvha2、Vvha4反应强度高于Vvha1和Vvha3。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Vvc主要T细胞和B细胞联合表位肽噬菌体展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 噬菌体展示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