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沉积物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树辉 曾光辉 黄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美国纽约Pelham Bay Park6种典型淡水湿地沉积物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具有强烈吸附溶液中磷的功能,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大;但是湿地沉积物也有释放磷到溶液中去...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美国纽约Pelham Bay Park6种典型淡水湿地沉积物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具有强烈吸附溶液中磷的功能,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大;但是湿地沉积物也有释放磷到溶液中去的功能.释放量为0~41.19mg/kg,与沉积物吸附磷量的关系不大,沉积物释放磷与沉积物的特性有关。衡量一种淡水湿地沉积物的除磷能力,可根据沉积物最大吸附磷量和吸附解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衡量.6种沉积物中,磷的最大吸附能力强弱依次是:S1〉S2〉S3〉S6〉S5〉S4;S1沉积物吸附磷的最大量为500mg/kg。各沉积物的平衡浓度相差很大,S4的吸附与解吸附平衡浓度最高,其值为166.00μg/L,而S2的吸附与解吸附平衡浓度最低,其值为0.36μg/L。低的EPC0值表明,沉积物有很强的吸附磷的能力,故S2湿地生态系统有非常强的除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吸附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层螺旋CT腰椎骨结构分析和测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爱琴 郑文龙 +3 位作者 许崇永 严志汉 代敏 余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评判腰椎形态和骨组织细微结构改变、测量腰椎指数及松质骨CT值这3种方法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例行腰椎MSCT扫描,分别行形态和骨组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评判腰椎形态和骨组织细微结构改变、测量腰椎指数及松质骨CT值这3种方法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例行腰椎MSCT扫描,分别行形态和骨组织细微结构改变评判、腰椎指数测量、松质骨CT值测量等方法评判,将评判和测量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100例病例中,骨密度T值从-5.1~-2.5,平均-3.5±0.8;腰椎形态和骨组织细微结构改变评判:19例正常,轻度骨质疏松28例,中度4例,重度49例;腰椎指数评判:88例正常,轻度骨质疏松7例,中度5例,无重度骨质疏松患者;CT值测量评判:8例正常,轻度骨质疏松6例,中度9例,重度77例。结论:3种评判方法各有优劣,以CT值测量法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最高。三者结合能提高骨质疏松症诊断准确性,为全面评价骨质疏松症,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莉 李文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7-111,128,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人格特质的两个重要纬度———外倾性和神经质对不同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验证特质一致性假设。方法: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以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特质一致性效应是存在的,被试... 目的: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人格特质的两个重要纬度———外倾性和神经质对不同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验证特质一致性假设。方法: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以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特质一致性效应是存在的,被试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偏爱加工与其人格类型一致的信息,外倾被试会对正性信息更为敏感,而神经质被试会对负性信息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情绪信息加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裂缝产生过程中双氢胺对氮溶质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树辉 曾光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模拟稻田土壤在淹水后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胺(DCD)抑制剂的溶液,让土壤自然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的连续培养,在培养第10d后再给土柱复水的6种处理,每天监测各处理渗漏液中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变化。试验... 模拟稻田土壤在淹水后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胺(DCD)抑制剂的溶液,让土壤自然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的连续培养,在培养第10d后再给土柱复水的6种处理,每天监测各处理渗漏液中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肥料(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是10∶1.5和10∶2时,即DCD和肥料(NH4)2SO4施用量的高比例能在裂缝产生过程时较好地抑制铵态氮硝化,整个培养过程没有获得DCD抑制剂对渗漏液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影响。裂缝稳定后的复水对渗漏液中的铵态氮没有影响,但是提高了渗漏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双氢胺 氮溶质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胺对土壤裂缝产生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
5
作者 黄树辉 曾光辉 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8-1253,共6页
模拟稻田土壤在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按(DCD)抑制剂的溶液后先进行淹水培养,然后让土壤自然蒸发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最后在裂缝稳定后的复水的连续培养试验。通过模拟对土壤进行复杂的、动态的水分含量变化过程中试... 模拟稻田土壤在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按(DCD)抑制剂的溶液后先进行淹水培养,然后让土壤自然蒸发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最后在裂缝稳定后的复水的连续培养试验。通过模拟对土壤进行复杂的、动态的水分含量变化过程中试验,探讨双氢胺抑制剂对其N2O释放的影响。每天监测土体释放的N2O通量,以及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和pH值。这些监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土壤中没有氮肥加入,只有DCD加入的A处理释放N2O气体最少,其平均释放通量为340.91μgm-2h-1;土壤中有高剂量的氮肥和DCD加入的E处理释放N2O最多,其平均释放通量为9280.23μgm-2h-1。裂缝产生稳定后的复水能减少N2O向空气中的释放。渗漏液中的N2O浓度都是过饱和的。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3g)相对较少的情况下,DCD抑制剂能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6g)相对较多的情况下,DCD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效果不明显。此外还得出(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是10:1时,其抑制N2O排放的效果比(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分别是10∶1.5和10∶2要好。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的pH值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但是渗漏液中的NO浓度和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双氢胺 N2O释放 渗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