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伟 曾睿峰 +2 位作者 罗宏 李军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2-3684,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呼吸抑制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B组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总量较F组明显减少(P<0.05)。B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F组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但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布托啡诺 二异丙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膝关节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宏 李军 +2 位作者 黄志莲 何伟 连庆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66-1667,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P组,n=20)、氟比洛芬酯常规镇痛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P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R...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P组,n=20)、氟比洛芬酯常规镇痛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P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R组、C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10mL,于术后2、4、8、12、24h随访并记录VAS评分、镇痛满意率、24h需追加镇痛药时间及例数,观察氟比洛芬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术后2、4、8、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评分(P<0.05),R组术后2、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P<0.05)。P组和R组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C组(P<0.01)。P组和R组追加镇痛药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且P组和R组追加镇痛药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1)。3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氟比洛芬酯 膝关节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底涂抹中药辅穴位按摩治疗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维茸 林欣厦 +1 位作者 朱光辉 徐萌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48-2949,共2页
目的:探讨舌底涂抹中药辅以穴位按摩法防治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为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医院外科收治的12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 目的:探讨舌底涂抹中药辅以穴位按摩法防治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为防治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医院外科收治的12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舌底涂抹姜半夏辅以足三里、内关穴按摩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术后12 h、24 h的恶心呕吐评分,及24 h程度分级。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24 h呕吐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底涂抹中药辅以穴位按摩法治疗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底涂抹姜半夏 穴位按摩 全麻术 恶心呕吐(PO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窝蛋白Cav-1介导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高娇 王芯芯 +2 位作者 周佳 王雷雷 戴勤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Cav-1介导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Cav-1 siRNA组、人参皂苷Rb1+siNC组,每组24只。采用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Cav-1介导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Cav-1 siRNA组、人参皂苷Rb1+siNC组,每组24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b1组在造模后即刻给予人参皂苷Rb1(40 mg/kg,i.p.),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人参皂苷Rb1+Cav-1 siRNA组和人参皂苷Rb1+siNC组在造模前24 h分别侧脑室注射Cav-1 siRNA和siNC,其他操作同人参皂苷Rb1组。再灌注24 h时测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每组各取6只小鼠分别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大脑皮质半暗带区Cav-1 mRNA和Cav-1、Bcl2、Bax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Cav-1 mRNA和Cav-1蛋白表达量、Bcl-2/Bax比值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b1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Cav-1 mRNA和Cav-1蛋白表达量、Bcl-2/Bax比值明显增加(P<0.05);与人参皂苷Rb1组相比,人参皂苷Rb1+Cav-1 siRN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且Cav-1 mRNA和Cav-1蛋白表达量、Bcl-2/Bax比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而Cav-1 siRNA使小鼠脑组织中Cav-1蛋白表达下降后,可以明显逆转人参皂苷Rb1的脑保护作用,说明Cav-1蛋白介导了人参皂苷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参皂苷RB1 Cav-1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和节 蒋毅 +1 位作者 诸光峰 金晓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26~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 目的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26~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S组采用全麻联合术前30 min行SAPB。C组术中采用单纯全麻。记录术后2、4、12、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术毕、术后12、24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总有效按压次数(D_(1))、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D_(2))、D_(1)/D_(2)、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补救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12 h S组咳嗽时及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12 h,S组的CD4^(+)、CD3^(+)、CD4^(+)/CD8^(+)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毕、术后12 h S组血清IL-10、TNF-α、Co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S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D_(1)、D_(2)、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补救例数明显少于C组,D_(1)/D_(2)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胸膜刺破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SAPB可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 急性疼痛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瞳孔直径和镇痛指数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疼痛的有效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奕铮 邓乐雁 +1 位作者 胡业晓 张艳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瞳孔直径(PD)和镇痛指数(PTi)在不同手术操作刺激下预测疼痛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38例,男女各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记录术中SPI、PD、PTi、BIS、MAP、HR... 目的探讨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瞳孔直径(PD)和镇痛指数(PTi)在不同手术操作刺激下预测疼痛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38例,男女各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记录术中SPI、PD、PTi、BIS、MAP、HR的变化,并将气管插管、切皮、气腹建立、气腹撤退这四项操作前1 min和操作即刻的差值定义为基础波动值,并将操作即刻后2 min内的最大值与操作即刻的差值定义为波动幅度(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Δ的预测效能。结果所有指标在4个手术时间点间的基础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指标的Δ值在气管插管时均明显大于气腹建立时(P<0.001);SPI、PTi、MAP、HR的Δ值在气腹建立时明显大于切皮时(P<0.001);SPI、PD、PTi、MAP、HR的Δ值在切皮时明显大于气腹撤退时(P<0.001)。SPI的Δ值/基础波动值在气管插管、气腹建立、切皮时明显大于PD、PTi、BIS、MAP和HR(P<0.001),但在气腹撤退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I和PTi的Δ值诊断手术操作刺激始终具有高度准确性,且高于BIS、MAP和HR,而BIS仅有低度准确性。结论 SPI、PD、PTi均为良好的疼痛监测指标,而SPI诊断准确性极高,可能是最佳的疼痛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 瞳孔直径 镇痛指数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学斌 朱素珍 +1 位作者 蒋毅 陈千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80.0%,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组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臂丛 神经阻滞 喙突 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