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章永强 林东 胡锦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复状况与治疗时机、麻痹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栓塞未破裂PComA可有效恢复其致OMNP,但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麻痹程度和早期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胸腺瘤共病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海金 夏萍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4,共4页
一例53岁男性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伴双下肢无力8 d"入院。胸椎增强MRI提示胸髓T3水平偏右侧信号异常,考虑脱髓鞘病变,血清水通道蛋白质4抗体阳性,效价为1∶320,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该患者同时合并系统性红斑... 一例53岁男性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伴双下肢无力8 d"入院。胸椎增强MRI提示胸髓T3水平偏右侧信号异常,考虑脱髓鞘病变,血清水通道蛋白质4抗体阳性,效价为1∶320,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该患者同时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胸腺瘤。经甲泼尼龙冲击、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患者右眼视力及双下肢无力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治疗 视神经脊髓炎/诊断 水通道蛋白质4 红斑狼疮 系统性/诊断 红斑狼疮 系统性/治疗 胸腺瘤/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MRA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章永强 赵海玲 +4 位作者 江晓勇 应小卫 李灵晓 王希佳 袁芬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在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温岭社区2 124例颅内动脉瘤可疑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3D-TOF MRA和3D-DSA检查。分析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数据,3D-TOF... 目的评估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在筛选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温岭社区2 124例颅内动脉瘤可疑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3D-TOF MRA和3D-DSA检查。分析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数据,3D-TOF 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其与3D-DSA检查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3D-DSA检查显示温岭社区人群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6.87%(146/2 124),其中男71例(48.63%),女75例(51.37%),平均年龄(41.2±11.6)岁;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3D-TOF MRA检查显示149例颅内动脉瘤,其中5例为误诊,2例为漏诊,检查灵敏度为98.63%(144/146),特异度为99.72%(1 773/1 778),准确度为99.67%(2 117/2 124)。两种方法检测颅内动脉瘤纵径及颈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 MRA检查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其无创性优势更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干出血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学问 雷盛钦 +1 位作者 胡水婷 鲍贤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44-364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49~63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眩晕、头痛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49~63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眩晕、头痛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创伤性 临床分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本谊 郑志华 +1 位作者 谭淑范 黄祥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提高非典型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40例,年龄5~35岁。CT检查34例,其中28例同时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8例,30例作增强扫描。32例同时作CT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对髓母... 目的:提高非典型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40例,年龄5~35岁。CT检查34例,其中28例同时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8例,30例作增强扫描。32例同时作CT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对髓母细胞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7.5%(35/40)。肿块位于小脑蚓部25例,小脑半球9例,四脑室内6例。肿瘤囊变26例,钙化3例,有例增强不明,3例出现转移,转移沿脑脊液播散。结论:非典型髓母细胞瘤可以发生在四脑室内,小脑半球,可以出现大的囊变、钙化,也可以增强不明显,掌握这些征象是CT和MRI诊断非典型髓母细胞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诊断 CT NMR 成像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学问 陈智才 +1 位作者 钟根龙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30例)和对照组(85例)。参照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Ⅱ标准评估24 h内的出血转化,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超过2分定义为预后不优。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否独立影响患者出血转化和3个月临床预后。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替罗非班治疗不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OR=0.437,95%CI:0.168~1.132,P>0.05);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36,95%CI:1.014~1.273,P<0.05)、血管再通(OR=0.060,95%CI:0.010~0.365,P<0.01)、高血压(OR=4.233,95%CI:1.320~13.570,P<0.05)和起病至治疗时间(OR=1 006,95%CI:1.001~1.011,P<0.05)与临床预后不优独立相关,而替罗非班治疗与临床预后不优无独立相关性(OR=1.923,95%CI:0.536~6.568,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物疗法 脑缺血/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酪氨霞龟/ 类似物和衍生物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出血/预防和控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述情障碍与积极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巧巧 屈玲玲 林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述情障碍和积极率相关性,探讨述情障碍对其积极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40例IS患者。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述情障碍和积极率,并分析其相关...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述情障碍和积极率相关性,探讨述情障碍对其积极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40例IS患者。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述情障碍和积极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调查对象中41.82%存在述情障碍,患者PANAS评分,积极率为0.92±0.36,积极率<1者69.55%,积极率≥1者30.45%。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障碍和述情障碍总分与正性情绪体验、积极率呈负相关,与负性情绪体验呈正相关(P<0.05)。描述情感障碍、识别情感障碍和外向性思维障碍可联合解释IS患者积极率总变异的31.4%(P<0.05)。结论 IS患者积极率处于较低水平,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述情障碍为IS患者积极率的影响因素,可从述情障碍入手来改善其积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情绪障碍 抑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3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贵清 胡静秋 +1 位作者 宋永建 刘庆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5例发病后2周内入院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均给予对症支持、神经营养药物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有吞咽功能障碍者鼻饲流质饮食,有呼吸肌...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5例发病后2周内入院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均给予对症支持、神经营养药物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有吞咽功能障碍者鼻饲流质饮食,有呼吸肌麻痹者呼吸机辅助通气,共2周。治疗组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0.4 g.kg-1.d-1,共5 d。按照Hughes评分,治疗2周后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2.8±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6±1.4)分](t=-2.306 7,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评分[(2.0±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2±1.0)分](t=-2.570 4,P<0.01)。结论早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丙种球蛋白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和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章永强 袁芬芬 +1 位作者 应小卫 王希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系,旨为CIS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年5月—2010年9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3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85例健康体检者(排除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系,旨为CIS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年5月—2010年9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3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85例健康体检者(排除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入院后24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水平,统计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受检者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血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TBiL、DBiL及IBiL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3)观察组血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血TG、Lp(a)及H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CIS患者的血UA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DBiL与TG和TC水平亦呈负相关(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血UA与CIS的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OR=9.48,95%CI(4.45,7.67)〕。TBiL与CIS呈负相关〔P<0.01,OR=0.36,95%CI(0.22,0.62)〕,IBiL与CIS亦呈负相关〔P<0.01,OR=0.49,95%CI(0.30,0.73)〕。结论血UA、TC、LDL-C水平升高,血TBiL、DBiL及IBiL水平下降是CIS的危险因素;血UA与HDL-C、血DBiL与TG和TC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CI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胆红素 血脂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TF、TFPI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章立 洪庆 +1 位作者 金友雨 蔡海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病情严重程度,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TF、TFPI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IHSS评分≤12分组TF、TFPI、TF/TFPI、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低于NIHSS评分>12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IHSS评分与TF(r=0.354,P=0.012)、TFPI(r=0.302,P=0.027)、TF/TFPI(r=0.410,P=0.000)、胆固醇(r=0.364,P=0.006)和甘油三酯(r=0.334,P=0.018)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F、TFPI、TF/TFPI、胆固醇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期血清TF和TFPI可能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糖尿病脑梗死 病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红斌 陈雪丹 +1 位作者 蒋雪红 李晶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 :调查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和服药信念量表对326例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服药信念评分为(6.44±1.77)分。必要性信念得分(16.2... 目的 :调查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和服药信念量表对326例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服药信念评分为(6.44±1.77)分。必要性信念得分(16.27±1.92)高于顾虑信念得分(9.8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次数、NIHS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偏瘫、失语、家庭收入、性别为患者服药信念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可从脑卒中次数、NIHS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偏瘫、失语、家庭收入、性别等影响因素入手改善患者的服药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梗死 二级预防 服药信念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述情障碍与其职业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爱芬 杨飞 +1 位作者 童小利 蒋赛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述情障碍和职业压力的现状,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护士职业压力问卷对温岭市某医院25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述情障碍总分为(52.35±8.24)分;职业压力总分为(26.32... 目的:了解护士述情障碍和职业压力的现状,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护士职业压力问卷对温岭市某医院25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述情障碍总分为(52.35±8.24)分;职业压力总分为(26.32±4.63)分,均处于较高水平;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述情障碍各因子得分与职业压力各方面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护士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及外向性思维均为影响护士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改善护士述情障碍水平来减轻护士职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情障碍 职业压力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核心自我评价与创新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爱芬 童小利 +1 位作者 梁思颖 蒋赛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和创新行为现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护士创新行为的影响。方法方便抽取温岭市某医院553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护士核心自... 目的了解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和创新行为现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护士创新行为的影响。方法方便抽取温岭市某医院553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得分(3.51±0.45)分;创新行为(4.52±0.75)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与创新行为各条目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年龄、职称是其创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及创新行为一般,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护士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来激发护士创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核心能力 创新行为 自我评价 护理管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动力学对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积极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晓晓 朱倩 +3 位作者 陈雪丹 金红斌 童小利 蒋雪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家庭动力学和积极率现状,探讨家庭动力学对其积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210例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积极率评分的差异,采用分层回归... 目的了解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家庭动力学和积极率现状,探讨家庭动力学对其积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210例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积极率评分的差异,采用分层回归法探讨家庭动力学对积极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家庭动力学总分(68.51±12.43)分,积极率为0.83±0.3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付款方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偏瘫的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积极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动力学中的家庭气氛(P=0.013)、疾病观念(P=0.019)、系统逻辑(P=0.028)为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积极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家庭动力学均处于中等水平,积极率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动力学为其积极率的影响因素,可从家庭动力学入手来改善其积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家庭 动力学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顾者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敬 陈正君 +1 位作者 谢晶晶 颜亚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照顾者反应和残障接受度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残障接受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照顾者反应量表和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11例CIS患者和211名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CIS患者...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照顾者反应和残障接受度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残障接受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照顾者反应量表和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11例CIS患者和211名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CIS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27.89±29.11)分,其中低接受度占56.40%,中接受度占28.91%,高接受度占14.69%;不同残障接受度患者的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和自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残障接受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照顾者反应中的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缺乏呈负相关(P<0.05,P<0.01);残障接受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照顾者反应中的自尊呈正相关(P<0.05,P<0.01)。照顾者反应中的家庭支持缺乏、自尊和经济问题是患者残障接受度重要因素。结论 CIS患者残障接受度处于较低水平,照顾者反应为其影响因素,护士可从照顾者反应入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来改善残障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残障接受度 照顾者反应 家庭支持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二醛酶I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中的意义及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学问 林海洋 +5 位作者 陈正君 吴伟林 仇晨峰 周海金 金友雨 鲍贤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59-26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二醛酶I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DOMP)中的意义及其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8例DOMP、50例单纯T2DM及30例正常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受试者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乙二醛酶... 目的:探讨血清乙二醛酶I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DOMP)中的意义及其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8例DOMP、50例单纯T2DM及30例正常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受试者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乙二醛酶I、AOPP及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高密度脂蛋白、SOD、T-AOC与乙二醛酶I呈正相关而与AOPP呈负相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MDA与乙二醛酶I呈负相关而与AOPP呈正相关。AOPP与乙二醛酶I高度负相关(r=-0.823,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课题分组是乙二醛酶、AOPP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按DOMP、单纯T2DM及正常受试者的分组顺序乙二醛酶逐级升高(Sβ=0.554)而AOPP逐级下降(Sβ=-0.469)。结论 :DOMP血清乙二醛酶I显著降低,并与AOPP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提示乙二醛酶I可能在抑制DOMP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眼肌麻痹 乙二醛酶 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贤俊 朱金刚 冯学问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6 ...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6 mg,均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5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3%和67.39%(P<0.01);两组治疗15 d后N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0 d后有显著改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哌齐特 马来酸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应激标记物AOPP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学问 陈正君 +5 位作者 林海洋 周海金 吴伟林 王琳琳 鲍贤俊 金友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氧化应激标记物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DOMP)中的作用,为DOM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8例DOMP和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氧化应激标记物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DOMP)中的作用,为DOM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8例DOMP和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及血脂指标(TG、TC、HDL及LDL),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OPP水平。建立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DOMP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DOMP组AOPP、TG、LDL、FPG、FINS、Hb A1c及HOMA-IR均高于单纯T2DM组,而HDL、HOMA-β、ISI低于单纯T2DM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AOPP是DOMP的独立影响因子(OR=3.01,P=0.002)。结论:AOPP可能参与DOMP的发病,可以将其作为监测DOMP的发生,评估DOMP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眼肌麻痹 氧化应激 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军强 鲍贤俊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显效率分别为68.8%和4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凝血因子Ⅰ浓度,但降低程度与给药剂量无关。结论大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156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金刚 谢丹丹 程茂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42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42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访21日欧洲卒中积分(ESS)和90日Barthel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BI)。结果:治疗组14日内病死率为3.8%,其中死于非脑内原因者占16.7%,感染发生率22.4%;对照组分别为6.3%、33.3%、2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1日ESS评分治疗组为(84.6±11.1)分,对照组为(68.1±10.4)分;随访90日MBI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常规治疗模式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