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1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6 位作者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