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中区N200是中文单字字形识别的神经标识
1
作者 胡伟 张豹 +4 位作者 贾小飞 陈辉贤 袁杰 方卓 张学新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7-1138,I0001-I0003,共15页
中文视觉词汇加工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中文双字词识别诱发了一个反映词形加工的顶中区N200脑电成分,该成分呈现了较为少见的重复增强效应。双字词的词形加工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包含对两个单字字形信息的加工,还有两个单字间的相对... 中文视觉词汇加工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中文双字词识别诱发了一个反映词形加工的顶中区N200脑电成分,该成分呈现了较为少见的重复增强效应。双字词的词形加工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包含对两个单字字形信息的加工,还有两个单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信息。要进一步理解N200对应的字形加工过程,需要回应一个关键问题,N200是否与单字的字形加工有关。本文以3个实验系统研究了在双字词N200这一时间段内单字诱发的脑电反应,发现与双字词一样,单字在刺激呈现后200 ms也诱发了清晰的顶中区N200反应,且该效应在重复启动时出现增强效应。N200的幅度在双字条件下高于单字,在真字条件下高于假字、非字,说明该成分反映了从部件到单字,从单字到双字的整合加工,是中文单字字形识别的神经标识,为揭示中文词汇识别的时间进程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中区N200 中文 单字 字形加工 词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一指禅推法定点风池穴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2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4 位作者 李静先 郭蕾 吴志伟 房敏 朱清广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61,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执行一指禅推法时,轻、中、重3种施力强度下3 min力学参数。数据分析选取力学输出稳定的中段1 min数据,评估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操作频率等关键力学指标。结果在轻、中、重3种施力条件下,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操作的一指禅推法的最大压力均值分别为6.31、9.45、18.27 N,平均压力均值分别为3.31、5.64、9.05 N;峰值压强均值为26.10、34.80、70.00 kPa,平均压强均值为11.95、21.00、26.15 kPa;FTI均值为55.65、182.10、225.21 N·s;PTI均值为167.10、489.59、795.83 kPa·s;操作频率均值分别为156.00、150.60、154.80次/min。结论10名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轻、中、重3种手法的自我界定和客观测量力学参数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反映了推拿医师在不同施力条件下对手法力度的精确掌控,验证了一指禅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为量化研究和制定规范化临床操作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一指禅推法 风池穴 中医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立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鑫 赵雄 +4 位作者 曹奔 孔令军 吴志伟 朱清广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在坐立过程中疼痛对腰椎和髋关节力矩的影响。方法应用AMTI测力台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动力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两...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在坐立过程中疼痛对腰椎和髋关节力矩的影响。方法应用AMTI测力台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动力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两组受试者坐立任务中腰椎与髋关节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力矩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DH受试者从站立回到坐位过程中腰椎最大屈曲力矩与髋关节最大内收力矩明显增高(P<0.05)。SPM分析显示,在站立初期阶段(37%~42%),LDH组髋关节外展力矩大于健康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LDH受试者在坐立过程中腰椎骨盆不够稳定,尤其站立静止阶段,难以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需增加髋关节外展力矩来维持骨盆稳定。在临床评估治疗中应重点关注脊柱与骨盆的稳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髋关节 统计参数映射 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瑶 张迁 +5 位作者 程千吉 刘佳宁 黄嘉杰 宁金铃 刘杰 葛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28,F0003,共5页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是实施医患共同决策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国际上主要组织关于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开发流程与方法,探讨其特点和差异,分析国内开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挑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国内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 循证医学 开发流程 共同决策 患者偏好 价值观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硫双掺杂CNTs水系导电剂辅助构筑高性能石墨/SiO负极
5
作者 马桂璇 徐子桐 +3 位作者 肖志华 宁国庆 魏强 徐春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3-456,共14页
由于石墨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势,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石墨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LIBs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少量的氧化亚硅(SiO)添加到石墨中,再分散到少量的氧硫掺杂... 由于石墨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势,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石墨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LIBs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少量的氧化亚硅(SiO)添加到石墨中,再分散到少量的氧硫掺杂双壁碳纳米管(O,S-DCNTs)水系导电剂中,得到石墨/SiO复合负极。其中,O,S-DCNTs是通过将双壁碳纳米管(DCNTs)在空气中预氧化处理,再通过浸渍法与MgSO4混合后煅烧所得的,具有纳米孔结构丰富、硫含量高和亲水性强等特性。通过电池性能测试发现,引入O,S-DCNTs后石墨/SiO复合负极的比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其循环性能是纯硫掺杂碳纳米管(S-DCNTs)石墨/SiO负极的4倍,这主要归因于高分散的O,S-DCNTs能够构筑大量的导电网络,提供丰富的锂离子存储空间和活性位点,解决SiO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系数大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为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能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碳纳米管 氧化亚硅 石墨负极 水系导电剂 储能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与方法
6
作者 陆瑶 张迁 +11 位作者 程千吉 刘佳宁 孙铭谣 宁金铃 黄嘉杰 任似梦 张文政 刘雅洁 邓锡源 田金徽 刘杰 葛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1431,共10页
目的在医患共同决策的驱动下,系统性研制中国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与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开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文献回顾国际上关于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的方法学资料,梳理不同组织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 目的在医患共同决策的驱动下,系统性研制中国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与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开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文献回顾国际上关于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的方法学资料,梳理不同组织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与方法的异同,结合核心工作组专题讨论,形成开发方法初稿,随后邀请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德尔菲法共识,根据共识意见对初稿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后,最终定稿。结果共纳入13个框架或方法,形成包含3个阶段、13个步骤和48条要点的开发方法初稿,邀请了19名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共识,最终形成包含3个阶段、11个步骤和24条要点的开发方法终稿。结论该方法为我国决策辅助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有望填补该领域的方法学空白,未来将基于具体决策问题对该方法进行多轮试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开发流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共同决策 决策辅助工具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砌挡土墙附生树木对墙体与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
7
作者 于恒 李艾玲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常有榕树等生命力顽强的树种生长在石砌挡土墙砌体间缝隙或伸缩缝中,形成挡土墙附生树木。挡土墙附生树木的根系扎根于墙后土体中,也有可能出现根系对墙面形成覆盖的现象。如何评价附生树木对挡土墙稳定性造成的影... 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常有榕树等生命力顽强的树种生长在石砌挡土墙砌体间缝隙或伸缩缝中,形成挡土墙附生树木。挡土墙附生树木的根系扎根于墙后土体中,也有可能出现根系对墙面形成覆盖的现象。如何评价附生树木对挡土墙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它们采取何种适当的处理措施成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政维护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调查附生树木种类与生长条件,分析附生树木对墙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挡土墙附生植物以榕树等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的树种为主;挡土墙附生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减少墙背填土的含水量,有利于减小挡土墙墙背土压力,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挡土墙附生树木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减少城市污染、净化空气的生态意义,可适当保护利用增进城市绿化,但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枝叶进行修剪;对生长在挡土墙上根系不发达,枝干粗壮的附生树木,应及时移除以避免造成挡土墙失稳或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树木 石砌挡土墙 稳定性 环境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皮发育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3 位作者 赵媛媛 冯薇 包岩峰 刘紫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以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域内藻、地衣、苔藓3种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及裸沙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等土壤粒度特征参数,研究结果显... 以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域内藻、地衣、苔藓3种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及裸沙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等土壤粒度特征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约占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的80%~95%,而粘粒、粉粒含量较少;土壤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分选状况较差,偏度状况为极正偏度,峰态值为很尖窄、尖窄;土壤分形维数分布于2.15~2.30之间,且从大到小依次为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裸沙地。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粘粒、粉粒等细粒物质不断增加;粒度组成不断优化,整体呈现向均匀和对称分布演化趋势。生物结皮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发育,但速度十分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度 毛乌素沙地粒度参数 生物结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水稻杂交育种中转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忠华 崔海瑞 +6 位作者 舒庆尧 项友斌 吴殿星 高明尉 夏英武 成雄鹰 Illimar Altosaar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9-312,共4页
利用PCR、GUS染色和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了Bt水稻杂交后代群体,发现在394株GUS阳性株中,共有392株表达Bt蛋白,协同表达株率达99.49%。由此表明,在杂交后代中报告基因Gus和目的基因cry1Ab紧密连锁遗传与表达。本试验还发现,在... 利用PCR、GUS染色和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了Bt水稻杂交后代群体,发现在394株GUS阳性株中,共有392株表达Bt蛋白,协同表达株率达99.49%。由此表明,在杂交后代中报告基因Gus和目的基因cry1Ab紧密连锁遗传与表达。本试验还发现,在BC1、BC1F2和粳粳交F2群体中转基因呈单基因显性遗传,而在籼粳交F2群体中偏离3:1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转基因 遗传分析 杂交育种 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鸿强 苗长云 +2 位作者 张龙宇 田文涛 王嘉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600-4603,共4页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节点软硬件设计,完成了基于NesC语言的组件结构化软件设计。在经典聚类路由协议LEACH之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感知层的改进型LEACH-SC算法,将感知层内簇头的...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节点软硬件设计,完成了基于NesC语言的组件结构化软件设计。在经典聚类路由协议LEACH之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感知层的改进型LEACH-SC算法,将感知层内簇头的分布进行优化,平衡簇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簇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为保证心电医疗监护物联网应用层实时准确的心电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希尔伯特变换和改进包络对心电信号进行变换的检测算法,实现了对QRS波群具体形态和位置的检测和识别,在检测到QRS波的基础上采用检测准则和策略对P波和T波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心电医疗监护系统能够完成心电的实时监测和诊断,LEACH-SC算法优化了感知层传感器节点成簇的选择,能量消耗达到了全局平衡,增加了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心电检测算法经MATLAB仿真与MIT-BIH数据库标注比较,误检率为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节点 路由协议 心电检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Ab杀虫蛋白在水稻-褐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中转移与富集 被引量:33
11
作者 陈茂 叶恭银 +4 位作者 卢新民 胡萃 彭于发 舒庆尧 Illimar ALTOSAAR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个转 cry1Ab 基因水稻 (Bt水稻) 品系KMD1和KMD2不同生育期叶鞘内Cry1Ab杀虫蛋白的含量及其通过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转移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 这2个品系中抽穗期和黄熟期叶鞘内Cry1A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苗期、分蘖...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个转 cry1Ab 基因水稻 (Bt水稻) 品系KMD1和KMD2不同生育期叶鞘内Cry1Ab杀虫蛋白的含量及其通过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转移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 这2个品系中抽穗期和黄熟期叶鞘内Cry1A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 KMD1和KMD2中Cry1Ab杀虫蛋白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到Bt水稻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拟水狼蛛体内。褐飞虱在KMD1或KMD2上取食2 d后, 体内均含有 Cry1Ab杀虫蛋白, 但连续取食2、4、6、8和10 d后,其体内含量并未因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当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 在捕食2、4、6、8和10 d后,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 其含量并未随捕食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 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褐飞虱体内的含量。可见, 该蛋白可通过水稻转移至褐飞虱, 再转移至拟水狼蛛, 并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 而这种富集并不随蜘蛛捕食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 其捕食量未受到显著影响, 其中肠酶粗提物对Cry1Ab杀虫蛋白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CRY1AB杀虫蛋白 褐飞虱 拟水狼蛛 食物链 生物富集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南部辉南-靖宇地区岩石圈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清福 王建 +4 位作者 Hattori KH 盘晓东 刘金霖 谢志鹏 宋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97-1809,共13页
吉林省南部辉南-靖宇地区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主要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度分别为770~1000℃和850~1025℃,对应的氧逸度(fO2)值分别为FMQ-0.70至+0.34(均值为FMQ-0.06)和FMQ-0.4... 吉林省南部辉南-靖宇地区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主要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度分别为770~1000℃和850~1025℃,对应的氧逸度(fO2)值分别为FMQ-0.70至+0.34(均值为FMQ-0.06)和FMQ-0.46至+0.05(均值为FMQ-0.15),它们与深海橄榄岩(abyssal peridotites)以及软流圈地幔的fO2相似。橄榄岩的fO2值,连同其全岩化学成分(如Mg#、Al2O3、CaO、Ni、Co和Cr)和矿物化学成分(如橄榄石的Fo、尖晶石的Cr#和Mg#,以及辉石的Mg#)特征,表明辉南-靖宇地区龙岗火山群下面的岩石圈地幔很可能是在晚中生代以来,伴随着华北克拉通和扬子板块的碰撞以及来自东侧太平洋板块和北侧蒙古-额霍次克(Mongolo-Okhotsk)板块分别向西和向南的俯冲叠加,原来的古老岩石圈失衡、塌陷(拆沉?),取而代之的深部软流圈底辟、上涌,又经历了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火山群 岩石圈地幔 氧化-还原状态(fO2) 软流圈上涌 辉南-靖宇 吉林省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彻弹体频率特性分析及过载信号处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海峰 张亚 +1 位作者 李世中 郭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034-3039,共6页
为解决硬目标侵彻过载信号降噪问题,提出融合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小波变换(WT)的联合滤波方法。首先对实测信号进行总体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信号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计算各分量功率谱并与原信号比较,得出信号的有效分解尺... 为解决硬目标侵彻过载信号降噪问题,提出融合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小波变换(WT)的联合滤波方法。首先对实测信号进行总体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信号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计算各分量功率谱并与原信号比较,得出信号的有效分解尺度和弹体的过载响应频率,接着对高频IMF分量采用小波阈值降噪,最后将降噪后的高频分量与分解后的低频分量组合重构获得侵彻特征信号。实验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弹体响应频率,消除侵彻过程中弹体的高频振动信号和外部噪声,且处理后的加速度曲线具有更高的信噪比,积分所得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也与实验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过载 总体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本征模态函数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同录 范江文 +2 位作者 习羽 谢潇 侯晓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9-1026,共8页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基本土物理-力学关系,即将含水率这一物理参数转化为土粒间力的作用,土水特征曲线受土的结构控制。为了探讨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的初始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8%、最优含水率17...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基本土物理-力学关系,即将含水率这一物理参数转化为土粒间力的作用,土水特征曲线受土的结构控制。为了探讨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的初始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8%、最优含水率17%和大于最优含水率19%)下制备不同结构的击实黄土试样,分别用压汞试验测其孔隙分布曲线,用滤纸法测其土水特征曲线,并用扫面电镜获得其微观结构图像。对以上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3种击实土样的孔隙分布曲线在相应的大孔径范围内相差较大,在小孔径范围内趋于一致;土水特征曲线在低吸力区差异较大,小于最优含水率的击实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最陡;在高吸力区,3种击实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趋于一致,这与孔隙分布特征一致。对比孔隙密度分布曲线与土水特征区曲线发现,土的土水特征受孔隙分布的控制,孔隙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越陡。SEM图像也显示出3种击实土样的结构特点,小于最优含水率的土样有较多架空孔隙,优势孔径最大;高于最优含水率的土样,大孔隙减少,小孔隙增多,优势孔径最小。而最优含水率的击实黄土的孔隙分布较均匀,优势孔径覆盖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实含水率 非饱和黄土 压汞法 孔隙分布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致黄土深层滑坡灾变机理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同录 习羽 侯晓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3-1120,共8页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可以划分为3个带:即活动带,稳定带和饱和带。活动带受大气降雨和蒸发的影响,为瞬态流,向下则转化为稳定流;稳定带含水率不变,但仍有稳定的水分运移至地下水位。地下水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在入渗和排泄条件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可维持动态平衡。若地表入渗量加大,如灌溉或管道漏水等,稳定带含水率升高,并伴随地下水位抬升,以达到新的平衡,此水文动态转化过程会诱发滑坡。以延炼滑坡为例,分析了长期地表水间歇性滴渗条件下,边坡的水力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深层滑坡主要与地表水入渗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有关,由于其过程缓慢,容易被忽视而致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水分入渗 稳定带 深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的非平稳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被引量:34
16
作者 冯志鹏 范寅夕 +1 位作者 LIANG Ming 褚福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5-110,19,共6页
时变工况下行星齿轮箱的振动信号具有非平稳性和调频特点,常规频谱和解调分析方法难以识别故障特征频率。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多尺度线性调频小波分解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利用自适应多尺度线性调频小波分解方法在分析时变调频信号方面的... 时变工况下行星齿轮箱的振动信号具有非平稳性和调频特点,常规频谱和解调分析方法难以识别故障特征频率。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多尺度线性调频小波分解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利用自适应多尺度线性调频小波分解方法在分析时变调频信号方面的优势,以及基于线性调频小波的时频分布分辨率高、无交叉项干扰的优点,分析了行星齿轮箱时变工况下的故障实验信号,识别了时变的特征频率,诊断出了齿轮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行星齿轮箱 故障诊断 非平稳 线性调频小波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信息的旋转、缩放、位移不变的图像水印技术(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岩 伍祥生 +2 位作者 郑东 赵继英 姚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96,共8页
数字水印技术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包括数字信号版权保护、内容认定、质量估计、数据库索引和检索等。该文介绍一种基本上不受旋转、缩放、位移影响的新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笔者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然后再... 数字水印技术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包括数字信号版权保护、内容认定、质量估计、数据库索引和检索等。该文介绍一种基本上不受旋转、缩放、位移影响的新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笔者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然后再将水印埋嵌在该傅氏变换的幅度频谱的对数极坐标域。图像在空域中的旋转对应于该对数极坐标域中沿着角坐标的位移;图像在空域中的缩放对应于该对数极坐标域中沿着对数半径坐标的位移;而图像在空域中的水平位移对该对数极坐标域没有影响。为了计算和校正旋转和缩放在该对数极坐标域中造成的水印位置平移,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滤波方法。该滤波方法需要使用原始图像对数极坐标域中的一小方块信息来计算水印位置的平移。该水印技术能以最小的代价避免穷举搜索,以节省计算时间和减少误检率。实验数据证明该技术非常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数字水印 相位信息 图像水印 图像处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侵彻过载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海峰 张亚 +1 位作者 李世中 郭燕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0-776,803,共7页
为解决硬目标侵彻过载信号的降噪问题,提出侵彻加速度信号的奇异值分解技术。首先,通过主体奇异值分量稳定原则确定信号的重构子矩阵;然后,利用前K次奇异值能量占优法则提取奇异值的有效阶次,在此基础上对实测信号进行奇异值分解;最后,... 为解决硬目标侵彻过载信号的降噪问题,提出侵彻加速度信号的奇异值分解技术。首先,通过主体奇异值分量稳定原则确定信号的重构子矩阵;然后,利用前K次奇异值能量占优法则提取奇异值的有效阶次,在此基础上对实测信号进行奇异值分解;最后,利用分解出的有效奇异值完成信号的重构。实验证明,经此方法处理的侵彻过载信号可以有效剔除隐含在弹体加速度信号中的振动和噪声,重构后的加速度曲线具有比小波降噪效果更好的信噪比,积分得到的位移曲线能较好反映实际侵彻深度,是侵彻过载信号处理的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过载信号 奇异值分解 信号重构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二化螟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忠华 舒庆尧 +6 位作者 崔海瑞 叶恭银 吴殿星 高明尉 夏英武 成雄鹰 Illimar Altosaa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用离体叶片法测定 ,4个组合 12 0株杂种 F1和 88株 GUS阳性( GUS+) BC1株与 30株克螟稻亲本相似 ,2天内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死亡率高达 10 0 .0 % ,而用相应组合的 GUS阴性 ( GUS-)株和非转基因亲本叶片饲喂的二化螟初孵幼虫 4天内的死亡率仅为 8.33%~ 2 2 .8%。此外 ,在未施用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的农药的试验田 ,共调查 8个组合 70 7株 GUS+F2 植株和 7个组合 177株 GUS+BC1植株 ,仅有大约 1%的植株出现枯心和白穗 ;而对应的 4 0 5株 F2 和 182株 BC,GUS-株中分别有 99.3%和 99.5%出现了枯心。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应用杂交、回交常规育种方法将克螟稻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新的推广水稻品种是可行的 ;同时也反映了报告基因 GUS仍可作为检测 cryl Ab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克螟稻 crylAb基因 二化螟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分布分形维对多孔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功达 晏鄂川 +2 位作者 王雪明 谢良甫 高连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61-2268,共8页
建立了4组不同孔隙分布形式的多孔材料模型,在考虑孔隙分布范围和密度的基础上计算其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并利用假三维数值试验的方法获得了相同初始强度、不同孔隙度和孔隙分布形式试样的抗压强度。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孔隙度较小和孔... 建立了4组不同孔隙分布形式的多孔材料模型,在考虑孔隙分布范围和密度的基础上计算其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并利用假三维数值试验的方法获得了相同初始强度、不同孔隙度和孔隙分布形式试样的抗压强度。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孔隙度较小和孔隙分布分维数较大的试样破坏形式基本满足45°??/2破裂角的规律以外,该分维数较小的试样均呈现出不对称的斜截面破坏;在孔隙度相同的情况下,该分维数越大,样品的抗压强度越高;通过推导假三维情况下材料孔隙度与抗压强度的理论关系发现,该分维数越大,样组的抗压强度随孔隙度增大而衰减的速率越慢;根据损伤力学模型对试样的抗压强度进行预测分析发现,当样组的该分维数较大时,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而当样组的该分维数逐渐减小时,损伤力学模型的精度也逐渐降低。上述规律是由孔隙分布分维数越小、孔隙分布越不均匀、试样中应力集中的累积效应越显著的原因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分形 数值试验 抗压强度 损伤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