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周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祁树鹏 冯艳 李京晓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4期1-14,共14页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影响的传递过程以及贡献程度,并对经济周期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风险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变...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影响的传递过程以及贡献程度,并对经济周期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风险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变化有较大影响,不良率的周期波动对自身的惯性影响非常明显;GDP的周期波动与不良率呈逐渐减弱的反相关关系;物价周期波动对不良率的影响呈先正再负再转正的波动变化,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助长不良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信贷风险 不良贷款 逆周期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资产权重指标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立军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72,共3页
同以往从流程再造角度对商业银行整体层面集约化经营的定性分析不同,文章基于风险资产权重指标定量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时间序列的纵向考察,还是与国际银行同业机构的横向比较,金融... 同以往从流程再造角度对商业银行整体层面集约化经营的定性分析不同,文章基于风险资产权重指标定量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时间序列的纵向考察,还是与国际银行同业机构的横向比较,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呈下降趋势。对此,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应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寻求低杠杆、低资本损耗的创新型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资本约束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集约 风险资产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灰色关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伟华 周立群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119,共6页
文章将经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就业增加四个指标,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2004-2011年各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对经济发展各个指标的关联度大小。结果显示高技术产... 文章将经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就业增加四个指标,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2004-2011年各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对经济发展各个指标的关联度大小。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增加就业方面影响力显著,但是其能源消耗水平仍然稍高;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各指标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研究表明,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有助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灰色关联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市场效应的细分检验及区域经济增长
4
作者 汪卢俊 李京晓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91-92,96,共3页
文章利用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区域制造业的总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出口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细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的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都存在显著地本地市场效应,加入地区禀... 文章利用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区域制造业的总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出口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细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制造业的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都存在显著地本地市场效应,加入地区禀赋的控制变量后,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本地市场效应依然显著。可见,我国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异质性需求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面,提出了扩大内需、调整出口贸易方式和兼顾要素市场及产品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关注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被引量:7
5
作者 田雪丰 王晓亮 陈龙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6,共8页
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理论和代理动机理论,从分析师信息中介和监督机制视角,理论推演分析师关注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选取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OLS)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 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理论和代理动机理论,从分析师信息中介和监督机制视角,理论推演分析师关注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选取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OLS)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分析师关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融资约束及代理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分析师关注通过降低企业持有现金的预防性动机和代理动机降低了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能力较强的分析师关注能更好地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分析师关注及现金持有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现金持有 预防性动机 代理动机 分析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