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的油井作业安全在线监测
1
作者 刘爱民 芦晨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7期31-33,共3页
传统油井作业的安全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参数不全面、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对油井作业安全风险的评估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的油井作业安全在线监测方法。... 传统油井作业的安全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参数不全面、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对油井作业安全风险的评估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的油井作业安全在线监测方法。根据油井作业的具体环境和监测需求,合理规划传感器的部署节点,并融合来自不同传感器节点的监测数据。然后,对融合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异常判别,对比处理后的监测数据与预警指标,触发预警机制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够更好地保障油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通信技术 油井作业 安全在线监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堵漏循环控制阀优化研究
2
作者 郭科佑 周怡清 +1 位作者 于怀彬 迟长剑 《西部探矿工程》 2025年第4期64-68,共5页
随钻堵漏循环控制阀可以降低钻井漏失风险,提高钻井效率,但是现场应用中多次出现耐用性不足、故障率高、维保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开展优化研究,对其结构、控制球和弹簧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简化结构、优化材料等措施,满足了钻井现场对随钻... 随钻堵漏循环控制阀可以降低钻井漏失风险,提高钻井效率,但是现场应用中多次出现耐用性不足、故障率高、维保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开展优化研究,对其结构、控制球和弹簧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简化结构、优化材料等措施,满足了钻井现场对随钻堵漏阀安全、耐用、操作简便、故障率低等需求,现场应用过程中工具本身未出现任何问题,减少了起下钻次数,提高了生产时效,降低了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 随钻堵漏工具 控制阀 优化改进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复合冲击井下破岩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雷宇奇 房伟 +4 位作者 蔡晨光 杨高 于东兵 康凯 田家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对比各种冲击钻井技术的破岩效果,利用ABAQUS/Explicit模块建立PDC单齿-岩石冲击模型,研究PDC单齿在无冲击、轴向冲击、扭向冲击和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再进一步对影响复合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 为对比各种冲击钻井技术的破岩效果,利用ABAQUS/Explicit模块建立PDC单齿-岩石冲击模型,研究PDC单齿在无冲击、轴向冲击、扭向冲击和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岩特性,再进一步对影响复合冲击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冲击下的破岩比功相较于无冲击降低了28%,较轴向冲击降低了7%,以复合冲击破岩方式破岩效率最高;岩石在复合冲击作用条件下,钻压对PDC齿破岩效率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差异,增大钻压有利于破碎岩石;转速对复合冲击破岩效率存在一个临界值,未达到这个值时,增大转速反而会降低PDC齿的破岩效率。所得结论可为复合冲击钻井工具选择合适的钻压和转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复合冲击 破岩比功 侵入深度 钻压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全工序作业在墩1H井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勇强 崔世杰 +3 位作者 吴德 郑子龙 仪忠建 曾昊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连续管作业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起下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带压作业、保护储层等优点,适用于水平井和小井眼井等复杂井下作业及应急处理。以玉门油田墩1H井为例,介绍了该井的井况、施工难点,以及实施f50.8mm连续管通洗井、储存式测井... 连续管作业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起下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带压作业、保护储层等优点,适用于水平井和小井眼井等复杂井下作业及应急处理。以玉门油田墩1H井为例,介绍了该井的井况、施工难点,以及实施f50.8mm连续管通洗井、储存式测井校深、多簇水力喷砂射孔及气举排液等多工艺的全工序井下作业。该井应用表明,充分利用连续管作业技术特点,发挥其多工艺组合作业优势,在小井眼水平井的复杂井段中实现了通洗井一体化、测井精确校深,完成了钻杆完井管柱一趟管柱多簇喷砂射孔作业等常规工艺难以实现的井下作业。施工效率高、作业效果好,解决了现场难题,施工后该井试油日产原油近2t,满足了后续压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小井眼井 连续管 全工序作业 多工艺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下入作业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白田增 任勇强 +3 位作者 杨春华 吴德 郑博 傅小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连续油管在作业过程中,井下液体内外压及油管失稳弯曲等因素对连续油管造成极大影响。基于钻机作业下的井深坐标参数,建立井眼轨迹几何模型,采用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出井眼轴坐标参数;求解出的坐标参数,分别对连续油... 连续油管在作业过程中,井下液体内外压及油管失稳弯曲等因素对连续油管造成极大影响。基于钻机作业下的井深坐标参数,建立井眼轨迹几何模型,采用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出井眼轴坐标参数;求解出的坐标参数,分别对连续油管的环空压力、轴向力及弯矩等连续油管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计算。该研究为连续油管提供了力学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井眼轨迹 力学特性 数值积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承留器在雄安新区封井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毅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88-90,共3页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华北油田需要进行2000余口封井作业。为了满足新区建设,封井作业后,要求井筒内外无地层流体上窜且保护淡水层不被地层流体污染。水泥承留器注水泥工艺用于油气水井的层间...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华北油田需要进行2000余口封井作业。为了满足新区建设,封井作业后,要求井筒内外无地层流体上窜且保护淡水层不被地层流体污染。水泥承留器注水泥工艺用于油气水井的层间或管外串通时把水泥浆准确地替到预定位置,形成二次固井。该工艺具有性能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霸107井是位于华北油田采油二厂的采油井,也是雄安新区实施永久封井作业的首口井。在封堵生产油层采用的就是水泥承留器注水泥工艺,施工效果良好,在今后封井特别是雄安新区其它封井作业中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承留器 雄安新区 封井作业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耿聪 刘雨薇 +1 位作者 张京 姜甲红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226-226,共1页
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人为的原因造成油井出砂和油井出水。同时,分析和研究油井出砂、出水的原因,运用先进的防砂、防水技术,最终提高防砂、防水的效果。
关键词 油井开采 压裂酸化 防砂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注法除硫及中和残酸作业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毅 杨东 +3 位作者 陈雅勇 聂伟 崔海涛 常刚 《中国标准化》 2020年第4期134-138,共5页
泵注法除硫及中和残酸技术是指采用泵注设备将除硫剂或中和残酸剂注入到试油试气地面测试流程中,使返出的硫化氢浓度或残酸液PH值控制在规定指标范围内。目前属于新型技术,无相关标准进行指导。标准化过程中,在分析技术特点前提下,从操... 泵注法除硫及中和残酸技术是指采用泵注设备将除硫剂或中和残酸剂注入到试油试气地面测试流程中,使返出的硫化氢浓度或残酸液PH值控制在规定指标范围内。目前属于新型技术,无相关标准进行指导。标准化过程中,在分析技术特点前提下,从操作人员、设备设施、注入药剂、现场操作、作业环境五方面入手,制定了泵注法除硫及中和残酸技术标准化流程,并应用此标准成功指导了30余口井施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为今后其他同类技术标准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注法 除硫及中和残酸作业 标准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
9
作者 李道清 陈永波 +5 位作者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5,共13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厚度小、气源断裂垂向断距小导致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煤岩气“甜点”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五步法”逐级控制的测井-地质-地震一体化智能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步法”是利用构造保边去噪和谐波高频恢复处理技术提高叠前CRP道集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调谐厚度法和分频智能反演法相结合定量预测煤岩厚度分布;利用深度学习智能断裂检测技术预测气源断裂展布特征;基于煤岩流体替换对不同含气饱和度时的AVO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含气饱和度预测含气分布范围;采用叠合分析法预测“甜点”储层,即位于断鼻(或断块)、煤岩厚度大,存在气源断裂及含气饱和度高于50%的叠合部位。②研究区“甜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走滑断裂的南北两侧断鼻或断块圈闭中,共发育31个煤岩气“甜点”区,累计面积达231.9 km^(2),其中走滑断裂北侧的5个“甜点”储层勘探潜力更大。③依据“五步法”部署的预探井与实钻井考核指标的吻合率达92%;对部署的水平井井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动态监控,提高了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叠前CRP道集处理 分频智能反演 智能断裂检测 深度学习 “甜点”预测 西山窑组 侏罗系 白家海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碳封存注入管柱失效风险评估
10
作者 刘玲 车莹 +3 位作者 刘昊林 季钰涵 朱传宝 余芳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注入管柱是地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必经通道,极易受到封存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密封性降低,服役期限缩短,并最终影响碳封存的安全性与效率。通过构建基于最弱T范数的模糊故障树模型,实现评估数据的加权融合,获取基本事件的先验概... 注入管柱是地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必经通道,极易受到封存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密封性降低,服役期限缩短,并最终影响碳封存的安全性与效率。通过构建基于最弱T范数的模糊故障树模型,实现评估数据的加权融合,获取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使用Leaky Noisy-OR Gate模型确定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管柱失效事件发生概率进行动态推理,并进行关键影响因素与敏感性分析。实际应用中发现,导致注入管柱密封失效的关键因素为金属腐蚀、连接强度、材料耐蚀性,以及连接耐久性等;敏感性因素则包括封隔器失效、连接方式不均匀、金属腐蚀。该方法在碳封存注入管柱的风险管理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为项目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封存 注入管柱 管柱失效 风险评估 贝叶斯网络 T范数算子 Noisy-OR Gat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体系下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总有机碳含量异常成因及意义
11
作者 仓辉 陈治军 +4 位作者 杨东 陈义国 韩长春 李子梁 陈玲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TOC异常变化成因,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与原油二次裂解有关。由于热模拟为封闭体系,早期生成的原油因无法排出而滞留在反应釜内,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原油转化成气态烃的同时产生焦沥青,“不可溶”的焦沥青附着在固体渣样上导致TOC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一种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所生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的方法,即基于封闭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的TOC变化曲线来确定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因为焦沥青的大量生成会导致固体渣样TOC的增加,也是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生气的重要标志。这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如在厘定主生气门限时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无法对混源油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焦沥青 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 总有机碳含量 热模拟固体渣样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高温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缝网酸压技术优化——以杨税务潜山为例
12
作者 宋立 李静宇 周丙部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深层超高温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闭合应力高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常规酸压工艺有效作用距离短、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快,压后产量差异大、措施有效性差等诸多难题。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和软件模拟,开展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缝... 深层超高温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闭合应力高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常规酸压工艺有效作用距离短、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快,压后产量差异大、措施有效性差等诸多难题。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和软件模拟,开展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缝网可行性评价、酸压方案优化设计等研究,分析天然裂缝、岩石力学特征、矿物组成、脆性指数以及水平应力差等因素,评价复杂“缝网”形成条件,最终形成了大排量滑溜水造缝、大规模清洁酸扩缝、加砂支撑保持长期裂缝导流能力的缝网酸压技术;同时,以“最大化改造体积”为目标,模拟优化施工排量、用液强度、用酸强度、支撑剂用量等参数。该技术在杨税务潜山应用3口井,平均日产气24.3×104 m 3,日产油39.49 m 3,实现深层潜山气藏“少井高产”高效开发,对深层超高温气藏的效益开发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 缝网酸压 超高温 工艺优化 高效开发 杨税务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层水判断方法
13
作者 蒋婉雪 刘朝武 +3 位作者 吴立强 宫航 冯汉斌 华斌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了准确判断试油期间地层是否出水,对饶阳凹陷武强区块以往试油地层出水样品进行筛选,对地层水化学参数进行统计研究,利用专用软件绘制储层地层水各项化学参数分布图版,在图版上可以根据试油井的坐标得出各项离子含量的数据范围,不仅... 为了准确判断试油期间地层是否出水,对饶阳凹陷武强区块以往试油地层出水样品进行筛选,对地层水化学参数进行统计研究,利用专用软件绘制储层地层水各项化学参数分布图版,在图版上可以根据试油井的坐标得出各项离子含量的数据范围,不仅可以准确判断试油井排液过程中地层是否出水,还可以直观研究区域地层水各项离子的分布规律。经Q50-10X井现场应用,预测值与水分析拟合良好,误差小于10%。图版法需要试油井到排液后期,液性稳定才能得出准确结论,为储层的流体性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实验证明效果好,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地层水 大数据 等值线图版 离子当量百分比 水分析 试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研制及应用
14
作者 王彬 李琼玉 +3 位作者 吕喜林 梁池 程晓伟 杨永朋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吉兰泰油田JH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属于强水敏储层,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不满足该类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基于无水醇基压裂液的增产优势,对传统水基压裂进行改性,研制出一套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室... 吉兰泰油田JH2断块具有黏土含量高、储层胶结疏松等特点,属于强水敏储层,传统水基压裂液易造成储层水敏,不满足该类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基于无水醇基压裂液的增产优势,对传统水基压裂进行改性,研制出一套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室内对该压裂液的剪切稳定性、静态悬砂性、静态滤失性能、破胶性能及残渣含量进行评价,各项性能指标优异。现场对JH2X井应用无水改性乙二醇基速溶压裂液进行两段压裂,共计入井总液量463.1 m^(3),总砂量50 m^(3),压后关井1 d,开井返排2 h见油花,测试产量33.5 t/d,首月累产油突破1000 t,增产效果明显。该压裂液有效解决了强水敏储层增产改造难题,对同类储层压裂增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泰油田 无水压裂液 改性乙二醇 强水敏储层 性能评价 剪切流变 滤失性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二段气藏地震预测陷阱分析及对策——以龙女寺区块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新豫 张静 +4 位作者 包世海 张连群 朱其亮 闫海军 陈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近年来既无重大勘探发现又无很好的开发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对须二气藏富集区的分布认识不清。通过研究总结了须二气藏富集区地震预测中存在3类致命预测陷阱:...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近年来既无重大勘探发现又无很好的开发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对须二气藏富集区的分布认识不清。通过研究总结了须二气藏富集区地震预测中存在3类致命预测陷阱:①没有充分认识须二段有效储层纵向分布位置及其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②须二上段泥岩夹层发育,泥岩夹层和有效储层反射特征相似;③气层与水层、干层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形成了模型正演识别纵向上不同位置储层反射特征、地震分频反演识别泥岩、叠前AVO技术区分气层、水层、干层等针对性技术对策,在川中地区龙女寺区块须二段气藏预测中进行了应用,新完钻井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这些技术提高了须二上段气藏预测精度,有效地支撑了须二段气藏勘探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预测陷阱 模型正演 分频反演 叠前AVO技术 须二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旭 刘书海 +3 位作者 李丰 李志勇 张仕民 王文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为了促进我国连续管检测技术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在连续管检测技术方面的差距,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管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在役检测设备,包括NOV CTES公司设计开发的CT DOG检测装置与Argus利用超声检测(UT)技术、NOV Tuboscope公司... 为了促进我国连续管检测技术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在连续管检测技术方面的差距,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管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在役检测设备,包括NOV CTES公司设计开发的CT DOG检测装置与Argus利用超声检测(UT)技术、NOV Tuboscope公司研制的CT Scope检测装置、ROSEN公司研制的连续管自动检测系统以及斯伦贝谢公司近期推出的CoilScan实时连续管检测系统。最后指出,连续管检测系统正向着缺陷识别智能化和检测结果全面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电磁检测 超声检测 无损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岩心带压渗吸实验及多尺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帅 丁云宏 +2 位作者 杨艳明 卢拥军 才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6-74,共9页
致密储层孔喉半径小,毛细管压力高,渗吸动力强,压裂后若不立即放喷,可依靠压后焖井过程中的压差驱替和自发渗吸提高原油采出程度。为探索该过程机理,进行了带压渗吸实验和多尺度模拟研究:首先,将岩心单面开启,进行带压渗吸实验... 致密储层孔喉半径小,毛细管压力高,渗吸动力强,压裂后若不立即放喷,可依靠压后焖井过程中的压差驱替和自发渗吸提高原油采出程度。为探索该过程机理,进行了带压渗吸实验和多尺度模拟研究:首先,将岩心单面开启,进行带压渗吸实验,模拟压裂完成后裂缝壁面在停泵压力下的渗吸行为。其次,建立基于CT扫描的孔喉尺度模型,分别获得驱替和渗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细管压力曲线。最后,以相渗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为纽带建立矿场尺度模型,进行油藏尺度模拟。结果表明:①岩心带压渗吸条件下的采收率比自发渗吸提高约10%-15%;②通过调整孔喉尺度模型的微观孔隙参数进行渗吸采收率的拟合,可分别计算得到驱替和渗吸的相对渗透率及毛细管压力曲线;③油藏尺度下对基质赋予渗吸属性、对裂缝赋予驱替属性,可对开采初期的产量变化有较好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岩心 体积压裂 自发渗吸 强制渗吸 孔隙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储层接触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卫东 李国栋 +1 位作者 袁文奎 李凤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随着最大储层接触技术(MRC)的成功应用,极大储层接触技术(ERC)又提上了研发日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通过与其他石油及服务公司合作,在ERC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顺利。ERC井是一种智能化多分支井,它不需要从井口到每个分支井眼或油气层的单... 随着最大储层接触技术(MRC)的成功应用,极大储层接触技术(ERC)又提上了研发日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通过与其他石油及服务公司合作,在ERC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顺利。ERC井是一种智能化多分支井,它不需要从井口到每个分支井眼或油气层的单独控制线缆,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允许主井眼有无限多的智能分支井眼。通过跟踪沙特阿美公司ERC技术的研究进展,对ERC技术的提出、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了介绍。ERC井中的许多关键模块,如新型传感器、连接器系统、电能产生器以及各种流动控制阀等,已经从概念描述进入到实验室测试阶段。目前研发的关键是井下电磁感应、井下能量生产、主井眼和分支井眼之间的无线通信等技术。ERC技术未来将向可回收式智能完井系统、多分支进入系统及仿生井等技术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储层接触技术 最大储层接触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热史模拟——以泊古1井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小云 刘俊峰 +2 位作者 魏民生 张文慧 刘雨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15,共6页
泊古1井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大港探区,沧县隆起西南侧泊头市附近。运用镜质体反射率(Ro)对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热演化模拟并分析其生烃期次。研究表明,大港探区古生代热流值较低,到三叠纪(225Ma)受印支运动的影响热流... 泊古1井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大港探区,沧县隆起西南侧泊头市附近。运用镜质体反射率(Ro)对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热演化模拟并分析其生烃期次。研究表明,大港探区古生代热流值较低,到三叠纪(225Ma)受印支运动的影响热流值持续升高,后因地层抬升剥蚀,热流值开始下降,直至渐新世末(25Ma),随后热流值趋于平稳。印支、燕山、喜山3大构造运动造成的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分别为3600、1000、300m。泊古1井上古生界太原组烃源岩在中三叠世末期(z39Ma}进入生烃门限,227Ma达到生油高峰期,后期地层多次沉降抬升,现今处于成熟早期阶段;山西组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历程与太原组基本相似,但比太原组的演化程度略低一些。晚三叠世为主要生排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探区 泊古1井 烃源岩 热史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管汇冲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杰 樊建春 +2 位作者 张党生 杨思齐 代四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压裂作业中长周期运行的高压管汇在恶劣工况下极易产生冲蚀损伤,高压管汇的在线检测对保障安全生产尤为重要。为此,针对高压管汇冲蚀缺陷,基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采用Maxwell软件对高压管汇下表面缺陷检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磁感应强... 压裂作业中长周期运行的高压管汇在恶劣工况下极易产生冲蚀损伤,高压管汇的在线检测对保障安全生产尤为重要。为此,针对高压管汇冲蚀缺陷,基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采用Maxwell软件对高压管汇下表面缺陷检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磁感应强度矢量法向和切向分量,探究冲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脉冲涡流检测高压管汇冲蚀缺陷时,激励电流为1.5 A,激励频率为500 Hz,线圈内径为10 mm时具有较高灵敏度;对于不同角度冲蚀缺陷,可根据差分信号梯度云图中的亮斑形状获得缺陷形状信息;法向检测信号差值与缺陷半径和缺陷深度呈三次多项式关系;线圈中设置铁芯可增加检测信号幅值,一定范围内,铁芯半径对检测效果影响较小。所得结论可为高压管汇冲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高压管汇 冲蚀缺陷 脉冲涡流检测 数值模拟 差分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