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SZ36-1油田清水污水混配产生沉淀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林 李支文 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渤海SZ36-1海上油田采油污水和注入水(浅层地下水,清水)混配时产生黑色絮状悬浮物的原因.污水和清水矿化度不高(8988和5915 mg/L),腐蚀性强,腐蚀速率分别为0.746和0.786 mm/a,SRB和TGB菌含量很高,在25∶75~80∶20体积比范围混合... 研究了渤海SZ36-1海上油田采油污水和注入水(浅层地下水,清水)混配时产生黑色絮状悬浮物的原因.污水和清水矿化度不高(8988和5915 mg/L),腐蚀性强,腐蚀速率分别为0.746和0.786 mm/a,SRB和TGB菌含量很高,在25∶75~80∶20体积比范围混合时产生黑色悬浮物,50∶50时生成量最高.该悬浮物含8%FeS,2%Fe2S3及90%有机物,是析出的FeS(及Fe2S3)吸附水中大量油性杂质形成的.污水含大量S2-和少量Fe2++Fe3+,S2-来自储层(酸性油藏)流体中的H2S和SRB菌的代谢过程.清水含CO2等,腐蚀性强,金属腐蚀产生Fe2+及Fe3+.利用OLI公司的腐蚀分析软件求得该系统的的主要腐蚀因素是H+,H+来自HCO-3和H2O的电离,主要腐蚀产物为FeCO3,清水中的Fe2+即来自FeCO3.表3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浅层地下水 配伍性 腐蚀性 铁硫化物 悬浮固体 注入水 渤海SZ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中低含水期电潜泵采油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成见 吴钊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3年第1期39-45,共7页
绥中 36 - 1油田是我国已投入开发的最大海上稠油油田之一 ,在 1993年到 1997年相继投产的 4座采油平台上 ,绝大部分油井采用电潜泵投产和生产 ,当前仍处于中低含水期。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中低含水期 电潜泵 采油 经验 稠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绥中36-1油田原油消泡剂的研制与国产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庆华 李支文 +4 位作者 赵明 秦雅君 赵军凯 刘义刚 陈建武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根据原油消泡剂的作用机理和海上作业对它的技术要求 ,研制了BHX 0 2水基消泡剂和BHX 0 3油基消泡剂。绥中 36 1油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BHX 0 2水基消泡剂和BHX 0 3油基消泡剂使用效果良好 ,可以替代进口产品D 30 90和EX 90 6消泡剂。... 根据原油消泡剂的作用机理和海上作业对它的技术要求 ,研制了BHX 0 2水基消泡剂和BHX 0 3油基消泡剂。绥中 36 1油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BHX 0 2水基消泡剂和BHX 0 3油基消泡剂使用效果良好 ,可以替代进口产品D 30 90和EX 90 6消泡剂。目前绥中 36 1油田已实现了原油消泡剂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油基 原油 现场试验 消泡剂 研制 水基 国产化 进口产品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动态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益青 陈超英 +1 位作者 梁磊 刘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电力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迫切要求建立系统动态模型来研究电压稳定性方面的行为特征 ,以揭示电压崩溃现象的本质 ,对电压失稳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本文从理论依据 ,发展过程 ,应用成果...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电力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迫切要求建立系统动态模型来研究电压稳定性方面的行为特征 ,以揭示电压崩溃现象的本质 ,对电压失稳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本文从理论依据 ,发展过程 ,应用成果等方面对电压稳定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加以总结 ,讨论了现存方法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动态分析 动态潮流法 时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王云岭 高建树 刘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采用软件对传感器特性进行补偿处理 ,可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省去复杂的硬件电路 ,简化装置 ,降低成本。该装置可提高测量精度 ,增加功能 ,提高自动化程度 ,给学生提供大量实际动手机会 。
关键词 传感器 实验装置 设计 单片机 计算机 自动检测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调驱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赵秀娟 王传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室温下将透明薄片填石英砂模型用矿化度2g/L的地层水饱和,用粘度38mPa·s的模拟油驱替至饱和剩余水,用地层水驱油至剩余油,再用粘度200mPa·s的HPAM/Cr3+弱凝胶(或对比剂HPAM溶液)驱油,同时用显微摄象仪记录驱替过程。描述了... 在室温下将透明薄片填石英砂模型用矿化度2g/L的地层水饱和,用粘度38mPa·s的模拟油驱替至饱和剩余水,用地层水驱油至剩余油,再用粘度200mPa·s的HPAM/Cr3+弱凝胶(或对比剂HPAM溶液)驱油,同时用显微摄象仪记录驱替过程。描述了典型的实验现象,归纳出了以下5种弱凝胶驱油机理,给出了相应的摄象图片。①弱凝胶选择性地优先进入大孔道。②弱凝胶使后续液流转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孔隙中的剩余油是被弱凝胶驱动的水(和油)驱出的。③弱凝胶克服贾敏效应驱油,弱凝胶驱使水进入气锁孔隙,逐渐将剩余油驱出。④弱凝胶沿主流道迅速通过后产生"负压力"区,周围孔隙中的剩余油被吸出并汇入油流。⑤驱替前缘油滴汇聚,形成油墙。图1照片15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技术 微观模型 调剖技术 驱油技术 多相渗流技术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HD32-6油田的几次破乳剂和清水剂应用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支文 阚振江 +5 位作者 程艳 倪军 杜连庆 李相春 曹葛军 王志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4,共6页
秦皇岛QHD32-6海上稠油油田A,B平台于2001年10月18日投产,原油集输处理中使用某外国公司的破乳剂/清水剂组合药剂EC-2029A/EC-6032.2001年12月10~18日以渤海BH-01替换供应中断的EC-2029A,脱水效果大大改善.渤海服务公司专门研制了BH系... 秦皇岛QHD32-6海上稠油油田A,B平台于2001年10月18日投产,原油集输处理中使用某外国公司的破乳剂/清水剂组合药剂EC-2029A/EC-6032.2001年12月10~18日以渤海BH-01替换供应中断的EC-2029A,脱水效果大大改善.渤海服务公司专门研制了BH系列破乳剂和BHQ系列清水剂.2002年2~3月试用BH-03/BHQ-04,效果良好,加药量减少而净化油含水合格.2002年4月试用该外国公司的PX-0090/EC-6032,效果良好但流程中某些工艺参数差,且清水剂用量大.2002年5月25日C,D平台投产后换用BH-03/BHQ-04,6月28日换用BH-04/BHQ-04,效果进一步改善,8月10月E,F平台投产后效果仍良好.2002年11月6日短时间试用国内某公司的破乳剂LY-1133失败.2002年12月成功应用新的BH-09/BHQ-06.2003年2月试用该外国公司的PX-0095/EC-6032,引起净化油含水上升.2003年4月试用另一外国公司的破乳剂PT-9179,效果不佳.此后恢复使用BH-09(和HQ-06).针对QHD32-6油田开发的BH/BHQ系列破乳剂/清水剂性能良好,可使外输原油含水≤0.5%,外排污水含油≤30 mg/L.在采出原油含水上升、新平台投产时,应及时评价、更新药剂.表12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净水剂 原油破乳脱水 稠油 现场应用试验 QHD32—6油田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和压力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成见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年第6期27-33,共7页
根据多相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于不同含水、流压和静压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公式,并用埕北油田30套系统试井资料对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达到-0.1%;同时指出,P_(wf)=2/3 P_b是油井的临界流压;当P_(wf)&l... 根据多相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于不同含水、流压和静压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公式,并用埕北油田30套系统试井资料对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达到-0.1%;同时指出,P_(wf)=2/3 P_b是油井的临界流压;当P_(wf)<2/3 P_b时,油井产量随流压的降低而大幅度降低。临界流压是地层的特征参数,不随地层压力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入动态 预测 临界流压 含水 流压 静压 特征参数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试验区脱气原油/水乳化体系流变及黏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成见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3年第4期40-44,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 ,分析、总结绥中 36 - 1油田试验区脱气原油/水乳化体系在不同含水体积分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变性及黏度变化 ,并与其他方法结果进行比较 ;用电潜泵井生产数据间接地验证油水乳化体系的转相点。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试验区 脱气原油/水乳化体系 流变性 黏度特性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