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H油田开发井随钻研究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海峰 明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2,共2页
H油田位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带上,对该油田开发井随钻地质资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钻前、钻中、钻后3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内容,在该思路指导下,油田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随钻地质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得到5点启示,对油田开发及随钻... H油田位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带上,对该油田开发井随钻地质资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钻前、钻中、钻后3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内容,在该思路指导下,油田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随钻地质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得到5点启示,对油田开发及随钻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地质研究 精细标定 储集层 钻后总结 勘探开发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以渤海A油田新近系低阻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培春 吕洪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针对渤海A油田新近系低阻油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并由J函数计算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利用本文方法,成功地解决了A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题,也为今后其它类似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 针对渤海A油田新近系低阻油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并由J函数计算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利用本文方法,成功地解决了A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题,也为今后其它类似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含水饱和度 毛管压力 J函数 渤海A油田 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L油田小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申春生 罗宪波 +3 位作者 孟鹏 汪巍 王海更 徐中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97-100,共4页
渤海L油田属于目的层段地震资料品质差、含油井段长、对比标志层少的河流相油田,小层对比存在较大难度。采用"三步法"多信息小层对比技术对长含油井段逐级进行了细分对比,将L油田地层划分到小层单元;经现场动态资料验证,该方... 渤海L油田属于目的层段地震资料品质差、含油井段长、对比标志层少的河流相油田,小层对比存在较大难度。采用"三步法"多信息小层对比技术对长含油井段逐级进行了细分对比,将L油田地层划分到小层单元;经现场动态资料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多解性,增加小层对比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L油田 河流相 标志层 “三步法”多信息综合小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砂岩油田岩石压缩系数经验公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东东 戴卫华 +4 位作者 张迎春 罗宪波 权勃 邱婷 耿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7-319,共3页
渤海11个砂岩油田实测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岩石压缩系数对原始地层压力与孔隙度均有较强的敏感性,岩石压缩系数与原始地层压力呈幂函数关系,与孔隙度呈指数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渤海砂岩油田的岩石压缩系数经验公式,利用... 渤海11个砂岩油田实测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岩石压缩系数对原始地层压力与孔隙度均有较强的敏感性,岩石压缩系数与原始地层压力呈幂函数关系,与孔隙度呈指数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渤海砂岩油田的岩石压缩系数经验公式,利用BH-12油田实际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本文建立的经验公式的计算误差远小于Hall方法及Newmen方法的计算误差,说明了新建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砂岩油田 岩石压缩系数 经验公式 地层压力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边际油气田开发随钻管理实践——以BZ3-2油田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伟 谭吕 +1 位作者 黄凯 许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0-253,共4页
以BZ3-2油田为例,分析了渤海边际油气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加强随钻管理在BZ3-2油田开发方案实施中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可为类似油气田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渤海 边际油气田 随钻管理 成效与经验 BZ3-2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南堡35-2油田成藏模式分析及开发潜力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拴豹 谢岳 +4 位作者 汪跃 全洪慧 刘彦成 张雷 甘立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58-163,共6页
南堡35-2油田空间流体性质变化规律表明,油田断层长期处于活动状态,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结合油田含油区块空间分布特征,对明化镇组油源断层进行了综合识别。从明化镇组油源断层的识别出发,分析认为南堡35-2油田属于"... 南堡35-2油田空间流体性质变化规律表明,油田断层长期处于活动状态,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结合油田含油区块空间分布特征,对明化镇组油源断层进行了综合识别。从明化镇组油源断层的识别出发,分析认为南堡35-2油田属于"网毯式"油气成藏模式;边界大断层、区域不整合面为深层"油源网",断至馆陶组顶部的次生断层为浅层明化镇的油气"聚集网";而馆陶组大套砂砾岩体作为临时仓储层连接深层油源网、浅层聚集网,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充当"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从馆陶组录井油气显示异常,同时结合其成藏阶段性分析,认为在馆陶组顶部南、北高点存在规模性油气聚集的可能性较大,具有增加近300×104t石油地质储量的潜力,为该油田增储上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源断层 “网毯式”油气成藏模式 仓储层 油气显示 增储上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积岩分类命名体系探讨及对混积岩储层评价的启示——以渤海海域混积岩研究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叶茂松 解习农 +3 位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宋章强 杜学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1131,共14页
混积岩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岩石组合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对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且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与命名规则。本文结合渤海海域混积岩岩石薄片组分鉴定、岩石储层物性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文献结合,... 混积岩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岩石组合类型。然而长期以来,对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与命名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且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与命名规则。本文结合渤海海域混积岩岩石薄片组分鉴定、岩石储层物性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文献结合,最终确立以陆源碎屑物、生物成因碳酸盐颗粒、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三组分端元的一套新的混积岩岩性分类体系,并将混积岩分为4大类、16亚类。通过讨论混积岩混积层系及混积岩组构界定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混积岩定义。利用新的岩石学分类方案,可为储层评价研究提供指导。以渤海海域为例,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岩性相与储层物性的对应关系,并在岩性分类体系中划分出差储层、中等储层及优质储层三个储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分类命名 混积层系 陆源碎屑下限值 岩性相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稀油强边水油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以春光油田排2油藏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健 张言辉 宫汝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6,116-117,共5页
春光油田排2油藏具有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原油粘度低和边水能量充足的特点,该油藏无水采收率高,地层压力基本稳定,但边部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迅速,边水推进不均匀,使得局部油井过早水淹。为此,研究了该油藏的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 春光油田排2油藏具有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原油粘度低和边水能量充足的特点,该油藏无水采收率高,地层压力基本稳定,但边部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迅速,边水推进不均匀,使得局部油井过早水淹。为此,研究了该油藏的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边水推进速度与采油速度成正比,单井含水开发时间与等效产液量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井含水率为90%时关井,可以在保证较高产油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小累积产水量,油藏生产压差为0.3~0.4MPa可获得较大的净现值,构造低部位井排小压差生产,高部位井排根据采油速度适当放大压差生产,可以减缓边水局部突进,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边水驱 稀油 开发特点 关井时机 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线追踪的CMP相干速度反演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东红 姚以泰 +2 位作者 陈树亮 王建立 张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利用钻、测井资料对地震层位进行标定,或者确定地震层位的深度,以及将地震等t0图转换成深度构造图,均需要进行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精度取决于速度的精度。通常使用H-T函数法、井间简单数学插值法和DMO速度场法,获取时深转换的速度场,... 利用钻、测井资料对地震层位进行标定,或者确定地震层位的深度,以及将地震等t0图转换成深度构造图,均需要进行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精度取决于速度的精度。通常使用H-T函数法、井间简单数学插值法和DMO速度场法,获取时深转换的速度场,但是由此获得的速度精度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的CMP相干速度反演技术获取的速度场,在渤海油田JZ251地区取得了成功。CMP相干反演的速度误差分析表明,此类误差是一种全区比较稳定的误差,可以通过相应的校正得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O 层速度 变速成图 反演 射线追踪 模型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蓬莱19-3油田油气成藏特征新认识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永华 周心怀 +3 位作者 凌艳玺 李建平 王飞龙 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近海海域迄今发现的最大油田,油气来源和晚期超大规模成藏研究是其发现以来地质家不断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认为:1)蓬莱19-3油田原油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部分源于东营组(渤中凹陷为主)烃源岩。油田周边存在两...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近海海域迄今发现的最大油田,油气来源和晚期超大规模成藏研究是其发现以来地质家不断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认为:1)蓬莱19-3油田原油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部分源于东营组(渤中凹陷为主)烃源岩。油田周边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油气充注方向,即:油田的北西方向(渤中凹陷)和东南方向(庙西凹陷)。2)渤中凹陷极为丰富的油源、长期的低势区和郯庐断裂的能量释放以及以不整合面为主导输导体系的优势成藏模式是蓬莱19-3油田形成的先决条件。3)油藏内部井间温度的显著差异、原油密度、粘度和气体的变化规律,以及直至海底的‘气烟囱’较大面积存在等,说明油藏油气源非常充足,油田北侧至今存在超强充注,晚期成藏特征明显。证实了蓬莱19-3油田是渤海海域一种典型的晚期大规模快速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郯庐断裂 气烟囱 新近系油藏 晚期成藏 蓬莱19-3油田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罗宪波 赵春明 刘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33,共4页
近年来渤海海域新投产的几个稠油油田,初期产能与整体开发方案(ODP)设计值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合理确定油气井的产能,经济有效地开发好海上油田,已迫在眉睫。文中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通过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再评价,对比投产初期与ODP阶... 近年来渤海海域新投产的几个稠油油田,初期产能与整体开发方案(ODP)设计值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合理确定油气井的产能,经济有效地开发好海上油田,已迫在眉睫。文中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通过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再评价,对比投产初期与ODP阶段产能的差异,剖析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生产压差、表皮系数、层间干扰及DST测试时间等因素对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在建设的油田产能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产能 比采油指数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岚 霍春亮 +1 位作者 赵春明 吕坐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5,111,共4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进行单井常规测井和成像资料的对比标定,对古潜山岩性进行识别,并根据储层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将储层自上而下分为残积带、风化壳、缝洞裂缝带、内幕斜交高角度裂缝带和致密结晶带,重点对储层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方向进行描述和预测;进而建立了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落实了研究区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提出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实钻开发井表明,建立的潜山裂缝地质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 变质岩 潜山 裂缝 地质建模 锦州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角型陡坡带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以渤海湾盆地石南陡坡带中段BZ3区古近系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波 徐长贵 牛成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442,共9页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区东营组东二下亚段发育3个4~5级基准面旋回,每个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的下部和下降半旋回均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根据墙角型断裂坡折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其古构造背景有利,在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为该区水系汇聚区,以石臼坨凸起为物源,沿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并综合地震相、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手段刻画了砂体边界。研究表明,第1、2个基准面旋回砂体发育,且呈扇形向西南方向尖灭,形成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且每期旋回形成的岩性圈闭面积较大、叠合性好。该圈闭依附于边界断层,面向渤中西次洼,背靠石臼坨凸起,烃源岩、运移和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是渤中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比较现实的目标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角型陡坡带 高精度层序地层 岩性圈闭 东营组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8-2南油田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心怀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0,共6页
渤中28-2南油田是黄河口凹陷一个探明储量超过5 000万t的浅层明下段整装优质油田,原油具有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中等胶质与沥青质和低含硫量等特点。成藏分析表明,渤中28-2南油田原油成熟度高,油气主要来自构造围区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 渤中28-2南油田是黄河口凹陷一个探明储量超过5 000万t的浅层明下段整装优质油田,原油具有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中等胶质与沥青质和低含硫量等特点。成藏分析表明,渤中28-2南油田原油成熟度高,油气主要来自构造围区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沙二段烃源岩有少量贡献;沟通烃源岩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渤中28-2南油田油气高效纵向输导通道,该油田成藏期为距今2.6Ma以来,具有油气持续快速充注富集成藏的特点。渤中28-2南油田独特的油气富集模式对于拓展渤海南部新近系浅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复杂断块勘探和类似的新生代裂谷盆地战略选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28-2南油田 浅层明下段 成藏分析 油气富集模式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河流相油气藏关键储量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海更 田晓平 +4 位作者 崔云江 郭铁恩 王少鹏 黄建廷 孙风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含油气面积和有效厚度是渤海油田河流相油气藏储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利用海上油田高品质地震资料,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开展砂体,尤其是含油气砂体的空间展布研究,砂体分布范围及厚度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准确把握了砂体的含油气范围及... 含油气面积和有效厚度是渤海油田河流相油气藏储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利用海上油田高品质地震资料,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开展砂体,尤其是含油气砂体的空间展布研究,砂体分布范围及厚度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准确把握了砂体的含油气范围及油气层厚度;采用油田丰富的压力资料,预测河流相油气藏的流体界面,在压力资料品质及储层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预测的流体界面十分接近实测的流体界面,有效提高了储量计算过程中含油气面积圈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壁心、测压资料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采用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相对值与微侧向电阻率相对值的比值(ΔSP/ΔRxo)来识别低阻油层,经测试及生产资料证实,识别低阻油层的准确率达100%,确保了储量计算过程中有效厚度确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面积 有效厚度 河流相油气藏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34-9油田火山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志伟 杨海风 +2 位作者 韩自军 李果营 黄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次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渤中34-9油田区火山岩属早喜山构造期中基性火山岩类,火山活动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中心式和裂隙式2种喷发模式,其中油田北区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油田南区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要素具有明显的改造或控制作用:①火山活动形成的坡隆古地貌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聚背景;②岩浆活动对周围地层和断裂的改造,形成了丰富的构造圈闭类型;③早期岩浆热液形成碱性环境,晚期生-排烃产生的有机酸流体形成酸性环境,早碱晚酸的成岩环境利于早期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晚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为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东一、二段广泛发育的溢流相玄武岩为深部油气富集成藏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渤中34-9油田具有岩浆喷发和断裂活动联合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富集层系的成藏特征,其成功发现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发育特征 控藏作用 渤中34-9油田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褶积试井方法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春明 张迎春 +1 位作者 戴卫华 赵秀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3,118,共4页
海上油田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时间一般比较短,利用常规试井及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往往很难准确解释油藏外边界,利用反褶积试井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反褶积试井方法在渤海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反褶积 试井 外边界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心怀 赖维成 +2 位作者 杜晓峰 加东辉 王启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1-18,共8页
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勘探总体上刚刚起步,面临少井条件下隐蔽圈闭精细刻画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等困难,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系列。通过技术攻关与组合,创建了主控因素约束下的主线式精细层序分析技术、地质模式指导下的地质-地震一体化... 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勘探总体上刚刚起步,面临少井条件下隐蔽圈闭精细刻画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等困难,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系列。通过技术攻关与组合,创建了主控因素约束下的主线式精细层序分析技术、地质模式指导下的地质-地震一体化储层预测与描述技术、岩性地层圈闭精细描述和隐蔽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并在石臼坨凸起及周边、黄河口地区和辽东湾地区进行系统应用,推动了多个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新落实了一批有利的隐蔽圈闭目标,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对其他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隐蔽油气藏勘探 关键技术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油田储层预测特色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同星 明君 +1 位作者 陈文雄 赵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4-37,共4页
根据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油田群目的层埋藏浅、地层为"泥包砂"的特点,在地震资料处理及储层描述方面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特色技术:通过少道叠加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强波峰及强波谷的关系判定地震资料极性;通过90... 根据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油田群目的层埋藏浅、地层为"泥包砂"的特点,在地震资料处理及储层描述方面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特色技术:通过少道叠加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强波峰及强波谷的关系判定地震资料极性;通过90°相移剖面快速得到拟岩性剖面;通过地层切片快速全面地评价研究区储层分布情况。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在渤南油田群储层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ODP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海域 新近系 河流相油田 少道叠加 极性判别 90°相移 地层切片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实践——以锦州X油田西区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英 周凤军 +2 位作者 张迎春 王惠芝 王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93-96,共4页
以渤海锦州X油田西区为例,开展了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实践,通过提高注聚粘度、增加注水井、实施酸化、调整产液结构等措施有效保证了聚合物开发及增油效果,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动态跟踪调整及效果评价体系。锦州X油田... 以渤海锦州X油田西区为例,开展了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实践,通过提高注聚粘度、增加注水井、实施酸化、调整产液结构等措施有效保证了聚合物开发及增油效果,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动态跟踪调整及效果评价体系。锦州X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实践为海上类似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中高含水期 聚合物驱 动态跟踪调整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