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燕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应对这些挑战,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在青年学生中间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的艰巨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充分利用网络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葛英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23-125,共3页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的全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它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逻辑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政治理...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的全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它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逻辑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整体性 矛盾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5
3
作者 葛英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28-129,共2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两课”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两课”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观念现代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丽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0,共3页
人的现代化关键和中心问题是人的观念现代化。人的观念作为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世界和规律的反映 ,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导 ,从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的观念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滞后或超... 人的现代化关键和中心问题是人的观念现代化。人的观念作为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世界和规律的反映 ,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导 ,从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的观念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滞后或超前的观念却对社会发展有极大的危害。社会的改革 ,往往先要改变人的观念 ,观念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现代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179-180,共2页
以人为本教育观实现的前提是教育者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目的理念,而我国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都源于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理念不正确的理解与思考。因此,我们首先要审视一下教育者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是否有正确的思路是十分重... 以人为本教育观实现的前提是教育者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目的理念,而我国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都源于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理念不正确的理解与思考。因此,我们首先要审视一下教育者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是否有正确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以人为本教育观是否能真正落实的第一步,是决定教育者能否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立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51-152,155,共3页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实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化及农民的收入等息息相关。对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做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7
作者 李汉君 佟吉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6期36-37,共2页
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FII政策的实施为我国证券市场实现有序、稳妥的开放提供了特殊的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QFII政策对稳定我国的证券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以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方面会产生积极... 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FII政策的实施为我国证券市场实现有序、稳妥的开放提供了特殊的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QFII政策对稳定我国的证券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以及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QFII必将在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FII 证券市场 中国 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增量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的内源性发展必须进行三大改革
8
作者 张觉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8,共3页
在工业化进入加速资本深化阶段后,农民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三农"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务之急。而要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则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农村政治体制、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关键词 内源性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农业生产模式改革 效率与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语境下的新、旧唯物主义
9
作者 贾丽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3-135,共3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物权的法律保护
10
作者 张晶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6-6,10,共2页
物权是公民和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归宿。为保证物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施,本文对物权的概念和我国对物权的法律保护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 物权 法律保护 中国 财产所有权 他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剑英经济思想基本特点探析
11
作者 张忠波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27-128,共2页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叶剑英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经济思想,它们呈现出战略性、系统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特点。
关键词 叶剑英 经济思想 基本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分析
12
作者 陈立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8-9,共2页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农业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新形势以及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动因,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提高,加快新阶...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农业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新形势以及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动因,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提高,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立新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六大报告阐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六大报告阐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且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关于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生产要素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和谐的城市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14
作者 孙燕 满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理论基石
15
作者 李利辉 孙凤英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0-151,共2页
现代公司组合主体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公司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并可能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并对现代公司各主体之间分配权力与利益实现制衡其最有效途径是建立“高效优质”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 现代公司组合主体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公司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并可能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并对现代公司各主体之间分配权力与利益实现制衡其最有效途径是建立“高效优质”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法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分别从法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对其理论基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治理结构 理论基石 现代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