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变革逻辑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媒介技术的变迁影响着权利关系格局的转变。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逻辑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向多元共生的主体间性转变。以主体间性为核心自变量、以新闻生产实践为因变量的新闻生产系统投影出四个展面:生产主体由社会被想象式的参与(传... 媒介技术的变迁影响着权利关系格局的转变。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逻辑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向多元共生的主体间性转变。以主体间性为核心自变量、以新闻生产实践为因变量的新闻生产系统投影出四个展面:生产主体由社会被想象式的参与(传统主流媒体)到部分参与(UGC)再到社会全面大数据式加入;生产方式从"暗箱"到互动再到合作;生产内容从新闻到信息再到服务;生产的时空规律从时空的绝对性及排他性到空间的液态性与时间的兼容性。由此,主体间性在转变中得以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间性 新闻生产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生新闻评论中的批判性思维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文晶 陈秀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9-183,共5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在民生新闻评论中可以使评论更加理性、更有深度。但是,如果我们错误地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而在实际运用中操作不当,就会使评论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导致民生新闻的评论走向另一个极端...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在民生新闻评论中可以使评论更加理性、更有深度。但是,如果我们错误地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而在实际运用中操作不当,就会使评论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导致民生新闻的评论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民生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本文强调了民生新闻评论中批判性思维运用的重要性,指出了批判性思维运用应避免的误区,探讨了正确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新闻评论 批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党媒体系新闻舆论的特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保军 许鸿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70-77,共8页
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方式形成的舆论,是我国党媒体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核心手段。新闻舆论正是在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显示出自身的特殊价值。基于哲学价值论视角,根据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不同作用方式而产生的价值效应,新闻舆论价值可分... 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方式形成的舆论,是我国党媒体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核心手段。新闻舆论正是在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显示出自身的特殊价值。基于哲学价值论视角,根据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不同作用方式而产生的价值效应,新闻舆论价值可分为反映价值和引导价值。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和基本任务,决定了引导价值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具有首要性或根本性,决定了引导价值是我国党媒体系新闻舆论的特殊价值。新闻舆论引导能够对不同层面的价值主体产生一定的价值效应。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是实现新闻舆论引导价值的基础。因而,新闻舆论引导价值的良好实现,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报道新闻,保障知情权;全面反映人民意愿,保障表达权;推进党媒媒介治理平台的建设,保障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媒体系 新闻舆论 反映价值 引导价值 特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由“假新闻泛滥”引发的对新闻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6,共3页
文章针对目前虚假新闻的泛滥,试图从新闻教育寻找根源,并就新闻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进行了论述,对培养“全才”和“通才”及目前社会上对新闻专业学生的种种认识误区进行了质疑。
关键词 虚假新闻 新闻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与国家的“合奏”:中国文化符号海外传播突围路径 被引量:18
5
作者 樊丽 吴晓东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49,55,共8页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正在以不同方式“出海”,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以自塑的形式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符号传播一直以来重视古代文化符号和全国性文化符号的呈现,但在针对国外民众的调研中发现,其对于中...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正在以不同方式“出海”,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以自塑的形式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符号传播一直以来重视古代文化符号和全国性文化符号的呈现,但在针对国外民众的调研中发现,其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选择与重组。在全球化社交平台盛行的当下,地方性、具象化、生活化的文化符号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富有当代意蕴的地方文化符号的传播能量不断释放出来。文章从符号学和国家形象理论入手,提炼既有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角色定位、传播系统调适、传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规划设计,满足国外民众对于中国当代真实生活和具象化文化体验的需求,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符号体系。在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中,以可见、可亲、可感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符号 地方文化符号 海外传播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空间与视觉生产:民族旅游地形象影视传播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鹏飞 周祥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17-121,共5页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电影运用光影语言呈现民族风光进而为观众建构了对民族地区的认知图景。电影中的民族旅游地有着三重空间,即可感知的自然物质空间、充满构想的精神空间、连接现实与艺术的第三空间。... 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电影运用光影语言呈现民族风光进而为观众建构了对民族地区的认知图景。电影中的民族旅游地有着三重空间,即可感知的自然物质空间、充满构想的精神空间、连接现实与艺术的第三空间。真实性与体验虚拟性并存、被观看与凝视、民族文化表演化呈现是电影对这三重空间的视觉生产方式。从奇观化转向呈现原真的多元文化、注重“异托邦”体验核心是民族旅游地形象影视呈现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民族旅游 民族影视 少数民族电影 旅游地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
7
作者 王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就必须懂得受众作为电视新闻要关注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的特征、需求、心理是什么,因而了解受众、研究受众、重视受众的参与和反馈是电视新闻实施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重要... 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就必须懂得受众作为电视新闻要关注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的特征、需求、心理是什么,因而了解受众、研究受众、重视受众的参与和反馈是电视新闻实施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意识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文晶 陈秀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185,共4页
报纸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将一份有新意、有内涵、有文化、有品味的报纸呈现给读者,报纸的版面编辑必须在多方面具有创新意识。本文结合实际,重点提出了报纸的版面编辑应具备的几点创新意识,即理论创新意... 报纸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将一份有新意、有内涵、有文化、有品味的报纸呈现给读者,报纸的版面编辑必须在多方面具有创新意识。本文结合实际,重点提出了报纸的版面编辑应具备的几点创新意识,即理论创新意识、文化创新意识、精品创新意识、服务创新意识、美学创新意识和现代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 版面编辑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网络社群生态建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4,共5页
疫情放大了实体书店的困境,将图书消费的全部环节推向网络社群平台,实体书店和用户对网络社群的功能诉求急剧升级。后疫情时代,优化社群生态成为实体书店再次转型升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梳理了网络社群.从营销工具到营销模式再到商... 疫情放大了实体书店的困境,将图书消费的全部环节推向网络社群平台,实体书店和用户对网络社群的功能诉求急剧升级。后疫情时代,优化社群生态成为实体书店再次转型升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梳理了网络社群.从营销工具到营销模式再到商业模式的发展演化历程,基于网络社群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理论前提,探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实体书店的网络社群运营现状,从社群关系、链接模式、价值共创和内容黏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社群生态升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书店 后疫情 社群生态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空间感受 强烈视觉冲击——谈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舞台屏幕的表现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99,共2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庆晚会和自办栏目晚会颇具盛行,规模越来越大,晚会的舞美设计越来越成熟。近年来,舞台屏幕成为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舞美中一个重要元素被频繁使用,改变了传统的舞美设计方式,形成新的美学理念。舞台屏幕与晚会节目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庆晚会和自办栏目晚会颇具盛行,规模越来越大,晚会的舞美设计越来越成熟。近年来,舞台屏幕成为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舞美中一个重要元素被频繁使用,改变了传统的舞美设计方式,形成新的美学理念。舞台屏幕与晚会节目完美结合,实现了同步视频转播,营造节目环境,使观众避免了视觉疲劳。舞台屏幕的设计,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这种虚拟的空间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拓展了观众无限审美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设计 舞台屏幕 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数字化时代电影教育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玉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0,共1页
随着数字条件下电影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发生的显著变化,电影教育也伴随着浓郁的商业化色彩,呈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等特点,掀起一股新的接受美学观念。但数字化电影教育也存在着庸俗化、琐碎化、模式化等问题,应该在电影教育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条件下电影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发生的显著变化,电影教育也伴随着浓郁的商业化色彩,呈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等特点,掀起一股新的接受美学观念。但数字化电影教育也存在着庸俗化、琐碎化、模式化等问题,应该在电影教育体系建设、电影剧本创作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电影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影视教育 特点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湿翎羽的飞翔——关于洪峰小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春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4-65,共2页
洪峰的小说一直通过对生死性爱的阐释,表达着自己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洪峰小说对生命与生存的形而上质疑与拷问,因对生命和命运本身的敬畏与无奈,成为一种打湿翎羽的飞翔,带有着沉重和悲凉的意味。
关键词 生命 存在 拷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视栏目纪录片电影化趋势的特征——从《纪事》栏目纪录片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3-14,共2页
电视栏目纪录片是一种新兴的电视栏目类型,它跨越了电影艺术与电视传播艺术两个不同表现形式,具有叙事特征、结构特征、节奏特征、镜头特征等。
关键词 电视栏目纪录片 《纪事》 电影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奋斗》的艺术与智慧之美
14
作者 张英 王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104,共1页
《奋斗》是青春剧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人性之美展现给观众看,又启发观众对人生的思索。《奋斗》的语言表面上很滑稽,但这种温婉的手法一层层揭开社会的污点,比直观的暴露更有效,更直抵心灵。《奋斗》通过琐碎生活展现了理想之美,关于人... 《奋斗》是青春剧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人性之美展现给观众看,又启发观众对人生的思索。《奋斗》的语言表面上很滑稽,但这种温婉的手法一层层揭开社会的污点,比直观的暴露更有效,更直抵心灵。《奋斗》通过琐碎生活展现了理想之美,关于人生的哲理贯穿始终,同时插曲与情节的完美结合,所以这一切,贴近了年青人,所以它备受80后的推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茎理念下主流媒体盈利逻辑研究
15
作者 王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融媒时代,成功转型的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逻辑体现出块茎的生成规律。文章以国内几大传统主流媒体为例,分析其转型中体现的块茎式蔓延及生成逻辑。同时考察到这种规律下,不但生产关系发生转变,主体及权利关系也随之流转:传受关系转为社... 融媒时代,成功转型的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逻辑体现出块茎的生成规律。文章以国内几大传统主流媒体为例,分析其转型中体现的块茎式蔓延及生成逻辑。同时考察到这种规律下,不但生产关系发生转变,主体及权利关系也随之流转:传受关系转为社群关系、买卖关系转为合作众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茎 主流媒体 盈利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数字时代电影审美的误区和对策
16
作者 孙玉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2,共1页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电影的形式和传播内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形式方面来讲,数字技术始终贯穿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我国数字时代电影审美存在着误区,形式上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壮观,步入全盘西化的误区;在内容方面,格调更趋干庸俗...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电影的形式和传播内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形式方面来讲,数字技术始终贯穿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我国数字时代电影审美存在着误区,形式上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壮观,步入全盘西化的误区;在内容方面,格调更趋干庸俗化和平民化,将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模式,重视电影产业文化建设,为中国电影的迅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传播形式 传播内容 中国特色 产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中的美学探讨
17
作者 黄鑫 糜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1-73,共3页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在地缘空间呈现与人物角色塑造两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中儒道文化的不同取向。一方面,影片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寒带荒地景观作为表达道家审美意味中“天地大美”“天人合一”意蕴的标志;另一方面,影片中对人物形...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在地缘空间呈现与人物角色塑造两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中儒道文化的不同取向。一方面,影片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寒带荒地景观作为表达道家审美意味中“天地大美”“天人合一”意蕴的标志;另一方面,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采取儒家审美视角,从伦理叙事出发,探讨东北底层人群如何在背弃传统道德观的境遇中表达顽强的生存欲望,在道德失范与道德焦虑下重新获得“仁与善”的价值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空间 关东文化 儒道美学 道德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心灵的洗礼——韩国电影《马拉松》赏析
18
作者 杜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98,共2页
韩国电影《马拉松》讲述的是自闭症患者胤楚原完成马拉松比赛的故事。影片中母爱的伟大自然是动人之处,但电影用细腻的手法和唯美的视听效果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自闭症孩子单纯、执著、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的澄澈无比的性灵,荡涤着每一个观众... 韩国电影《马拉松》讲述的是自闭症患者胤楚原完成马拉松比赛的故事。影片中母爱的伟大自然是动人之处,但电影用细腻的手法和唯美的视听效果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自闭症孩子单纯、执著、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的澄澈无比的性灵,荡涤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影片的情节不算曲折复杂,导演匠心独运,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一个无法和人类社会正常交流的自闭症孩子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松》 单纯 执著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影视热”原因探寻
19
作者 张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52-53,共2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的女作家。近年,张爱玲的作品不断地被搬上银幕,在影视圈受到广泛的关注,掀起张爱玲"影视热"。张爱玲旧上海题材为受众提供了怀旧和想像的空间,作品本身的视觉意象和现代手法具有影视特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的女作家。近年,张爱玲的作品不断地被搬上银幕,在影视圈受到广泛的关注,掀起张爱玲"影视热"。张爱玲旧上海题材为受众提供了怀旧和想像的空间,作品本身的视觉意象和现代手法具有影视特征,文本的视界与当下生存状态的契合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张爱玲"影视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影视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我国推进网络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1,共7页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新疆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时代,为有效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加强网络立法、执法和国际司法协作,实施网络...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新疆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时代,为有效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加强网络立法、执法和国际司法协作,实施网络社会法治化治理;健全网络治理制度体系,实现网络社会制度化治理;加强网络技术研发利用,推进网络社会技术化治理;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促进网络行为主体自律性管理,从而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网民自律有机结合的网络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