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忠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辽代,东北地区处于大移民时期。由于辽宁地邻契丹内地,地旷人稀,且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更是移民频繁,规模空前。移民以内聚型流入为主,且多为战俘型移民。汉人和渤海移民居多,兼有契丹、女真、奚、西夏、新罗等族移民。移民大多聚族而居,... 辽代,东北地区处于大移民时期。由于辽宁地邻契丹内地,地旷人稀,且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更是移民频繁,规模空前。移民以内聚型流入为主,且多为战俘型移民。汉人和渤海移民居多,兼有契丹、女真、奚、西夏、新罗等族移民。移民大多聚族而居,形成辽宁地区大杂居、小集居的民族人口分布状态。在辽宁地区,辽河以西多为汉人,辽河以东渤海人居多,而其他民族则集中分布在若干州县和地区之内。这种内聚型移民促进了辽宁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兴起,交通线路得到改善,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辽宁地区 内聚型移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辽西区的民族迁移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亚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1,共5页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辽西区成为东北民族南下和燕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辽西区 民族迁移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战国时期农业家庭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铭 李亚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4,共5页
农业家庭发展到战国时期,具有了小农经济的意义。战争、变法、宗法观念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家庭向较高阶段的转化。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家庭内部的一些表现:男女分工的相对固化、家庭意识的强烈、手工业者和士等析出家庭等既与外部因素... 农业家庭发展到战国时期,具有了小农经济的意义。战争、变法、宗法观念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家庭向较高阶段的转化。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家庭内部的一些表现:男女分工的相对固化、家庭意识的强烈、手工业者和士等析出家庭等既与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农业家庭的转化,又是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家庭 农业 原因 转化过程 小农经济 高阶段 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