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博物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渤海大学辽西走廊博物馆为例 |
赵先志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2
|
朝阳地区辽代汉人世族墓葬的文化内涵 |
朱蕾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3
|
锦州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与利用研究 |
于富业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4
|
辽宁沿海经济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诸因素分析 |
崔向东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5
|
论保北在燕赵文化特质形成与演进中的历史地位 |
李佳
王海
|
《保定学院学报》
|
2020 |
0 |
|
6
|
文化符号视域下明长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 |
魏晓雪
刘丹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试论辽代社会的龙文化 |
刘宗丹
刘璐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中山装文化理念探析 |
韩哲虎
郝文军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4 |
0 |
|
9
|
渤海国大武艺与大钦茂施政比较探析 |
陈思书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0
|
试述布特哈地区“楚勒罕”制度 |
韩哲虎
郝文军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1
|
论两宋时期的“薅子”“不举子”现象 |
贾维彪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2
|
辽代辽州建制沿革及其官长选任 |
孙皓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3
|
唐思慕靺鞨与勿吉黑水部及黑水靺鞨地望再考 |
王天姿
王禹浪
|
《历史地理研究》
|
2025 |
0 |
|
14
|
对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
孙立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17
|
|
15
|
论辽西走廊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崔向东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9
|
|
16
|
论高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
李亚光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3
|
|
17
|
基于民俗视角的辽西走廊地区多民族文化共生互化研究——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
郝文军
薛雷平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18
|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
孙立华
孙志海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3
|
|
19
|
文旅融合视域下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研究 |
任泽雨
于富业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2
|
|
20
|
论渤海国官制中的“散”“职”“勋”“爵” |
辛时代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